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历史简述 1
第一节 考古发现·史前史 1
一、旧石器时代 1
西侯度遗址 2
元谋人 2
蓝田人 2
贵州观音洞文化 2
周口店遗址·北京人 2
金牛山人 3
许家窑文化 3
大荔人 3
马坝人与丁村人 4
水洞沟遗址 4
鸡公山遗址 4
河套文化·河套人 4
峙峪文化遗址 5
山顶洞文化 5
鹅毛口遗址 6
二、新石器时代 6
裴李岗文化遗址 6
磁山文化遗址 6
新乐遗址 7
钱山漾遗址 7
良渚文化 7
半坡遗址 7
河姆渡文化 7
大汶口文化 8
仰韶文化 8
红山文化 8
马家窑文化 8
西藏卡若遗址 9
王城岗遗址和平粮台古城遗址 9
齐家文化 9
三、南方文化 10
四、后冈下层文化 10
五、细石器文化 10
六、史前史大事年表 11
第二节 中华民族的远古神话与传说 12
一、三皇神话 13
天皇 13
地皇 13
人皇 13
二、五氏神话 14
有巢氏 14
燧人氏 14
伏羲氏 14
女娲氏 15
神农氏 15
第三节 中华民族发展初期五帝时代的传说 16
黄帝 16
颛顼帝 18
帝喾 19
帝尧 20
帝舜 20
第四节 中国历代开国君王与大事年表 21
一、夏朝 21
禹帝 21
大事年表 21
夏朝世系表 21
二、商朝 22
商汤 22
大事年表 22
商朝世系表 22
三、周·西周 23
姬昌 23
姬发 23
西周大事年表 24
西周世系 24
四、周·东周 25
春秋时期 25
战国时期 25
东周(春秋时期)大事年表 25
东周(战国时期)大事年表 25
五、秦朝 26
秦始皇 26
大事年表 26
六、汉·西汉 27
刘邦 27
大事年表 28
七、汉·东汉 29
刘秀 29
大事年表 29
八、三国 30
曹丕 30
刘备 30
孙权 31
大事年表 31
九、晋·西晋 32
司马炎 32
大事年表 32
十、晋·东晋 33
司马睿 33
大事年表 33
十一、南北朝 34
刘裕 34
萧道成 34
萧衍 35
陈霸先 35
大事年表 35
十二、隋朝 36
杨坚 36
大事年表 36
十三、唐朝 37
李渊 37
李世民 37
武则天 38
大事年表 39
十四、五代十国 40
朱温 40
李存勖 40
石敬瑭 41
刘知远 41
郭威 41
刘崇 42
刘龑 42
大事年表 42
十五、宋·北宋 43
赵匡胤 43
大事年表 43
十六、宋·南宋 44
赵构 44
大事年表 44
十七、辽 45
耶律阿保机 45
大事年表 45
十八、金 46
完颜阿骨打 46
大事年表 46
十九、西夏 47
李元昊 47
大事年表 47
二十、元 48
忽必烈 48
大事年表 49
二十一、明朝 50
朱元璋 50
大事年表 50
二十二、清朝 52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52
大事年表 52
附:一、中国历代都城古今名对照表 54
二、中国历史纪元表 55
三、六十花甲表 71
四、地支配月表 71
五、民国纪年、干支纪年、公元纪年生肖对照表 72
六、1949—2050年干支纪年、公元纪年对照表 73
七、太岁纪年表 74
八、古代方国与部落 75
九、黄帝大系世系表 84
第二章 中国姓氏简述 86
第一节 姓氏文献:《氏族略》序 86
第二节 中国姓氏起源 89
一、姓氏的形成及演变 89
二、姓氏的类别和内涵 91
(一)以图腾为姓氏 92
(二)以国为姓氏 92
(三)以封邑为姓氏 92
(四)以地为姓氏 92
(五)以族为姓氏 92
(六)以官为姓氏 92
(七)以序为姓氏 93
(八)以爵为姓氏 93
(九)以名、号为姓氏 93
(十)以谥为姓氏 93
(十一)以技艺为姓氏 93
(十二)以德行为姓氏 93
(十三)以事为姓氏 93
(十四)以物为姓氏 93
(十五)以任所为姓氏 94
(十六)赐姓 94
(十七)冒姓 94
(十八)改姓 94
(十九)诸种复姓 94
(二十)其他姓源 94
三、姓氏的迁徙与发展 94
(一)山东迁虏,旧族失秩 95
(二)衣冠南渡,入闽开漳 95
(三)留戍守边,定居异地 95
(四)官职调迁,举族迁徙 96
(五)人丁昌盛,奉命迁徙 96
四、中国姓氏最基本特点 96
