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孔子的仁学精神 1
一、仁的基本内涵 1
二、仁的调节范围 10
三、仁的立论基础 19
四、仁的精神底蕴 31
五、仁的道德境界 50
六、仁的实现途径 56
第二章 孔子的中庸思想 80
一、中庸思想的来源 81
二、中庸本义 83
三、中庸非“折中”考 86
四、中庸的理性智慧 92
五、中庸思想的历史地位 108
第三章 孔子的礼制主张 115
一、礼的起源与作用 116
二、对周礼的推崇与改造 123
三、反对僭越与礼下庶人的主张 129
四、推行礼制的德治与法治意义 133
第四章 孔子的宗教观与哲学品格 150
一、历史背景 151
二、对“鬼神”的认识 157
三、对“天命”的认识 164
四、无神论的认知取向与哲学品格 189
五、对宗教和儒学的影响 202
第五章 孔子的义利观与经济思想 212
一、对求利行为的人性归结 213
二、见利思义的理性原则 220
三、义利统一的本质特征 227
四、经济思想及政策主张 234
五、历史影响与现实意义 255
第六章 孔子的人才观与教育思想 262
一、对人才作用的认识 262
二、人才规格与人才标准 267
三、人才的教育与培养 277
四、人才的识别与选用 297
第七章 孔子的政治思想与为政方略 317
一、华夏统一的政治主张 318
二、人际和谐的社会构想 323
三、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 332
四、宽猛相济的为政方略 340
五、尊重民意的原始民主 355
六、尊贤为大的用人路线 358
七、尊美摒恶的为政艺术 369
第八章 孔子的文化观与史学贡献 378
一、对文化本质的认识 378
二、文化建设的基本主张 382
三、语言修辞学说 386
四、诗论 394
五、乐论 404
六、史论 414
七、对历史文化典籍的整理与传承 420
第九章 孔子的孝论及家庭伦理 437
一、爱:孝行动机的新诠释 439
二、敬:孝行内涵的新丰富 441
三、谏:家庭民主的新主张 445
四、慈:家庭关系的新调整 449
五、仁:孝行境界的新提升 453
六、消极因素及历史命运 457
附录 走近孔子 462
后记 499
修订再版附记 504
主要参考文献 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