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肝炎病毒学 2
第1章 甲型肝炎病毒 2
第1节 HAV生物学特性 2
一、分类 2
二、形态 2
三、理化特性 2
四、抵抗力 2
五、宿主范围 2
六、细胞培养 3
第2节 HAV分子病毒学 3
一、HAV基因组结构 3
二、HAV基因组结构及编码蛋白 4
三、HAV复制周期 5
四、HAV基因分型 5
五、HAV的变异 5
第2章 乙型肝炎病毒 7
第1节 HBV生物学特性 7
一、分类 7
二、形态与结构 7
三、理化特性及抵抗力 7
四、细胞培养 8
五、宿主范围与动物模型 8
第2节 HBV分子病毒学 9
一、HBV基因组结构 9
二、HBV基因组读码框及编码蛋白 9
三、HBV基因的转录及调节 10
四、HBV复制周期 11
第3节 HBV基因分型 11
一、HBV基因分型原因及基因型分布 11
二、HBV基因分型方法 12
三、基因分型的意义 13
第4节 HBV基因变异 15
一、HBV基因变异的分子机制 15
二、HBV基因变异的种类 15
三、HBV基因变异与耐药 16
第3章 丙型肝炎病毒 19
第1节 HCV生物学特性 19
一、分类 19
二、形态结构与理化性质 19
第2节 HCV分子病毒学 19
一、HCV基因组结构 19
二、HCV基因组主要功能区 20
三、HCV的复制 23
第3节 HCV变异与准种 23
一、变异 23
二、HCV准种 24
第4节 HCV基因分型 27
一、HCV基因分型技术 27
二、HCV基因分型系统 29
三、HCV基因型的地理分布特点 29
四、HCV基因型的临床意义 30
第5节 HCV感染的细胞模型 31
第6节 HCV感染的动物模型 33
一、黑猩猩模型 33
二、其他灵长类动物模型 33
三、啮齿类动物模型 33
第4章 丁型肝炎病毒 38
第1节 HDV生物学特性 38
一、HDV分类地位及形态结构 38
二、HDV敏感细胞及动物 38
第2节 HDV分子病毒学 39
一、HDV RNA基因组 39
二、HDV的复制 40
三、HDV基因分型 41
四、HDV和HBV的相互影响 41
第5章 戊型肝炎病毒 43
第1节 HEV生物学特性 43
一、HEV形态结构及理化特性 43
二、HEV分类地位 43
三、HEV敏感细胞和动物 44
第2节 HEV分子病毒学 45
一、HEV RNA基因组结构 45
二、HEV基因分型 45
三、HEV蛋白组分 46
四、HEV复制 47
第2篇 病理学 52
第1章 肝脏的正常组织胚胎学 52
第1节 肝脏的组织发生 52
一、肝实质的形成 52
二、肝间质的形成 52
三、肝内胆管的形成 52
四、肝内血管的形成 53
第2节 肝脏的组织与细胞结构 53
一、肝小叶结构 53
二、门管区 59
三、肝的纤维结缔组织 59
四、肝内血液循环 59
五、肝的胆汁形成和排出途径 60
六、肝的再生 60
第3节 儿童和老年肝脏组织学的正常变化 61
一、儿童肝脏 61
二、老年肝脏 61
第2章 病毒性肝炎的肝组织损伤与修复 62
第1节 变性 62
一、水变性 62
二、脂肪变性 63
三、嗜酸性变 64
四、羽毛状变性 64
五、毛玻璃样变性 65
六、胆红素沉着 65
第2节 坏死 66
一、点状或灶性坏死 66
二、融合性坏死 66
三、碎屑状坏死 66
四、桥接坏死 67
五、亚大块坏死和大块坏死 67
六、全小叶和多小叶坏死 68
第3节 凋亡 68
第4节 炎性渗出 68
一、中性粒细胞浸润 68
二、淋巴细胞浸润 69
三、浆细胞浸润 69
四、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69
第5节 再生与增生 69
一、肝细胞再生 69
二、卵圆细胞增生 70
三、小胆管增生 70
四、纤维组织增生 70
第3章 病毒性肝炎病理形态学改变 71
第1节 急性病毒性肝炎 71
一、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理组织形态学特征 71
二、不同病原病因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肝炎 73
第2节 慢性病毒性肝炎 77
一、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组织学特征 77
二、慢性病毒性肝炎传统病理学分类 78
三、不同病原病因引起的慢性肝炎 79
四、慢性肝炎病毒携带者 83
第3节 病毒性肝炎的组织学评估 83
一、1996年慢性肝炎分类方案 83
二、2000年肝炎分类方案 83
第3篇 免疫学致病机制 92
第1章 病毒性肝炎抗原的种类及分布 92
第1节 甲型肝炎病毒抗原 92
第2节 乙型肝炎病毒抗原 92
一、不同类型乙型肝炎病毒抗原的分布 92
二、IgG在肝细胞内的分布 93
第3节 丙型肝炎病毒抗原 94
第4节 丁型肝炎病毒抗原 94
第5节 戊型肝炎病毒抗原 94
第6节 庚型肝炎病毒抗原 95
第2章 病毒感染与免疫 96
第1节 病毒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 96
一、病毒感染细胞的类型 96
二、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方式 97
三、病毒对宿主细胞直接损伤机制 98
第2节 机体抗病毒免疫防御机制 100
一、固有免疫防御机制 101
二、适应性免疫防御机制 105
三、宿主抗病毒免疫应答规律及时相变化 109
第3节 病毒的免疫逃逸机制 109
一、病毒对免疫应答诱导的干扰作用 110
二、病毒对免疫效应机制的干扰作用 111
三、病毒诱导机体产生免疫抑制状态 113
第4节 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损伤机制 114
一、抗体介导的“增强”作用 114
二、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组织损伤 114
三、T细胞介导的组织损伤 114
四、病毒感染与自身免疫 114
第3章 病毒性肝炎的免疫学致病机制 116
第1节 HAV的致病机制 116
一、HAV在机体内的定位和复制 116
二、HAV感染的免疫应答机制及肝损伤 116
第2节 HBV的致病机制 118
一、HBV感染的免疫应答机制 118
二、HBV的免疫逃逸机制与持续感染 121
三、HBV感染的肝损伤机制 124
四、HBV感染后免疫控制和免疫损伤的关系 126
五、HBV感染的研究方法 129
第3节 HCV的致病机制 129
一、HCV感染的免疫应答机制 129
二、HCV免疫逃逸机制 131
三、HCV感染的肝损伤机制 135
第4节 HDV的致病机制 136
一、HBV与HDV的相互关系 136
二、HDV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作用 137
三、HDV感染的免疫学致病机制 137
第5节 其他类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机制 138
一、HEV感染的致病机制 138
二、HGV感染的致病机制 139
第6节 肝衰竭的发病机制 139
一、病毒方面因素 139
二、宿主方面因素 140
第4篇 流行病学和预防 146
第1章 流行病学 146
第1节 甲型肝炎流行病学 146
一、传染源 146
二、传播途径 147
三、人群易感性 148
四、流行特征 149
第2节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 151
一、传染源 151
二、传播途径 152
三、人群易感性 153
四、流行特征 154
第3节 丙型肝炎流行病学 156
一、传染源 157
二、传播途径 157
三、人群易感性 158
四、流行特征 158
第4节 丁型肝炎流行病学 159
一、传染源 159
二、传播途径 160
三、人群易感性 160
四、流行特征 160
第5节 戊型肝炎流行病学 161
一、传染源 161
二、传播途径 161
三、人群易感性 162
四、流行特征 162
第2章 经肠道传播的病毒性肝炎预防 164
第1节 控制和管理传染源 164