(一)不变性 96
(二)政治性 97
(三)宗族性 98
第三节 先秦时期的姓与氏 99
一、史前时代的姓氏 99
二、夏殷时代的姓氏 100
三、周代的姓氏 100
四、春秋时期姓氏 102
第四节 姓氏的大融合与“百家姓” 103
一、姓氏通用到姓氏合一 103
二、胡姓汉化与民族交融 103
三、姓氏文化的民族特色 105
(一)满族 105
(二)蒙古族 106
(三)回族 106
(四)藏族 106
(五)傣族 107
(六)瑶族 107
(七)景颇族 107
(八)土家族 107
(九)壮族 107
四、情趣盎然的奇僻姓氏 108
(一)表示数字的姓氏 108
(二)表示时令、节气、气象的姓氏 108
(三)表示方向、方位的姓氏 108
(四)表示历史朝代的姓氏 108
(五)表示区划简称的姓氏 108
(六)表示民族称谓的姓氏 108
(七)表示行业的姓氏 108
(八)表示颜色的姓氏 108
(九)表示天干地支的姓氏 108
(十)表示五行五常的姓氏 108
(十一)表示五音、五金的姓氏 108
(十二)表示六畜、四兽的姓氏 108
(十三)表示五岳、江河的姓氏 108
(十四)表示五谷、百果的姓氏 108
(十五)表示花草、竹木的姓氏 108
(十六)表示人伦、亲属的姓氏 108
(十七)表示人体部位的姓氏 108
(十八)表示动物称谓的姓氏 108
(十九)表示官职的姓氏 108
(二十)表示受贬和地位卑微的姓氏 109
(二十一)多字姓 109
第五节 门阀制度与姓氏贵贱 109
第六节 姓氏族谱 111
第七节 郡望 111
第八节 堂号 112
第九节 中华民族传统规训与治家格言 113
第十节 中华民族大寻根 114
一、寻根源起 115
二、海外华人数姓联宗 116
三、天下一家 117
附: 118
一、中国56个民族象征图案与简介 118
二、《百家姓》(宋·438个) 132
三、续百家姓(596个) 132
四、千家姓(明·吴沈) 133
五、当代三百家姓氏排座次 135
六、康熙御制百家姓(清) 136
七、百家姓郡望古今地名对照表 137
八、中华百姓堂号表 144
九、百家姓图腾 150
第三章 郑国国史简述 151
第一节 郑国郑氏历史辉煌的发轫期 151
一、郑桓公受命于危难之际 151
二、太史伯献策 152
三、桓公寄孥,郑国东迁 152
四、桓公殉国 153
五、武公东迁,建立新郑 153
六、庄公平定“叔段之乱” 154
七、远交近攻,庄公称霸 155
八、同室操戈,权臣乱政,郑国由盛到衰 157
九、中原逐鹿,夹缝求存 159
十、子产中兴,难挽亡国败局 161
第二节 郑国史文献 163
一、《国语·郑语》 163
二、《左传》选 165
附:一、郑国疆域示意图 253
二、春秋郑宋卫地图 254
三、郑国地名 255
四、郑国外纪(周)与郑国历代帝(君)纪年与公元纪年对照表 258
五、郑国大系世系表 265
第四章 郑氏族史简述 266
第一节 郑氏源流 266
一、“郑”字考释 266
二、早期子姓郑氏 268
一论 268
二论 268
三、郑氏的总根 269
第二节 郑氏的演变与发展 271
一、郑氏演变的复杂性与规律 271
二、唐以前郑氏主干的演变 272
(一)郑国——郑氏早期的“单传期” 272
(二)陈郡——郑氏的隐蔽繁衍期 273
陈郡郑氏 273
留郑郑氏 274
(三)荥阳——郑氏的全面繁荣期 275
三、两汉至唐:郑氏史上永铭史册的顶峰期 282
(一)天下郑氏主体——郑荣家族 282
(二)泰山郑氏——昙花一现 284
(三)经略西域——成于郑吉 285
(四)平陵郑履——高密经神 286
(五)属于郑氏血统而非郑氏——西汉名将卫青 286
(六)魏晋之际——郑氏全面发展 287
(七)西晋末年——郑氏开始外迁 288
(八)北魏时期的特殊地位——北祖 289
(九)北魏郑氏业绩辉煌——“南祖”与“中祖” 290
(十)北齐、北周——荥阳郑氏辉煌再现 291
(十一)隋唐——荥阳郑氏的鼎盛时期 293
(十二)五代十国——荥阳郑氏辉煌历史的尾声 295
四、宋元明清郑氏史上的坎坷中兴期 296
(一)唐末五代——郑氏再次南迁 296
(二)宋代——各地郑氏共同谱写郑氏历史 297
(三)九世同居——江南第一家 298
