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史料辨伪&谢桃坊 1
宋育仁与其《泰西各国采风记》&龙晦 11
宋育仁与近代蜀学&彭华 23
浅论学者刘沅的《蒙训》&张绍诚 33
孟子在《推十书》中的地位&欧阳祯人 40
在学术边缘上的足迹&石天河 53
龚荫的治学之路和学术贡献&韦忠仕 64
“玄默自守”的“深湛之思”——论扬雄《太玄》与《法言》的价值&曾加荣 72
论诸葛亮的勤政和廉政&李殿元 80
试论郑谷的蜀中诗歌&王定璋 86
杜光庭诗歌考析&王瑛 94
论苏舜钦的“大君子”思想&官性根 102
田锡传校笺&张海 109
吕陶传校笺&周静 115
范镇传校笺&周兴涛 125
文同传校笺&杨理论 宋妍霖 130
苏轼与大爱&潘殊闲 135
苏轼与章惇交游考&徐丽 144
苏轼的山水情怀与故乡情结&屈小强 152
略论魏了翁的史学思想&粟品孝 160
《注鹤山先生渠阳诗》成书与流传中的几个问题&彭东焕 166
明代蜀藩宗室考&陈世松 173
《升庵文集》版本源流考&王永波 190
从《升庵诗话》看杨慎的诗歌美学思想&喻芳 200
唐甄思想的特征及其现实意义&陈德述 206
李调元诗歌本质论初探&郑家治 213
论周询《蜀海丛谈》的特点及其资政价值&张效民 224
陈鍂概说:清晰的一生与沉重的二十年&徐志福 232
“诗的营构”:再论《画梦录》&谢应光 245
20世纪中国文化巨人郭沫若论辩&秦川 侯彤 254
郭沫若史剧昭示人的存在规律&陈鉴昌 265
蜀学史料&伍文 272
蜀学原始论&谢无量 272
国学学校论文五则&刘师培 274
日本“唐甄思想的现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李选 278
两百馀年来张船山研究概述&胡传淮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