一、对患者的管理 164
二、对行业人员肝炎患者的管理 165
三、对托幼儿童肝炎患者的管理 165
四、对献血员的管理 165
第2节 切断传播途径 166
一、提高个人卫生水平 166
二、搞好饮食行业卫生监督 166
三、加强环境卫生监督 166
四、加强托幼机构卫生监督 167
五、其他服务性行业卫生监督 167
六、开设肝炎专科门诊和肝炎病房 167
第3节 保护易感人群 168
一、甲肝被动免疫预防法 168
二、戊型肝炎被动免疫预防法 169
三、主动免疫——疫苗预防 169
第4节 甲肝减毒活疫苗 169
一、甲肝减毒活疫苗、免疫方案和免疫对象 170
二、免疫效果 171
三、免疫策略 174
第5节 甲肝灭活疫苗 176
一、甲肝灭活疫苗、免疫方案和免疫对象 176
二、免疫效果 178
第6节 戊型肝炎疫苗研究 180
一、原核细胞表达的HEV重组蛋白或抗原肽 180
二、真核细胞表达的HEV重组蛋白 181
三、其他类型的戊肝疫苗 182
第3章 经肠道外传播的病毒性肝炎预防 185
第1节 管理传染源 185
一、对患者的管理 185
二、对行业人员肝病患者的管理 185
三、对托幼儿童肝炎患者的管理 185
四、对献血员的筛选 186
五、对无症状携带者的管理 187
第2节 切断传播途径 188
一、减少输血与血制品的传播 188
二、预防其他医源性传播 190
三、预防与阻断母婴传播 191
四、预防与控制性接触传播及家庭内传播 192
第3节 保护易感人群 192
一、乙肝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 192
二、乙肝疫苗主动免疫 194
三、丙肝被动免疫 194
四、丙肝主动免疫 194
第4节 基因工程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195
一、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对象和免疫方案 195
二、免疫效果 196
第5节 基因工程重组CHO乙肝疫苗 198
一、重组CHO乙肝疫苗、免疫对象和免疫方案 198
二、免疫效果 199
第6节 乙肝疫苗研究发展 201
一、单剂疫苗 201
二、联合疫苗 201
三、DNA疫苗 202
四、合成肽疫苗 202
五、口服疫苗 202
六、治疗性疫苗 202
七、含其他蛋白序列的重组乙肝疫苗 202
第7节 丙肝疫苗研究 203
一、重组亚单位疫苗与多肽疫苗 203
二、载体疫苗 203
三、DNA疫苗 204
四、转基因植物疫苗 204
五、治疗性疫苗 204
第5篇 诊断学 208
第1章 临床表现 208
第1节 急性肝炎 208
一、临床经过 208
二、甲型肝炎 209
三、乙型肝炎 209
四、丙型肝炎 209
五、丁型肝炎 209
六、戊型肝炎 209
第2节 慢性肝炎 210
第3节 肝衰竭(重型肝炎) 210
一、肝衰竭的分类 210
二、肝衰竭的分期 211
第4节 淤胆型肝炎 211
第5节 肝炎肝硬化 211
第2章 临床分型与诊断 212
第1节 临床诊断 212
一、临床分型 212
二、诊断依据 212
第2节 病原学诊断 214
一、病原学分型 214
二、诊断依据 215
第3节 确立诊断 216
第3章 肝炎病毒血清学诊断 217
第1节 甲型肝炎病毒血清学诊断 217
一、甲肝病毒抗原 217
二、抗甲肝病毒免疫球蛋白M 217
三、抗甲肝病毒免疫球蛋白G 217
第2节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诊断 218
一、HBV血清学检测方法 218
二、乙型肝炎表面蛋白 220
三、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抗-HBs) 222
四、乙肝病毒e抗原 222
五、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 223
六、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与HBc rAg 224
七、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抗-HBc) 224
八、血清聚合白蛋白受体 225
九、HBV血清学标志物组合模式及临床意义 225
第3节 乙型肝炎的实验室质量控制 226
一、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测 226
二、HBV DNA定量检测 227
三、HBVccc DNA检测 228
四、HBV耐药检测 228
五、HBV基因分型检测 228
第4节 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测 229
一、HCV抗原 229
二、抗-HCV-IgG 229
三、抗-HCV-IgM 230
四、人群监测 230
第5节 丁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测 230
一、HDAg 230
二、抗-HD和抗-HD-IgM 231
第6节 戊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测 231
一、HEV抗原 231
二、HEV抗体 232
第4章 生物化学诊断 234
第1节 肝脏功能 234
一、肝细胞 234
二、胆汁生成 236
三、胆固醇和脂蛋白的代谢 242
四、药物代谢 242
五、糖的代谢 243
六、脂肪酸的代谢 243
七、氨的代谢 243
八、蛋白质的合成 244
九、细胞体积的调节 244
第2节 试验选择 244
一、效能 244
二、目的 245
三、可行性 245
四、临床价值 246
五、试验分类 246
第3节 试验应用 247
一、探测肝损害 247
二、鉴别黄疸 248
三、判断预后 249
四、特殊肝病 249
五、试验局限性 250
第4节 胆色素试验 250
一、血清胆红素 250
二、尿胆红素定性 251
三、尿内尿胆原测定 251
四、低热卡饮食胆红素试验 252
五、苯巴比妥试验 252
第5节 蛋白质试验 252
一、血浆蛋白测定 252
二、蛋白质代谢产物测定 256
第6节 血清酶测定 257
一、血浆特异酶 257
二、非血浆特异酶 257
三、同工酶在肝细胞内的分布 258
四、肝病酶的变化 258
五、病毒性肝炎的血清酶试验 258
六、酶学在肝病诊断中的展望 266
第7节 肝纤维化试验 266
一、肝纤维化新概念 266
二、肝纤维化的生物标志物及其试验 267
三、肝纤维化的非创伤性综合评估 272
第8节 脂质和脂蛋白试验 274
一、血清胆固醇和胆固醇酯 274
二、卵磷脂胆固醇酰基移换酶(LCAT) 274
三、磷脂 275
四、血清甘油三酯 275
五、血清游离脂肪酸(FFA) 275
六、载脂蛋白(apo) 275
七、血清脂蛋白 276
第9节 凝血因子和凝血试验 277
一、凝血因子测定 277
二、凝血试验 278
三、纤溶系统的测定 279
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实验(DIC) 280
第10节 胆汁酸试验 280
一、空腹血清结合胆酸(CCA) 280
二、血清胆酸/鹅去氧胆酸比值(CA/CDCA) 281
三、餐后2小时血清胆汁酸测定(内源性负荷试验) 281
四、口服胆汁酸负荷试验 281
五、静脉胆汁酸耐量试验 281
第11节 肝功能定量试验 281
一、肝血流依赖的药物清除试验(流量限定性试验) 282
二、非肝血流依赖性的药物清除试验(能力限定性试验) 284
三、13C呼气试验 284
第12节 肝癌标志物试验 286
一、甲胎蛋白(AFP)及其相关蛋白 286
二、异常凝血酶原 288
三、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289
四、人类宫颈癌致癌基因 289
五、Golgi蛋白73 289
六、鳞状细胞癌抗原 289
七、转化生长因子-β1 289
八、肝细胞生长因子 289
九、热休克蛋白27 290
十、GRP75 290
十一、a-L-岩藻糖苷酶 290
十二、谷氨酰转肽酶(GGT)Ⅱ 290