(四)辽金元时期——北方郑氏光芒一闪而过 300
(五)明清两代——郑氏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领域再铸辉煌 300
(六)“三宝太监”——七下西洋 302
(七)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 304
(八)“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 305
第三节 郑氏的赐姓与改姓 306
一、郑国公族分出的姓氏 306
二、赐姓与改姓 308
(一)帝王赐姓 308
(二)避讳改姓 308
(三)避祸改姓 309
(四)攀附改姓 309
(五)依附改姓 309
(六)出赘、入赘改姓 309
(七)出嗣改姓 309
(八)其他改姓 309
第四节 郑氏的迁徙与发展概况 310
一、郑国时期,小迁徙 310
二、郑国灭亡时,第一次大迁徙 310
三、汉武帝时,进行强令分迁 311
四、西汉中后期,郑奇家族回迁开封 311
五、东汉末期,第二次大迁徙 311
六、西晋时,中原士人第三次南迁 311
七、唐代末年,第四次迁徙 311
八、两宋之间,第五次南迁 311
九、元末明初,第六次大迁徙 311
十、明末清初,郑成功抗清时避祸迁徙 312
十一、明清时期,湖广填川迁民行动 312
十二、明清中晚期,大陆向台湾移民 312
十三、清初山东移民东北地区(称闯关东) 312
十四、其他迁徙 312
(一)就利迁徙 312
(二)为官迁徙 312
(三)随军迁徙 312
(四)隐居迁徙 312
(五)避仇迁徙 312
(六)亲亲迁徙 312
(七)发配迁徙 312
第五节 郑氏的合族与归宗 313
第六节 少数民族郑氏 313
一、白族郑氏 313
二、朝鲜族郑氏 313
三、哈尼族郑氏 314
四、回族郑氏 314
五、京族郑氏 314
六、纳西族郑氏 315
七、巴郡与土家族郑氏 315
八、瑶族郑氏 316
九、裕固族郑氏 316
第七节 郑氏的家族文化 316
一、郡望与堂号 316
(一)郡望 316
(二)堂号 318
二、昭穆范字 320
三、族规与家训 323
(一)古代家训 323
(二)现代规训 332
(三)新订家规 333
四、宗祠、祠碑、祠联、纪念堂(馆)、庙宇(塔)、祖茔、牌楼(牌坊)、墓志、碑记 333
(一)宗祠 333
(二)祠碑 335
(三)祠联 338
(四)纪念堂、馆 340
(五)庙宇(塔) 340
(六)祖茔 343
(七)牌楼(牌坊) 345
(八)墓志 345
(九)碑记 349
五、族谱 351
(一)关于族谱的名言 351
(二)族谱及古代名人创谱法 355
(三)现代谱法 356
(四)古为今用 356
(五)《郑氏族系大典》与《世界郑氏通天总谱》含义辨析 357
(六)《中国家谱总目》 357
(七)文化部关于编好《中国家谱总目》的通知 358
1984年11月20日关于编好《中国家谱综合总目》的通知 358
2001年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的通知 358
六、人口与生存,地理与生存 359
七、民风民俗、继承与发展,南北之异同 359
八、郑人的文学艺术 360
(一)中国原始社会的文化和文学艺术起源 360
(二)商周文字的产生和书写文学的萌芽 360
(三)春秋战国时代诗歌《诗经》、《国风·郑风》 360
(四)郑国的音乐:“郑音”、“郑声” 362
(五)郑人的唐诗 362
(六)郑人的宋词 363
(七)郑人的辽、金、元、明词 365
(八)郑人的元散曲 366
(九)清代郑板桥的诗文书画 366
第五章 郑氏族系始祖先贤彩绘图鉴(上) 368
第一节 郑氏族系始祖先贤列传 368
一、[西周](郑国二十四君) 368
郑桓公 368
郑武公 368
郑庄公 369
郑昭公 369
郑厉公 369
郑君亹 370
郑君仪 370
郑文公 370
郑穆公 371
郑灵公 371
郑襄公 372
郑悼公 372
郑成公 372
郑君繻 373
郑釐公 373
郑简公 373
郑定公 374
郑献公 374
郑声公 374
郑哀公 374
郑共公 375
郑幽公 375
郑繻公 375
