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凡例 1
概述 1
大事记 5
第一篇 环境 29
第一章 建置区划 29
第一节 建置沿革 29
第二节 行政区划 30
第三节 乡镇概况 32
第二章 地质 地貌 46
第一节 地质 46
第二节 地貌 46
第三章 气候 47
第一节 气候特点 47
第二节 日照 太阳辐射 47
第三节 气温 47
第四节 地温 48
第五节 降水量 49
第六节 湿度与蒸发 50
第七节 霜期 50
第八节 气压 风 51
第四章 水文 51
第一节 水系 51
第二节 地表水 52
第三节 地下水 53
第四节 水资源 53
第五章 土壤 生物 54
第一节 土壤 54
第二节 植物 55
第三节 动物 56
第六章 土地管理 57
第一节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估 57
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 58
第三节 建设用地管理 59
第四节 土地监察 60
第五节 管理机构 61
第七章 环境与保护 6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1
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治理 61
第八章 自然灾害 62
第一节 干旱 62
第二节 雨涝 63
第三节 风灾 63
第四节 冰雹 霜冻 63
第九章 人口 64
第一节 人口数量 64
第二节 人口状况 65
第三节 人力资源 69
第十章 计划生育 69
第一节 计生宣传 69
第二节 人口控制 70
第三节 计划生育管理 70
第二篇 改革开放 73
第一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73
第一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3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 74
第二章 企业改革 74
第一节 经营体制改革 74
第二节 产权制度改革 75
第三章 流通体制改革 76
第一节 放开市场 76
第二节 物质体制改革 76
第三节 商业体制改革 77
第四节 粮油体制改革 78
第五节 供销社体制改革 78
第六节 外贸体制改革 79
第四章 宏观调控体制改革 79
第一节 财政体制改革 79
第二节 税收体制改革 80
第三节 金融体制改革 80
第五章 政治体制改革 81
第一节 基层民主建设 81
第二节 依法治县 82
第三节 党政机构改革 83
第四节 事业单位改革 84
第五节 人事劳动制度改革 85
第六章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86
第一节 医疗保险改革 86
第二节 养老保险改革 86
第三节 下岗与失业保险改革 87
第七章 开放交流 87
第三篇 基础设施建设 89
第一章 城乡建设 8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89
第二节 城镇体系规划 89
第三节 总体规划 90
第四节 建设与管理 90
第五节 小城镇和村庄建设 92
第二章 交通 9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92
第二节 公路建设 93
第三节 公路养护 94
第四节 路政管理 97
第五节 规费征收 98
第六节 公路运输 98
第七节 地方铁路建设 100
第三章 邮电 100
第一节 邮电体制改革 100
第二节 邮政 101
第三节 电信 102
第四章 电业 10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04
第二节 网电建设 105
第三节 供用电 106
第五章 房地产管理 106
第一节 住房制度改革 106
第二节 房地产市场 107
第三节 产权产籍管理 107
第四节 地籍管理 107
第六章 建筑业 108
第一节 房屋建筑业 108
第二节 其它建筑业 110
第四篇 农业 111
第一章 管理机构及服务体系 11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11
第二节 服务体系 112
第二章 农业区划及结构调整 112
第一节 农业区划 112
第二节 农业结构调整 113
第三章 农业开发 114
第一节 粮食基地县建设 114
第二节 农业综合开发 115
第三节 “一优双高”开发 115
第四节 小麦“百千万”工程 115
第五节 能源开发利用 116
第六节 小康村建设 117
第四章 种植业 118
第一节 农技农艺 118
第二节 粮食生产 121
第三节 棉花生产 122
第四节 花生生产 123
第五节 蔬菜生产 123
第六节 瓜类生产 124
第七节 其它作物种植 124
第八节 植物保护 129
第五章 养殖业 129
第一节 家畜养殖 129
第二节 家禽养殖 131
第三节 水产养殖 132
第四节 特种动物养殖 133
第五节 饲料 133
第六节 品种改良 134
第七节 疫病防治 134
第六章 林业 134
第一节 林业生产 134
第二节 林木病虫害及其防治 136
第三节 林业管理 137