十三、碱性磷酸酶(ALP)1 290
十四、醛缩酶同工酶A(ALD-A) 290
十五、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 290
十六、非肝癌特异标记 291
第13节 基因芯片技术在肝病学领域的应用 291
一、基因芯片 291
二、肝病学领域的应用 292
第5章 免疫学检查 294
第1节 肝脏的免疫功能 294
一、免疫应答 294
二、肝内淋巴细胞池 294
三、吞噬功能 295
四、体液免疫 296
五、细胞免疫 296
六、细胞因子的双刃剑 297
第2节 病毒性肝炎的免疫异常 298
一、吞噬功能降低 299
二、细胞免疫减退 299
三、体液免疫改变 299
四、自身免疫反应 299
五、乙型病毒性肝炎循环免疫复合物(CICs) 301
六、补体降低 301
七、免疫调节蛋白 301
第3节 细胞免疫功能测定 301
一、T淋巴细胞亚群 301
二、NK细胞活性 305
三、细胞毒试验 305
四、迟发型皮肤变态反应 306
第4节 体液免疫功能检测 307
一、肝脏对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调节 307
二、血清Ig检测 308
三、补体检测 309
四、CD/Ig融合蛋白 310
五、细胞黏附分子(CAM) 314
第5节 血清自身抗体检测 314
一、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 314
二、器官特异性的自身抗体 317
三、内毒素测定——鲎试验 318
四、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 318
第6节 免疫复合物检验 319
第7节 细胞因子检验 319
一、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 320
二、γ干扰素 320
三、肿瘤坏死因子 320
四、白细胞介素 323
五、转化生长因子β 328
六、自由基 328
七、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 330
第8节 树突状细胞检验 330
一、生物学特性 330
二、检测方法 331
三、慢性乙肝患者的DC 331
第9节 免疫检测的质量控制 332
一、免疫检测干扰的分类 333
二、免疫检测干扰因素的鉴别 335
三、减少或消除免疫检测中的干扰 336
第10节 免疫监测 337
一、探索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 337
二、正确认识检测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 338
三、细胞因子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339
第11节 肿瘤自身抗体谱监测 339
一、特异性体液免疫与肿瘤关系 339
二、肿瘤自身抗体谱 341
三、诊治肿瘤的潜在价值 342
第6章 病毒性肝炎的基因诊断 344
第1节 基因诊断技术与其他诊断技术的比较 344
第2节 常用的病毒性肝炎基因诊断技术 345
一、核酸杂交技术 345
二、核酸扩增技术 346
三、核酸序列测定技术 347
第3节 病毒性肝炎基因诊断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348
一、病毒性肝炎基因诊断的临床应用范围 349
二、病毒性肝炎基因诊断的实施 350
第7章 影像学检查 354
第1节 X线诊断 354
一、常规X线平片和透视检查 354
二、消化道钡剂造影 354
第2节 肝脏疾病的超声诊断 354
一、概述 354
二、肝脏超声检查适应证及正常声像图 356
三、肝脏弥漫性病变 358
四、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 360
五、肝脏实性占位性病变 362
六、肝血管性病变 364
七、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367
第3节 CT及MRI 371
一、肝脏CT检查及其正常表现 371
二、肝脏MRI检查及其正常表现 372
三、病毒性肝炎的CT、MRI表现 372
四、肝硬化的CT、MRI表现 373
五、原发性肝细胞癌的CT、MRI表现 374
第4节 核素诊断 375
一、肝脏静态显像 375
二、肝血流与肝血池显像 377
三、肝脏肿瘤阳性显像 377
四、放射性核素肝胆动态显像 378
五、肝受体显像 379
六、肝血流量、肝动脉和门静脉成分的定量测定 380
七、14C-氨基比林呼气试验评价肝功能 381
第8章 肝活组织学检查 383
第1节 适应证 383
第2节 禁忌证 384
第3节 活检针和经皮肝活检分类 385
一、活检针分类 385
二、经皮肝活检分类 385
第4节 术前准备 387
一、告知和取得知情同意 387
二、常规检查 387
三、准备器械 387
四、患者准备 387
第5节 活检方法 387
一、器械 387
二、操作步骤 387
第6节 术后处理和标本处理 389
一、术后处理 389
二、标本处理 390
第7节 并发症 390
第8节 肝活检评价和应用体会 391
一、抽吸法和切割法优缺点 391
二、Menghini法肝活检失败原因 391
三、超声定位法安全可靠 392
四、强调B超定位,避免盲穿 392
五、穿刺过程无需屏气 392
六、讲究谈话技巧 392
七、门诊患者肝活检 392
八、肝活检的局限性 392
九、其他技巧 393
第6篇 治疗学 396
第1章 恢复心身健康 396
第1节 健康定义和标准 396
一、健康定义 396
二、健康标准 396
第2节 心理健康鉴定方法 397
一、自我评价 397
二、病因病理学 398
三、外部评价 398
四、社会适应性 398
第3节 亚健康 398
一、亚健康概念和表现 398
二、亚健康不同于亚临床和疾病 398
三、亚健康分类 399
四、干预亚健康 399
第2章 加强心理营养 402
第1节 心理健康基本特征 402
一、诠释现实 402
二、关系密切 402
三、善待自我 402
四、愉快工作 402
五、满足生活 402
六、追求目标 403
第2节 心理健康“营养素” 403
一、爱 403
二、宣泄和疏导 403
三、批评 403
四、信念与理想 403
五、宽容与谦逊 404
六、交友与交谈 404
第3节 心理健康的“家常菜” 404
一、天人合 404
二、新陈代谢永葆诞生 405
三、爱情、婚姻和家庭 405
四、生活和工作 407
五、注重中年患者心理健康 414
六、培养青少年患者健康心理 418
七、关注老年患者心理健康 420
第4节 肝炎患者心理反应 423
一、怀疑 423
二、焦虑 423
三、恐惧 423
四、自卑孤独 423
五、愤怒 423
六、敏感猜疑 423
七、抑郁 423
八、疾病、歧视、经济三重压力 424
第5节 肝炎患者的心理需要 425
一、一般需要 425
二、安全和早日康复 425
三、被认识,受尊重 425
四、被接纳 425
五、提供信息 425
六、适当的活动和新鲜感 426
第6节 心理治疗目标和原则 426
一、心理治疗目标 426
二、心理治疗原则 427
第7节 心理治疗趋势 428
一、治疗短程化 429
二、理论技术整合化 429
三、治疗方法标准化 430
四、疗效评价客观化 430
第3章 肝病养生“适合加减乘除” 432
第1节 养生要诀 432
一、四平衡 432
二、六个 432
三、八要领 433
第2节 适应自然 434
一、适应疾病 434
二、适应环境 434
三、适应人际 434
四、适应四时 435
五、适度劳逸 437
第3节 合理营养 438
一、饮食 438
二、饮茶 449
三、饮水 449
四、营养支持 450
五、晚期肝病的营养支持 451
第4节 增加爱好 453
一、音乐 453
二、钓鱼 453
三、养鱼 453
四、养鸟 453
五、养花 453
六、编织 454
七、书画 454
八、下棋 454
九、学习 454
十、体育运动 454
第5节 减少伤害 455
一、减少压力 455
二、避免危害 455
