《宗教理论与宗教政策》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熊坤新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811084375
  • 页数:41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分三编,上编:世界宗教简介,分别介绍了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等以及邪教与宗教的区别等。中编:宗教理论,阐述了什么是宗教,宗教的历史演变规律、宗教本质、宗教功能等。下编:宗教政策,分别介绍并阐述中国历代宗教政策、外国的宗教政策等。

绪论 1

一、宗教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 1

二、对宗教的分类 11

三、学习研究宗教的方法 12

上编 世界主要宗教简介 21

第一章 佛教 21

第一节 佛教的起源与创始人 21

一、佛教的起源 21

二、佛教的创始人 21

第二节 佛教的主要经典 23

一、“三藏” 24

二、大藏经 24

第三节 佛教的基本教义 25

一、四谛说 26

二、八正道说 27

三、十二因缘(或十二缘生)——以人生为对象的缘生说 28

四、三法印说 29

五、五蕴说 31

第四节 佛教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32

一、上座部与大众部 32

二、大乘与小乘佛教 33

三、密教与显教 35

第五节 佛教的主要节日 36

一、佛诞节 36

二、涅槃节 37

三、成道节 37

四、盂兰盆会 37

第二章 基督教 39

第一节 基督教的创始人 39

一、耶稣的降生和童年 39

二、耶稣的传道 40

三、耶稣的受难和复活 41

第二节 基督教的主要经典 43

一、《旧约全书》 43

二、《新约全书》 44

第三节 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46

一、信“三位一体”的上帝 46

二、信原祖原罪 47

三、信基督救赎 47

四、信灵魂不灭与世界末日 47

第四节 基督教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48

一、天主教 48

二、东正教 49

三、基督教新教 49

第五节 基督教的主要节日 51

一、基督纪元 51

二、圣诞节 52

三、复活节 53

四、主日 53

第三章 伊斯兰教 55

第一节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 55

第二节 伊斯兰教的主要经典 59

一、《古兰经》 59

二、“圣训” 60

第三节 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 61

一、六大信仰 61

二、五功 63

第四节 伊斯兰教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65

一、逊尼派(Ahl al-Sunnah) 65

二、什叶派(Shi’ah) 67

第五节 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 69

一、开斋节 69

二、古尔邦节 69

三、圣纪节 70

四、盖德尔夜 70

五、登霄节 70

六、阿术拉节 71

七、白拉台夜节 71

第四章 犹太教 73

第一节 犹太教的创始人 73

第二节 犹太教的主要经典 74

第三节 犹太教的基本教义 74

第四节 犹太教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75

一、正统派 77

二、改革派 77

三、保守派 78

四、重建派 79

第五节 犹太教的主要节日 80

一、安息日 80

二、新年 81

三、赎罪日 81

四、逾越节 81

五、七七节 82

六、帐篷节 82

第五章 道教 84

第一节 道教的创始人 84

一、黄帝 85

二、老子 85

第二节 道教的经典 86

一、太玄经 87

二、正一经 87

三、太平经 87

四、太清经 88

五、三皇经 88

六、灵宝经 88

七、上清经 88

八、重玄经 89

九、北斗经 89

十、善书 89

十一、雷法经 90

十二、全真经 90

十三、内丹经 90

十四、净明经 91

第三节 道教的基本教义 91

一、道教教义思想的核心是“道” 91

二、道教的“道”是对秦汉时期道家思想的直接继承 91

三、道教的“道”和老子的“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92

第四节 道教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93

一、太平道 93

二、五斗米道 94

三、楼观派 94

四、茅山派 94

五、上清派 95

六、灵宝派 95

七、正一道 95

八、全真道 95

第五节 道教的主要节日 96

第六章 神道教 104

第一节 神道教的创始人 104

第二节 神道教的主要经典 105

