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绪论 1
第一章 刑法之沿革 3
壹、暂行新刑律 5
贰、1928年的刑法 5
參、1935年的刑法 5
肆、2005年的刑法修正 6
伍、2006年后的刑法修正 6
第二章 刑法总则在法律体系中之地位 7
第三章 刑法之概念 11
第一节 刑法之基本概念 15
壹、定义 15
贰、犯罪与非犯罪 15
參、刑法和刑事诉讼法间之关系 16
第二节 刑法之分类 17
壹、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 17
贰、形式刑法与实质刑法 17
參、完备刑法与空白刑法 19
第三节 刑法学和其他刑事科学之关系 20
壹、犯罪学与刑法学 20
贰、犯罪侦查学与刑法学 20
參、刑事政策与刑法学 21
肆、小结 22
第四节 刑法之功能 22
壹、保护法益 23
贰、压制与预防犯罪 23
參、保障人权 23
肆、矫治犯罪人 24
第五节 刑法之特色 24
壹、刑法之道德性 24
贰、刑法之不完整性 24
參、刑法之高度政治性 25
肆、刑法之最后手段性 26
第六节 刑法之性质 26
壹、公法 26
贰、司法法 26
參、实体法 26
肆、强行法 27
伍、国内法 27
陸、继受法 27
实例讲座 28
第四章 罪刑法定原则 31
第一节 罪刑法定原则 33
壹、概说 33
贰、根据 34
參、内容 36
肆、罪刑法定之于犯罪与刑罚 38
第二节 刑罚之意义与目的 38
壹、应报理论 39
贰、一般预防理论 40
參、特别预防理论 42
肆、刑罚的综合理论 48
实例讲座 51
第五章 刑法法典 55
第一节 刑法之解释 57
壹、解释之方法 57
贰、解释之原则 58
第二节 刑法之用语 60
壹、以上、以下、以内 60
贰、公务员 61
參、公文书 62
肆、重伤 63
伍、性交 64
陸、电磁纪录 64
第三节 刑法总则之适用范围 65
第四节 刑法之效力 66
壹、时之效力 66
贰、地之效力 69
參、人之效力 71
肆、外国法院裁判之效力 72
实例讲座 74
第二篇 犯罪论 77
第一章 犯罪之意义与犯罪成立之阶层理论 79
第一节 概说 81
第二节 犯罪之意义 81
壹、形式之犯罪定义 82
贰、实质之犯罪定义 82
第三节 犯罪成立之阶层理论 85
壹、三阶论 85
贰、二阶论 86
參、四阶论 88
肆、五阶论 88
伍、小结 89
第二章 行为理论 91
第一节 行为之理论 93
壹、因果行为论 93
贰、目的行为论 94
參、社会行为论 94
肆、人格行为论 95
伍、小结 95
第二节 刑法之行为 97
壹、刑法意义之行为 97
贰、行为检验在刑法上的实益 99
实例讲座 100
第三章 犯罪论体系之演进及内容 103
第一节 概说 105
第二节 古典犯罪理论 106
第三节 新古典犯罪理论 109
第四节 目的犯罪理论 110
第四章 犯罪类型 117
第一节 概说 119
第二节 种类 119
壹、作为犯与不作为犯 119
贰、故意犯、过失犯与意图犯 120
參、举动犯、结果犯与结果加重犯 121
肆、实害犯与危险犯 124
伍、状态犯与继续犯 125
陸、自然犯与法定犯 126
柒、一般犯、特别犯与亲手犯 127
捌、单一犯与结合犯 128
玖、单行为犯与复行为犯 128
拾、著手犯 129
实例讲座 130
第五章 构成要件 133
第一节 构成要件之概说 137
壹、定义 137
贰、功能 137
參、种类 138
肆、构成要件要素 139
第二节 客观之构成要件 141
壹、行为主体 141
贰、行为客体 142
參、行为 143
肆、行为结果 144
第三节 因果关系与客观归责 144
壹、概说 144
贰、因果关系之学说及评价 145
參、因果关系之类型 154
肆、不作为犯之因果关系 159
