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考点全解 1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1
专题1字音 1
知能概要 1
一、字音的有关概念 1
1.现代汉语 1
2.汉字的三要素 1
3.同音字 1
4.多音字 1
5.形声字 1
6.普通话 1
7.音节 1
8.音素 1
9.方言 1
10.轻声 2
11.儿化 2
二、《汉语拼音方案》 2
1.字母表 2
2.声母表 2
3.韵母表 2
4.声调符号 2
5.隔音符号 2
三、汉字读音应注意的问题 2
1.形声字的错读 2
2.多音字的错读 2
3.形近字的错读 3
4.方言字的错读 3
5.难读字的误读 3
6.统读字的误读 3
7.习惯性误读 3
附录一 多音字辨析集录 5
附录二 易错多音字语句记忆法 12
附录三 容易读错的字集录 13
附录四 成语中容易读错的字集录 18
方法·技巧·规律方法指要 4
一、学习方法 4
1.明确识记范围和考查重点 4
2.通过词语识记字音(因义定音) 4
3.勤查词典,积累容易读错的字 4
二、复习方法 4
1.注意把握形声字的读音 4
2.注意形似字的读音 4
3.留意习惯性误读字 4
4.强记难读字 4
5.巧记多音多义字 4
三、答题策略 5
1.仔细审题、读题 5
2.联想列举相关知识比较识别 5
3.大胆推测,相信第一印象 5
4.用排除法、类比法快速找答案 5
5.怎样利用声旁帮助记忆字音 5
专题2字形 19
知能概要 19
一、错别字的类型及辨析 19
1.形似而误 19
2.形似音同或相近而误 19
3.音同或音近而误 20
4.义同或义近而误 20
5.音义相近而误 20
二、书写规范字,正确对待简化字 20
三、逐步规范异形词 20
附录一 易错的二、三字词语(括号内是正确字) 22
附录二 容易写错的四字词语(括号内是易错字) 24
附录三 报刊中最易出错的100个汉字(括号内是正确字) 27
附录四 易混字辨析 27
附录五 成语中容易写错的字 32
附录六 常用异形词整理表 32
附录七 含有非规范字的异形词(括号内是非规范字) 33
附录八 常见熟语中容易写错的字(注:括号内为错别字) 33
方法·技巧·规律 21
方法指要 21
一、字形积累的方法 21
1.同音归类法 21
2.形近比照法 21
3.同字联系法 21
4.形义结合法 21
二、字形辨识的方法 21
1.加强意义识记 21
2.分析造字法,推究字形 21
3.短语的结构分析法 21
4.探究词语的来源 21
5.根据读音确定字形 21
6.意义事理分析法 21
7.根据相应的修辞手法来判断字形 22
8.类比联想法 22
专题3标点符号 34
知能概要 34
一、概念理解 34
二、常用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34
(一)正确使用顿号 34
(二)正确使用逗号 35
(三)正确使用冒号 35
(四)正确使用问号 36
(五)正确使用感叹号 36
(六)正确使用引号 37
(七)正确使用书名号 37
(八)正确使用破折号 37
(九)正确使用省略号 37
(十)正确使用括号 38
附录一 习惯用错的标点符号 39
附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 40
方法·技巧·规律 39
方法指要 39
一、掌握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方法 39
二、标点符号的解题方法 39
专题4词语 43
实词 44
知能概要 44
一、实词的考查要点 44
二、实词的辨析和使用 44
附录 常用易混词语辨析 46
方法·技巧·规律 45
方法指要 45
一、词义辨析的原则和角度 45
1.辨析词语的确切含义 45
2.辨析词义的轻重 45
3.辨析词义范围的大小 45
4.辨析词义的侧重点 45
5.辨析词语的适用对象 45
6.辨析词语的不同搭配 45
7.辨析词语的语法功能 45
8.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 45
9.辨析词语的语体色彩 45
10.辨析词语的语境义 46
二、解答词类辨析题的方法技巧 46
虚词 68
知能概要 68
一、虚词的种类 68
二、虚词常见错误类型举例 68
1.副词使用错误 68
2.介词使用错误 69
3.连词使用错误 69
4.关联词语使用错误 69
5.代词使用错误 70
6.助词使用错误 71
三、高考考查方式与命题动向 71
附录容易错用的虚词辨析 72
方法·技巧·规律 72
方法指要 72
虚词辨析“十看” 72
1.看搭配情况 72
2.看假设与事实 72
3.看前后次序 72
4.看其前后连接信息 72
5.看语气辨析 72
6.看标点符号判断 72
7.看主语前后虚词的位置 72
