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马克思感性思想的当代意义 1
一 马克思的感性思想与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基础 4
二 马克思的感性思想与现代西方哲学变革的内在联系 9
三 马克思的感性思想与当代哲学的发展方向 15
第一章 对西方传统感性思想的反思 26
第一节 西方传统哲学以自然态度理解感性 27
一 理性主义认为感性具有不确定性 28
二 经验主义认识论强调感觉的直观反映特性 32
三 经验主义道德哲学把感性看成是快乐主义的基础 36
第二节 康德和黑格尔对传统感性思想中自然态度的反驳及其局限性 41
一 康德发现了感性中的抽象主观机能 42
二 黑格尔认为感性具有确定性 47
三 康德和黑格尔感性思想的局限性 51
第三节 传统感性思想在人类思想史上的解放意义 55
一 传统哲学的思想格局:感性与理性的二元对立 56
二 传统理性主义对感性的束缚和限制 61
三 感性思想的兴起是人类解放运动的起点 64
第二章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基础是感性的超越 69
第一节 马克思对传统哲学的扬弃 71
一 扬弃传统感性思想的直观形式 71
二 扬弃情感主义的静止性和不确定性 76
三 超出意识内在性圆圈以寻找新的哲学基础 79
第二节 感性超越的基本内涵 83
一 让自我意识回归自己的身体 84
二 赋予感性以活动的机能 87
三 清除外在遮蔽以面向感性活动本身 90
第三节 感性超越的实质是思想居所的移居或思想立场的转变 94
一 从纯粹的自我和直观感性到活动感性的转变 95
二 从知识论立场到劳动主题的转变 98
三 从启蒙立场到人的解放的转变 101
第四节 感性超越的基础是感性活动 105
第三章 感性活动与人的自我发展 109
第一节 感性活动是人的自身本性 110
一 感性活动与人的现实生活的必然联系 110
二 人的意识活动从属于感性活动 113
三 人的本质力量只有在感性活动中才能得到实现和确证 117
第二节 人的自我发展是感性器官自身活动的成果 121
一 感性活动以感性器官为中介 122
二 感性活动把自身的活动内容扬弃于感性器官之中以实现人的自我发展 126
三 人的发展史就是感性活动的发展史 129
第三节 异化劳动与人的异化 133
一 人的自我异化是物质生产劳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34
二 人的自我异化的根源是劳动异化 138
三 消除异化劳动的根本途径在于实现劳动能力的自身发展 142
第四章 在感性活动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 147
第一节 自然的生命力与人的生命力 149
一 自然生命力是自然界自身演化的产物 150
二 自然生命力是人的生命力的原始基础 155
三 感性活动是人的生命力的本质表现 160
第二节 只有在感性活动中自然生命力才能生成人的生命力 164
一 自然的本质及其自然演化的局限性 165
二 人在感性活动中实现了对自然生命力的否定 168
三 自然生命力只有在感性活动中才能焕发出人的生命力 172
第三节 完成了的人道主义与完成了的自然主义 176
一 真正的人道主义是完成了的自然主义 178
二 真正的自然主义是完成了的人道主义 182
三 人类历史是整个自然史的现实部分 190
四 只有完成了人与自然的统一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发展 193
第五章 感性的遭遇与感性的解放 197
第一节 反思感性的遭遇 199
一 柏拉图对感性的蔑视和排除 200
二 认识论视野中的被动感性 203
三 在主观能动性中的抽象感性 206
第二节 感性解放与人的自由生活 210
一 感性是现实的具体的人的生命基础 211
二 人的生命本性在于追求自由 215
三 感性解放与实现人的自由理想 220
四 感性解放的现实可能性与途径 225
附录 马克思在方法论上的变革及其现实意义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