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1
1.1 台站简介 1
1.2 历史沿革 2
1.3 研究方向 2
1.4 研究成果 3
1.5 合作交流 4
第二章 数据资源目录 5
2.1 生物数据资源目录 5
2.2 土壤数据资源目录 8
2.3 水分数据资源目录 9
2.4 大气数据资源目录 11
2.5 其他数据资源目录 20
第三章 观测场和采样地 21
3.1 概述 21
3.2 观测场介绍 23
3.2.1 会同杉木人工林综合观测场(HTFZH01) 23
3.2.2 会同常绿阔叶林综合观测场(HTFZH02) 28
3.2.3 会同杉木人工林1号辅助观测场(HTFFZ01) 30
3.2.4 土壤辅助观测场(HTFFZ17—HTFFZ37) 31
3.2.5 会同牛皮冲10号辅助观测场(HTFFZ10) 32
3.2.6 会同苏溪口11号辅助观测场(HTFFZ11) 32
3.2.7 会同么哨12号辅助观测场(HTFFZ12) 32
3.2.8 会同么哨13号辅助观测场(HTFFZ13) 33
3.2.9 会同么哨14号辅助观测场(HTFFZ14) 33
3.2.10 会同气象观测场(HTFQX01) 33
第四章 长期监测数据 35
4.1 生物监测数据 35
4.1.1 动植物名录 35
4.1.2 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生物量模型 46
4.1.3 乔木层物种组成 50
4.1.4 灌木层物种组成 52
4.1.5 草本层物种组成 63
4.1.6 树种更新状况 69
4.1.7 乔、灌、草各层叶面积指数 74
4.1.8 凋落物回收量季节动态 77
4.1.9 凋落物现存量 81
4.1.10 乔、灌木植物物候观测 81
4.1.11 草本植物物候观测 84
4.1.12 各层优势植物和凋落物的矿质元素含量与能值 86
4.1.13 鸟类种类与数量 90
4.1.14 大型野生动物种类与数量 91
4.1.15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季节动态 93
4.1.16 层间附(寄)生植物 94
4.1.17 层间藤本植物 95
4.1.18 大型土壤动物种类与数量 101
4.1.19 生物矿质元素含量分析方法 113
4.2 土壤监测数据 114
4.2.1 土壤交换量 114
4.2.2 土壤养分 119
4.2.3 土壤矿质全量 129
4.2.4 土壤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 130
4.2.5 速效养分季节动态 131
4.2.6 土壤速效微量元素 144
4.2.7 土壤机械组成 145
4.2.8 土壤容重 151
4.2.9 土壤剖面调查 155
4.2.10 土壤理化分析方法 157
4.3 水分监测数据 158
4.3.1 土壤含水量 158
4.3.2 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状况 162
4.3.3 地下水位记录 164
4.3.4 森林蒸散量 168
4.3.5 土壤水分常数 179
4.3.6 水面蒸发量 180
4.3.7 雨水水质状况 180
4.3.8 地表径流量 181
4.3.9 树干径流量、穿透降水量 182
4.3.10 枯枝落叶含水量 184
4.3.11 水质分析方法 186
4.4 自动气象站监测数据 187
4.4.1 温度 187
4.4.2 湿度 191
4.4.3 气压 194
4.2.4 降水 198
4.2.5 风速 202
4.2.6 地表温度 205
4.2.7 辐射 209
4.5 人工监测气象数据 212
4.5.1 温度 212
4.5.2 湿度 216
4.5.3 气压 217
4.5.4 降水与蒸发 218
4.5.5 风速与风向 221
4.5.6 地表温度 222
4.5.7 日照时数 226
第五章 其他数据资源 228
5.1 杉木人工林土壤演变 228
5.1.1 杉木人工林土壤演变数据示例 228
5.2 杉木人工林长期生产力凋落物数据集 228
5.2.1 杉木人工林乔木层凋落量年变化数据示例 229
5.2.2 杉木人工林灌木层凋落量年变化数据示例 229
5.2.3 杉木人工林草本层凋落量年变化数据示例 230
5.3 典型森林群落样方调查数据集 230
5.3.1 常绿阔叶林植被调查数据示例 230
5.4 会同站论文专著一览表 239
5.5 会同站管理类档案 244
5.5.1 会同站管理数据资源类档案 244
5.5.2 会同站资源汇交管理办法 244
5.5.3 会同站数据管理条例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