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和解办案机制理论与实务》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春雨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65308147
  • 页数:30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刑事和解的基础理论问题、制度内容、立法完善以及侦查阶段、审查逮捕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审判阶段、刑罚执行阶段的刑事和解办案机制等内容进行了全面而深刻地阐释。

第一编 总论 3

第一章 刑事和解的基础理论问题 3

第一节 刑事和解存在的价值基础和法律政策依据 7

一、刑事和解存在的价值基础 7

二、刑事和解的法律政策依据 12

三、各地的实践探索和规范依据 18

第二节 刑事和解的性质界定 19

一、刑事和解的性质 19

二、刑事和解的特征 26

第三节 刑事和解应当遵循的原则 28

一、双方自愿原则 28

二、合法原则 29

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原则 29

四、国家专门机关中立原则 30

五、公平正义原则 30

六、双向保护原则 31

七、不得以和解不成,作出对加害人不利处理原则 31

八、兼顾被害人、加害人与社会三者利益原则 32

九、公开透明原则 32

第四节 刑事和解的结构和模式选择 33

一、刑事和解的结构 33

二、刑事和解的模式 34

第二章 刑事和解的制度内容 43

第一节 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和对象 43

一、理论界的争议 43

二、司法实践中的做法 51

三、关于单位能否成为刑事和解的主体 56

四、关于涉外案件能否进行刑事和解 59

五、本书的观点 60

第二节 刑事和解适用的阶段 64

一、学界的争论 64

二、本书的观点 68

第三节 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 71

一、学界的观点 71

二、实践中的做法 72

三、本书的观点 73

第四节 刑事和解的主持人 74

一、主持人的资格条件及职责 74

二、学界关于谁是适格主持人的争论 75

三、实践中的做法 79

四、本书的观点 82

第五节 刑事和解的启动程序和方式 85

一、启动前的必要评估 85

二、启动的方式 86

三、启动的程序 87

第六节 刑事和解的一般程序 88

一、刑事和解中当事人享有的权利 88

二、办案机关对当事人的权利和保障 89

三、个体被害人的权利代行与继承 91

四、个体犯罪嫌疑人的义务代偿 92

第七节 刑事和解的形式和内容 93

第八节 刑事和解的法律效力 95

第九节 刑事和解的履行和变更 99

第十节 刑事和解的监督和制约 102

一、检察机关对刑事和解的监督 102

二、刑事和解的其他外部监督制约机制 104

第三章 刑事和解的立法完善 105

第一节 检察环节刑事和解存在的主要问题 106

一、适用的案件范围不明确 106

二、适用标准不统一 107

三、和解协议效力无保障 108

四、操作程序不规范,运作烦琐 108

五、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 108

第二节 刑事和解的立法完善 108

一、《刑法》有关规定的完善 109

二、《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的完善 110

第三节 相关制度的配套和完善 113

一、探索暂缓起诉制度,确保刑事和解的有效运行 113

二、适当放宽不起诉的条件,逐步增加因和解而不起诉的案件比重 114

三、建立允许公诉人以被害人和被告人和解为由在审判阶段撤回公诉的制度 114

四、建立必要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115

五、修改完善简易审判程序 116

六、确立刑事和解案件的证明标准、证明方法 117

七、完善相关配套法律文书 121

八、专业的刑事和解调停机构和调停员 121

九、建立刑事和解案件评价评估机制 121

第二编 分论 125

第四章 侦查阶段刑事和解办案机制研究 125

第一节 关于侦查阶段是否可以适用刑事和解的论争 125

一、赞同的观点 125

二、否定的观点 126

三、实践中的做法 127

第二节 侦查阶段刑事和解适用的案件范围 128

第三节 侦查阶段刑事和解适用的诉讼环节 129

第四节 侦查阶段刑事和解适用的程序 130

第五节 侦查阶段刑事和解的监督 130

第六节 侦查阶段刑事和解的制度完善 131

一、完善法律规定,赋予公安机关对达成刑事和解的某些案件的不予立案权 131

二、赋予公安机关对达成刑事和解的某些案件的撤案权 132

三、明确规定侦查阶段适用刑事和解的相关制度内容 132

第五章 审查逮捕阶段刑事和解办案机制研究 133

第一节 关于审查逮捕阶段是否适用刑事和解的论争 133

一、赞同的观点 133

二、否定的观点 134

第二节 审查逮捕阶段适用刑事和解的案件范围及条件 137

一、审查逮捕阶段适用刑事和解的案件范围 137

二、审查逮捕阶段适用刑事和解的条件 137

第三节 审查逮捕阶段刑事和解的模式选择 138

第四节 审查逮捕阶段适用刑事和解的程序 138

一、刑事和解适用的程序 138

二、对刑事和解协议的审查 140

三、对刑事和解的确认处理 140

第五节 审查逮捕阶段刑事和解制度的完善 141

一、各地对审查逮捕阶段适用刑事和解的实践探索 141

二、审查逮捕阶段适用刑事和解存在的主要问题 149

三、审查逮捕阶段刑事和解制度的完善 151

第六章 审查起诉阶段刑事和解办案机制研究 152

第一节 审查起诉阶段开展刑事和解工作的意义 152

第二节 审查起诉阶段刑事和解的案件范围 153

一、审查起诉阶段刑事和解的依据 153

二、审查起诉阶段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 154

第三节 审查起诉阶段刑事和解的模式选择 155

一、检察机关主持和解模式 155

二、检察机关主导的多元和解模式 156

三、专门机构主持和解模式 157

四、律师主持和解模式 158

五、对上述几种工作模式的评价 158

第四节 审查起诉阶段刑事和解的程序 159

一、审查起诉阶段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 159

二、审查起诉阶段刑事和解的工作流程 159

三、刑事和解程序设计应当注意的问题 163

第五节 审查起诉阶段刑事和解的效力 163

第六节 审查起诉阶段刑事和解存在的主要问题 164

一、在处理方式上存在的问题 164

二、作为检察工作考核指标之一的不起诉率制约着刑事和解的适用 165

三、程序烦琐,造成司法资源无端浪费 165

四、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对适用刑事和解机制的影响 166

第七节 审查起诉阶段刑事和解的制度完善 167

一、相关立法的完善 167

二、适当扩大不起诉裁量权 169

三、建立刑事和解的公开审查制度 169

四、建立刑事和解的监督制约机制 170