三、克服不良行为 456
第6节 乘上友谊 456
第7节 除去烟酒色 457
一、戒烟 457
二、戒酒 458
三、戒色 459
第4章 药物治疗重在优化 460
第1节 病毒性肝炎治疗方案回顾 460
第2节 药物分类和选择 462
一、抗病毒药 462
二、免疫调节剂 462
三、抗炎、抗氧化和保肝药 462
四、对症、支持和并发症防治药 463
五、抗纤维化药 463
第3节 药物与肝炎 463
一、药物的转运与转化 464
二、肝病影响药代动力学 465
三、药物的肝脏毒性 465
四、损肝药物分类 469
五、药物性肝损伤影响因素 470
六、药物性肝损伤诊断和防治 472
第4节 药物选择及要点 472
一、选择原则 472
二、选择要点 472
第5节 干扰素 475
一、干扰素的发现 475
二、干扰素的革新 475
三、干扰素的临床应用 476
四、对干扰素的共识 476
五、种类及其制剂 477
六、生物学功能 481
七、抗肝炎病毒作用机制 482
八、理化特性 483
九、药代动力学 484
十、临床应用 484
第6节 核苷(酸)类似物 498
一、核苷(酸)类似物种类 498
二、核苷(酸)类似物安全性 501
三、预防和处理病毒耐药变异 503
四、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 505
五、阿德福韦(Adefovir,ADV) 512
六、恩替卡韦(entecavir,ETV) 515
七、替比夫定(tebivedine,TBV,LdT) 521
八、替诺福韦(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 526
九、其他国家已上市或正在进行临床实验的核苷(酸)类药物 530
第7节 抗丙肝病毒药物 531
第8节 联合用药 531
一、初治的慢性肝炎 532
二、耐药的慢性肝炎 532
三、优化治疗 533
第9节 新药开发寄希望于新兴学科突破 533
一、基因组学 533
二、转录组学 534
三、蛋白质组学 534
第5章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重在随访 540
第1节 HBV感染 540
一、感染率 540
二、传播途径 541
三、慢性化 541
第2节 HBV感染自然史 542
一、免疫耐受期 542
二、免疫清除期 542
三、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 542
四、再活动期 543
第3节 预后 543
一、预后不同 543
二、肝硬化可逆 543
三、肝硬化、肝癌发生率高 544
第4节 预防保健 544
一、预防 544
二、筛查 546
三、随访 546
四、保健咨询 547
五、治疗 548
第6章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监测 549
第1节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特点 549
一、慢性HBV感染及其分类 549
二、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特点 549
第2节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监测 549
第3节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再活动 550
一、再活动定义 550
二、再活动原因和临床表现 550
第4节 再活动的管理 550
第5节 再活动的预防 551
第7章 急性肝炎重在支持和对症治疗 553
第1节 甲型肝炎 553
第2节 乙型肝炎 554
一、干扰素(IFN-α) 554
二、核苷(酸)类似物 554
第3节 丙型肝炎 554
第4节 丁型肝炎 554
第5节 戊型肝炎 555
第8章 慢性乙型肝炎长治久效 557
第1节 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定义 557
一、HBeAg(+)慢性乙型肝炎 557
二、HBeAg(-)慢性乙型肝炎 558
三、乙型肝炎肝硬化 558
四、携带者 558
五、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 558
第2节 抗病毒指征及流程 558
一、抗病毒治疗的一般适应证 558
二、抗病毒治疗的特殊适应证 559
三、对转氨酶的评估 559
四、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一般流程图 561
第3节 HBV复制和抗病毒药作用靶位 562
一、HBV的复制和表达过程 562
二、抗病毒药作用靶位 562
第4节 治疗前评估 563
一、病因及严重性 563
二、长期治疗 565
第5节 停药指征 565
一、理想终点 565
二、满意终点 565
三、基本终点 565
四、理想停药标准——HBsAg消失 565
第6节 治疗应答 568
一、单项应答 568
二、时间顺序应答 569
三、联合应答 569
第7节 治疗方法 569
一、抗病毒药物 570
二、抗病毒治疗方法 576
三、特殊情况的处理 578
四、抗病毒治疗方法的选择和联合 586
五、对症治疗 588
六、抗炎、抗氧化和保肝治疗 588
七、抗纤维化治疗 588
第8节 治疗监测 588
一、干扰素α的有限期治疗 588
二、HBeAg阳性患者有限期的核苷类似物治疗 589
三、核苷类似物长期治疗 589
四、HBeAg血清转换是抗病毒疗效重要标志 589
第9节 优化治疗 590
一、优化治疗重要性 590
二、优化治疗临床研究 591
三、停药后降低复发的优化治疗 593
四、干扰素的优化治疗 593
五、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594
第10节 经治患者的再治疗 594
一、抗病毒经治患者的定义 594
二、停药后复发原因及再治疗时机 594
三、再治疗的策略 595
四、患者随访 595
第11节 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思考 596
一、评估保健对象 596
二、重视核苷类似物耐药 596
三、尚待解决的问题 597
第9章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路线图 609
第1节 根据病毒学应答调整治疗方案 609
一、完全应答者继续治疗 609
二、部分应答者加药或换药 609
三、不充分应答者改药或加药 609
第2节 路线图局限性 610
一、局限于核苷类似物 610
二、初治就应首选高效低耐药 610
三、低风险并非无风险 610
四、基于丙肝应答构建 610
第3节 制订和修改方案应有可靠依据 610
第4节 对路线图的评价 610
第10章 HBV变异和耐药管理 613
第1节 名词解释 613
一、株和型 613
二、变异和突变 613
第2节 病毒突变体的起源 614
一、自发突变 614
二、诱发突变 614
第3节 病毒突变的类型 615
一、突变类型 615
二、突变表型 615
第4节 病毒间相互作用 616
一、病毒的抑制作用 616
二、病毒遗传物质的相互作用 616
三、病毒非遗传性的相互作用 616
第5节 乙型肝炎病毒的变异、耐药及其管理 617
一、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特点及其变异的产生 617
二、乙型肝炎病毒耐药产生的相关因素 619
三、不同核苷(酸)类药物的特异耐药模式 621
四、聚合酶区和S区的基因重叠导致的问题 622
五、核苷(酸)类药物耐药的分子机制及途径 622
六、病毒耐药的临床分类 623
七、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变异的检测与分析 624
八、耐药监测技术评价 626
九、耐药临床管理 628
十、耐药防治 631
第11章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633
第1节 发生机制 633