郑康公 375
郑子产 376
二、汉 376
郑当时 376
郑弘 377
郑吉 377
郑崇 377
郑均 378
郑弘 378
郑玄 379
郑兴 380
郑众 382
郑安世 382
郑太 383
郑众 384
三、三国·魏 384
郑浑 384
四、晋 385
郑冲 385
郑袤 386
郑默 386
郑球 387
郑方 387
郑袤妻曹氏 388
郑休妻石氏 388
五、南朝 388
(一)宋 388
郑鲜之 388
(二)梁 391
郑绍叔 391
(三)陈 392
郑灼 392
六、北朝 392
(一)北魏 392
郑羲 392
郑懿 393
郑道昭 393
郑严祖 394
郑修 397
郑俨 397
郑孝穆 398
郑伟 399
郑顶 399
(二)北齐 400
郑述祖 400
郑元德 400
郑颐 400
郑仲礼 401
七、隋 401
郑译 401
郑善果母 402
八、唐 403
郑元 403
郑絪 403
郑颢 404
郑世翼 404
郑善果 405
郑元璹 405
郑惟忠 406
郑权 406
郑云逵 406
郑馀庆 407
郑澣 408
郑处晦 408
郑从谠 408
郑珣瑜 409
郑覃 410
郑裔绰 411
郑朗 411
郑薰 411
郑注 412
郑肃 413
郑仁表 413
郑延昌 413
郑綮 414
郑畋 414
郑潜曜 416
郑虔 416
郑义宗妻卢氏 416
郑孝女 417
郑光 417
九、五代十国 417
(一)后晋 417
郑珏 417
郑琮 418
郑韬光 418
郑云叟 418
郑阮 419
郑受益 419
(二)后汉 420
郑仁诲 420
十、金 420
郑建充 420
郑子聃 421
十一、宋 422
郑皇后 422
郑文宝 422
郑戬 425
郑向 426
郑骧 426
郑獬 426
郑侠 427
郑雍 429
郑穆 430
郑居中 430
郑仅 432
郑刚中 432
郑望之 433
郑丙 434
郑瑴 434
郑清之 435
郑性之 437
郑寀 437
郑樵 438
郑起 438
郑骧 439
郑覃 439
郑振 440
郑绮 440
郑兴裔 440
十二、元 441
郑鼎 441
郑制宜 442
郑温 442
郑义 443
郑滁孙 443
郑陶孙 444
郑玉 444
郑文嗣 444
郑大和 444
郑琪妻罗氏 445
十三、明 445
郑贵妃 445
郑遇春 446
郑士利 446
郑公智 447
郑居贞 447
郑恕 447
郑华 448
郑亨 448
郑赐 449
郑辰 449
郑维桓 450
郑本公 450
郑晓 451
郑岳 452
郑一鹏 453
郑洛书 454
郑自璧 454
郑履淳 455
郑洛 455
郑继之 457
郑以伟 458
郑三俊 458
郑崇俭 460
郑遵谦 460
郑为虹 461
郑定 461
郑善夫 461
郑宝 462
郑山 462
郑鼎 462
郑国昌 463
郑元绶 463
郑濂 464
郑韺 465
郑成宪 465
郑煁妻石氏 465
郑和 466
十四、清 467
郑芝龙 467
郑缵绪 467
郑修典 467
郑嘉栋 468
郑仁瑞 468
郑佩兰 468
郑重 468
郑端 468
郑大进 468
郑祖琛 469
郑元善 469
郑藻如 469
郑成功 470
郑锦(经) 472
郑克塽 472
郑源璹 474
郑国鸿 474
郑国魁 475
郑敦谨 475
郑魁士 476
郑绍忠 477
郑基 477
郑敦允 478
郑宏 478
郑珍 479
郑杲 479
郑方坤 480
郑元庆 480
郑明允 481
郑立本 481
郑与侨 481
郑燮 482
郑文清妻黎氏 482
郑光春妻叶氏 482
郑哲飞妻朱氏 483
林国奎妻郑氏 483
吴先榜妻郑氏 483
沈瑞妻郑氏 484
郑德高妻阮氏 484
郑荣组妻徐氏 484
郑宗墩妻陈氏 485
梁至良妻郑氏 485
通州郑氏女 485
附:《二十五史》同名人物考 486
第二节 郑氏族系始祖先贤传略——载其他史志 487
武姜 487
燕姞 487
郑国 487
郑安平 487
郑旦 487
郑袖 487
郑昌 488
郑宽中 488
郑子真 488
郑闳 488
郑飒 488
司马焕母郑夫人 488
郑阿春 489
郑太后 489
郑太妃 489
郑胤伯 489