伍、疫学之因果关系 160
第四节 主观之构成要件 161
壹、前言 161
贰、故意 161
參、过失 169
第五节 构成要件错误 175
实例讲座 176
第六章 违法性 179
第一节 违法性之概念 183
壹、违法性之意义 185
贰、违法性之判断 185
參、可罚之违法性 188
第二节 法定阻却违法事由 191
壹、正当防卫 192
贰、紧急避难 206
參、依法令之行为 214
肆、业务上正当行为 218
第三节 超法定阻却违法事由 218
壹、定义 218
贰、种类 218
第四节 构成要件该当与违法性的组合 227
实例讲座 231
第七章 罪责 235
第一节 罪责之基本概念 237
壹、概说 237
贰、罪责之意义 237
參、罪责之本质 239
肆、罪责之理论 240
第二节 罪责之内涵 242
壹、罪责能力 242
贰、原因自由行为 246
參、罪责型态 251
肆、不法意识 251
伍、期待可能性 252
陸、小结 253
实例讲座 255
第八章 不法与罪责以外之犯罪成立要件 259
第一节 客观处罚条件 261
壹、意义 261
贰、现行法上之例子 262
第二节 个人阻却或解除刑罚事由 264
壹、个人阻却刑罚事由 264
贰、个人解除刑罚事由 264
实例讲座 266
第九章 错误 269
第一节 错误之基本概念 271
第二节 错误之分类及其处理 271
壹、构成要件错误 273
贰、禁止错误 277
參、包摄错误 287
肆、反面错误 289
伍、错误案例之综合结构图 289
实例讲座 292
第十章 行为阶段与未遂犯 299
第一节 行为阶段 303
壹、决意 303
贰、阴谋 303
參、预备 303
肆、著手实行 304
伍、结果 304
陸、预备及著手实行(未遂)之界线 305
第二节 未遂犯之基本问题 309
壹、定义 309
贰、未遂犯之处罚依据 310
參、未遂犯之型态 313
第三节 普通(障碍)未遂犯 316
壹、须有故意 316
贰、著手实行构成要件之行为 317
參、欠缺构成要件之完全实现 317
肆、法律明文处罚 317
伍、意外障碍所引起 317
第四节 不能未遂犯 318
壹、概说 318
贰、有无危险 319
參、不能未遂之型态 320
肆、幻觉犯与不能犯 321
伍、迷信犯与不能犯 322
第五节 中止未遂犯 323
壹、意义 323
贰、法律规定 323
參、中止犯减免之理由 324
肆、要件 325
伍、多人犯罪情形之中止 329
实例讲座 332
第十一章 正犯与共犯 337
第一节 正犯之概说 341
第二节 共同正犯 347
壹、共同正犯之意义 347
贰、共同正犯之本质 348
參、共同正犯之成立要件 348
肆、共同正犯之类型 350
伍、共同正犯之未遂与既遂 351
陸、共同正犯之错误 351
第三节 间接正犯 352
壹、间接正犯之意义 352
贰、间接正犯与教唆犯之区别 353
參、不能成立间接正犯之犯罪类型 354
肆、间接正犯之类型 355
伍、间接正犯之错误(支配错误) 360
第四节 共犯(参与犯) 362
壹、概说 362
贰、教唆犯 365
參、帮助犯 377
肆、共犯之竞合 381
伍、共犯之共犯(连锁之共犯) 381
陸、身分犯之共犯 382
实例讲座 387
第十二章 过失犯 393
第一节 过失犯之基本概念 395
壹、过失之意义 395
贰、过失犯体系地位之演变 396
第二节 过失作为犯之构成要件 398
壹、客观之构成要件 398
贰、主观之构成要件 403
第三节 过失作为犯之违法性与罪责 404
壹、违法性 404
贰、罪责 405
第四节 过失作为犯之未遂犯、正犯与共犯 408
壹、未遂犯 408
贰、共同正犯 408
參、间接正犯 409
肆、共犯 410
第五节 过失犯之其他问题 410
壹、过失型态 410
贰、过失程度 413
实例讲座 415