一、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633
二、发生机制 633
三、自然史 633
第2节 诊断 634
一、诊断标准 634
二、临床及实验室表现 634
三、鉴别诊断 634
第3节 治疗 634
一、抗病毒治疗 635
二、其他治疗 637
第12章 HBs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治疗 640
第1节 病毒学 640
一、隐匿性HBV感染的分子基础 640
二、隐匿性HBV感染的检测 641
三、动物模型 642
第2节 流行病学 642
一、流行性 642
二、流行率 642
三、流行病学意义 643
第3节 发生机制 643
一、病毒 643
二、宿主及相关因素 644
三、检测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644
第4节 诊断 645
第5节 临床意义 646
一、慢性HCV感染者 646
二、献血员 646
三、原发性肝细胞癌 647
四、原因不明的慢性肝脏疾病 648
五、HIV感染者 648
六、血液透析患者 649
第6节 隐匿性HBV感染的传播与激活 649
一、隐匿性HBV感染的传播 649
二、隐匿性HBV感染的激活 650
第7节 重视隐匿性HBV感染的存在和研究 651
第13章 治愈慢性丙型肝炎的关键是抗病毒治疗 654
第1节 加强管理 655
一、普及丙肝防治知识 655
二、加强丙肝的筛查和咨询 655
三、一般管理措施 657
第2节 丙型肝炎病毒实验模型和分子病毒学 657
一、HCV实验模型 657
二、HCV侵入宿主细胞的机制 658
三、微小RNA在HCV感染细胞过程中的作用 659
四、HCV和宿主细胞干扰素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 660
五、丙肝病毒核心蛋白致癌机制 660
第3节 丙型肝炎的免疫学 660
一、HCV感染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661
二、肝脏免疫细胞对HCV的控制作用 662
第4节 丙型肝炎病毒变异、基因分型及其意义 666
一、HCV遗传多样性和分类命名的统一 666
二、HCV基因分型检测方法 666
三、HCV基因型的地理分布特征 667
四、HCV基因型与疾病发展和治疗应答的关系 667
五、研究HCV基因型的意义 668
六、HCV的基因变异及意义 669
第5节 诊断 670
一、诊断急、慢性丙肝方法 670
二、肝组织活检与无创标志物 671
第6节 抗病毒治疗 671
一、适应证 672
二、治疗应答 672
三、治疗目的和终点 673
四、标准治疗 673
五、支持治疗 675
六、获得SVR患者的随访 675
七、未获得SVR患者的再次治疗 675
八、有肝移植指征患者的治疗 676
九、特殊群体的治疗 676
十、治愈标准 682
十一、抗病毒药物 682
十二、疗效预测指标 683
十三、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 685
十四、HCV感染肝外表现的治疗 690
十五、随访 694
十六、展望 694
第7节 隐匿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699
一、隐匿性HCV感染的发现 699
二、隐匿性HCV感染的发病机制 700
三、隐匿性HCV感染的传播 700
四、隐匿性HCV感染的特点 700
五、隐匿性HCV感染的检测 701
六、隐匿性HCV感染的治疗 702
第14章 郁胆型肝炎 704
第1节 胆汁分泌和排泄机制 704
一、胆管上皮细胞异质性和分泌调节 704
二、胆汁酸代谢调节和肝损伤机制 705
三、肝细胞膜转运体 705
四、胆汁淤积的病理学评估 707
第2节 诊断 707
一、初步诊断 707
二、诊断 707
第3节 鉴别诊断 708
一、遗传性胆汁淤积性疾病 708
二、获得性胆汁淤积性疾病 709
三、其他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 711
第4节 治疗 711
一、营养治疗 711
二、抗生素 712
三、熊去氧胆酸 717
四、胆囊收缩素(CCK) 718
五、腺苷蛋氨酸 718
六、皮质激素 718
七、对症治疗 718
八、治疗展望 719
第15章 胸腺因子 721
第1节 胸腺结构 721
一、皮质 721
二、髓质 722
三、胸腺的血液供应及血胸腺屏障 722
四、胸腺的神经末梢 723
五、胸腺的微环境 723
第2节 胸腺功能 724
一、构成T细胞分化成熟微环境 724
二、提供T细胞分化成熟场所 725
三、组成胸腺-神经内分泌免疫代谢肝脏网络 725
四、胸腺异常可导致胆固醇升高和肝炎慢性化提倡“用脖子控制肝炎” 726
五、生长素分泌减少可使胸腺萎缩 727
第3节 胸腺功能重建 727
一、成年胸腺仍起作用 727
二、年龄和应激对胸腺功能的影响 727
三、胸腺易损易复 728
四、胸腺功能重建 729
第4节 命名和分类 730
一、命名 730
二、分类 731
三、主要胸腺因子 732
第5节 生物学特性 734
一、诱导T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 734
二、增强细胞免疫反应 735
三、调节机体的免疫平衡 736
四、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其他活性因子的联系 736
第6节 临床前研究 737
一、年龄与应答有关 737
二、参与细胞凋亡与聚合 737
三、抑制肿瘤生长 737
四、调节免疫 737
五、生物反应调节剂 737
六、终止乙肝病毒复制 738
第7节 临床研究 738
一、选择病例和预测疗效 738
二、感染和肿瘤 738
三、神经性皮炎 738
四、病毒性肝炎 739
第8节 胸腺因子D 740
一、提取 740
二、组成 740
三、理化性质 740
四、临床前研究 740
五、临床治疗 741
第9节 胸腺肽α1(Tα1) 743
一、制备 743
二、生物活性 743
三、临床应用 744
四、不足之处 747
第10节 胸腺五肽(TP-5) 748
一、生物学作用 748
二、药代动力学 750
三、临床应用 750
四、不足之处 751
第11节 尚待解决的问题 751
一、命名 751
二、功能 751
三、复合制剂比单一肽好 751
四、联合应用佳 751
五、疗效预测 751
六、剂量和疗程 751
七、疗效 752
八、优势 752
九、尚待探讨的问题 752
第16章 细胞因子 754
第1节 种类与功能 754
一、干扰素类 754
二、白细胞介素类 754
三、肿瘤坏死因子类 755
四、集落刺激因子类 755
五、趋化因子类 755
六、生长因子类 756
七、自由基(free radicals,FRs) 756
第2节 肝细胞生长因子 756
一、结构与作用 757
二、生理活性 757
三、HGF与肝细胞再生 758
四、HGF与肝衰竭 759
五、HGF与肝纤维化 760
六、HGF与肝癌 761
第3节 白细胞介素 761
一、白细胞介素1 761
二、白细胞介素2 762
三、IL-10 764
四、IL-12 764
五、IL-15 765
六、其他白细胞介素 766
第4节 趋化因子 769
一、趋化因子分类 769
二、CK与慢性HCV肝脏感染 770
三、CK对干扰素治疗应答影响 772
四、趋化因子引导DC的迁移和成熟 772
第5节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772
一、TGF-β的分子结构与生物学功能 773
二、TGF-β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773
三、TGF-β治疗和预防肝纤维化的展望 774
第6节 活性氧自由基 775
一、活性氧自由基性质 775
二、活性氧自由基对组织的损伤 775
三、机体对自由基的利用 776
四、活性氧自由基清除剂 776
五、自由基与疾病 777
第17章 免疫疗法 787