第七章 水利 138
第一节 骨干河道治理 138
第二节 引黄灌溉工程 139
第三节 农田水利工程 140
第四节 水利管理 142
第八章 农业机械 143
第一节 动力机械 144
第二节 作业机械 144
第三节 农机技术培训 148
第四节 农机安全监理 148
第九章 农村经济管理 148
第一节 农村承包合同管理 148
第二节 农村财务管理 148
第三节 村务公开 149
第四节 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149
第十章 农业企事业单位选介 150
第五篇 工业 151
第一章 管理机构 151
第二章 所有制结构 151
第一节 国有工业 151
第二节 乡及乡以上集体工业 153
第三节 村及村以下企业 154
第三章 工业门类 155
第一节 酿酒饮料业 155
第二节 纺织服装业 156
第三节 制革制鞋业 156
第四节 造纸印刷业 157
第五节 木材加工家具制造业 158
第六节 粮棉油加工业 158
第七节 食品工业 159
第八节 机械和电子工业 160
第九节 化学工业 161
第十节 医药 兽药 农药 162
第十一节 建材工业 163
第十二节 缫丝 164
第十三节 工艺品制造业 164
第四章 乡镇企业 164
第六篇 商贸服务业 167
第一章 管理机构及经营体制 16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67
第二节 经营体制 169
第二章 市场 169
第一节 商店 169
第二节 集贸市场 绠会 170
第三节 专业市场 170
第四节 市场简介 171
第三章 国营商业 171
第一节 商品购销 171
第二节 烟草专卖 173
第三节 盐业经营 175
第四节 石油购销 175
第四章 集体商业 175
第一节 农副产品收购 175
第二节 商品营销 176
第三节 生产资料供给 177
第四节 股金服务 177
第五章 对外贸易 178
第一节 畜产品 178
第二节 土产粮油 178
第三节 工艺品 178
第四节 兴办企业 178
第六章 粮油购销 179
第一节 粮油收购 179
第二节 粮油销售 180
第三节 粮油储运 182
第七章 服务业 183
第一节 餐饮业 183
第二节 旅馆业 183
第三节 美容美发业 184
第四节 照像业 184
第五节 洗浴业 184
第六节 其它服务业 184
第八章 商业企业简介 185
第七篇 财政 税务 187
第一章 管理机构 187
第一节 财政局 187
第二节 税务局 187
第三节 国家税务局 187
第四节 地方税务局 188
第二章 财政 188
第一节 财政体制改革 188
第二节 财政收支 189
第三节 财务管理 191
第四节 财政监察 195
第五节 国有资产管理 195
第三章 税务 196
第一节 农业税 196
第二节 工商税 199
第三节 国税 201
第四节 地方税 202
第五节 税政管理 203
第八篇 金融业 205
第一章 银行 205
第一节 体制改革 205
第二节 机构 206
第三节 货币 207
第四节 储蓄存款 209
第五节 信贷 210
第六节 金融管理 213
第七节 证券 214
第二章 保险 214
第一节 财产保险 214
第二节 人寿保险 215
第九篇 经济监督管理 217
第一章 计划 21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17
第二节 计划编制及执行 217
第二章 统计 219
第一节 机构及队伍 219
第二节 统计制度 219
第三节 统计调查 219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22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20
第二节 市场建设与管理 221
第三节 企业登记管理 221
第四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 222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 223
第六节 商标管理 223
第四章 物价管理 22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24
第二节 价格调整 224
第三节 物价监督与检查 225
第五章 审计监督 226
第一节 政府审计 226
第二节 内部审计 227
第三节 社会审计 227
第六章 技术监督 22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27
第二节 技术质量监督管理 227
第十篇 共产党 229
第一章 党员代表大会 229
第一节 中共通许县第五次代表大会 229
第二节 中共通许县第六次代表大会 230
第三节 中共通许县第七次代表大会 230
第四节 中共通许县第八次代表大会 230
第二章 地方组织机构 233
第一节 县委机构 233
第二节 乡镇党委 236
第三章 组织工作 239
第一节 党员队伍 239
第二节 基层组织 243
第三节 干部管理 245
第四章 宣传工作 247
第一节 思想理论教育 247
第二节 社会宣传 248
第五章 纪检监察 25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50
第二节 违纪案件查处 250