一、《古事记》三卷 105

二、《日本书纪》 105

第三节 神道教的基本教义 106

第四节 神道教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107

一、原始神道教 107

二、神社神道教 107

三、教派神道教 108

四、国家神道教 108

第五节 神道教的主要节日 109

一、大尝祭 110

二、新尝祭 110

三、祈年祭 110

四、迁座祭 111

五、例祭 111

六、式年祭 111

七、纪元节 111

八、三五七参 111

附:被“妖魔化”了的神道教 112

第七章 印度教 116

第一节 印度教的起源和发展 116

一、吠陀教 117

二、婆罗门教 117

三、印度教 118

四、近代以来印度教的发展 120

第二节 印度教的主要经典和神 121

一、印度教的主要经典 121

二、印度教的神 121

第三节 印度教的基本教义 123

一、梵我同一是印度教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123

二、信仰多神崇拜的主神论 123

三、精神解脱 124

四、瑜伽修持 124

五、强调因果报应及生死轮回 124

六、祭祀万能与崇尚苦行 125

七、承认吠陀的权威 125

八、四种姓分立 125

第四节 印度教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126

一、毗湿奴派 126

二、湿婆派 127

三、性力派 130

四、伽比尔派 131

第五节 印度教的主要节日 131

一、灯节 131

二、洒红节 132

三、难近母节 133

四、双十节 133

五、乘车节 133

第八章 中国民间宗教 135

第一节 民间宗教概述 135

第二节 民间宗教简介 136

一、五斗米道 136

二、太平道 137

三、弥勒大乘教 138

四、摩尼教与明教 140

五、白莲教 141

六、无为教 143

七、闻香教与清茶门教 144

八、斋教 145

九、黄天教 147

十、弘阳教 148

十一、八卦教 149

十二、三一教 150

十三、刘门教 152

第九章 新兴宗教 154

第一节 新兴宗教概述 154

第二节 当代新兴宗教简介 155

一、创价学会 155

二、PL教团 156

三、佛所护念会教团 156

四、摩门教 157

五、统一教 158

六、巴哈伊教 158

第三节 新兴宗教的特点 159

第四节 新兴宗教的类型 161

第五节 如何看待新兴宗教 165

一、新兴宗教有其自身产生的原因和规律 165

二、应该及时了解并把握新兴宗教的动向 166

三、严格区分新兴宗教与邪教的不同性质 166

四、用辨证的动态的全面的观点看待新兴宗教 167

五、深刻认识新兴宗教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举措 167

六、坚持以法治教的原则 168

第十章 邪教与宗教的区别 170

第一节 邪教简介 170

一、大卫教 170

二、人民圣殿教 171

三、太阳圣殿教 172

四、天堂之门教 173

五、大白兄弟会 174

六、奥姆真理教 175

七、被立王 176

八、法轮功 177

第二节 邪教与宗教的区别 178

一、邪教的定义 178

二、邪教的特点 180

三、邪教与宗教的区别 183

四、如何看待邪教 185

中编 宗教理论 191

第十一章 什么是宗教 191

第一节 宗教词源说 191

第二节 宗教的定义 192

一、对于宗教本质的不同观点 192

二、马克思主义对宗教本质的定义 194

三、宗教的特征与定义 195

第十二章 宗教的历史演变规律 198

第一节 原始宗教 198

一、原始宗教的产生 198

二、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 200

第二节 氏族——部落宗教 201

一、氏族——部落宗教的形成及主要内容 201

二、氏族——部落宗教与早期原始宗教的区别 202

三、氏族——部落宗教主要崇拜的对象 202

四、原始宗教的特点 204

五、部落联盟时期的宗教 205

第三节 民族——国家宗教 207

一、民族——国家宗教形成的原因 207

二、民族——国家宗教的特点 209

第四节 世界宗教 211

一、世界宗教的形成 211

二、世界宗教的特点 212

第十三章 宗教的本质 215

第一节 宗教本质的内涵 217

第二节 宗教的基本命题 220

第三节 宗教的信仰特征 223

第十四章 宗教的功能 227

第一节 宗教具有巩固现存社会制度、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 228

第二节 宗教对人们具有心理调节作用 232

第三节 宗教具有促使人们遵守行为规范的功能 234

第四节 宗教对人们具有锤炼情操美感的功能 235

第十五章 宗教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 239

第一节 宗教与哲学的关系 239

一、宗教与哲学的联系及区别 239

二、宗教与唯心主义哲学的关系 244

三、宗教与唯物主义哲学的关系 246