郑妃 489
郑王妃 489
郑道育 490
郑法轮 490
郑德文 490
郑回 490
郑买嗣 490
郑愚 490
郑昈 491
郑元恺 491
郑儋 491
郑群 491
郑损 491
郑昌图 491
郑元规 492
郑永 492
郑亚 492
郑益 492
郑全济 492
郑解 492
郑言 493
郑弘业 493
郑中贻 493
郑谷 493
郑仁本 493
郑仁规 493
郑还古 494
郑儒 494
郑嵎 494
郑华原 494
郑曾 494
郑长裕 494
元稹母郑氏 495
郑敬言 495
郑敬言妻李氏 495
郑万钧 495
郑万钧妻李氏 495
郑孝义 495
郑孝义妻李氏 496
郑潜矅妻李氏 496
郑王妃 496
郑沛 496
郑沛妻李氏 496
郑巽 496
郑巽妻李氏 497
郑河 497
郑河妻李氏 497
郑太后 497
郑颢妻李氏 497
郑子容 497
郑中丞 498
郑波罗蜜 498
郑建中 498
郑元昭 498
郑珙 498
郑惇方 498
郑奕夫 499
郑藻 499
郑时 499
郑侨 499
郑彦 499
郑闻 499
郑厚 500
郑起潜 500
郑鉴 500
郑思忱 500
郑璹 500
郑挺 500
郑天民 501
郑良臣 501
郑至果 501
郑虎臣 501
郑松 501
郑思肖 501
郑时昌 502
郑阿思兰 502
郑铿 502
郑光祖 502
郑制宜 502
郑鼎妻苏氏 502
郑士元 503
郑阜义 503
郑用 503
郑安 503
郑达 503
郑驹 503
郑真 504
郑凤 504
郑普 504
郑怀魁 504
郑旭 504
郑复言 504
郑敬 505
郑良弼 505
郑国轩 505
郑彩 505
郑鸿奎 505
郑蛟麟 505
郑松 506
郑惟? 506
郑相 506
郑克? 506
郑士超 506
郑鸿磐 506
郑重光 507
郑复光 507
郑宗圭 507
郑方城 507
郑步云 507
郑恭和 507
郑申 508
郑岱 508
郑三才 508
郑子丰 508
郑日奎 508
郑如兰 508
郑曰敬 509
郑献甫 509
郑际熙 509
郑世元 509
郑尔垣 509
郑熙续 509
郑光羲 510
郑璜 510
郑嵩 510
郑嵩 510
郑斌 510
郑文炳 510
郑宏纲 511
郑用锡 511
郑鼎臣 511
郑文焯 511
郑文恒 511
郑士良 511
郑信 512
郑贞华 512
郑仁恺 512
郑君恒 512
郑敬 512
郑诚 512
第三节 郑氏族系始祖先贤简述——载各地族谱家谱 513
郑鲁公 513
郑荣公 513
郑豁公 513
郑温公 513
郑涛公 513
郑晔公 513
郑简公 514
郑恬公 514
河南省: 514
稚公 514
文章公 514
炳南公 514
龙远公 514
兴光公 515
之珍公 515
福珠公 515
祚丁公 515
复十公 515
必闻公 515
冒三公 516
自守公 516
日宴公 516
子恭公 516
恒公 516
武德公 516
治安公 517
万成公 517
古礼公 517
谷宝公 517
槐成公 517
栢梁公 517
河恩公 518
有光公 518
君兴公 518
钰公 518
仁公 518
陶孙公 518
能公 519
儒公 519
顺公 519
其荣公 519
福祥公 519
臣公 519
应嶐公 520
思温公 520
元公 520
清公 520
二公 520
立山公 520
益双公 521
复兴公 521
洪公 521
世宗公 521
庆公 521
希尧公 521
延瑞公 522
宏义公 522
简公 522
尧公 522
天福公 522
信卿公 522
世旺公 523
得银公 523
成公 523
德公 523
行三公 523
行四公 523
河北省: 524
荣俨公 524
一鹏公 524
山西省: 524
自成公 524
自立公 524
之敏公 524
之兴公 524
德文公 525
德强公 525
德武公 525
德胜公 525
准哲公 525
唐兴公 525
一金公 526
吉林省: 526
臣宦公 526
从公 526
江苏省: 527
庠公 527
平公 527
绍庆公 527
应春公 527
应选公 527
僖公 527
泰岭公 528