8.看口语和书面语色彩 72
9.看主客体 72
10.看虚词的词性 72
熟语 75
知能概要 75
一、了解成语的有关知识 75
(一)成语的语法结构关系 75
(二)成语的感情色彩 75
(三)成语的出处 75
(四)成语的误用 75
1.张冠李戴 75
2.望文生义 75
3.重复赘余 76
4.自相矛盾 76
5.不分轻重 76
6.不辨色彩 76
7.不合逻辑 76
8.搭配不当 77
二、惯用语例说 77
三、歇后语例说 77
四、谚语例说 77
五、格言例说 77
附录一 成语中的文言现象 80
附录二 容易错解错用的成语 80
附录三 常见两用成语 83
附录四常用熟语释义 84
附录五 易混成语辨析 94
方法·技巧·规律 79
方法指要 79
一、复习方法 79
二、答题技巧 79
1.绝不望文生义 79
2.防止褒贬误用 79
3.避免语义重复 79
4.当心谦敬错位 79
5.避免前后矛盾 79
6.识别两可 80
专题5病句 99
知能概要 99
语病的主要类型 99
一、从语法的角度看——词语误用、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 99
(一)词语误用 99
(二)语序不当 99
(三)搭配不当 100
(四)成分残缺 100
(五)成分赘余 101
(六)结构混乱 103
二、从逻辑的角度看——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103
(一)表意不明 103
(二)不合逻辑 104
方法·技巧·规律 107
方法指要 107
一、判断病句的方法 107
(一)语感审读法 107
(二)枝干梳理法 107
(三)造句类比法 107
(四)逻辑分析法 107
(五)规律标志法 107
1.出现了并列的短语,考虑是否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 107
2.出现了多重定语和多重状语,考虑是否语序不当 107
3.出现了数量短语,考虑是否表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 107
4.出现了介词,考虑是否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主客体颠倒、主语残缺 107
5.出现了关联词(连词),考虑是否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 107
6.出现了代词,考虑是否语意不明、重复 108
7.出现了长宾语,考虑是否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 108
8.出现了多个谓语,考虑是否搭配不当、偷换主语 108
9.出现了疑问词、否定词,考虑是否肯定、否定不当 108
10.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考虑是否结构混乱 108
11.出现了文言词语、书面语,考虑是否重复 108
12.出现了“的”字短语,考虑是否语意不明、搭配不当(偷换主语)、语序不当 108
13.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考虑是否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逻辑 108
14.出现了“前去”“新生”,“保管”“没有”“走”,“和”等多义词或多义短语,考虑是否语意不明 108
15.出现了“使”“让”“令”“把”“被”等词,考虑是否主语残缺、主客体颠倒、语序不当 109
二、修改病句的方法 109
专题6扩展语句 110
知能概要 110
一、扩展语句常见的类型 110
1.供词组句型 110
2.给定话题型 110
3.补充续写型 110
4.图表扩展型 111
5.想象创造型 111
二、表达方式方面的要求 111
方法·技巧·规律 116
方法指要 116
一、“扩展语句”具体的解题策略与方法 116
1.仔细研读原句,把握扩展基点 116
2.明确答题要求,把握扩展方向 116
3.明确扩句类型,选好表达方式 116
4.展开联想想象,合理扩展语句 116
5.掌握扩展技巧 117
6.具体扩展方法 117
二、解题步骤 117
三、解题误区 117
专题7压缩语段 117
知能概要 118
一、不同类型语段的关照重点 118
1.记叙性语段 118
2.描写性语段 118
3.议论性语段 118
4.说明性语段 118
二、新闻的结构 118
1.标题 118
2.导语 118
3.主体 118
4.结尾 118
三、图文转换 118
(一)能力测试趋向及要求 118
(二)怎样读图表 119
(三)怎样答题 119
(四)常见的失误 119
(五)图文转换的类型 119
方法·技巧·规律 122
方法指要 122
一、压缩语段的解题策略 122