第二节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250

一、原始渔猎采集时代宗教和科学的融合 251

二、古代农牧业时代宗教和科学的分立 251

三、近代工业时代宗教和科学的冲突 255

四、现代工业时期宗教和科学的调适 259

五、后工业时代宗教与科学的“分有” 262

第三节 宗教与艺术的关系 265

一、宗教对艺术的依赖和运用 265

二、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267

三、宗教对艺术影响的二重性 269

第四节 宗教与道德的关系 273

一、关于神与人的宗教道德思想 273

二、关于人与人的宗教道德阐释 275

三、关于对人与自然的宗教道德的理解 278

第十六章 宗教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285

第一节 宗教对人们经济生活的影响 285

第二节 宗教对人们政治生活的影响 289

第三节 宗教对人们文化生活的影响 295

第四节 宗教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302

第十七章 马克思主义对待宗教的基本态度 306

第一节 人造神而非神造人 307

第二节 宗教是对人的本质的异化 309

第三节 宗教是对社会本质的异化 311

第四节 宗教是对自然本质的异化 314

第五节 宗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316

第六节 宗教是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 318

下编 宗教政策 325

第十八章 中国历代宗教政策 325

第一节 先秦时期华夏民族统治阶级的宗教观 325

第二节 秦汉时期的宗教政策 327

第三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宗教政策 329

第四节 隋唐时期的宗教政策 331

第五节 宋辽夏金时期的宗教政策 335

第六节 元朝的宗教政策 336

第七节 明朝的宗教政策 337

第八节 清朝的宗教政策 338

第九节 “中华民国”的宗教政策 342

第十九章 新中国成立后的宗教政策 346

第一节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347

第二节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49

第三节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50

第四节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 352

第五节 充分发挥爱国宗教团体的作用 354

第六节 依法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 355

第七节 巩固和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 357

第八节 正确处理宗教方面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359

第九节 正确开展国际宗教人权斗争 360

第十节 防范和取缔邪教 361

第十一节 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 363

第二十章 外国的宗教政策 366

第一节 主要欧美国家的宗教政策 366

一、美国的宗教政策 366

二、英国的宗教政策 367

三、法国的宗教政策 368

四、德国的宗教政策 369

第二节 中国周边国家的宗教政策 371

一、日本的宗教政策 371

二、韩国的宗教政策 372

三、俄罗斯的宗教政策 372

四、泰国的宗教政策 373

五、缅甸的宗教政策 374

六、斯里兰卡的宗教政策 376

七、新加坡的宗教政策 377

八、印度的宗教政策 378

九、尼泊尔的宗教政策 379

十、不丹的宗教政策 381

十一、蒙古国的宗教政策 382

十二、哈萨克斯坦的宗教政策 385

十三、吉尔吉斯斯坦的宗教政策 387

十四、塔吉克斯坦的宗教政策 388

十五、乌兹别克斯坦的宗教政策 389

十六、土库曼斯坦的宗教政策 390

第三节 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宗教政策 391

一、沙特阿拉伯的宗教政策 391

二、埃及的宗教政策 392

三、土耳其的宗教政策 393

四、巴基斯坦的宗教政策 394

五、伊朗的宗教政策 395

六、印度尼西亚的宗教政策 396

七、文莱的宗教政策 397

八、马来西亚的宗教政策 400

九、孟加拉国的宗教政策 402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宗教政策 404

一、越南的宗教政策 404

二、朝鲜的宗教政策 405

三、古巴的宗教政策 407

第五节 以色列的宗教政策 407

参考书目 410

后记 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