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1
1.1 台站简介 1
1.2 研究方向 1
1.3 承担科研项目 1
1.4 研究成果 2
1.4.1 形成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经营与管理体系 2
1.4.2 森林生态水文过程机理和模型构建 2
1.4.3 长白山老龄原始阔叶红松林是大气碳库的汇 2
1.4.4 植物和菌物多样性 3
1.4.5 红松强化育种示范 3
1.5 现任科研人员 3
1.6 合作交流 4
第二章 观测场和采样地 5
2.1 概述 5
2.2 观测场介绍 6
2.2.1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观测场(CBFZH01) 6
2.2.2 长白山白桦林观测场(CBFFZ01) 10
2.2.3 长白山暗针叶林站区调查点(2号地)(CBFZQ02) 11
2.2.4 长白山暗针叶林站区调查点(3号地)(CBFZQ03) 11
2.2.5 长白山岳桦林站区调查点(4号地)(CBFZQ04) 11
2.2.6 长白山高山苔原站区调查点(5号地)(CBFZQ05) 11
2.2.7 长白山水文径流观测场(CBFFZ10) 11
2.2.8 长白山流动地表水观测场(CBFFZ11) 12
2.2.9 长白山气象观测场(CBFQX01) 12
第三章 数据资源目录 14
3.1 生物数据资源目录 14
3.2 土壤数据资源目录 16
3.3 水分数据资源目录 17
3.4 大气数据资源目录 18
第四章 长期监测数据 20
4.1 生物监测数据 20
4.1.1 动植物名录 20
4.1.2 乔木层、灌木层生物量模型 21
4.1.3 乔木层植物种组成 23
4.1.4 灌木层植物种组成 23
4.1.5 草本层植物种组成 23
4.1.6 树种更新状况 24
4.1.7 乔、灌、草各层叶面积指数 25
4.1.8 凋落物回收量季节动态 26
4.1.9 凋落物现存量 27
4.1.10 乔、灌木植物物候观测 27
4.1.11 草本植物物候观测 28
4.1.12 各层优势植物和凋落物的矿质元素含量与能值 30
4.1.13 鸟类种类与数量 30
4.1.14 大型野生动物种类与数量 32
4.1.15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季节动态 32
4.1.16 层间附(寄)生植物 33
4.1.17 层间藤本植物 34
4.1.18 大型土壤动物种类与数量 35
4.1.19 生物矿质元素含量分析方法 36
4.2 土壤监测数据 36
4.2.1 土壤交换量 36
4.2.2 土壤养分 36
4.2.3 土壤矿质全量 37
4.2.4 土壤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 37
4.2.5 速效养分季节动态 38
4.2.6 土壤速效微量元素 38
4.2.7 土壤机械组成 38
4.2.8 土壤容重 39
4.2.9 土壤理化分析方法 39
4.3 水分监测数据 40
4.3.1 土壤含水量 40
4.3.2 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状况 41
4.3.3 地下水位记录 42
4.3.4 森林蒸散量 45
4.3.5 土壤水分常数 48
4.3.6 水面蒸发量 48
4.3.7 雨水水质状况 49
4.3.8 地表径流量 50
4.3.9 枯枝落叶含水量 50
4.3.10 水质分析方法 51
4.4 气象监测数据 51
4.4.1 温度 51
4.4.2 湿度 66
4.4.3 气压 67
4.4.4 降水 68
4.4.5 风速 69
4.4.6 地表温度 70
4.4.7 辐射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