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2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2.1盈余管理的研究现状 3
1.2.2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研究现状 11
1.2.3终极控制的研究现状 13
1.2.4农业上市公司的研究现状 16
1.2.5文献分析与评价 17
1.3研究方法和内容 17
1.4本书的研究思路和框架 19
第2章 终极控制及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 20
2.1终极控制的相关理论 20
2.1.1产权的含义 20
2.1.2产权的功能 21
2.1.3终极产权论下的终极控制人特征 22
2.2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 31
2.2.1盈余管理的释义 31
2.2.2盈余管理的方式 34
2.2.3盈余管理的负面效应 38
2.2.4盈余管理的动机 40
2.3非经常性损益的基本理论 41
2.3.1非经常性损益的界定及规范变迁 42
2.3.2非经常性损益的实现途径 43
2.3.3非经常性损益的账务处理 45
2.3.4非经常性损益、会计盈余及盈余管理关系 52
2.4本章小结 53
第3章 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及非经常性损益存在性分析 54
3.1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历程 54
3.1.1农业上市公司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54
3.1.2农业上市公司进入资本市场的进程 57
3.2存量农业上市公司概况 59
3.2.1农业上市公司业务分布 59
3.2.2农业上市公司区域分布 60
3.3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五力分析 62
3.3.1财务五力分析的意义 62
3.3.2农业上市公司财务五力具体分析 62
3.4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性分析 67
3.4.1问题的提出 67
3.4.2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7
3.4.3样本设计与数据选取 72
3.4.4研究方法 75
3.4.5统计分析 75
3.5农业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对盈余贡献度分析 77
3.6农业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案例剖析 81
3.6.1公司概况 81
3.6.2案例介绍 82
3.6.3案例分析 84
3.7本章小结 88
第4章 农业上市公司终极控制分析 90
4.1问题的提出 90
4.2样本选择 91
4.3农业上市公司终极产权 91
4.3.1终极产权的确定路径 91
4.3.2终极产权的认定方式 92
4.4农业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方式分析 93
4.5农业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所有权和控制权状况 96
4.6终极控制私有收益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98
4.6.1终极控制私有收益的定义 98
4.6.2终极控制私有收益的形成机制 99
4.6.3终极控制私有收益的攫取及测算方法 101
4.6.4终极控制私有收益下的盈余管理 105
4.7本章小结 106
第5章 终极控制对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分析 108
5.1问题的提出 108
5.2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108
5.3研究设计 111
5.3.1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111
5.3.2变量定义 111
5.3.3检验模型 114
5.4实证研究 115
5.4.1描述性统计分析 115
5.4.2 Pearson相关性检验 117
5.4.3实证结果与分析 119
5.5本章小结 120
第6章 终极控制下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审计治理 121
6.1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披露存在问题分析 122
6.2强化风险导向审计理念 124
6.3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 127
6.3.1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现状 127
6.3.2提高审计独立性的途径 129
6.4重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 130
6.4.1判断审计重要性水平 131
6.4.2选择合适的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132
6.4.3签署审计报告的日期 133
6.5终极控制下非经常性损益审计程序和方法 134
6.5.1终极控制人信息披露的审计 134
6.5.2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的审计 134
6.6本章小结 138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140
7.1主要结论 140
7.2研究展望 144
参考文献 146
后记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