时用公 528
才用公 528
良用公 528
乔生公 528
文运公 528
遇时公 529
梦孔公 529
尚立公 529
重吉公 529
克宽公 529
克明公 529
钊公 530
愿学公 530
尚公 530
肃公 530
寿中公 530
文炳公 530
居中公 531
浙江省: 531
安仁公 531
渥公 531
涚公 532
淮公 532
冲应公 532
昌七公 532
昌八公 532
义一公 532
义四公 533
义五公 533
义七公 533
义九公 533
义十一公 533
义十二公 533
义十六公 534
义十八公 534
义十九公 534
义二十公 534
义二十五公 534
义二十六公 534
旌十公 535
旌十三公 535
旌十六公 535
旌十九公 535
旌二十二公 535
旌二十三公 535
宇十九公 536
凝道公 536
遂阳公 536
仲纯公 536
竹香公 536
湜公 536
衡甫公 537
珠庭公 537
机公 537
祥云公 537
祥雷公 537
祥韬公 537
国材公 538
福文公 538
肇六公 538
西源公 538
以惠公 538
以志公 538
以进公 539
以凤公 539
宽璋公 539
怀许公 539
祖山公 539
玉山公 539
爱山公 540
芝兰公 540
永平公 540
泗保公 540
德清公 540
楷公 540
孟五公 541
兆侯公 541
宗斌公 541
启丰公 541
日献公 541
秀成公 541
敬华公 542
延佑公 542
纶公 542
肇一公 542
汝溪公 542
士盘公 542
南樵公 543
会公 543
椿公 543
顺民公 543
塘西公 543
文秀公 543
立德公 544
立功公 544
立言公 544
如鸾公 544
襜公 544
雄飞公 544
桂公 545
天镜公 545
有麒公 545
宾公 545
永春公 545
琳公 545
一公 546
镒公 546
滔公 546
伏公 546
倣公 546
?公 546
修公 547
偃公 547
芳公 547
自璟公 547
诚之公 547
遇公 547
永一公 548
若云公 548
瑞公 548
应扬公 548
敬修公 548
邦山公 548
应登山 549
照磨公 549
希点公 549
毅斋公 549
雪严公 549
柱公 549
福一公 550
兴公 550
子高公 550
极公 550
灿公 550
绩公 550
权公 551
忠九公 551
叔纯公 551
化龙公 551
长赐公 551
谟公 551
道公 552
文质公 552
惟忠公 552
安仁公 552
安义公 552
仁恭公 552
玖公 553
禹八公 553
禹九公 553
暍公 553
敦仁公 553
登高公 553
梁公 554
开基公 554
回公 554
询公 554
广黻公 554
炳公 554
几公 555
熇公 555
昂公 555
靖侯公 555
光祖公 555
彦茂公 555
方三公 556
善宋公 556
作礼公 556
良渠公 556
继祥公 556
安徽省: 557
宝公 557
修竹公 557
介夫公 557
兴三公 557
祖三公 557
通公 557
德公 558
尚公 558
堂公 558
子明 558
三春 558
环公 558
银宗公 559
银侠公 559
启凤公 559
选公 559
汝舟公 559
福建省: 560
昭公 560
露公 560
庄公 560
淑公 560
阜公 560
复公 560
安公 561
祥峰公 561
可远公 561
昺公 561
昱公 561
大镛公 561
觉公 562
廊公 562
摄公 562
十八公 562
申之公 562
君达公 563
天贽公 563
遂良公 563
恭公 563
?公 563
林公 563
伯极公 564
英觐公 564
亮公 564
景明公 564
方述公 564
必贵公 564
本初公 565
清才公 565
洋公 565
万一公 565
深公 565
孟忠公 565
明成公 566
俖公 566
侠公 566
松陵公 566
志相公 566
志定公 566
森公 567
木通公 567
朝周公 567
松钦公 567
一奇公 567
昭德公 567
肇源公 568
国举公 568
