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遵义》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曾祥铣著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61445518
  • 页数:16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介绍遵义市人文历史的通俗读物,对当地的历史状况、人文、经济以及革命传统等作了介绍。这是一本对青少年进行人文和革命历史传统教育的通俗读物。

第一讲 概说:三百年定位黔之北 1

一、几个常用名字:遵义,黔北,播州 4

(一)先说遵义 4

(二)次讲黔北 5

(三)再谈播州 6

二、历史发展轮廓:两种分期与文化特质 7

(一)《遵义新志》开分期先河 7

(二)按治理形式划分 9

(三)黔北文化的特质 10

三、自然地理状貌:山雄水秀,物阜藏丰 11

(一)山雄水秀坝阔 11

(二)动植物种类繁多 13

(三)矿产量大质高 14

第二讲 石器时代:拉开辉煌序幕 15

一、旧石器中期:岩灰洞的“桐梓人” 17

(一)洞的发现 17

(二)洞的发掘 18

(三)洞的价值 19

二、旧石器晚期:马鞍山与风帽山 20

(一)马鞍山北洞 20

(二)马鞍山南洞 21

(三)风帽山与院子箐 23

三、新石器文化:磨制石器与陶片 24

(一)新石器时代的基本面貌 24

(二)新石器文化遗物 25

(三)远古人类去了哪里 27

第三讲 先秦时期:仡佬先民“开荒辟草” 29

一、族系:夜郎,濮人,仡佬 31

(一)夜郎在“西南夷”中最大 31

(二)濮人是夜郎的主体民族 32

(三)仡佬族源于先秦濮人 33

二、经济:农耕,采砂,邑聚 34

(一)农业与手工业 34

(二)采砂炼汞 35

(三)“邑聚”与商贸 36

三、文化:图腾,神话,习俗 37

(一)濮人以竹为图腾 37

(二)世代相传的神话 38

(三)折射远古的习俗 40

第四讲 秦至唐中:纳入统一郡县 43

一、行政状况:统而有别,土流并治 45

(一)秦汉时郡国并存 45

(二)分立时大姓称雄 46

(三)唐代经制羁縻州制并行 48

二、汉代开发:中原文化渐次进入 48

(一)汉墓及其出土文物 49

(二)摩崖石刻 50

(三)文化先驱汉三贤 51

三、唐中前期:佛教、流人影响深远 53

(一)李白长流夜郎 53

(二)以柳易播与柳公祠 54

(三)牛腾布教与佛寺兴建 55

第五讲 唐末宋元:土官世袭统治 57

一、唐末:罗、杨、穆三氏入播 59

(一)罗荣入播 59

(二)杨端入播 60

(三)穆星天入播 61

二、宋代:“播州盛世”与袁世盟入播 62

(一)杨粲与“播州盛世” 62

(二)二冉八进士 64

(三)袁世盟平南入播 65

三、元代:大土司播州与思州 66

(一)土司制度 66

(二)播州宣抚使杨汉英 68

(三)思州田氏 69

第六讲 有明一代:平播与改土归流 71

一、明中叶前:“杨保后期” 73

(一)第三、四次同室操戈 73

(二)明代播州经济 74

(三)明代播州文化教育 76

二、平播战争:终结土司统治 77

(一)十年酝酿 77

(二)四月激战 78

(三)影响深远 79

三、改土归流:黔北地域的里程碑 81

(一)播州改土归流 81

(二)思州改土归流 82

(三)流官文化 83

第七讲 南明清初:由乱至治,文化成型 85

一、多变时局:创造文化机遇 87

(一)南明阶段 87

(二)清初阶段 89

(三)文化成型 90

二、南明隐逸:遗民与高僧 91

(一)钱邦芑与他山、西来庵 91

(二)陈启相与掌山寺 93

(三)丈雪通醉与禹门寺 94

三、清初代表:一罗三李 95

(一)怀才不遇的罗兆甡 95

(二)热心公益的李先立 96

(三)清贫的李晋与李专 98

第八讲 清中后期:由盛转衰,文化繁荣 101

一、社会经济:前荣后衰 103

(一)柞蚕、桑蚕与楠竹的引进 103

(二)实业兴办与河道开凿 105

(三)咸同起义与遵义教案 106

二、地域文化:步向繁荣 107

(一)世家文化的形成 107

(二)重要文化世家 108

(三)沙滩文化 109

三、清代三儒:郑、莫、黎 111

(一)郑珍 111

(二)莫友芝 112

(三)黎庶昌 114

第九讲 清末民初:新学新文化 117

一、政局演变:纷乱、频繁 119

(一)遵义光复 119

(二)滇军扰遵 120

(三)桐梓系掌政 121

二、教育文化:新学,新风 123

(一)袁玉锡与新学的兴起 123

(二)“五四”与新思想传播 125

(三)新戏编演与新文学创作 126

三、文化人物:两地繁花 127

(一)科举末期四名士 127

(二)民国年间三作家 129

(三)左联中的黔北人 130

第十讲 民国中期:革命传统与长征 133

一、欢迎红军:传统的弘扬 135

(一)进步与革命的传统 135

(二)红军入城前的遵义 136

(三)党组织活跃的赤水 138

二、转战黔北:伟大的转折 139

(一)中央红军在黔北 139

(二)遵义会议 141

(三)四渡赤水 142

三、长征文化:永远的丰碑 144

(一)丰富的文物 144

(二)丰厚的作品 146

(三)研究的源泉 147

第十一讲 民国后期:抗战与解放 149

一、本土:抗日后方重镇 151

(一)抗日宣传遍及城乡 151

(二)接纳内迁机构与流亡同胞 152

(三)积极支援前线 154

二、前线:健儿浴血疆场 156

(一)踊跃上前线 156

(二)拼杀在疆场 157

(三)英名垂青史 159

三、解放:翻开历史新篇 161

(一)中共组织的恢复和发展 161

(二)“第二条战线”的斗争 162

(三)迎接遵义解放 163

参考书目 166

后记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