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脊椎动物部分 1
第一章 海洋无脊椎动物 1
第一节 海洋环境介绍 1
一、概述 1
二、海洋环境划分 2
三、海水的性质 3
四、潮汐 4
五、潮间带 5
第二节 常用工具、仪器和药品 6
一、常用工具 6
二、常用仪器 7
三、常用药品 7
第三节 不同海滨环境及采集与标本处理 9
一、岩岸环境 9
二、沙岸、泥沙岸环境 17
三、海港码头环境 22
第四节 常见动物的种群特征及识别 24
一、原生动物门 24
二、海绵动物门 25
三、腔肠动物门 26
四、扁形动物门 33
五、纽形动物门 34
六、环节动物门 34
七、软体动物门 38
八、节肢动物门 60
九、腕足动物门 72
十、棘皮动物门 73
十一、脊索动物门(尾索动物) 76
第二章 陆生无脊椎动物 79
第一节 陆生环节动物 79
一、采集及标本制作 79
二、常见种类的特征及识别 82
第二节 陆生软体动物及蛛形纲 92
一、采集及标本制作 92
二、陆生软体动物 97
三、蛛形纲动物 102
第三节 陆生昆虫 116
一、采集及标本制作 116
二、常见种类的特征及识别 127
第三章 淡水无脊椎动物 167
第一节 淡水环境及其群落特征 167
一、湖泊无脊椎动物群落及其生活环境的观察 167
二、池塘无脊椎动物群落及其生活环境的观察 169
三、山溪无脊椎动物群落及其生活环境的观察 169
第二节 常见种类的特征及识别 170
一、原生动物 170
二、海绵动物 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171
三、轮虫动物 171
四、环节动物 174
五、软体动物 174
六、甲壳动物 181
七、水生昆虫 187
第四章 寄生无脊椎动物 191
第一节 体外寄生虫 191
一、采集及标本处理方法 191
二、常见种类的特征及识别 193
第二节 体内寄生虫 195
一、采集及标本处理方法 197
二、常见种类的特征及识别 199
脊椎动物部分 205
第五章 鱼类 205
第一节 鱼类的采集、测量、记录及保存 205
一、鱼类的采集 205
二、鱼类的测量和记录 206
三、鱼类标本的保存 208
第二节 常见鱼类的特征及识别 208
一、软骨鱼类 208
二、硬骨鱼类 212
第三节 生态学研究 227
一、年龄和生长 227
二、食性 236
三、繁殖 237
四、数量统计 238
第六章 两栖类 240
第一节 采集及标本制作方法 240
一、两栖类的生境与生态类群 240
二、两栖类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241
第二节 常见两栖类的特征及识别 244
一、两栖动物的分目检索 244
二、无足目 244
三、有尾目 244
四、无尾目 246
第三节 生态学研究 254
一、活动规律 254
二、食性 256
三、繁殖 259
四、数量统计 262
第七章 爬行类 263
第一节 采集及标本制作方法 263
一、采集方法 263
二、标本制作 265
第二节 常见爬行类的特征及识别 266
一、龟鳖目 266
二、有鳞目 268
三、鳄目 281
第三节 毒蛇的防治 282
一、毒蛇的特征 282
二、十种毒蛇的鉴别 283
三、蛇毒咬伤中毒症状和毒蛇咬伤的鉴别 285
四、毒蛇咬伤后的急救 286
第四节 生态学研究 287
一、活动规律 287
二、食性 288
三、繁殖 289
四、数量统计 291
第八章 鸟类 292
第一节 鸟类的采集及标本制作 292
一、鸟类的采集 292
二、鸟类的标本制作和保存 292
第二节 常见鸟类的特征及野外识别 297
一、鸟类的外部形态 298
二、中国鸟类目别检索 299
三、野外识别鸟类的依据 300
四、不同环境中常见鸟类的识别 302
第三节 生态学研究 314
一、生活习性观察 314
二、数量统计 317
三、食性 321
四、繁殖 322
五、鸟巢和鸟卵 324
第九章 哺乳类 328
第一节 哺乳类的采集及标本制作 328
一、采集方法 328
二、标本处理和制作 329
第二节 常见哺乳类的特征及野外识别 333
一、哺乳类的外部形态 333
二、野外识别兽类的常见方法 335
三、哺乳类的分目检索 338
四、常见动物的特征及识别 339
第三节 生态学研究 354
一、食性 354
二、繁殖 361
三、数量统计 365
野外实习的准备组织和管理 368
参考文献 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