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2
第一章 绪论 2
第一节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
第二节 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 3
第二章 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 6
第一节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 6
第二节 中药药理作用与功效的关系 7
第三章 中药药性的现代研究 9
第一节 中药四气的现代研究 9
第二节 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 12
第三节 药性理论其他方面研究的现状 13
第四章 中药复方药理研究 15
第一节 中药复方药理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15
第二节 中药复方药理的研究方法 16
第五章 中药的不良反应 19
第一节 副作用 19
第二节 毒性反应 19
第三节 变态反应 21
第四节 致畸胎、致突变及致癌作用 21
第五节 中药传统“十八反”、“十九畏”的毒理研究 22
第六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23
第一节 药物因素 23
第二节 机体因素 26
第三节 环境因素 27
各论 30
第七章 解表药 30
麻黄 32
桂枝 34
荆芥 34
白芷 35
辛夷 36
细辛 37
柴胡 39
葛根 41
第八章 清热药 44
黄芩 46
黄连 47
金银花 49
连翘 50
大青叶与板蓝根 52
鱼腥草 53
北豆根 54
生地黄 56
栀子 57
苦参 58
知母 60
青蒿 61
第九章 泻下药 64
大黄 65
芒硝 67
番泻叶 68
第十章 祛风湿药 70
秦艽 71
防己 71
五加皮 73
雷公藤 74
第十一章 化湿药 77
厚朴 78
苍术 79
广藿香 80
第十二章 利水渗湿药 82
茯苓 83
猪苓 84
泽泻 85
茵陈 87
第十三章 温里药 89
附子 91
肉桂 94
干姜 96
吴茱萸 97
第十四章 理气药 99
枳实与枳壳 100
陈皮 101
青皮 103
香附 104
木香 106
第十五章 消食药 108
山楂 109
麦芽 110
莱菔子 112
第十六章 活血化瘀药 114
丹参 115
川芎 117
延胡索 119
莪术 120
益母草 121
第十七章 止血药 123
三七 124
蒲黄 127
白及 128
第十八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130
桔梗 131
半夏 132
浙贝母 133
川贝母 134
苦杏仁 135
第十九章 安神药 137
酸枣仁 138
远志 139
第二十章 平肝息风药 141
天麻 142
钩藤 144
地龙 146
第二十一章 开窍药 148
麝香 149
石菖蒲 150
苏合香 152
第二十二章 补虚药 153
人参 155
党参 158
黄芪 160
甘草 161
当归 164
白芍 165
何首乌 167
枸杞子 168
冬虫夏草 169
淫羊藿 171
第二十三章 收涩药 173
五味子 174
山茱萸 175
第二十四章 驱虫药 177
第二十五章 外用药 179
马钱子 180
第二十六章 其他药 182
大蒜 182
蟾酥 184
蛇床子 185
附录 187
一、镇痛药 187
蛇毒 188
全蝎 189
二、抗癌药 190
(一)清热解毒药 191
一枝黄花 191
土茯苓 192
防己 192
黄连 193
苦参 193
三尖杉 194
肿节风 194
冬凌草 195
野百合 195
穿心莲 195
蚤休 196
鱼腥草 196
鸦胆子 197
白花蛇舌草 197
山豆根 198
山慈姑 198
大黄 199
白屈菜 199
藤梨根 200
猪殃殃 200
(二)活血化瘀药 200
地鳖虫 200
蜈蚣 201
地龙 201
全蝎 202
水蛭 203
紫草 203
莪术 204
桃仁 204
苏木 205
斑蝥 205
(三)化痰散结药 206
天南星 206
昆布 207
(四)利水渗湿药 207
茯苓 207
猪苓 208
(五)扶正固本药 208
白术 208
冬虫夏草 209
(六)外用抗癌药及其他 209
鹅不食草 209
千金子 210
龟板 210
芦荟 211
巴豆 211
大蒜 212
硇砂 212
蟾酥 213
露蜂房 213
常用英文缩略词表 215
主要参考文献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