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中国教师教育的演变轨迹 7
第一节 教师教育思想的变迁:外力推动下的发展与超越 8
一、理念的冲突与调和——教师教育思想的扬弃 9
二、从肯定到否定:外力推动下新旧思想的更替 11
三、否定之否定:教师教育思想的升华 13
第二节 政策与制度的变迁: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 15
一、教师教育政策与制度连续性:一个扬弃的发展历程 16
二、教师教育政策与制度的非连续性:一个创新的发展历程 17
第三节 教师教育体制的发展:在解构与重构中创新 20
一、体制的建构:封闭式与开放式体制的系统建设 21
二、体制的解构:不同体制的多维度结构 23
三、体制的重构:螺旋式上升中的复归 24
第二章 师范教育的初步创立:清末、民初的师范教育 27
第一节 清末、民初师范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变化 27
一、师范与中国师道传统 28
二、清末、民初现代师范教育思想的引进 35
三、“中体西用”下清末、民初师范教育思想的形成 39
第二节 师范教育思想举要 43
一、梁启超的师范教育思想 44
二、张之洞的师范教育思想 51
三、张謇的师范教育思想 53
第三节 “中体西用”下师范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56
一、基于日本师范教育制度和实践实施的制度创新 57
二、师范区制的制定和实施 63
三、清末、民初师范教育的特点和影响 65
第四节 清末、民初师范教育机构举例 67
一、南洋公学师范院 68
二、三江师范学堂 69
三、女子师范学堂体系 71
第三章 师范教育体制调整:民国中后期的师范教育 74
第一节 美国师范教育制度的输入与师范教育思想的交锋 74
一、美国师范教育制度的输入 75
二、“独立派”与“合并派”思想的冲突 76
第二节 民国中后期师范教育思想举要 78
一、蔡元培的师范教育思想 78
二、李建勋的师范教育思想 80
三、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 84
四、陈鹤琴的师范教育思想 90
第三节 民国中后期师范教育体制的更替 94
一、开放式师范教育体制的尝试与努力 94
二、以“师范学院制度”为代表的封闭式师范教育体制的复兴 97
三、战时迁徙中师范教育体制的变化 100
第四节 日伪统治区的师范教育 105
一、东北地区的师范教育 105
二、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的师范教育 106
第五节 私立师范教育和教会师范教育的发展 107
一、私立师范从中等发展到高等层次 108
二、教会所办的师范教育 109
第四章 “以俄为师”与新中国师范教育体制的建立 110
第一节 中共中央苏区的师范教育尝试 110
一、中华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的确立 111
二、苏区各级各类师范学校的创设 111
第二节 革命根据地的师范教育 113
一、革命根据地师范教育概况 113
二、革命根据地师范教育的发展阶段 115
三、革命根据地师范教育的制度创新 117
四、革命根据地师范教育发展的意义 118
第三节 “以俄为师”与新中国师范教育体制的确立 121
一、必然与偶然:“以俄为师”与新中国教育思想 122
二、“以俄为师”与新中国师范教育体制的初建 125
第四节 师范教育制度的调整和发展 131
一、“以俄为师”背景下师范教育的修正与发展 132
二、对“以俄为师”的反思与师范教育“大跃进” 134
三、师范教育的理性回归 136
四、新中国成立17年师范教育发展的教训 139
第五章 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制建设 142
第一节 “文革”时期的师范教育 142
一、师范教育发展的中断 142
二、师范教育秩序遭到破坏 143
三、师范教育培养目标遭到扭曲 144
四、师范教育师资遭到损害 144
第二节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师范教育的探索 144
一、师范教育制度的恢复 144
二、中国特色师范教育制度的建立 147
三、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的形成 150
第三节 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制建设的思考 154
一、教育发展理论与师范教育 155
二、教师教育办学层次提高 162
三、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创新 169
四、教师教育培养渠道拓宽 176
第六章 中国“教师教育”的探索之旅 185
第一节 由“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 186
一、教师教育的产生与教师教育概念的内涵 187
二、“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的比较 193
三、“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变 196
第二节 中国教师教育理论建设 200
一、中国教师专业化思想和制度的沿革 201
二、终身教育思想与我国教师教育理论和政策的形成 211
第三节 21世纪以来中国教师教育体制的构建 216
一、教师教育体制的思想演进 216
二、我国教师教育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219
三、世纪之交以来我国教师教育体制探索 229
第七章 港澳台地区的师范教育 244
第一节 香港地区的师范教育 244
一、香港地区师范教育的创制及发展 244
二、香港地区师范教育制度概貌 247
三、香港地区师范教育制度浅析 248
第二节 澳门地区的师范教育 252
一、澳门地区师范教育的创制及发展 252
二、回归前澳门地区师范教育存在的问题 253
三、澳门地区师范教育改革 255
第三节 台湾地区的师范教育 257
一、甲午战争至抗战胜利时期的台湾地区师范教育 257
二、光复初期的台湾地区师范教育 258
三、台湾地区师范学校的重建与发展 259
四、台湾地区师范教育的发展 260
五、台湾地区师范教育的改革 263
六、台湾地区师范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264
第八章 国际视野中的教师教育及比较 271
第一节 西方近代教师教育制度的发展 271
一、西方近代教师教育的产生 271
二、西方近代教师教育的早期发展 272
三、西方近代教师教育体制的确立 274
四、西方现代教师教育概貌 276
第二节 国内外师资培养制度的比较 279
一、西方发达国家教师教育发展的特点 279
二、国内外师资培养模式与机构的比较 280
第三节 美、英、日三国教师教育比较 284
一、美国教师教育概览 284
二、英国教师教育概览 287
三、日本教师教育概览 291
第四节 国际教师教育发展趋势及启示 296
一、培养层次不断提高 296
二、师资培养走向开放 298
三、实行资格认证制度 299
四、注重教学实习环节 299
五、持续发展的教师教育观 300
六、国外教师教育发展及反思 300
第九章 中国教师教育的未来走向 302
第一节 中国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 302
一、教师教育总体趋势:由“外延与内涵并重式”向“内涵式”转变 303
二、教师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逐步完善,教师职业门槛将逐步提高 305
三、教师教育体制开放趋势明显,教师教育主体日趋多元化 306
四、教师教育重心逐渐后移,在职教育系统化、科学化特色逐步彰显 308
五、教师教育标准体系逐步建立,教师管理制度日趋科学 309
第二节 师范院校的定位与转型 311
一、通过结构调整、资源整合,创新分级分类的教师教育体系 311
二、推动师范院校工作重心下移,对接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 312
三、推动师范院校平台化转向,将其打造成教育交流平台 312
第三节 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策略 313
一、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优势分析 313
二、应对同质化办学格局,通过做强“专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316
三、创新办学思维,采取多样化办学形式 317
四、依托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建设特色研究基地和平台 318
五、教师资格证的相关培训中心和定期检核主体 318
六、改变“师范”的固有思维习惯,系统创新培养模式 319
参考文献 321
后记 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