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
1.1引言 1
1.2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文献综述 4
1.3创新点与研究方法 25
1.4研究的结构 27
上篇 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的家庭时间配置与劳动供给 31
2家庭分配模型文献综述 31
2.1共同偏好模型 31
2.2合作博弈模型 33
2.3非合作博弈模型 35
2.4威胁点的决定因素 38
2.5结束语 39
3劳动力转移对农村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影响 40
3.1数据和方法 41
3.2农村老年人劳动参与率与时间的描述性统计 42
3.3农村老年人劳动参与概率与时间的回归分析 45
3.4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49
4农村女性劳动参与率与公共政策的社会性别意识 51
4.1几个重要概念的界定 51
4.2公共政策中存在的社会性别意识问题 52
4.3公共政策的社会性别意识分类体系 53
4.4实证分析 54
4.5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60
5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已婚女性的时间配置 62
5.1理论模型 62
5.2经验分析涉及的几个重要概念 65
5.3数据和方法 66
5.4 Tobit模型估计结果 68
5.5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72
6贫困农户的劳动供给曲线 73
6.1研究背景 73
6.2理论框架 74
6.3实证分析 77
6.4主要结论及其政策含义 81
6.5与已有研究的比较 82
7影子工资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84
7.1影子工资理论回顾 84
7.2影子工资的测算方法 86
7.3影子工资理论在中国的应用 92
7.4结束语 94
8影子工资在农户劳动供给估计中的应用 96
8.1理论模型 97
8.2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100
8.3影子工资和影子收入的估计 101
8.4农户劳动供给函数的估计 102
8.5边际产出与实际工资等式的检验 106
8.6主要结论 106
中篇 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的农户兼业与土地资源配置 111
9基于配置效应、兼业效应和投资效应的兼业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分析 111
9.1引言 111
9.2农户兼业对土地利用影响的微观机制分析 112
9.3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114
9.4模型与变量的选择 117
9.5估计结果分析 118
9.6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121
10土地细碎化和农户兼业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 123
10.1引言 123
10.2几个重要概念的界定 124
10.3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125
10.4模型与变量选择 127
10.5回归结果分析 130
10.6重点结论与政策建议 133
11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文献综述 135
11.1地权稳定性与耕地可持续利用 136
11.2耕地占补平衡机制 137
11.3土地整理与耕地可持续利用 139
11.4农户水土保持行为的影响因素 140
11.5耕地保护的已有法律体系及其重构 141
11.6国际比较 143
11.7有待发展的研究方向 146
12农户兼业水平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分析 147
12.1引言 147
12.2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149
12.3模型与变量的选择 150
12.4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153
12.5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157
13非农就业对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影响的理论分析 159
13.1农业生产函数 159
13.2家庭效用函数 160
13.3模型的建立 161
13.4结论 164
14劳动力迁移、土地流转和土地调整的资源配置效率 166
14.1劳动力迁移、土地流转和土地调整的现状 166
14.2农户劳动生产率不同时三种资源配置效率的比较分析 168
14.3农户劳动生产率相同时三种资源配置效率的比较分析 172
14.4结论与启示 176
下篇 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的农业机械化与可持续发展 181
15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联度分析 181
15.1农业机械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181
15.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 186
15.3结论 187
16机械化对农业社会总产值增量的贡献率分析 188
16.1引言 188
16.2农业机械化的贡献率的理论分析 189
16.3农业机械化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193
16.4结论 196
17低碳农业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197
17.1低碳农业的缘起与概念界定 198
17.2低碳农业与农产品安全 199
17.3低碳农业技术体系的构建 200
17.4低碳农业的生态产业链与发展现状 201
17.5结论 202
18湖北低碳农业发展现状与前景研究 204
18.1低碳农业发展的分析框架 205
18.2数据来源与模型选择 207
18.3回归结果分析 207
18.4各因素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率 209
18.5湖北低碳农业发展前景方略 210
19生态农业及其产业化发展模式分析 213
19.1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概念 213
19.2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的基本框架和过程分析 214
19.3京山县的自然资源条件 216
19.4京山县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216
19.5京山县生态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经营模式 217
19.6京山县发展生态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220
20结论性述评 222
20.1全书的结论性述评 222
20.2研究的不足之处 224
20.3研究可能的发展方向 225
参考文献 226
附录 247
附录1农村老年人劳动供给问卷调查 247
附录2农村家庭劳动供给问卷调查 249
附录3农村已婚女性时间分配问卷调查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