第1节 肝脏与免疫 787
一、肝脏也是个免疫器官 787
二、肝脏与免疫 788
第2节 细胞免疫在感染慢性化中的作用 792
一、CD4+T细胞应答 793
二、CD8+T细胞应答 794
第3节 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病理学机制 796
一、斜坡学说 796
二、免疫系统清除HBV的方式 797
三、HBV持续性感染机制 797
四、免疫状态不同,HBV结局各异 800
第4节 免疫治疗方法 801
一、胸腺因子 801
二、治疗性疫苗 801
三、同源造血细胞移植(HCT) 804
四、其他免疫相关的治疗 804
第5节 树突状细胞疫苗 804
一、DC特性 805
二、DC来源 805
三、慢性乙型肝炎的DC数量和功能异常 806
四、DC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 807
五、树突状细胞疫苗 807
六、DC的输注途径和剂量 808
七、DC的剂量和用法 809
八、DC抗肿瘤的应用前景 809
九、DC抗HBV感染的应用及其前景 809
第6节 免疫治疗的展望 810
第18章 细胞疗法 813
第1节 干细胞疗法 813
一、干细胞分类及特性 813
二、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的基础研究 814
三、干细胞原位肝内移植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814
四、造血干细胞(HSC) 815
五、神经元干细胞(NSC) 815
六、胚胎干细胞(ESC) 816
七、间充质干细胞(MSC) 817
八、肝卵圆细胞 818
九、干细胞分化的复杂性 818
第2节 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 819
一、简史 819
二、分类 819
三、LAK细胞 820
四、HBV特异性自体LAK疗法 821
五、其他非特异性活化的效应细胞 821
六、特异性效应细胞 821
七、干细胞移植 822
第3节 慢性乙型肝炎的细胞疗法 822
一、动物实验 823
二、骨髓移植 823
三、外周血淋巴细胞输注 824
四、骨髓干细胞疗法 824
五、肝干细胞移植 827
第19章 抗炎保肝治疗 833
第1节 肝细胞损伤的机制 833
一、免疫学机制 833
二、化学机制 835
三、肝细胞死亡机制 837
第2节 常用抗炎保肝药物及其使用 841
一、常用抗炎保肝药物 841
二、抗炎保肝药的应用 843
三、应用抗炎保肝药原则 845
第3节 一氧化氮 847
一、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 848
二、肝病时NO及NOS的改变 848
三、NO在肝病中的作用 848
四、NO治疗肝病的作用机制 849
第4节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850
一、ET-R拮抗剂的分类 850
二、ET-R拮抗剂对CVS的预防作用 850
三、ET-R拮抗剂对CVS的治疗作用 851
四、ET-R拮抗剂的治疗作用机制 851
五、给药途径 851
六、副作用 851
第5节 甘草酸制剂 851
一、结构 852
二、药代动力学 852
三、药理作用 853
四、毒理学 853
第6节 具有膜稳定作用的药物 853
一、Ca2+离子通道阻滞剂 853
二、襻利尿剂 855
三、甘氨酸与γ-氨基丁酸(GABA)受体阻滞剂 855
第7节 慎用中草药 856
一、中草药致肝损伤的发生机制 856
二、中草药致肝损伤的影响因素 857
三、中草药致肝损伤的病理特点 858
四、中草药致肝损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858
第20章 肝纤维化逆转 862
第1节 肝纤维化概述 862
一、肝纤维化可逆转 862
二、肝纤维化形成机制 863
三、诊断标准 864
四、治疗的进展 864
五、今后研究重点 865
第2节 肝纤维化逆转机制 865
第3节 肝纤维化诊断 866
一、临床表现 866
二、组织病理学检查 866
三、无创诊断模型 867
四、瞬时弹性成像(UTE,FibroScan) 867
五、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 867
六、影像学检查 868
七、血清学标志物检测 868
八、其他预测指标与相关危险因素 869
第4节 逆转肝纤维化 869
一、治疗原发病 869
二、减轻炎症和免疫反应 870
三、代谢类药物 870
四、钙拮抗剂 871
五、抑制星形细胞活化 872
六、中和星形细胞反应 873
七、抑制胶原合成、促进纤维化基质降解 873
八、γ-干扰素(IFN-γ) 874
九、中医中药 876
十、肝纤维化治疗的药学前景 879
第21章 基因治疗 884
第1节 基因和基因治疗 884
一、基因和基因工程 884
二、基因治疗 886
第2节 肝病基因治疗 890
一、转送基因的途径 890
二、转送基因的载体 891
三、适于基因治疗的主要肝脏疾病 893
第3节 病毒性肝炎基因治疗 894
一、淋巴因子转基因表达 894
二、寡腺苷酸合成酶转基因表达 894
三、病毒抗原编码基因的转基因表达 895
四、保护性抗体的基因导入与表达 895
五、阻断病毒进入细胞的过程 895
六、细胞内免疫 896
七、诱饵设计 896
八、病毒感染细胞的自杀机制 897
第4节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基因治疗 897
一、反义核苷酸 897
二、核糖核酸酶(核酶) 899
三、显性失活突变体(DN突变体) 901
四、RNA干扰技术 901
五、结语 902
第5节 抗HCV基因治疗新方案 902
一、从HCV 5′-UTR结合蛋白入手设计治疗方案 902
二、根据HCV NS5A-PKR之间的相互作用设计治疗方案 903
三、HCV NS3丝氨酸蛋白酶的活性调节与抗HCV基因治疗的设计 903
四、RNA干扰技术对HCV的作用 904
第6节 基因疫苗 906
一、mRNA基因免疫 906
二、表达库免疫 906
三、基因免疫毒素 907
四、基因免疫互联网主页 907
五、黏膜基因免疫 907
六、DNA疫苗 907
七、病毒性肝炎的基因疫苗 909
第22章 肝移植 913
第1节 概况 913
第2节 病毒性肝炎与肝移植选择 913
一、肝移植适应证与时机 913
二、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处理 914
第3节 经典式原位全肝移植 916
一、供肝切取及修整 916
二、受者植肝手术 916
第4节 活体肝移植术 918
一、活体肝移植开展的背景 918
二、活体肝移植现状 919
三、有关活体肝移植几个关键技术问题 919
第5节 辅助肝移植 920
一、辅助肝移植的发展史及手术方式 921
二、辅助肝移植的临床评价 923
第6节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与处理 923
一、移植肝原发性无功能 923
二、术后出血 928
三、血管并发症 930
四、胆道并发症 934
五、急性排斥反应 938
六、术后感染 943
第23章 器官移植相关性肝病 964
第1节 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 964
一、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 964
二、乙肝复发的原因 964
三、乙肝复发的影响因素 965
四、临床表现 966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967
六、乙型肝炎复发的预防 968
七、乙型肝炎复发的治疗 970
第2节 丙型肝炎肝移植后复发 971
一、肝移植丙型肝炎复发情况 972
二、肝移植后丙型肝炎复发机制 972
三、肝移植后丙型肝炎复发影响因素 973
四、HCV再感染及丙型肝炎复发临床表现 974