国宝公 568
北山公 568
仁凤公 568
饶公 568
檖公 569
可大公 569
国瑚公 569
鸿谟公 569
福六公 569
彦华公 569
元弼公 570
良士公 570
刚直公 570
寿四公 570
世荣公 570
威公 570
隐石公 571
少微公 571
明公 571
蕃衍公 571
仕显公 571
仲景公 571
廷汉公 572
仲七公 572
禄三公 572
三乳太婆郑金氏 572
汉瑞公 572
夫沛公 572
章公 573
均贤公 573
丛公 573
开公 573
主义公 573
思美公 573
伯可公 574
祚永公 574
光德公 574
伯汉公 574
王公 574
建成公 574
文宪公 575
腮公 575
安山公 575
龙春公 575
敬齐公 575
稷公 575
全生公 576
来成公 576
茂生公 576
迟生公 576
仲仁公 576
富始公 576
念四公 577
秉武公 577
容公 577
温浩公 577
以亨公 577
民公 577
善初公 578
良公 578
丙公 578
必纯公 578
响公 578
显仁公 578
江西省: 579
温恭公 579
显荣公 579
怀仁公 579
先富公 579
先荣公 579
燮公 579
志高公 580
朝巽公 580
烈公 580
点公 580
默公 580
鳌公 580
罄公 581
君甫公 581
丁氏夫人 581
元达公 581
自强公 581
作肃公 581
士英公 582
通公 582
唐杰公 582
唐举公 582
唐彦公 582
穗公 582
惟福公 583
文质公 583
孔贤公 583
友士公 583
永六公 583
友安公 583
友崇公 584
福德公 584
琼受公 584
椿公 584
漆氏夫人 584
光让公 584
启廉公 585
复和公 585
均德公 585
鸿勋公 585
尚弦公 585
胜万公 585
宜也公 586
六三公 586
俊先公 586
桂芳公 586
富公 586
日富公 586
斯立公 587
际旺公 587
宏仁公 587
聚宽公 587
日长公 587
宏仲公 587
应亨公 588
日亮公 588
良公 588
宗公 588
国华公 588
光佐公 588
滹公 589
深公 589
景星公 589
启公 589
云宾公 589
山东省: 590
勤民公 590
轮公 590
衍昌公 590
辂公 590
大臣公 590
学公 590
守华公 591
明公 591
连文公 591
彦文公 591
佐公 591
谦公 591
弼公 592
广福公 592
金公 592
利育公 592
来发公 592
从嘉公 592
大明公 593
大智公 593
良存公 593
良友公 593
登首公 593
尚礼公 593
龙公 594
虎公 594
仲友公 594
澄公 594
湖北省: 594
崇福公 594
省一公 595
念五公 595
文仲公 595
思庄公 595
知裔公 595
文兴公 595
良顺公 596
寿祺公 596
珠公 596
绍池公 596
豁达公 596
泌公 596
玉麟公 597
天盛公 597
进公 597
伏二公 597
桂峰公 597
仲八公 597
迪公 598
迎公 598
仲衍公 598
松柏公 598
松明公 598
遇霖公 598
友成公 599
福六公 599
名树公 599
贵昌公 599
蘧公 599
斗光公 599
斗魁公 600
祖礼公 600
思法公 600
旭固公 600
自强公 600
玄瑾公 600
景云公 601
景五公 601
南山公 601
必明公 601
公义公 601
法聪公 601
兴发公 602
杜公 602
宗学公 602
友公 602
元一公 602
重公 602
宗一公 603
天麟公 603
仁武公 603
细三公 603
天浩公 603
元崎公 603
思敏公 604
宣三公 604
天武公 604
千九公 604
才中公 604
文贤公 604
翼公 605
世豪公 605
令河公 605
从律公 605
从晊公 605
从认公 605
亨公 606
湖南省: 606
鸾围公 606
原新公 606
蕊公 606
行己公 606
乘公 607
国轩公 607
福一郎公 607
衡瑜公 607
