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生医案医话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挹芳,张履南,张子明整理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3212229
  • 页数:360 页
图书介绍:《名医遗珍系列丛书》旨在搜集、整理我国近现代著名中医生前遗留的著述、文稿、讲义、医案、医话等。这些文献资料,有的早年曾经出版、发表过,但如今已难觅其踪;有的仅存稿本、抄本,从未正式刊印、出版;有的则是家传私藏,未曾面世、公开过,可以说都非常稀有、珍贵。从内容看,有研习经典医籍的心悟、发微,有学术思想的总结、阐述,有临证经验的记录、提炼,有遣方用药的心得、体会,篇幅都不是很大,但内容丰富多彩,且都带有鲜明的名医个人特色,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实用价值,足资今人借鉴。江苏自古人杰地灵,中医药历史底蕴深厚,历代名医大家辈出,学术流派纷呈,医书珍籍充栋。我们这次推出的《名医遗珍系列丛书﹒江苏专辑》,就集中收集、整理了肾病宗师邹云翔、肝病大家邹良才、丹阳贺派鼻祖贺季衡、张锡纯入门弟子黄星楼、吴门曹氏三代、吴中名医黄一峰、奚凤霖等江苏名医大家的著述医验,资料珍贵,内容精彩,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江苏中医药的风貌。

