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2
第一节 重庆古代城镇与建筑发展概况 2
一、先秦时期 2
二、秦汉时期 7
三、蜀汉两晋南北朝时期 13
四、隋唐五代时期 16
五、宋元时期 23
六、大夏、明、清时期 31
第二节 影响重庆古代城镇与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 40
一、自然环境因素 40
二、地区历史与社会因素 41
三、地域文化因素 42
第三节 重庆古建筑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意蕴 43
一、“卜居、定向”中的朴素环境生态意识和文化意识 43
二、“环境一形态”一体化的山地建筑营造法 45
三、“兼收并蓄多源融合”1的建筑文化意蕴 51
第二章 古城、古场镇与古寨堡 59
第一节 重庆地区古代城镇分布的地理演变与空间形态特征 59
第二节 重庆古城 60
一、重庆城 60
二、钓鱼城 69
三、白帝城 71
第三节 重庆古场镇 73
一、古场镇类型 75
二、古场镇布局平面形态 76
三、古场镇街巷空间特色 80
第四节 重庆古寨堡 87
一、寨堡类型 88
二、寨堡的防御特征 90
第五节 古场镇、古寨堡典例 90
一、沙坪坝磁器口古镇 90
二、合川涞滩古镇 91
三、铜梁安居古镇 93
四、石柱西沱古镇 94
五、酉阳龚滩古镇 95
六、巫溪宁厂古镇 97
七、江津中山古镇 97
八、永川松溉古镇 100
九、抗元古寨堡群 102
十、忠县石宝寨 105
十一、渝北贺家寨 107
第六节 古城门城墙 109
一、重庆府城门城墙 109
二、江北城古城门城墙 110
三、江津古城门城墙 111
四、璧山古城门城墙 111
五、铜梁古城门城墙 111
六、长寿古城门城墙 111
七、荣昌古城门城墙 112
八、南川古城门城墙 112
九、合川古城门城墙 112
十、涪陵古城门城墙 112
十一、丰都古城门城墙 112
十二、奉节古城门城墙 113
十三、万州古城门城墙 113
十四、巫山古城门城墙 114
十五、忠州古城墙 114
第三章 寺庙、道观建筑 119
第一节 寺观建筑的选址 119
第二节 寺观建筑的布局与空间组织 123
一、佛寺 123
二、道观 125
第三节 寺观建筑单体形制及地域特色 128
一、寺观建筑单体类型 128
二、单体建筑的地域特色 130
第四节 典例分析 132
一、佛教寺院 132
二、道教宫观 158
三、摩崖造像 160
第四章 会馆、祠庙、书院和观演建筑 173
第一节 会馆、祠庙建筑 173
一、重庆地区传统会馆文化与建筑 173
二、重庆地区传统祠庙文化与建筑 174
三、会馆、祠庙建筑的选址 176
四、山地会馆、祠庙建筑特征及空间特色 179
第二节 书院建筑 186
一、重庆地区书院发展历史概况 186
二、书院建筑的选址 187
三、书院建筑布局 188
四、书院祭祀文化 188
第三节 会馆、祠庙观演建筑 189
一、观演空间的基本特征 189
二、会馆、祠庙观演空间构成要素 190
三、会馆观演方式与形态 191
四、川剧戏台功能划分与平面形制 191
第四节 会馆、祠庙、书院建筑典例 193
一、渝中湖广会馆 193
二、綦江东溪镇万天宫和南华宫 200
三、江津石蟆镇清源宫 204
四、渝北龙兴镇禹王宫 204
五、酉阳龚滩镇西秦会馆 208
六、云阳张飞庙 208
七、云阳彭氏宗祠 210
八、忠县秦家上祠堂 213
九、璧山林氏宗祠 213
十、长寿张飞庙 219
十一、江公享堂 220
十二、重庆文庙 220
十三、重庆武庙 222
十四、江津聚奎书院 224