第十三章 不作为犯 419
第一节 不作为犯之基本概念 421
壹、纯正不作为犯 421
贰、不纯正不作为犯 421
第二节 不作为犯之构成要件 424
壹、故意不纯正不作为犯之构成要件 424
贰、过失不纯正不作为犯之构成要件 430
第三节 不作为犯之违法性 433
第四节 不作为犯之罪责 433
壹、不作为犯保证人义务之错误 434
贰、不作为犯之期待可能性 437
第五节 不作为犯之行为阶段与未遂犯 439
壹、纯正不作为犯之未遂犯 439
贰、不纯正不作为犯之未遂犯 439
第六节 不作为犯之正犯与共犯 440
实例讲座 442
第三篇 竞合论 449
第一节 概说 453
第二节 竞合论 456
壹、行为单数与行为复数 456
贰、罪名之宣告 459
參、刑罚之宣告 459
第三节 法条竞合 460
壹、法条竞合之意义 460
贰、法条竞合之型态 461
參、不罚(与罚)之前后行为 468
第四节 真正竞合 470
壹、想像竞合 470
贰、实质竞合 474
參、新刑法施行后竞合适用之新面貌 476
实例讲座 479
第四篇 刑罚与保安处分 485
第一章 概说 487
第二章 刑罚之种类 489
第一节 刑罚之种类 491
壹、主刑 491
贰、从刑 494
第二节 主刑重轻之标准 494
壹、不同之刑之重轻 495
贰、同种主刑之重轻 495
參、不能依前项定重轻之补充规定 496
第三节 罚金 497
第四节 没收 497
第五节 褫夺公权 499
壹、褫夺公权之种类及其要件 499
贰、褫夺公权之效力 500
參、褫夺公权之内容 501
第六节 追征、追缴或抵偿 501
第三章 刑罚之适用 503
第一节 各种刑罚之适用 505
壹、刑罚适用之意义与阶段 505
贰、刑法上量刑之标准 506
第二节 刑罚之加重 508
壹、刑罚之加重 508
贰、累犯之加重 508
第三节 刑罚之减轻 511
壹、刑罚之减轻 511
贰、自首之减轻 513
第四节 刑罚之免除 516
壹、审判上之免除 516
贰、法律上之免除 518
第五节 刑罚之加减方法与顺序 518
壹、主刑加减之方法 518
贰、同时并加减之情形 519
參、刑罚加减之顺序 519
第四章 刑罚之执行 521
第一节 易刑处分 524
壹、易科罚金 525
贰、易服劳役 526
參、易以训诫 528
肆、易服社会劳动 528
第二节 刑期之计算与羁押之折抵 531
壹、刑期之起算 531
贰、羁押折抵之方法 532
參、羁押折抵之立法理由 532
肆、另案羁押之折抵 532
第三节 缓刑 533
壹、缓刑之意义及立法理由 533
贰、缓刑之要件 533
參、缓刑之撤销 536
肆、缓刑之效力 537
第四节 假释 537
壹、假释之意义及立法理由 537
贰、假释之要件 538
參、假释之撤销 540
肆、假释之效力 541
伍、假释与缓刑之区别 542
第五章 刑罚之消灭 543
第一节 赦免 545
壹、大赦 545
贰、特赦 545
參、减刑 546
肆、复权 546
第二节 时效 546
壹、时效之意义及立法理由 546
贰、刑法规定之时效 547
參、追诉权时效之相关问题 549
肆、行刑权时效之相关问题 552
第六章 保安处分 555
壹、保安处分之意义及立法理由 557
贰、保安处分与刑罚本质之区别 557
參、保安处分之特点与要件 558
肆、保安处分之种类 559
伍、保安处分之宣告与效力 565
附录一 曹雪芹《红楼梦》中王熙凤四个事件的古事今判 567
壹、曹雪芹的《红楼梦》 569
贰、永远的王熙凤 571
參、现代法律情境里的王熙凤 573
肆、王熙凤的四个事件 574
伍、结语 592
附录二 选择题 595
壹、选择题 597
贰、参考答案 602
名词索引 603
主要参考书目 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