医家小传及学术思想 9

医案选析 9

脾胃病证 9

一、胃脘痛 9

1.萎缩性胃炎(中虚气滞证) 9

2.胃窦炎(肝脾不和证) 12

3.溃疡病 13

4.肝脾不调夹寒湿证 16

5.胃癌手术后(中虚气滞证) 18

二、呕吐 22

1.胃寒证 22

2.肝热犯胃证 23

3.肝热胃寒证 24

三、嘈杂 26

1.阴虚火旺证 26

2.脾虚虫积证 27

四、口疳 28

脾胃积热证 28

五、牙痛 29

阴虚胃热证 29

六、噎膈 30

胃癌(气阴两虚证) 30

七、痞 34

阳虚气滞证 34

八、腹胀 36

肠结核(中虚气陷证) 36

九、腹痛 37

1.急性胰腺炎(里热腑实证) 37

2.结肠癌手术后(正虚夹瘀证) 40

3.肠寄生虫病 42

十、泄泻 45

1.暑湿证 45

2.肝脾不和夹湿证 46

3.脾肾两虚证 48

4.慢性肠炎 50

5.脾虚肝郁证 54

6.肺脾两虚证 59

7.脾虚夹湿证 60

8.脾肾阳虚证 60

十一、痢疾 62

1.急性菌痢 62

2.休息痢(脾虚气陷证) 66

十二、便秘 67

1.阴伤肠燥证 67

2.痰气郁滞证 68

3.血虚肠燥证 70

4.血虚浊滞证 70

十三、便血 71

1.脾虚证 71

2.结肠癌(阳虚邪滞证) 72

内科其他各系病证 74

一、心悸 74

1.病毒性心肌炎(心气不足证) 74

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气不足证) 76

3.阴阳两虚证 78

二、筋惕肉瞤 78

心脾两虚证 78

三、不寐 80

1.阴虚火旺证 80

2.心肾两虚证 82

3.心脾两虚血瘀证 83

4.痰热内扰证 84

四、自汗、盗汗 85

1.阳虚证 85

2.气阴两虚证 86

3.阴虚证 87

4.阴虚火旺证 88

五、紫斑 89

心脾两虚证 89

六、咳嗽 90

1.急性支气管炎(风寒袭肺证) 90

2.慢性支气管炎(脾虚感寒证) 91

七、咳喘 93

1.老慢支、肺气肿(痰湿犯肺证) 93

2.肺气肿(肺肾两虚证) 94

3.老慢支、肺心病(肾虚痰浊证) 96

八、痰饮 98

1.痰饮伏肺证 98

2.渗出性胸膜炎(悬饮内停证) 99

3.胸腔积液(阳虚饮停证) 101

九、咳喘、痢疾 102

脾肾阳虚证 102

十、失音 105

阴虚肺痹证 105

十一、咯血 106

1.阴虚火旺证 106

2.肝火犯肺证 107

十二、鼻衄 108

肺胃积热证 108

十三、肺痨 109

1.肺结核(肺脾阴虚证) 109

2.肺结节病(肺脾肾俱虚证) 113

十四、风温 115

1.大叶性肺炎(痰热蕴肺证) 115

2.热传心包证 117

十五、感冒 120

1.风寒证 120

2.风寒化热证 121

3.风寒痰浊证 122

十六、胁痛 123

1.慢性肝炎 123

2.慢性肝病(脾虚肝瘀证) 129

3.早期肝硬化(肝脾不和证) 130

4.血吸虫病肝硬化(肝脾两虚证) 134

5.急性胆道感染(湿郁肝胆证) 137

6.胆石症(肝胆湿热证) 138

7.肝脓肿(肝经热毒证) 140

十七、中风 141

1.风阳痰浊证 141

2.痰火内闭证 144

十八、眩晕、耳鸣 145

1.眩晕综合征(痰热上扰证) 145

2.阴虚阳亢证 147

3.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脾胃不和证) 148

4.脑震荡后遗症(心肾阴虚证) 150

5.气阴两虚证 151

十九、头痛 153

1.肝阳兼风寒证 153

2.阴虚阳亢证 154

3.蛛网膜下腔出血(风阳痰火证) 155

4.脑动脉硬化(阴虚阳亢证) 158

5.血虚风寒证 159

6.血虚肝阳夹痰证 159

二十、癫证、痫证 162

1抑郁性精神病(阴虚痰热证) 162

2.心肾失养证 165

3.心肝积热证 166

4.痰火蒙蔽证 167

二十一、消渴(糖尿病) 168

1.阴虚燥热证 168

2.阴虚火旺证 169

3.气阴两虚证 172

4.脾肾阳虚证 175

二十二、淋、浊 178

1.尿路感染(湿热证) 178

2.输尿管结石(湿热蕴结证) 181

3.尿血(阴虚湿热证) 182

4.乳糜血尿 184

5.气虚湿热证 188

二十三、癃 189

前列腺肥大(气虚湿热证) 189

二十四、尿频 190

脾肾气虚证 190

二十五、遗精 192

阴虚火旺证 192

二十六、阳痿、阳强 194

1.肾阳不足证 194

2.肾阴不足证 197

二十七、阴汗 198

脾虚湿热证 198

二十八、腰痛 199

肾虚寒湿证 199

二十九、痹证 200

1.风寒湿痹证 200

2.气虚络痹证 202

3.风湿热(风湿热痹证) 204

4.气虚阳衰证 205

5.血痹虚劳证 207

三十、痿证 208

1.多发性结节性动脉炎(正虚湿热证) 208

2.多发性周围神经炎(脾胃虚弱证) 210

三十一、久疟 212

气虚劳疟证 212

三十二、暑痱 213

暑湿证 213

三十三、恶寒 214

1.阳虚寒湿证 214

2.表虚湿胜证 216

三十四、瘙痒 217

1.血虚湿热证 217

2.血虚风湿证 219

三十五、舌瘖 220

少阴痰郁证 220

三十六、狐惑 221

口、眼、生殖器综合征(热毒蕴积证) 221

妇科病证 223

一、乳癖 223

痰气搏结证 223

二、月经不调 224

1.肝郁脾虚证 224

2.气滞血瘀证 226

三、崩漏 227

1.气血两虚证 227

2.阴虚血热证 228

四、产后发热 229

气热津伤证 229

五、宫颈癌 231

虚损积湿证 231

医话辑要 235

病证述要 235

一、温病应保津 235

二、感冒与咳嗽 236

三、哮喘 240

四、失音 241

五、泄泻 243

六、痢疾 245

七、癥积 246

八、头痛 247

九、虚劳 249

十、尿浊 251

十一、血证 253

1.衄血 253

2.远血近血 254

以案说治 256

一、战汗 256

二、流涎 257

三、失血后腹痛发热 257

四、瘀血腹痛 258

五、阳虚中寒腹痛 259

六、中寒积滞腹痛 260

七、鼓胀 260

八、急黄 261

九、胸痹 262

十、惊悸 263

十一、眩晕 264

十二、坐骨神经痛 264

十三、瘫痪 265

十四、放疗后肛周痒疹 266

十五、产后恶露不下 267

十六、小儿慢惊 267

十七、白血病高热 268

方药心得 270

一、豆豉在温病中的应用 270

二、青蒿的临床应用 271

三、药物配伍点滴 273

四、简述小建中汤 276

医论摭拾 281

一、对肿瘤证治的点滴体会 281

二、诊治萎缩性胃炎的病例分析及初步经验 290

三、从医生涯七十秋 303

四、当代著名老中医张泽生对脾胃学说的贡献 316

学术继承人论文摘编 327

一、忆祖孙对话数则 327

二、张泽生治疗妇科疑难杂症的学术思想 331

三、孟河医派张泽生、张继泽教授运用膏丸散剂调补的学术经验 335

四、学习张泽生教授运用升脾降胃法治疗杂病的体会 340

五、“胃炎灵”冲剂治疗中虚气滞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初步探讨 348

六、张泽生教授脾胃病用药特点剖析 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