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6
第一篇 地理 自然环境 26
第一章 建置沿革 26
第一节 境域 26
第二节 行政建置 27
第三节 行政区划 29
第四节村、居(社区) 33
第二章 自然环境 40
第一节 地质 40
第二节 地貌 41
第三节 矿藏 41
第四节 气候 物候 42
第五节 水文 43
第六节 土壤 44
第七节 野生植物、动物 48
第八节 自然灾害 64
第二篇 经济 68
第一章 经济综述 68
第一节 经济发展概况 68
第二节 经济结构 72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 75
第四节 招商引资 76
第二章 经济管理 78
第一节 经济发展计划(规划) 78
第二节 统计管理 82
第三节 工商行政管理 85
第四节 国土资源管理 89
第五节 安全生产管理 99
第六节 财政 101
第七节 税务 110
第八节 金融 116
第三章 农业 126
第一节 农业生产关系 126
第二节 农业生产条件 130
第三节 种植业 138
第四节 农业适用技术推广 142
第五节 养殖业 148
第六节 农业产业化 153
第七节 生态农业 159
第八节 扶贫开发 160
第九节 林业 161
第十节 农业服务机构 173
第四章 工业 178
第一节 家庭手工业 178
第二节 集体合作股份制企业 179
第三节 国有工业企业 181
第四节 个体私营企业 183
第五节 企业管理机构 184
第五章 商贸业 186
第一节 集市贸易 186
第二节 国有商业网点 187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商业网点 190
第四节 个体私营网点 192
第五节 商品流通 193
第六章 旅游业 216
第一节 旅游资源 216
第二节 旅游建设 228
第七章 电力 交通 邮政 电信 229
第一节 电力 229
第二节 交通 233
第三节 邮政 242
第四节 电信 243
第八章 镇村建设 246
第一节 集镇建设 246
第二节 镇村居民住房与环境建设 250
第三节 村镇管理机构 253
第三篇 政治 256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板桥地方基层组织 256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板桥镇地方基层组织 257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板桥区(公社)、乡镇(公社)组织 257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板桥镇、片区组织 274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板桥各村、居(社区)组织 279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板桥镇历次代表大会 284
第五节 党务工作 285
第六节 干部和人事管理 294
第三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99
第一节 组织机构 299
第二节 文明新风教育 299
第三节 文明创建活动 300
第四章 群众团体 301
第一节 农民团体 301
第二节 工会组织 303
第三节 青年团体 305
第四节 妇联团体 306
第五节 学生团体 309
第五章 政权 311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311
第二节 行政机关 316
第三节 参政议政 336
第四节 政事纪要 337
第六章 军事 345
第一节 地方军事机构 345
第二节 地方武装 347
第三节 兵员征集 353
第四节 军事要塞 354
第五节 明清战事纪略 355
第六节 中央红军过板桥 357
第七节 剿匪斗争 368
第七章 司法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370
第一节 审判机构 370
第二节 公安 372
第三节 司法行政 376
第四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378
第四篇 文化 382
第一章 教育 382
第一节 教育结构 382
第二节 教学 397
第三节“两基”“普实” 407
第四节 教师队伍 410
第五节 教育经费 414
第六节 教学设施 416
第七节 行政管理 418
第二章 科技 421
第一节 科技组织 421
第二节 科技队伍 422
第三节 科技活动 424
第四节 科技成果 425
第三章 卫生 427
第一节 医疗机构 427
第二节 医疗队伍 432
第三节 医疗服务技术 433
第四节 卫生防疫 434
第五节 爱国卫生运动 436
第六节 妇女儿童保健 437
第七节 对外合作 438
第八节 民间医药 439
第四章 文化艺术 44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41
第二节 文化艺术 442
第三节 民间文艺创作 448
第四节 广播 电视 电影 网吧 450
第五章 图书 档案 文物 455
第一节 图书 音像制品 455
第二节 档案 456
第三节 史志编纂 456
第四节 文物胜迹 457
第五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 467
第六章 体育 473
第一节 群众体育 473
第二节 学校体育 476
第三节 竞技体育 477
第五篇 社会 480
第一章 人口 480
第一节 人口概况 480
第二节 计划生育 491
第二章 社会事务 499
第一节 拥军优抚 499
第二节 社会救济 503
第三节 社会福利 505
第四节 婚姻管理 507
第五节 殡葬改革 507
第六节 地名管理 508
第七节 收容遣送 509
第八节 老龄工作 510
第九节 村民自治组织 510
第十节 社会团体及管理 521
第十一节 社会事务管理机构 522
第三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 523
第一节 劳动就业 523
第二节 劳动技能培训 524
第三节 社会保障 524
第四节 农业劳动力转移情况 527
第五节 劳动保障管理机构 530
第四章 人民生活水平 531
第一节 收入水平 531
第二节 人民生活消费水平 533
第五章 宗教 536
第一节 佛教 536
第二节 道教 536
第三节 儒家文昌斗坛 537
第四节 活动 537
第五节 宗教管理 538
第六章 社会习俗 539
第一节 生活习俗 539
第二节 生产习俗 549
第三节 商贩习俗 551
第四节 时令习俗 552
第五节 家庭家族习俗 555
第六节 信仰习俗 556
第七节 礼仪习俗 557
第八节 称谓习俗 559
第七章 地方话 560
第一节 词语 560
第二节 语法 567
第三节 熟语 570
第八章 谚语 575
第一节 生活常识 575
第二节 农事气象 577
人物 580
人物传 580
一、军政界人物 580
二、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界人物 585
人物名录 588
一、历史人物名录 588
二、县团级以上职官名录 589
三、专家学者名录 591
四、离休干部名录 593
五、台胞名录 593
六、市级先进个人获奖名录 593
七、教育世家名录 594
八、医药世家名录 595
九、板桥镇籍企业人才名录 595
十、革命烈士英名录 595
十一、因工死亡人员名录 596
附录 598
附录A 2008年大事摘要 598
附录B作品选录 602
附录C奇闻传说 622
附录D史考 626
编后记 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