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序论 茅盾启示录 1
茅盾论小说创作 13
一 技巧依赖着思想 14
二 像座大于本身 17
三 由人物生发出故事 19
四 典型性格刻画要略 20
五 环境:作品托生的母胎 26
六 结构的原理及技巧 29
七 小说的形式及各自特点 31
八 艺术的魅力在于含蓄 33
中长篇小说 36
抓住了小资产阶级生活的核心描写——《蚀》三部曲 36
欲为中国近十年之壮剧留一印痕——《虹》 65
徒有革命立场而缺乏斗争生活不能有成功的作品——《路》和《三人行》 82
“都市文学”的扛鼎之作:大规模描写中国社会现象——《子夜》 92
触角的延伸: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小城镇工商界——《多角关系》 119
探索儿童文学这陌生的花圃——《少年印刷工》 127
“通俗形式”的尝试——《第一阶段的故事》 132
“日记体”小说的优秀力作——《腐蚀》 144
民族形式的成功运用——《霜叶红似二月花》 168
大致相同的背景与题材,不同的艺术处理——《走上岗位》和《锻炼》 192
短篇小说 215
二十年代作品 216
三十年代作品 225
乡镇生活题材 225
农村生活题材 230
都市生活题材 237
知识分子题材 247
历史与神话题材 252
四十年代作品 255
散文精粹 274
一 纪实与象征 275
二“行文每不忘社会” 288
三 从侧面反映抗日主题 303
四《如是我见我闻》 314
五 风景·人物·回忆 332
剧作《清明前后》 343
一 创作缘起 343
二 角色设置与人物性格 344
三 剧情及戏剧冲突 351
四 演出效果及剧本评价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