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古文学概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嘉瑞编著
  • 出 版 社:北新书局
  • 出版年份:1936
  • ISBN:
  • 页数:38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编 总论 1

第一节 开卷语 1

第二节 最高生命之文学 3

第三节 中国文学之向上运动与向下运动 10

第四节 中国文学史上的异姓结婚 12

第五节 中国诗歌分类 14

第六节 民众文学的特点 18

第七节 民众文学之口耳相传的特质 19

第八节 平民文学家之出幕式 20

第九节 音乐文学与女性赞美 26

第二编 音乐史 31

第一章 概论 31

第一节 旋律之世界 31

第二节 平民音乐与贵族音乐 32

第三节 外国音乐输入中国的时代 36

1.第一期 北周 36

2.第二期 隋唐 37

第四节 燕乐宫调 39

第五节 燕乐之乐器 41

第六节 古今音调高下 46

第七节 龟兹乐输入中国后之分裂状况 46

第八节 外国乐曲输入中国的译音变化 52

第九节 隋南方音乐 61

第十节 唐之旧乐 63

1.雅乐 63

2.清乐 64

第十一节 唐代音乐总表 64

第十二节 唐代外国音乐输入中国的导管 72

第二章 外国新乐 73

第一节 印度系统 74

第二节 西域系统 74

第三节 蒙古高丽系统 74

第四节 云南系统 74

第三章 印度系统 75

第一节 佛曲 75

第二节 唐乐署供奉之印度 79

第三节 羯鼓录所载之印度 79

第四节 文叙子 80

第五节 霓裳羽衣曲 81

第六节 天竺乐 88

第七节 骠国乐 91

第四章 西域系统 93

第一节 龟兹乐 93

第二节 安国乐 95

第三节 疎勒乐 97

第四节 康国乐 98

第五节 高昌乐 99

第六节 西凉乐 100

第七节 波斯乐 100

1.上云乐 103

2.西凉伎 111

第八节 拂菻乐 112

第五章 蒙古高丽系统 113

第一节吐谷浑部落稽 113

第二节 高丽乐百济乐 113

第六章 云南系统 115

第一节 南诏乐 115

第二节 爨乐 115

第三节 牂牁乐 116

第七章 燉煌佛曲 119

第八章 唐代民间七字唱本 122

第一节 文殊问疾 123

第二节 佛曲之起源 127

第三节 佛曲和中国民间文学的关系 128

第四节 季布歌 128

第五节 季布歌之文章 129

第六节 董永传 131

第七节 孝子董永传之文章 131

第八节 印度佛曲输入中国以后的变化 132

第九节 印度文学大要 135

第三编 词史 141

第一章 大曲 141

第一节 大曲和词和戏剧之关系 141

第二节 大曲之特点 141

第三节 大曲之乐器 144

第四节 原始大曲 147

第五节 大曲与慢词 151

第六节 大曲为独立音乐 153

第七节 杂剧与大曲之起源的分别 153

第八节 杂剧大曲脚色之分别 154

第九节 大曲与队舞及杂剧之分别 157

第十节 大曲遍数 161

1.遍数之比较研究 162

2.唐大曲比较表 163

3.宋大曲遍数比较表 165

第十一节 大曲之文章 167

1.道宫薄媚大曲 167

2.采莲大曲 167

3.冯燕大曲 167

第十二节 最初之大曲 175

第十三节 大曲一变而为词 175

第十四节 大曲一变而为杂剧 177

第二章 词 183

第一节 词之分类 183

第二节 七绝体民谣的起源 185

1.唐代的七绝体民歌 186

2.扬子江上游的民谣 187

3.七绝体的民谣和外国乐曲 187

4.外国乐谱之长短 189

5.七绝体的歌谣怎样变成长短句 189

6.新音乐乐谱的影子 191

第三节 民众之词与文人之词 195

1.长相思 196

2.雀踏枝 197

3.叹五更 202

4.天下传孝十二时 202

5.九张机 203

第四节 平民化之词 204

1.抒情的 204

2.明快的 205

第五节 词之衰老 206

第六节 词调之来源 209

第七节 慢词 213

1.慢词的起源 213

2.慢词之性质 214

第八节 调笑转踏 219

1.调笑之组织 220

2.调笑之特点及其文章 224

第九节 宋代歌法 230

第四编 戏曲史 233

第一章 概论 233

第一节 民众戏曲之特质 233

第二节 民众戏曲与文人戏曲 234

第三节 平民化之戏曲与古典戏曲 238

第四节 唐代的散乐 241

第五节 唐代滑稽剧 243

第二章 南北曲起源总论 244

第一节 南北曲起源於宋 244

第二节 汴京陷落与南北曲 245

第三节 文学起源之注意点 245

第四节 北曲起源及北宋社会文化 246

第五节 北曲中心之汴京风俗概况 246

第六节 汴京的一般伎艺 247

第七节 汴京时代杂剧之推测 252

1.傀儡 253

2.哑杂剧 253

3.假面剧 254

第八节 歌舞表演剧化合之由来 255

1.连厢之组织 257

2.连厢的发源地 258

第九节 南曲起源 258

第十节 南宋歌舞之时代背景 259

1.南曲中心之杭州 259

2.宋代民间歌舞 260

第十一节杂剧院本与元曲之关系 263

第十二节 杂剧院本北曲源流表 266

第十三节 南宋的一般技艺 267

A.说书类 268

B.歌唱类 268

C.表演类 268

D.杂剧 269

第三章 宋代杂剧总论 286

第一节 南北曲未生产以前之民间杂剧 287

第二节 宋代杂剧之起源及性质 287

第三节 宋代杂剧之组织 292

第四节 宋代杂剧之内容 296

1.以脚色命名者 296

2.以音调命名者 297

3.仅以历史故事为题 299

4.说书 299

第四章 宋代杂剧各论 299

第一类 以脚色命名者 300

第二类 以音调命名者 302

第三类 以历史故事命名不知其宫调脚色者 314

第四类近於说书者 314

第五章 金院本总论 314

第一节 概论 314

第二节 院本分论 316

1.说书之院本 317

2.表演类之院本 318

第六章 金院本各论 318

第一类 以脚色命名者 319

第二类 以音调命名者 321

第三类 以历史故事命名不知其宫调脚色者 323

第四类 近於说书者 326

第七章 结论 330

第一节 致语口号起源 330

第二节 脚色考(附表) 339

第三节 都成纪胜梦梁录较读表 345

第四节 丁仙现 347

第五编 队舞 349

第一章队舞之分类及组织 349

第一节 概论 349

第二节 队舞之乐曲 351

第三节 宋代宫廷舞队概况 352

第四节 队舞之性质 353

第五节 队舞之组织 353

甲、采莲舞 354

乙、花舞 357

丙、剑舞 359

丁、渔父舞 361

戍、结论 364

第六节 队舞之文章 367

1.花舞 367

2.舞剑 372

3.太清舞 374

4.枯枝舞 378

5.采莲舞 380

6.渔父舞 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