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先秦以前的湘西(约2万年前—前221年左右) 1
第一节 武陵山区的传说 1
第二节 旧石器、新石器时代遗址和遗存 4
第三节 先秦时期的湘西 8
第二章 两汉时期的湘西(前206—公元208年) 14
第一节 历史沿革 14
第二节 两汉出土文物及其意义 15
第三节 湘西各族人民第一次大起义 19
第四节 “光武”以后的武装暴动 21
第三章 三国至唐代时期的湘西(公元208—907年) 22
第一节 历史沿革 22
第二节 三国争夺湘西 23
第三节 晋和南北朝时期的湘西 24
第四节 唐朝对湘西的统治 26
第五节 五代以前的经济与文化 28
第四章 五代十国时期溪州之战与溪州会盟(公元939—940年) 30
第一节 “马楚”的建立 30
第二节 “马楚”与湘西关系及彭氏的兴起 31
第三节 溪州之役的经过 33
第四节 溪州会盟的内容与溪州铜柱 34
第五节 溪州会盟的历史意义 36
第六节 铜柱文化 39
第五章 宋元时期的湘西(公元960—1351年) 42
第一节 历史沿革 42
第二节 湘西各族为“铜柱”变迁而斗争 43
第三节 土司制度 47
第四节 宋元时期湘西经济和文化 50
第五节 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和人民暴动 54
第六节 云南白族在湘西定居 56
第六章 明朝时期的湘西(公元1368—1644年) 57
第一节 历史沿革 57
第二节 明土司制度的发展和完备 58
第三节 湘西土兵在抗倭战争中的贡献 61
第四节 腊尔山地区苗民获得自主自立 68
第五节 明朝对湘西的军事控制 71
第六节 明征调土兵镇压人民反抗 74
第七节 湘西各族人民反抗明朝统治 78
第七章 清初改土归流前后的湘西(公元1644—1735年) 82
第一节 清前期历史沿革 82
第二节 土司归顺清朝和清初湘西的战争 83
第三节 “改土归流”在湘西 86
第四节 改土归流后湘西社会经济 92
第五节 乾隆初年凤、乾、绥苗民起义 96
第八章 乾嘉苗民起义(公元1787—1804年) 99
第一节 乾嘉苗民起义的原因 99
第二节 勾补事件是乾嘉起义的导火线 102
第三节 起义军胜利进攻 105
第四节 “吴王”政权建立和义军坚持斗争 112
第五节 苗民起义的继续 119
第六节 乾嘉苗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121
第九章 清嘉庆至道光初年的湘西(公元1798—1839年) 123
第一节 清政府对湘西行政统治的调整 123
第二节 清政府在湘西军事设置 124
第三节 清朝前期湘西社会经济 128
第十章 明清时期的湘西文化 133
第一节 湘西教育 133
第二节 文学 135
第三节 史学 138
第四节 宗教 142
第五节 医药 144
第六节 武术 146
第七节 民间文化艺术 148
第十一章 近代社会中的湘西(公元1840—1910年) 153
第一节 鸦片战争中湘西人民抗英斗争 153
第二节 太平天国革命时期湘西人民的反清斗争 155
第三节 湘西将士开发台湾,抗击各国侵略者 168
第四节 熊希龄的维新活动 174
第五节 反洋教和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177
第六节 湘西苗民屯田抗租 180
第七节 近代湘西社会经济发展 182
第十二章 辛亥革命与北洋军阀时期的湘西(公元1911—1920年) 193
第一节 湘西青年的革命活动 193
第二节 辛亥革命在湘西取得胜利 195
第三节 辛亥革命后湘西政治状况 198
第四节 湘西各族人民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 201
第五节 护法运动前后的湘西 205
第六节 湘西人民抗捐税斗争 207
第十三章 民国中后期的湘西(公元1921—1949年) 212
第一节 陈渠珍统治湘西 212
第二节 民国时期国民党组织及其活动 218
第三节 湘西苗民革屯斗争 227
第四节 湘西儿女为抗日捐躯 234
第五节 抗战时期的湘西社会经济 240
第六节 抗战时期湘西农民武装斗争 247
第十四章 民国时期湘西文化 258
第一节 清末至民国时期的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258
第二节 医药卫生 262
第三节 教育 267
第四节 苏区的文化教育 279
第五节 教育家、学者、诗人袁吉六 284
第六节 文化艺术 290
第十五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湘西人民革命斗争 295
第一节 湘西早期的共产党员 295
第二节 农工群众运动 300
第三节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305
第四节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321
第五节 抗日时期湘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活动 350
第六节 拨开乌云见太阳,红旗插上武陵峰 355
附录:历史文献 362
后记 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