第三节 党政监督检查 250
第四节 党风廉政建设 250
第六章 县委其它工作 251
第一节 统一战线工作 251
第二节 信访工作 253
第三节 政策研究 253
第四节 党史工作 253
第五节 老干部工作 254
第七章 精神文明创建 254
第一节 创建活动 255
第二节 思想道德教育 259
第三节 文明新风 260
第十一篇 人民代表大会 263
第一章 人大代表会议 263
第一节 代表选举 263
第二节 县人大代表会议 263
第三节 乡(镇)人大代表会议 265
第二章 组织机构 266
第一节 县人大常委会及内设机构 266
第二节 乡镇人大负责人 268
第三章 县人大工作 270
第一节 干部任免 270
第二节 政务监督 270
第三节 议案办理 271
第四节 法制工作 271
第五节 农村工作 272
第六节 科教文卫工作 272
第七节 视察活动 273
第十二篇 人民政府 275
第一章 县乡(镇)人民政府 275
第一节 县政府 275
第二节 县政府直属工作部门及领导人 278
第三节 乡镇人民政府 288
第二章 施政纪要 293
第一节 政府工作述要 293
第二节 施政方式 295
第十三篇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99
第一章 组织机构 299
第一节 县政协及其主要领导人 299
第二节 内设机构及其负责人 300
第二章 政协会议 302
第三章 政协工作 303
第一节 政治协商 303
第二节 民主监督 303
第三节 参政议政 304
第四节 提案办理 304
第十四篇 社会团体 305
第一章 群众团体 305
第一节 工会 305
第二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307
第三节 共产主义少年先锋队 311
第四节 通许县妇女联合会 311
第五节 科学技术协会 313
第六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315
第七节 残疾人联合会 316
第八节 其它社团组织 316
第二章 工商业联合会 317
第一节 工商联组织 317
第二节 会员代表大会 317
第十五篇 政法 319
第一章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319
第一节 组织队伍建设 319
第二节 法制教育 320
第三节 群防群治 320
第二章 公安 32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22
第二节 治安管理 322
第三节 打击刑事犯罪 323
第四节 交通管理 326
第五节 取缔邪教组织 327
第三章 检察 32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27
第二节 反贪污贿赂检察 328
第三节 刑事检察 328
第四节 法纪检察 329
第五节 民事行政检察 329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329
第七节 监所检察 330
第八节 检察技术 330
第四章 审判 33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31
第二节 刑事审判 331
第三节 民事审判 331
第四节 经济审判 331
第五节 行政审判 331
第六节 审判监督 332
第七节 告诉申诉 332
第八节 判决执行 332
第五章 司法 33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32
第二节 法制宣传 333
第三节 民事调解 333
第四节 公证业务 334
第五节 律师工作 334
第十六篇 人民武装 335
第一章 管理机构 335
第二章 兵役 336
第一节 兵役制度 336
第二节 征兵工作 336
第三章 民兵 337
第一节 民兵组织 337
第二节 民兵政治工作 337
第三节 民兵军事训练 337
第四节 民兵活动 337
第四章 消防与武装警察 338
第一节 消防部队 338
第二节 武装警察 339
第十七篇 民政 341
第一章 优抚 救助 安置 341
第一节 优待 341
第二节 抚恤 342
第三节 社会救济 344
第四节 社会福利 344
第五节 救灾 345
第六节 复退军人安置 347
第七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347
第二章 烈士褒扬 347
第一节 纪念设施 347
第二节 凭吊 348
第三章 婚姻 348
第一节 《婚姻法》宣传 348
第二节 婚姻登记 349
第四章 残疾人工作与农村养老保险 350
第一节 残疾人工作 350
第二节 农村养老保险 350
第五章 地名 勘界 351
第一节 地名工作 351
第二节 勘界 351
第十八篇 人事 劳动 353
第一章 人事 35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53
第二节 干部队伍状况 353
第三节 干部教育管理 354
第四节 干部录用 聘用 355
第五节 干部奖惩 355
第六节 干部离休 退休 356
第七节 老龄工作 356
第八节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 356