仕文公 607
金魁公 607
天文公 608
盛传公 608
国明公 608
思胜公 608
必知公 608
元公 608
富一公 609
德冥公 609
恒昌公 609
钰公 609
安公 609
玺公 609
槐公 610
贤公 610
龙公 610
志仁公 610
邦亮公 610
德竹公 610
珏公 611
俊一公 611
南琰公 611
淑启公 611
日桂公 611
祥能公 611
戈公 612
世华公 612
友信公 612
文丰公 612
建文公 612
世元公 612
宣仁公 613
福松公 613
源柒公 613
绍荣公 613
广东省: 613
思明公 613
德兴公 613
均佐公 614
志善公 614
均广公 614
惟厚公 614
法剑公 614
阿十公 614
太崖公 615
象善公 615
松溪公 615
日观公 615
荣茂公 615
伯良公 615
清溪公 616
湛露公 616
念三公 616
果达公 616
璐公 616
柏峰公 616
子献公 617
景文公 617
其瑞公 617
月明公 617
志海公 617
荣基公 617
惠溢公 618
永昌公 618
明平公 618
重公 618
正业公 618
广信公 618
西洋公 619
福端公 619
天恩公 619
秋源公 619
儒兴公 619
石峰公 619
百四郎公 620
元英公 620
怀德公 620
念堂公 620
鸿聪公 620
万一郎公 620
德禄公 621
元丰公 621
徽公 621
福生公 621
昇公 621
元和公 621
八郎公 622
隐翁公 622
伯三公 622
国美公 622
文清公 622
思三公 622
文义公 623
昌盛公 623
文韬公 623
子忠公 623
宗佑公 623
士登公 624
延修公 624
兰桂公 624
和顺公 624
广西省: 624
启勤公 624
清满公 624
斋缘公 625
荀生公 625
仕能公 625
文龙公 625
文高公 625
时玉公 625
德恭公 626
子贵公 626
世高公 626
秉亨公 626
士泰公 626
宝公 626
崇甫公 627
士球公 627
维坤公 627
谓琦公 627
旺荣公 627
海南省: 627
间公 627
庆公 628
志灏公 628
四川省: 628
应麟公 628
应鸾公 628
应璧公 628
元厚公 628
千一郎公 629
忠公 629
本乾公 629
三榆公 629
万鸾公 629
觉茂公 629
登先公 630
友文公 630
得鹏公 630
肯职公 630
辉州公 630
尔肫公 630
启瑞公 631
凌冲公 631
大盛公 631
鹏公 631
景高公 631
愽学公 631
博古公 632
重庆: 632
谌公 632
合寿公 632
学凤公 632
荣显公 632
朝珠公 633
宽公 633
天桥公 633
祥公 633
玉公 633
道明公 633
贵州省: 634
保公 634
洪佐公 634
忠公 634
逢元公 634
昌孙公 634
恩林公 634
淑韶公 635
起立公 635
云公 635
文英公 635
国相公 635
万山公 635
建皋公 636
顾祥公 636
大才公 636
应明公 636
有富公 636
洪亮公 636
世臣公 637
登雄公 637
仲佃公 637
文栋公 637
登科公 637
永效公 637
建本公 638
能一公 638
云南省: 638
金公 638
琳公 638
友公 638
美公 638
兰慈公 639
德明公 639
德良公 639
委公 639
陕西省: 639
玉公 639
甘肃省: 640
伯桐公 640
中美公 640
天津: 640
武公 640
南京: 640
梦魁公 640
上海: 640
龙泉公 640
北京: 641
佳才公 641
行五公 641
台湾: 641
维谦公 641
韩国: 642
臣保公 642
襄烈公 642
来庵公 642
菲律宾: 643
益斋公 643
泰国: 643
镛公 643
日本: 643
义才公 643
马来西亚: 644
佛胪公 644
佛孙公 644
参考书目 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