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20世纪初世界历史开始了新时代 1
第一节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1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
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3
欧洲北美诸国的经济 6
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 7
第二节 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状况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运动 9
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 9
欧美的工人运动 11
列宁主义的产生。俄国1905年革命 13
亚洲的觉醒 16
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18
第三节 20世纪初的国际关系 19
帝国主义列强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9
摩洛哥危机 22
两次巴尔干战争 25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 28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 28
大战的爆发 28
第二国际的破产 31
1916年前的战争进程 34
交战国的经济政治危机 39
大战的结束 41
第二节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44
革命的前提条件 44
列宁的四月提纲 46
布尔什维克党对武装起义的准备 49
十月武装起义的胜利和伟大历史意义 52
第三节 苏俄人民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 55
苏维埃政权最初的政治经济措施 55
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58
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 60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64
第三章 帝国主义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67
第一节 巴黎和会与国际联盟的建立 67
战后帝国主义的实力对比和巴黎和会的召开 67
对德和约的签订及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72
国际联盟的建立 75
第二节 华盛顿会议 76
战后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形势及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76
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78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81
第四章 1918——1928年的资本主义国家 84
第一节 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风暴 84
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状况 84
德国十一月革命 88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 93
日本“米骚动” 97
美、英、法、意等国的革命运动 100
1923年欧洲的革命风暴 103
第二节 相对稳定时期的资本主义国家 105
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105
美国柯立芝繁荣 108
法国的“左翼联盟”政府 111
英国的工党政府和1926年的总罢工 114
魏玛共和国 117
意大利法西斯独裁制度的建立 122
第五章 共产国际的建立和20年代的国际关系 128
第一节 共产国际的建立和初期活动 128
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 128
共产国际的初期活动 129
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 132
第二节 20年代的国际关系 134
苏俄争取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 134
热那亚会议和拉巴洛条约 135
小协约国的建立和活动 137
德国赔款问题与道威斯计划 139
洛加诺公约 142
国联裁军会议和非战公约 143
第六章 20—30年代殖民地半殖民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 147
第一节 1919—1923年的民族解放运动 147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 147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50
朝鲜三·一人民起义 152
印度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55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159
埃及独立运动 165
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168
第二节 1924—1938年的民族解放运动 171
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 171
朝鲜人民的抗日斗争 173
越南安沛起义和义安——河静苏维埃运动 177
摩洛哥里夫的民族起义 180
印度尼西亚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起义 182
印度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86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191
尼加拉瓜抗美游击战争 193
第七章 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198
第一节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苏联的建立 198
内战结束后的苏俄形势 198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99
苏联的建立和苏联宪法的制定 20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的确立 205
列宁逝世前后的国内政局 205
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制定与实施 208
工业化初期苏联的党内斗争 209
农业集体化方针的确立 212
第三节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成就和失误 213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订 213
粮食收购危机和对布哈林的错误斗争 214
农业全盘集体化 218
联共(布)16大的召开和“一五”计划的实施 219
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制订和实施 220
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221
肃反运动 223
卫国战争前夕的经济和军备状况 228
第八章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31
第一节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231
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 231
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和特点 233
经济危机的后果和影响 234
第二节 美国罗斯福新政 236
新政的历史背景 236
罗斯福新政 239
新政的历史作用 244
第三节 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46
经济危机袭击下的日本 246