第九节 大中专毕业生分配 357
第十节 专业技术职务评聘 358
第十一节 工资制度改革 359
第二章 劳动 36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60
第二节 劳动就业 360
第三节 劳动工资 361
第四节 劳动保护 361
第五节 劳动管理 362
第六节 劳务输出 362
第七节 下岗与再就业 362
第八节 社会劳动保险 363
第九节 失业保险 364
第十节 劳动信访仲裁 365
第十一节 就业培训 365
第三章 编制 366
第一节 管理机构和职能 366
第二节 编制管理 366
第十九篇 教育 369
第一章 管理机构 369
第二章 教育改革 370
第一节 教育体制改革 370
第二节 教学改革 370
第三章 教师队伍 371
第一节 师资结构 371
第二节 教师待遇 373
第四章 办学条件 373
第一节 教育经费 373
第二节 教育集资 374
第三节 社会办学 375
第四节 校舍建设 376
第五节 教学设备 376
第五章 教育结构 377
第一节 幼儿教育 377
第二节 九年义务教育和希望工程 378
第三节 高级中学教育 380
第四节 职业教育 382
第五节 成人教育 383
第六节 特殊教育 384
第六章 教学科研与勤工俭学 384
第一节 教研活动 384
第二节 教研成果 385
第三节 勤工俭学 385
第七章 学校 386
第一节 县直属学校 386
第二节 乡镇直属初中 386
第三节 乡镇小学 386
第四节 学校简介 388
第二十篇 科技 393
第一章 管理机构 393
第二章 科学技术研究 393
第一节 科研单位 393
第二节 科技队伍及成果 394
第三章 科技普及与科技成果推广 398
第一节 科技普及 398
第二节 科技成果推广 398
第四章 科技服务 399
第一节 科技咨询 399
第二节 科技下乡 400
第三节 科技扶贫 400
第四节 地震监测 400
第五节 气象服务 400
第二十一篇 文化 403
第一章 群众文化 403
第一节 群众文化组织 403
第二节 群众文化活动 404
第二章 文学艺术 405
第一节 文学 405
第二节 美术 书法 摄影 411
第三节 音乐 舞蹈 411
第四节 戏曲 412
第五节 民间歌谣 414
第三章 图书 档案 415
第一节 图书 415
第二节 档案 416
第四章 新闻媒介 41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16
第二节 广播 417
第三节 电视 418
第四节 报刊 419
第五章 文化市场 419
第一节 管理部门 419
第二节 图书音像管理 419
第三节 扫黄打非 419
第四节 电影 420
第六章 地方史志 420
第一节 旧县志编纂始末 420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 421
第三节 新县志续修 422
第四节 部门志编纂 423
第七章 文物 古迹 名地 424
第一节 文物 424
第二节 遗址 425
第三节 古墓 425
第四节 名地 432
第二十二篇 体育 437
第一章 体育活动 437
第一节 体育设施 437
第二节 学校体育 438
第三节 职工体育 439
第四节 全民健身 440
第五节 运动项目 442
第二章 体育训练与比赛 443
第一节 业余训练 443
第二节 学校训练 443
第三节 全县运动会 443
第四节 市级运动会 445
第五节 省级以上运动会 447
第二十三篇 卫生 医药 449
第一章 卫生 449
第一节 行政事业机构 449
第二节 卫生防疫 450
第三节 卫生保健 453
第四节 卫生事业建设 456
第五节 医疗水平 458
第六节 行政拨款业务收支 459
第七节 医政 460
第二章 医药 461
第一节 体制改革 461
第二节 经营管理机构 462
第三节 中药资源普查 462
第四节 药品经营 465
第五节 药政 466
第三章 卫生医疗单位选介 467
第二十四篇 民情 473
第一章 民族 宗教 473
第一节 民族 473
第二节 宗教 474
第二章 人民生活 474
第一节 居民收入 475
第二节 居民消费 475
第三节 居民生活质量 476
第四节 贫困人口 476
第五节 小康水平 477
第三章 习俗 478
第一节 生活习俗 478
第二节 婚丧礼俗 480
第三节 禁忌 483
第四节 传统节日 483
第五节 陋习 485
第四章 姓氏 485
第一节 姓氏构成 485
第二节 部分姓氏简介 486
第二十五篇 人物 495
第一章 传记 495
第二章 简介 499
第一节 省、军级 499
第二节 厅(市)、师级 499
第三节 县、团级 502
第四节 高级职称 510
第五节 中级职称、先进人物及知名人士 519
第三章 名录 547
第一节 市级以上劳模 547
第二节 县外副处级以上领导及副高级以上职称获得者 557
第三节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563
第二十六篇 集体荣誉 567
集体荣誉 567
附录 579
2001年~2004年党政领导简历 579
文件辑录 589
《通许县志》(1986~2000年)编纂委员会 593
《通许县志》勘误 596
后记 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