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中西结合——从私塾学堂到美国 1
第一章 由商而学,俨然乡里小先生 2
经商名地,小茶铺供养大家庭 2
弃商从文,胡父担当家族重任 5
少小成孤,家中慈母兼任严父 10
宁静聪慧,乡里人称“麇先生” 15
第二章 离开故园,新学堂里闯天地 19
母命难违,少年订婚离故乡 19
前往上海,新思想引发共鸣 22
求学澄衷,接受梁启超学说 26
入读公学,办学报崭露头角 30
偶读古诗,兴趣转向文学路 35
学潮冲击,意志消沉混时日 39
北上京城,考取赴美官费生 42
第三章 赴美留学,以西学装备思想 47
初读农科,认苹果难倒胡先生 47
性情所近,离农学转入文学院 50
接触基督,了解教义偏不入教 54
得学所愿,文学院里锻炼演讲 57
偏好政治,精心准备多方训练 60
多国接触,和平主义惹来抨击 63
思想转变,成为新和平主义者 68
师从大师,服膺杜威实验主义 70
偶遇佳人,两情相悦鱼雁往还 73
匆忙回国,博士学位一拖十年 78
第二篇 论古籍——从新文化运动主将到文化学者 81
第四章 归国从教,以白话文开时代新风 82
国尚未归,即对旧学开始发难 82
进入北大,辩驳旧学白话获胜 86
奉命成婚,新思想屈从旧婚姻 89
发《尝试集》,用实践推进新文化 93
娇小伴娘,引发牵魂动魄之爱 98
河东狮吼,居然成就幸福奇事 101
不谈政治,逐渐与《新青年》分裂 103
第五章 难逃政治,由文学而论政治 108
接办《每周评论》,引起“问题与主义之争” 108
办《努力周报》,极力推行实验主义 110
一叶障目,致书抗议驱逐废帝 116
参加善后,学者英名差点遭毁 120
利用《新月》,掀起人权讨论热潮 123
《独立评论》,政治观点逐渐右倾 126
第六章 从事学术,哲学国学成绩斐然 131
整理国故,建立现代学术基础 131
白话作史,可惜半部难为继 135
禅宗研究,为后世学者铺路 138
发现珍本,开创“红学”新天地 141
专注于《水经注》,断清史上研究冤案 144
第三篇 政教兼顾——从教育家到驻美大使 149
第七章 改良中国,教育之功不可没 150
任教北大,热心教育改制 150
转聘上海,出任校长之职 154
大胆用人,扶助有才之士 158
鼓励自由,成就爱情佳话 161
失之东隅,北上群友贺寿 166
重返北大,担任文学院长 170
游历华南,喜获名誉博士 174
新旧再争,论“充分世界化” 178
固执己见,屡屡阻止学潮 181
第八章 敢当大任,为国效力不谦虚 186
与蒋结识,全心支持国民政府 186
游历欧美,四处演讲博取关注 190
中日战争,任驻美大使求支持 194
病体勉强,辛劳苦撑终获佳音 199
旅美风光,广获“博士”之帽 205
再遇情缘,淡漠应对反成师母 208
第九章 有心无力,大势终究随水逝 213
时局变换,卸任要职半流放 213
返回祖国,任国民大会代表 217
北上北平,愿为校长不做官 219
兵临城下,乘机一去不复返 222
第四篇 看似风光——从推崇到遭批判 229
第十章 前后夹击,晚景际遇感凄凉 230
返回台湾,荣任研究院院长 230
挺身谏言,力劝独裁者引退 235
《自由中国》,专权之下成祸患 239
极力辩护,反遭怀疑大失望 243
发病猝死,隆重葬礼人景仰 247
书生意气,对错付与后人评 250
附录一:大事年表 255
附录二:个人作品 262
参考书目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