法西斯势力的加强和对中国的侵略 247
国民经济军事化和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250
第四节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55
经济危机与纳粹党的兴起 255
希特勒的上台 259
希特勒的独裁统治和扩军备战 261
第九章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前期斗争 266
第一节 中国的抗日斗争 266
“九·一八”事变和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 266
上海“一·二八”抗战 267
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与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268
日本向东北的扩张与二十九军、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的抗战 269
华北事变与“一二·九”运动 270
西安事变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271
第二节 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和法国的人民阵线运动 272
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 272
法国人民阵线运动 274
第三节 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和西班牙的反法西斯民族革命战争 277
意大利的扩张侵略 277
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 278
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的建立 280
西班牙反法西斯民族革命战争 282
第十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 287
第一节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287
“七·七”事变 287
国民党战场的抵抗和失利 288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290
等二节 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和欧洲战争危机的加剧 293
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293
德国吞并奥地利 294
捷克斯洛伐克危机与慕尼黑协定 296
英法苏三国谈判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300
第三节 德波战争与欧洲北非战场 304
德军闪击波兰和波兰的灭亡 304
苏联“东方战线”的建立 305
德国进攻北欧、西欧与法国败亡 308
不列颠之战 310
《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 313
德国法西斯占领东南欧 314
德意法西斯入侵北非 315
第四节 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316
苏德战争前夕的苏德、苏日关系 316
德国法西斯发动侵苏战争 319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320
日美矛盾和日本准备太平洋战争 322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324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325
第十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和胜利 329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 329
斯大林格勒战役 329
北非战场的胜利与意大利投降 333
太平洋战场的进程和亚洲各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337
欧洲的抵抗运动 338
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 340
第二节 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341
苏军的连续反攻 341
第二战场的开辟 342
欧洲人民起义 343
雅尔塔会议 345
柏林战役和德国的投降 346
波茨坦会议 347
美英在太平洋战场的反攻 348
波茨坦公告和日本投降 349
第十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和影响 356
第一节 战争的浩劫 356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356
人员的伤亡及社会生产力的破坏 360
第二节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生 360
第三次科技革命在战争中开始 360
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 363
第三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366
战争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速发展的催化剂 366
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阶段 370
第四节 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 373
法西斯政权的覆灭 373
美国登上霸主地位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落 374
苏联国力的增强和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377
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 379
笫十三章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381
第一节 战后初期的苏联 381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81
社会政治生活 387
联共(布)19大和斯大林逝世 389
第二节 欧亚社会三义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391
欧亚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 391
中国革命的胜利 400
欧洲共产党与工人党情报局和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402
第十四章 战后初期的美国和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407
第一节 美国霸主地位的确立 407
军事经济实力的膨胀 407
国内政治状况 410
杜鲁门的“公平施政”纲领 415
第二节 德国和日本 417
四国分区占领和德国的分裂 417
美国对日本的单独占领 420
日本的民主化改革 422
旧金山体制 426
第三节 英国、法国和意大利 428
英国 428
法国 431
意大利 434
第十五章 战后初期的民族解放运动 436
第一节 东南亚和南亚 436
东南亚的独立运动 436
印巴分立 441
独立后印度的内外政策 444
第二节 西亚、非洲和拉丁美洲 446
西亚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446
巴勒斯坦问题和第一次中东战争 449
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 452
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456
第十六章 战后初期的东西方关系 462
第一节 反法西斯盟国有关战后和平的安排 462
雅尔塔体制 462
联合国与国际货币金融组织的建立 462
五国和约与多瑙河公约的缔结 464
第二节 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 466
美国的冷战政策和邱吉尔富尔顿演说 466
杜鲁门主义 469
马歇尔计划 470
第一次柏林危机 472
第四点计划 475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476