十五、海鹤书院 225
十六、白岩书院 225
第五章 民居建筑 231
第一节 民居类型 231
第二节 合院式民居 231
一、基本平面形制 231
二、衍生与发展 236
三、大门处理 240
第三节 城镇店(坊)宅 241
第四节 庄园大院与碉楼民居 243
一、庄园大院民居 243
二、碉楼民居 245
第五节 干阑式、吊脚楼式民居 249
一、沿江城镇吊脚楼民居 250
二、渝东南土家族的“座子屋和吊脚楼民居” 251
第六节 重庆民居中外来文化的影响 256
第七节 民居典例 257
一、潼南双江镇杨氏宅院 257
二、江津会龙庄 258
三、涪陵陈万宝庄园 260
四、云阳桑坪镇邓家老屋 262
五、涪陵双十坝瞿氏客家土楼 267
六、涪陵黄笃生庄园 268
七、南川刘瑞廷宅 269
八、沙坪坝项家大院 270
九、丰都杜宜清庄园 270
十、南泉彭瑞川庄园 273
十一、大昌温家大院 276
十二、渝北龙兴镇刘家大院 278
第六章 汉阙、牌坊、塔及墓葬建筑 283
第一节 汉阙 283
一、忠县乌杨阙 284
二、忠县丁房阙 284
三、忠县无铭阙 286
四、盘溪无铭阙 286
五、万州武陵阙 288
第二节 牌坊 288
一、璧山朝元寺牌坊 296
二、璧山何氏百岁坊 297
三、北碚滩口节孝牌坊 298
四、荣昌罗汉寺牌坊 298
五、丰都名山天子殿牌坊 299
第三节 塔 299
一、荣昌河包报恩寺塔 304
二、北碚塔坪寺石塔 305
三、大足多宝塔 306
四、南岸觉林寺报恩塔 306
五、北碚塔坪寺铁塔 307
六、梁平文峰塔 308
七、渝中区菩提金刚塔 308
八、荣昌经堂村斜塔 309
九、万州洄澜塔 310
十、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第6号、第20号浮雕舍利宝塔 310
第四节 墓葬 311
一、崖葬、悬棺葬、崖穴葬、崖洞葬 311
二、崖墓 313
第七章 古桥、古栈道及古代产业性建筑 319
第一节 古桥、古栈道 319
一、古桥 319
二、古栈道 326
三、古桥和古栈道典例 328
第二节 古代产业建筑 330
一、古盐业生产遗址 330
二、古冶炼业生产遗址 331
三、古制陶遗址 332
第三节 水下题刻 332
一、涪陵白鹤梁 333
二、渝中区灵石题刻 333
三、云阳龙脊石 334
四、丰都龙床石 335
五、巴南迎春石 335
六、江津莲花石 336
第八章 营建技术与建房习俗 340
第一节 山地建筑接地技术 340
一、台、挑、吊 340
二、坡、拖、梭 343
三、转、跨、架 343
四、靠、跌、爬 345
五、退、让、钻 345
六、错、分、联 345
第二节 大木构架地方技术 346
一、抬梁式 346
二、穿斗式 348
第三节 屋顶组合方式与屋面做法 349
一、屋顶组合方式 349
二、屋面坡度地方取法 351
三、屋面做法 354
第四节 歇山地方做法 356
一、悬山加侧披檐的做法 356
二、利用山里一间屋架的做法 357
三、利用顺梁和递角梁的做法 357
四、歇山翼角做法 358
第五节 檐部做法 359
一、挑檐 359
二、披檐 360
三、轩廊和轩棚 361
第六节 墙的做法 362
一、竹编夹壁墙 362
二、木镶板墙 362
三、封火墙 362
四、夯土版筑墙和土坯砖墙 364
五、石墙 367
六、墙基 367
第七节 传统建房习俗 369
一、“丈八八制度” 369
二、上梁习俗 370
第九章 建筑装饰 381
重庆古建筑地点及年代索引 381
参考文献 393
后记 395
作者简介 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