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通天之学 1
1.“接地通天第一图” 2
2.“接地通天第一符” 11
3.“天图”、“天书” 20
二 基础之论 37
1.阴阳学说 37
2.五行学说 43
3.三才理论 52
三 悉备之道 61
1.“道” 61
2.悉备之道 68
四 诸子争鸣 72
1.诸子蜂起 72
2.稽下学宫 74
五 百家之言 76
1.道法自然 78
2.仁者爱人 82
3.兼爱非攻 86
4.民惟邦本 90
5.重生贵己 97
6.天下为公 100
7.知彼知己 104
8.修齐治平 108
9.物我两忘 115
10.白马非马 117
11.上下求索 121
12.虚壹而静 126
13.辨证论治 130
14.法势术并用 134
15.杂糅融汇 137
六 学海奇葩 141
1.《易》 141
2.《诗》 151
3.《书》 159
4.《礼》 163
5.《春秋》 167
6.《孝经》 170
7.《老子》 175
8.《儒书》 182
9.《列子》 185
10.《论语》 188
11.《墨子》 191
12.《庄子》 197
13.《孟子》 204
14.《大学》 207
15.《中庸》 209
16.《荀子》 211
17.《离骚》、《天问》 212
18.《韩非子》 215
19.《黄帝内经》 218
20.《神农本草》 219
21.《吕氏春秋》 221
七 经世之学 225
1.“经纶天下”、“天下为公” 226
2.“自强不息”,建功立业 227
3.“厚德载物”,宽厚包容 228
4.“天人合一”,因时应变 229
5.贵和尚中,团结奋进 230
6.重人轻神,以民为本 232
7.重教兴学,教书育人 233
8.“克勤克俭”,富民富国 235
9.鼎新革故,惩败治乱 236
10.崇仁重节,爱国忧民 237
11.仰观俯察,探疑求真 238
12.重农务本,广营理财 239
13.兼爱非攻,协和万邦 240
14.崇尚礼仪,文明兴国 241
主要参考资料 244
后记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