美国在中国的失败 479
朝鲜分裂和朝鲜战争 481
第十七章 50—60年代的资本主义国家 490
第一节 美国 490
科技领先地位与经济发展 490
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494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 497
美国政府的社会经济政策 500
工人运动和黑人运动 503
第二节 联邦德国和日本的崛起 505
联邦德国的崛起 505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511
第三节 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政治 518
英国 518
法国 521
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525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形成 528
西欧工人运动 532
第十八章 50—60年代的社会主义国家和欧洲共产主义 535
第一节 苏联 535
斯大林逝世后的国内政局与苏共20大 535
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 539
勃列日涅夫的新经济体制和扩军备战 534
第二节 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道路和东欧其他国家的改革 535
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道路 535
东欧其他国家的改革 551
第三节 中国、朝鲜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559
中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559
朝鲜的千里马运动 562
第四节 欧洲共产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564
欧洲共产主义的产生 564
欧洲共产主义的发展 567
第十九章 50—60年代亚非拉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 572
第一节 第三世界的兴起 572
亚非会议 572
不结盟运动 574
第三世界其他国际组织 575
第二节 印度支那三国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 576
越南 576
老挝 579
柬埔寨 581
第三节 阿拉伯国家反对帝国主义和犹太复国主义的斗争 582
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和第二次中东战争 582
第三次中东战争 584
巴勒斯坦人民争取民族生存权利的斗争 586
第四节 非洲大陆的独立浪潮 587
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及其特点 587
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 589
加纳的独立 591
第五节 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592
古巴革命的胜利 592
巴拿马和多米尼加人民反美爱国斗争 595
智利阿连德政府的改革 597
第二十章 50—60年代的国际关系 601
第一节 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 601
苏波关系与波兹南事件 601
苏匈关系与匈牙利事件 604
苏南关系的演变 607
“布拉格之春” 609
中苏关系的恶化 613
第二节 美国与西欧、日本矛盾的发展 615
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615
戴高乐对美国霸权的挑战 618
英美特殊关系的结束 620
从哈尔斯坦主义到新东方政策 622
欧洲共同体的对外战略 625
日美关系的演变 627
第三节 美苏关系的变化 629
四国首脑会议与第二次柏林危机 629
古巴导弹危机 633
第二十一章 70年代后的世界经济 601
第一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 601
现代科技革命推动新兴工业的发展 601
战后最严重的持久的世界经济危机 639
供应学派等保守主义经济理论及其对策 643
发达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64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 648
中国开创社会的主义建设新局面 648
苏联继续推行经济改革 651
东欧诸国经济改革的深入 653
第三节 第三世界国家经济 659
经济的基本特征 659
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地区 660
拉美地区经济的发展 661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 662
南南合作与南北对话 663
第四节 本世纪末世界经济展望 666
经济大调整 666
世界经济中心逐渐转移 667
第三世界面临严峻考验 668
第二十二章 70年代以来的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 671
第一节 美苏政治和美苏关系 671
美苏实力和战略地位的变化 671
尼克松主义和美国对外关系的调整 672
苏联的全球战略攻势 676
里根主义和星球大战计划 678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和外交新思维 680
80年代中后期走向缓和的美苏关系 683
第二节 西欧和日本 686
由经济一体化趋向政治一体化的西欧 686
西欧同美国的关系 688
西欧同苏联的关系 689
西欧同第三世界的关系 690
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日本 692
日美关系 695
日苏关系 697
日本同西欧、第三世界的关系 698
第三节 东欧政治与外交 701
南斯拉夫、匈牙利的改革 701
波兰和阿尔巴尼亚的改革 704
东欧与苏联关系的变化 707
东欧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发展 710
第四节 亚非拉地区的政治和国际关系 712
朝鲜的和平统一问题 712
越南对柬埔寨的侵略战争 716
阿富汗抗苏民族战争 720
伊朗“伊斯兰革命 723
两伊战争 724
第四次中东战争和阿、以关系 728
安哥拉独立与苏、古的干涉 733
南非人民反对种族主义的斗争 735
拉美政治风云 738
第五节 中国政治和对外关系 743
从动荡走向全面改革 743
一国两制和港、澳、台问题 746
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749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751
中美关系正常化 752
中日关系正常化 756
中苏关系正常化 760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 762
第六节 本世纪末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展望 767
第二十三章 1900年以来科学文化发展概况 780
第一节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780
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780
量子论和相对论的产生 781
从原子结构的探讨到基本粒子的研究 783
现代化学和生物学的成就 784
现代能源科学的发展 786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兴起 786
空间技术的发展 787
超导研究 789
医学 790
横断科学的兴起 791
第二节 现代西方哲学 793
概况和基本特征 793
实用主义 794
新托马斯主义 795
结构主义 797
法兰克福学派 798
分析哲学 799
存在主义 799
弗洛伊德主义 801
第三节 现代欧美和苏联史学 803
西方传统史学面临挑战 803
文化形态史观 804
批判的、分析的历史哲学 806
美国的新史学派 807
法国的年鉴学派 808
苏联史学 810
第四节 现代文学和艺术的发展 811
欧美文学 811
苏联文学 812
亚非拉文学 814
现代美术 816
影视艺术 819
第五节 现代世界宗教 824
概况 824
现代佛教 824
现代基督教 826
现代伊斯兰教 828
后记 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