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23
太阳病纲要 23
一、太阳病提纲 23
二、太阳病分类提纲 25
三、辨病发于阳发于阴 29
四、辨寒热真假 30
五、辨太阳病传变及欲解时 31
太阳表证 36
一、太阳中风证 36
(一)桂枝汤证 36
(二)桂枝汤禁例 48
(三)太阳中风兼证 50
二、太阳伤寒证 61
(一)麻黄汤证 61
(二)麻黄汤禁例 68
(三)太阳伤寒兼证 73
三、太阳表郁轻证 84
(一)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84
(二)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86
(三)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88
太阳里证 92
一、蓄水证 92
二、蓄血证 97
太阳病变证 103
一、变证治则 103
二、热证 104
(一)栀子豉汤类证 104
(二)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110
(三)白虎加人参汤证 112
(四)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114
(五)黄芩汤及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116
三、虚寒证 117
(一)心阳虚证 117
(二)脾虚证 124
(三)肾阳虚证 131
四、阴阳两虚证 136
(一)辨虚证实证 136
(二)甘草干姜汤证、芍药甘草汤证 137
(三)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141
(四)炙甘草汤证 143
五、结胸证 145
(一)辨结胸证 145
(二)热实结胸证 146
(三)寒实结胸证 156
六、脏结证 157
七、痞证 159
(一)痞证的成因 159
(二)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160
(三)附子泻心汤证 162
(四)半夏泻心汤证 163
(五)生姜泻心汤证 166
(六)甘草泻心汤证 168
(七)旋复代赭汤证 170
(八)水饮致痞 171
八、下焦不固下利证 172
九、上热下寒证 174
十、火逆证 175
十一、欲愈候 183
辨表里先后治则 186
太阳病类似证 189
一、十枣汤证 189
二、瓜蒂散证 191
三、风湿证 193
附:备考原文 195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202
阳明病纲要 202
一、阳明病提纲 202
二、阳明病外证 203
三、阳明病主脉 204
阳明病病因病机 205
阳明热证 210
一、栀子豉汤证 210
二、白虎汤证 212
三、白虎加人参汤证 215
四、猪苓汤证 219
阳明实证 222
一、承气汤证 222
(一)调胃承气汤证 222
(二)小承气汤证 225
(三)大承气汤证 228
二、脾约证 241
三、津枯便秘证 243
四、下法辨证 245
五、下法禁例 251
阳明病变证 253
一、发黄证 253
(一)湿热发黄证 253
(二)寒湿发黄证 259
(三)被火发黄证 262
二、血热证 262
阳明病辨证 267
一、辨中风中寒 267
二、辨虚证实证 271
三、辨阳明病欲解时 275
附:备考原文 275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279
少阳病提纲 279
少阳病证 280
一、小柴胡汤证 280
二、少阳病治禁 288
三、少阳病辨证 290
少阳病兼变证 294
一、变证治则 294
二、柴胡桂枝汤证 295
三、大柴胡汤证 297
四、柴胡加芒硝汤证 299
五、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301
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302
七、太阳与少阳并病 304
八、热入血室 305
辨少阳病传变转归及欲解时 308
附:备考原文 310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311
太阴病提纲 311
太阴虚寒证 312
太阴病兼变证 313
一、太阴病兼表证 313
二、太阴腹痛证 314
辨太阴病转归及欲解时 317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321
少阴病提纲 321
少阴寒化证辨证及治禁 322
少阴病本证 326
一、少阴寒化证 326
(一)四逆汤证 326
(二)通脉四逆汤证 328
(三)白通汤证及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330
(四)真武汤证 333
(五)附子汤证 335
(六)吴茱萸汤证 337
(七)桃花汤证 338
(八)灸法 340
(九)辨预后 341
二、少阴热化证 347
(一)黄连阿胶汤证 347
(二)猪苓汤证 349
少阴病兼变证 350
一、麻黄细辛附子汤证与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350
二、少阴三急下证 353
三、四逆散证 356
四、热移膀胱证 358
五、伤津动血证 358
咽痛证 360
一、猪肤汤证 360
二、甘草汤证、桔梗汤证 361
三、苦酒汤证 363
四、半夏散及汤证 364
辨少阴病欲解时 365
附:备考原文 366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367
厥阴病提纲 367
寒热错杂证 368
一、乌梅丸证 368
二、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370
三、麻黄升麻汤证 372
厥阴寒证 373
一、当归四逆汤及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 373
二、吴茱萸汤证 376
厥阴热利证 377
辨厥热胜复 378
厥阴病辨证 384
一、辨厥 384
(一)厥证机理 384
(二)热厥 385
(三)虚寒厥 387
(四)水饮致厥 389
(五)痰厥 390
(六)冷结膀胱关元致厥 390
(七)厥证治禁 391
二、辨下利 393
(一)欲作自利 393
(二)虚寒下利 393
(三)实热下利 396
(四)下利后热留胸膈证 397
三、辨呕哕 397
(一)辨呕 397
(二)辨哕 399
四、辨预后 400
(一)辨厥阴虚寒证欲愈候 400
(二)辨厥阴虚寒证危候 402
(三)辨厥阴病转归及欲解时 407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410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420
阴阳易病 420
差后劳复病 421
条文索引 429
方剂索引 437
主要参考书目 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