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测量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武汉测会学校测量学教研组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市:测绘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59
  • ISBN:
  • 页数:307 页
图书介绍:

前言 3

第一章 绪论 9

1.1测量学及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9

1.2测量学的发展简史 10

1.3测量上常用的度量单位 12

1.4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概念 13

1.5地面点位置的确定——地理坐标和高程 15

1.6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16

1.7平面图、地图、地形图和地物图 18

1.8比例尺 18

第二章 直线丈量 21

2.1地面上点的标定和直线定线 21

2.2直线丈量的工具 23

2.3直线丈量 25

2.4钢尺的检验和钢尺长度不正确的改正 30

2.5钢尺丈量的误差及其精度 31

2.6直线丈量时应注意之事项 33

第三章 定向、罗盘仪 34

3.1直线定向 34

3.2方位角和象限角 34

3.3子午线收敛角 36

3.4坐标方位角(方向角) 37

3.5罗盘仪 37

3.6罗盘仪的检验与校正 39

3.7用罗盘仪测定磁方位角或磁象限角 40

第四章 经纬仪及水平角观测 41

4.1水平角观测原理 41

4.2游标经纬仪 41

4.3望远镜 42

4.4水准器 48

4.5度盘和游标 50

4.6光学经纬仪 53

4.7经纬仪的对中、整平与瞄准 53

4.8水平角观测的方法 56

4.9经纬仪应当满足的条件 59

4.10经纬仪的检验和校正 60

4.11仪器误差对水平角观测的影响 64

4.12水平角观测的精度 65

4.13经纬仪的养护 67

第五章 经纬仪导线测量 68

5.1测量控制的概念 68

5.2经纬仪导线的概述 70

5.3经纬仪导线点的选择和标定 71

5.4经纬仪导线的施测 71

5.5经纬仪导线的连接 72

5.6经纬仪导线的内业计算概述 74

5.7角度闭合差及其分配 74

5.8导线边的坐标方位角之计算 77

5.9点的直角坐标与坐标增量 78

5.10坐标增量之计算方法 80

5.11坐标的正算和反算问题 81

5.12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及其分配,导线点坐标的计算 83

5.13导线计算举例 86

5.14闭合差不容许时的错误寻找 89

5.15经纬仪定线,不能直接丈量的边长之测定 91

第六章 经纬仪交会 92

6.1概述 92

6.2前方交会 92

6.3后方交会 96

6.4侧方交会 106

第七章 地物图的测绘 109

7.1概述 109

7.2地物测量的几种方法 109

7.3独立地区的测图 112

7.4设角器 113

7.5建成地区的测图 116

7.6手簿与草图 117

7.7直角坐标格纲的绘制 117

7.8导线点的展绘 119

7.9地物点的转绘 120

第八章 误差理论的一般知识 122

8.1误差的来源和分类 122

8.2偶然误差的性质 123

8.3算术平均值原理 124

8.4独立观测值的中误差,极限误差 124

8.5观测值函数的中误差 125

8.6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128

8.7根据改正数确定中误差 129

第九章 水准测量的基本知识 131

9.1高程测量的概念 131

9.2几何水准测量原理 131

9.3水准测量实施方法 133

9.4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影响 135

第十章 水准仪和水准尺 137

10.1水准仪的类型 137

10.2水准仪应满足的条件 138

10.3水准仪的检查 138

10.4定镜水准仪之检验与校正 141

10.5具有符合水准管和倾斜螺旋的水准仪 142

10.6具有倾斜螺旋的水准仪之检验与校正 144

10.7自动水准仪 145

10.8水准尺及尺垫 146

10.9水准尺之检验 147

第十一章 三、四等水准测量 153

11.1国家高程控制 153

11.2三、四等水准路线的布设规定 153

11.3三、四等水准路线的设计、选点和埋石 153

11.4水准点 154

11.5三、四等水准的观测 156

11.6观测记录及检查 159

11.7水准测量的误差 160

11.8过河过谷水准测量 162

11.9水准测量内业计算概述 163

11.10单独水准路线的平差 164

11.11具有一个结点的水准纲平差 166

11.12多边形平差法 167

第十二章 三角高程测量 170

12.1三角高程测量概述 170

12.2竖盘与始读数 170

12.3竖角的测定 174

12.4竖盘的检验与校正 175

12.5地球曲率与大气折光的影响 175

第十三章 视距测量基本知识及装丝视距仪 177

13.1视距测量概述 177

13.2视距测量的原理 178

13.3视距尺 180

13.4视距常数的测定 181

13.5用装丝视距仪测定高差的公式 184

13.6计算水平距离和高差的辅助工具 185

13.7装丝视距仪的精度 189

13.8装丝视距仪的缺点 190

第十四章 地形及等高线 192

14.1地形要素 192

14.2表示地形的方法 192

14.3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的形状 195

14.4等高线的特性 197

14.5等高距 199

14.6地形的阅读 199

14.7地形图的应用 200

第十五章 装丝视距仪在测图工作中的应用 205

15.1概述 205

15.2视距导线 205

15.3碎部测量 207

15.4视距测量的成果整理 210

15.5地形图的绘制 211

15.6根据点的高程在平面图上勾绘等高线 212

第十六章 其他几种视距仪 214

16.1概述 214

16.2哈默视距仪 214

16.3光学楔镜视距仪 217

16.4自动改正的光学楔镜视距仪 221

16.5对数光学楔镜视距仪 222

16.6视差法测距 226

第十七章 高程导线 228

17.1概述 228

17.2高程路线的选择与标定 228

17.3高程导线测量所用的仪器及其检验 229

17.4高程导线的施测与计算 230

第十八章 图的分幅编号、高斯投影的概念、高斯-克吕格坐标 233

18.1图的分幅编号 233

18.2高斯投影的概念 237

18.3高斯-克吕格坐标 238

18.4 坐标格纲及图框的整饰 242

第十九章 平板仪及平仪交会 243

19.1概述 243

19.2平板仪和平板仪的附件 244

19.3平板仪及其附件的检验和校正 246

19.4小平板仪 248

19.5平板仪的安置 248

19.6前方交会和侧方交会 251

19.7后方交会(三点题) 252

19.8白塞尔法 253

19.9李曼法 257

19.10透明纸法 261

第二十章 1:5000、1:2000和1:1000比例尺地形测量 262

20.1概述 262

20.2图根控制 262

20.3.测角图根纲 263

20.4经纬仪导线 268

20.5旁点交会法 272

20.6图根点高程之测定 273

20.7测图前的准备 274

20.8测站点 276

20.9地形测图 276

20.10经纬仪配合小平板仪的测图 279

第二十一章 1:10000、1:25000和1:50000比例尺地形测量 280

21.1概述 280

21.2图解纲之扩展 281

21.3图解纲点高程之确定 284

21.4平板仪导线 286

21.5经纬仪导线 289

21.6图根纲的结束工作和检查 290

21.7测站点 290

21.8地形测图 291

第二十二章 气压高程测量 294

22.1概说 294

22.2水银气压计 294

22.3空盒气压计 296

22.4沸点气压计和微差气压计 297

22.5气压测高原理 298

22.6简略气压计公式 299

22.7完整的气压计公式 300

22.8气压测高的计算用表 301

22.9气压高程测量作业的一般介绍 303

22.10简便气压测高法 304

22.11临时固定站法 305

22.12气压高程测量之应用 307

22.13空盒气压计的简便应用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