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幼年时代 1
家世 1
文化冲击下的移民 5
我的小学和中学生涯 14
升学的问题 21
日本军政统治下的生活 24
战后的生活 30
新加坡的高等学府 31
大专生活 33
第二章 物理学生涯 43
首次访问剑桥 52
李约瑟的治学方法 62
新加坡马来亚大学分校的“Reader” 67
以文会友:中文写作的开始 73
写白话文的开始 75
新加坡服务的回忆 76
第三章 吉隆坡的马来亚大学 79
马来亚大学初期的回忆 84
大学行政 87
视野的展开与国际关系 91
第二次在剑桥与李约瑟合作 98
60年代的最后一次访问美国 104
族群的斗争与社会荡乱 107
去留的犹豫 108
马来亚大学文学院内的「版图之争」 109
无忘学术研究 110
何去何从 114
两个不同立场:王铃与〈火药篇〉 116
离别吉隆坡 117
第四章 澳大利亚的新大学 119
社会活动:谈民主 123
《中国科学与文明》的〈火药篇〉 126
首次访问中国大陆 127
和日本的交流 131
东南亚的关系 137
东京大学和香港大学的客座 137
第五章 香港大学 143
当地社会的接受 145
香港大学的中文系 146
文学科学一线牵 147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传统中国科学史 151
组织中国科学史研讨会 152
与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 155
与日本的学术交流 158
与美国的学术交流 162
与李约瑟的关系 163
第六章 格理斐大学任职的后期 173
第七章 剑桥李约瑟研究所 181
《中国科学与文明》的主编 181
吃亏反而得益 184
向外筹款 187
鲁桂珍的简介 188
东南西北奔波 190
多事之秋 197
李约瑟研究所回归正轨 200
投桃报李 201
李约瑟的长寿秘方 203
李约瑟在世最后的三、四年 205
李约瑟所获的最高荣誉 207
「龙腾」计划 218
推动科技史的研究 225
第八章 后记与回顾 233
我个人的学术研究方向 234
无职一身轻 237
索引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