五、完善相对不起诉后的帮教惩戒措施 172

第七章 审判阶段刑事和解办案机制研究 173

第一节 审判阶段刑事和解适用的案件范围 173

一、自诉案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和解 173

二、自诉案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和解与刑事和解的区别与联系 174

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及自诉案件以外案件的刑事和解 177

第二节 审判阶段刑事和解的程序 181

一、审判阶段刑事和解的模式选择 181

二、审判阶段刑事和解适用的条件 181

三、审判阶段刑事和解的主持人 182

四、审判阶段刑事和解前的准备工作 183

五、审判阶段刑事和解的程序 184

六、审判阶段对刑事和解的后续处理 184

第三节 审判阶段适用刑事和解存在的主要问题 186

一、审判阶段适用刑事和解的效果 186

二、审判阶段适用刑事和解存在的主要问题 187

三、审判阶段刑事和解办案机制的完善 189

第八章 构建中国特色的认罪协商制度 193

第一节 国外辩诉交易的理论与实践 193

一、美国式辩诉交易制度 193

二、法国式辩诉交易制度 196

三、澳大利亚式辩诉交易制度 198

四、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实践 202

第二节 公诉案件和解与辩诉交易的区别与联系 202

第三节 关于我国是否引入辩诉交易制度的争议 205

第四节 建立中国特色的认罪协商制度 208

一、国外辩诉交易制度中可以借鉴的合理因素 208

二、构建中国特色的认罪协商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0

三、认罪协商的制度设计 213

四、我国目前被告人认罪案件适用程序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217

第五节 建立认罪协商制度的配套制度 223

一、建立证据展示制度 223

二、建立和完善量刑建议制度 225

三、构建中国特色的刑事简易审判程序 228

第九章 刑罚执行阶段刑事和解办案机制研究 231

第一节 关于刑罚执行阶段能否适用刑事和解的论争 231

一、否定的观点 231

二、赞成的观点 232

第二节 刑罚执行阶段刑事和解的程序 233

一、刑事和解的主持人 233

二、刑事和解的前提条件 234

三、刑事和解的形式 234

四、刑事和解的程序 235

第三编 余论 239

第十章 对刑事和解实行情况的总体评价 239

一、刑事和解案件虽然呈现不断上升态势,但总体规模仍然偏小 239

二、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存在办案人员适用刑事和解积极性不高的现象 241

第十一章 刑事和解面临的主要问题 243

一、适用刑事和解的案件范围不宽 243

二、刑事和解案件适用比例仍然不高 243

三、由于和解案件可能有多种处理方式,可能导致同案不同处理 244

四、司法机关对刑事和解结案处理存在分歧,导致公、检、法三家步调难以一致 244

五、被害人并非完全真心原谅加害人 244

六、赔偿金额缺乏统一的标准 245

七、欠缺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245

八、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与刑事和解制度之间存在一定矛盾 246

第十二章 刑事和解未来发展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 248

一、建立刑事和解加害人人格调查制度,确保加害人意思表示自愿真实 248

二、建立心理矫治机制,为案件双方和解提供前提,奠定基础 248

三、探索多元化的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具体实现方式 249

四、建立刑事和解后案件双方或一方反悔的应对机制 250

五、完善社区矫正、帮教制度 251

六、明确各诉讼阶段刑事和解的次数限制,提高和解效率,防止无原则任意和解 252

七、完善当事人达成刑事和解案件的监督保障机制 252

八、在刑事和解中引入人民监督员制度 254

九、建立科学合理的案件考核制度 255

十、建立刑事和解社会效果评价体系 256

附 录 公安机关办理伤害案件规定(2005年12月27日公安部公通字〔2005〕98号印发) 258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依法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的意见(2007年1月30日 高检发侦监字〔2007〕4号印发) 263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 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2007年1月15日 高检发研字〔2007〕2号印发) 26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2007年1月15日 法发〔2007〕2号印发) 27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发挥诉讼调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积极作用的若干意见(2007年3月1日 法发〔2007〕9号印发) 27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2010年2月8日 法发〔2010〕9号印发) 281

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2010年9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法发〔2010〕35号印发) 289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 司法部关于加强协调配合积极推进量刑规范化改革的通知(2010年11月6日 法发〔2010〕47号) 291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当事人达成和解的轻微刑事案件的若干意见(2011年1月29日 高检发研字〔2011〕2号印发) 294

关于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的指导意见(2011年4月22日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法制办、公安部、司法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民政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信访局、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综治委〔2011〕10号印发) 297

主要参考文献 302

后 记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