五、肝移植后丙型肝炎的诊断 975
六、肝移植后HCV再感染和复发的治疗 976
第3节 纤维淤胆性肝炎 976
一、病因 976
二、发病机制 976
三、病理组织学特点 977
四、临床表现 978
五、实验室检查 978
六、诊断 978
七、鉴别诊断 978
八、治疗 979
九、预防 980
第4节 肝肾移植术的内科问题 980
一、肝移植术中的内科处理 980
二、肝移植术后内科处理 981
三、肝肾移植术后的肾功能保护 981
第24章 肝衰竭的内科治疗 985
第1节 早期诊断 985
一、全身情况极差 985
二、严重消化道症状 985
三、黄疸的某些特点 985
四、发热不退 986
五、出血倾向 986
六、精神症状 986
七、体征 986
八、实验室检查 986
第2节 预后 987
一、年龄 987
二、病因 988
三、基础肝病 988
四、中毒症状 988
五、肝脏大小 988
六、昏迷程度 988
七、并发症 988
八、AFP 989
九、PT、PTA 989
十、血清钠 989
十一、乳酸盐 989
十二、动脉血氨 989
十三、终末期肝病模型对肝衰竭的近期预后价值 989
第3节 支持治疗 990
一、肝衰竭处理原则 990
二、支持疗法 990
三、对症治疗 991
四、支持、保肝治疗 991
五、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的防治 993
六、低血糖的治疗 995
七、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补充 995
第4节 病因治疗 995
一、HBV相关肝衰竭抗病毒治疗 995
二、其他病毒感染所致急性肝衰竭抗病毒治疗 995
三、自身免疫性肝炎引起急性肝衰竭治疗 996
四、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所致急性肝衰竭治疗 996
第5节 肝性脑病的预防和治疗 996
一、肝性脑病/脑水肿的预防 996
二、肝性脑病/脑水肿的治疗 997
第6节 出血的预防和治疗 1003
一、出血的预防 1003
二、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1004
第7节 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1007
一、预防 1008
二、治行 1009
第8节 肝肾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 1011
一、预防 1012
二、治疗 1013
第9节 肝肺综合征的治疗 1015
第10节 护理 1016
一、休息和隔离 1016
二、心理护理和心理支持 1017
三、生命体征观察 1017
四、饮食护理 1017
五、口腔护理 1018
六、皮肤和褥疮护理 1018
第25章 人工肝支持系统 1020
一、非生物型人工肝 1020
二、生物型人工肝 1027
第26章 肝病治疗期待基础和转化科学研究突破 1032
第1节 慢性肝病治疗的新靶点与新方法 1032
一、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 1032
二、肝细胞清除病毒的能力 1032
三、转录因子Ap-1 1033
四、脂联素 1034
第2节 肝病基础医学的进展 1036
一、病毒学 1036
二、遗传学和系统生物学 1036
三、胚胎干细胞 1036
四、系统生物学 1036
五、代谢组学 1036
第3节 治疗展望 1037
一、多肽疫苗 1037
二、DNA疫苗 1037
三、反义分子 1038
四、中医中药 1038
五、多能干细胞诱导肝细胞 1039
第7篇 特殊人群病毒性肝炎 1042
第1章 妊娠期病毒性肝炎 1042
第1节 妊娠期肝脏及肝功能的变化 1042
第2节 妊娠和病毒性肝炎的相互影响 1043
一、妊娠对病毒性肝炎的影响 1043
二、病毒性肝炎对妊娠的影响 1044
第3节 妊娠期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 1044
一、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1045
二、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1045
三、妊娠剧吐 1045
四、药物性黄疸 1046
五、妊娠急性脂肪肝 1046
六、妊娠高血压相关性肝病 1046
第4节 妊娠期病毒性肝炎的处理要点 1047
一、预防 1047
二、治疗要点 1047
第2章 老年人病毒性肝炎 1049
第1节 流行病学 1049
一、老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点 1049
二、我国老年人病毒性肝炎的病因构成 1050
第2节 临床表现特点 1050
一、老年人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特点 1050
二、老年人病毒性肝炎常见并发症 1051
第3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1053
一、诊断标准 1053
二、诊断注意事项 1053
三、鉴别诊断 1053
第4节 治疗 1054
一、老年人病毒性肝炎基本治疗方法 1054
二、老年人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1056
第5节 预防 1057
第3章 儿童病毒性肝炎 1059
第1节 流行病学与预防 1059
一、传播途径 1060
二、预防 1060
第2节 病原学特征 1061
一、肝炎病毒 1061
二、巨细胞病毒(CMV) 1062
三、其他病毒 1062
四、重叠感染 1062
第3节 儿童肝炎实验室检查特点 1063
一、肝功能检查 1063
二、特异性血清学指标 1064
第4节 临床表现 1065
一、临床表现 1065
二、临床分型 1065
第5节 治疗 1066
一、一般治疗 1066
二、抗病毒治疗 1067
三、儿童治疗特点 1068
第8篇 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病 1072
第1章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1072
第1节 发病机制 1072
一、病毒在体内持续存在,肝损伤持续或反复发生 1072
二、HSC和Kupffer细胞被激活,肝纤维化不断进展 1073
三、肝细胞生长受抑,肝脏再生不良 1073
第2节 病理改变 1074
一、大体形态改变 1074
二、镜下改变 1074
三、病理分型 1074
四、病理学分期 1074
第3节 临床表现 1075
一、肝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 1075
二、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 1076
三、体征 1076
第4节 并发症 1076
一、上消化道出血 1076
二、肝性脑病 1077
三、感染 1077
四、肝肾综合征 1078
五、原发性肝癌 1078
六、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1078
七、肝肺综合征 1079
第5节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079
一、实验室检查 1079
二、影像学检查 1079
三、其他检查 1080
第6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 1080
一、诊断依据 1080
二、鉴别诊断 1081
第7节 预后 1081
一、Child-Pugh评分系统 1081
二、终末期肝病评分系统 1082
三、并发症情况 1082
四、血清钠水平 1082
五、其他生化指标 1083
第8节 治疗 1083
一、一般治疗 1083
二、抗病毒治疗 1083
三、保护肝细胞治疗 1084
四、抗纤维化治疗 1084
五、门脉高压的治疗 1084
六、腹水的治疗 1085
七、并发症的治疗 1085
八、肝移植 1085
第2章 原发性肝癌 1086
第1节 概论 1086
一、流行病学和病因 1086
二、肝癌的临床诊断 1086
三、肝癌的临床治疗 1087
四、肝癌的转移和复发 1087
五、展望 1088
第2节 流行病学与病因 1088
一、肝癌流行病学 1088
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 1089
三、丙型肝炎病毒(HCV)与HCC 1091
四、黄曲霉毒素及其他可能病因 1092
第3节 肝细胞癌的病理形态学 1093
一、大体形态 1093
二、组织形态 1096
三、细胞形态 1096
四、肝细胞癌的超微结构 1097
五、肝细胞癌的病理分级 1098
六、免疫组织化学 1099
第4节 肝癌诊断 1099
一、肝癌临床特征和伴癌综合征 1099
二、肝癌的血清标志物 1102
三、肝癌的影像学检查 1105
四、肝癌的诊断标准 1107
第5节 肝癌治疗 1108
一、概述 1108
二、几种肝癌治疗方法的应用和意义 1108
三、肝癌治疗方法的选择 1114
第3章 自身免疫性肝炎 1116
第1节 病因及发病机制 1116
一、病因不明 1116
二、遗传易感性 1116
第2节 自身抗体 1117
一、抗核抗体 1117
二、抗平滑肌抗体 1117
三、抗肝/肾微粒体抗体 1117
四、抗肝细胞质抗原Ⅰ型抗体 1118
五、抗可溶性肝细胞抗原抗体/抗肝-胰抗体 1118
六、抗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抗体 1118
七、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1118
第3节 临床表现 1118
一、临床表现 1118
二、亚型分类 1118
第4节 自然病程 1119
一、自然病程 1119
二、预后 1119
第5节 诊断 1119
一、实验室检查 1120
二、肝脏病理检查 1120
三、诊断标准 1120
四、积分系统 1120
第6节 鉴别诊断 1122
第7节 治疗 1123
一、治疗指征 1123
二、治疗目标 1124
三、标准治疗 1124
四、治疗终点 1124
五、难治性自身免疫性肝炎 1125
六、肝移植 1126
第4章 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综合征 1128
第1节 临床特点 1128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128
二、临床类型 1128
第2节 诊断 1129
一、临床表现 1129
二、诊断 1129
第3节 重叠综合征类型 1130
第4节 治疗 1132
一、药物治疗 1132
二、内镜和放射介入治疗 1133
三、外科治疗 1133
四、展望 1133
第5章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1135
第1节 流行病学 1135
第2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 1135
第3节 病理 1136
第4节 临床表现 1137
第5节 实验室检查 1138
第6节 诊断 1138
第7节 鉴别诊断 1138
第8节 治疗 1139
一、对症治疗 1139
二、熊去氧胆酸 1139
三、免疫抑制剂 1140
四、肝脏移植 1140
第9节 预后 1140
第6章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1142
第1节 流行病学 1142
第2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1142
第3节 病理学 1142
第4节 临床表现 1143
第5节 实验室检查 1143
第6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 1143
第7节 治疗 1144
第8节 预后 1144
第7章 酒精性肝病 1146
第1节 流行病学 1146
第2节 病因与危险因素 1147
一、病因 1147
二、危险因素 1148
第3节 发病机制 1150
一、乙醇对肝细胞代谢的影响 1150
二、乙醛的毒性作用 1150
三、氧化应激 1151
四、内毒素及细胞因子的作用 1151
第4节 病理改变 1152
一、酒精性脂肪肝 1152
二、酒精性肝炎 1153
三、酒精性肝纤维化 1153
四、酒精性肝硬化 1153
第5节 临床表现 1153
一、轻症酒精性肝病 1154
二、酒精性脂肪肝 1154
三、酒精性肝炎 1154
四、酒精性肝硬化 1154
五、肝外表现 1154
第6节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1155
一、生化学检查 1155
二、血液学检查 1155
三、糖基化缺陷的转铁蛋白 1155
四、影像学检查 1155
第7节 诊断 1156
一、临床诊断 1156
二、病理诊断 1157
三、鉴别诊断 1157
第8节 治疗与预防 1157
一、一般治疗 1158
二、抗炎保肝治疗 1158
三、重症酒精性肝炎的治疗 1158
四、肝移植 1159
五、预防 1160
第8章 血色病 1161
一、铁代谢 1161
二、流行病学 1162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 1162
四、病理 1163
五、临床表现 1163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1163
七、治疗 1164
第9章 肝豆状核变性 1166
一、病因 1166
二、病理学 1167
三、临床表现 1167
四、实验室检查 1169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170
六、治疗 1170
第10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1174
第1节 流行病学 1174
第2节 病因及发病机制 1174
第3节 临床特点 1174
第4节 危险因素 1175
第5节 诊断 1175
一、临床诊断 1175
二、病理学诊断 1175
三、影像学诊断 1176
第6节 自然病程与预后 1176
第7节 治疗 1177
一、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减少腰围 1177
二、改善IR,纠正代谢紊乱 1177
三、抗氧化剂 1177
四、降脂药物 1177
五、保肝抗炎药物 1177
六、肠道益生菌 1178
七、中医药治疗 1178
八、肝移植 1178
第11章 代谢性肝病 1179
第1节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1179
一、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 1179
二、临床表现 1179
三、诊断 1180
四、防治 1180
第2节 糖原累积病 1180
一、Ⅰ型GSD(Von Gierke病) 1181
二、Ⅲ型GSD 1182
三、Ⅳ型GSD 1182
四、Ⅵ型GSD 1183
五、磷酸化酶激酶缺陷 1183
第3节 肝性卟啉病 1183
一、急性间歇性卟啉病 1184
二、迟发性皮肤卟啉病 1185
三、原卟啉病 1186
第4节 遗传性高胆红素血症 1187
一、遗传性高非结合型胆红素血症 1188
二、遗传性高结合型胆红素血症 1189
第5节 半乳糖血症 1189
第6节 遗传性果糖血症 1190
一、发病机制 1191
二、临床特征 1191
三、诊断 1191
四、治疗 1192
第7节 遗传性酪氨酸血症 1192
一、发病机制 1192
二、临床表现 1193
三、治疗 1193
第8节 尿素循环酶缺陷症 1193
第9节 先天性胆汁酸合成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