1.压缩语段必须顾及命题的形式 122
2.压缩语段必须紧扣题目要求 122
3.压缩语段必须顾及文本体裁 122
4.压缩语段必须把握文本要点 123
5.概括用语的表达要恰当通顺 123
二、压缩语段的技巧 123
1.摘录法 123
2.删除法 123
3.合并法 123
4.替换法 123
5.分层法 123
三、不同体裁语段的概括压缩 124
1.记叙类语段的压缩 124
2.描写类语段的压缩 124
3.说明类语段的压缩 124
4.议论类语段的压缩 124
5.消息类压缩 124
6.压缩语段的关键和步骤 124
四、压缩语段应试中经常出现的错误 124
专题8仿用句式(句子仿写) 124
知能概要 125
一、仿用句式的考查形式 125
二、仿用句式题干中的隐性要求与解题切入点 125
方法·技巧·规律 127
方法指要 127
一、仿句的方法 127
1.看题干,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127
2.明句式 127
3.明修辞 127
4.品味语言,把握风格 128
5.分析比较,把握虚实 128
6.理清思路,明确仿写步骤 128
7.通读答案,验证仿写效果 128
二、仿用句式“四忌” 128
1.忌话题脱离 128
2.忌结构不一 128
3.忌修辞不符 128
4.忌色调不合 129
专题9选用和变换句式 129
知能概要 129
一、句式解说 129
1.长句与短句 129
2.肯定句与否定句 129
3.主动句与被动句 129
4.常式句与变式句 129
5.整句与散句 129
6.单句与复句 130
7.四种不同语气的句子(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130
二、变换句式的基本要求 130
方法·技巧·规律 131
方法指要 131
一、选用句式 131
二、变换句式 131
(一)解答句式变换的题目,要注意的几点 131
(二)变换句式的原则和方法 131
1.长句变短句 131
2.短句变长句 132
3.散句变整句 132
4.陈述对象不同的转换 132
5.常式句和变式句的变换 133
6.一般主动句、“把”字句、“被”字句的句式变换与选择 133
7.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 134
8.主谓句与非主谓句的变换 134
9.单句与复句的变换 134
10.口语句式与书面语句式的变换 134
(三)长句变短句的五个环节 135
1.明确长、短句的特点 135
2.提取句子主干 135
3.勾勒句式轮廓 135
4.拆分附着信息 135
5.整改润饰答案 135
(四)变换句式的常见形式 135
1.长、短句互换 135
2.散句与整句互换 135
3.重组式 136
三、选用、变换句式的一般步骤 136
1.选用句式 136
2.变换句式 136
专题10修辞 136
知能概要 136
一、修辞的特点 136
二、修辞格的种类及表达效果 137
1.比喻 137
2.比拟 137
3.借代 137
4.夸张 137
5.对偶 137
6.排比 137
7.设问 137
8.反问 137
9.映衬(衬托) 137
10.反复 137
11.对比 137
12.顶真 137
13.反语 137
14.双关 137
15.引用 138
16.移用(移就) 138
17.通感(移觉) 138
18.婉曲(委婉) 138
19.回环(回文) 138
20.呼告 138
三、辞格的综合运用 138
1.辞格的连用 138
2.辞格的兼用 138
3.辞格的套用 138
附录 修辞在语言综合运用题中的使用 141
方法·技巧·规律 139
方法指要 139
一、做修辞题的突破方法 139
二、修辞题巧解“四法” 140
1.特征对照法 140
2.语境协调法 140
3.事理相符法 140
4.文体统一法 140
三、修辞题的应试策略 140
专题11简明、连贯、得体 142
简明 142
知能概要 142
简明的效用和考查方式 142
方法·技巧·规律 143
方法指要 143
一、怎样做到语言表达简明 143
1.围绕中心,抓住要点 143
2.善于概括,巧用指代 143
3.避免重复,删除多余 144
二、语言表达简明的解题思路 144
三、常见的重复、啰唆现象 144
连贯 146
知能概要 146
一、怎样做到语言连贯 146
1.保持话题或陈述角度的一致性 146
2.合理安排句子的顺序,保持清晰的条理 146
3.句式要协调一致 146
4.要有必要的过渡、交代、衔接、照应 146
二、“连贯”的考查方式 146
1.排列句序 146
2.句子复位 146
方法·技巧·规律 148
方法指要 148
语言连贯解题切入点 148
1.看话题是否统一 148
2.看行文是否照应 148
3.看格式是否一致 148
4.看承接是否对应 148
5.看风格是否统一 148
6.看是否合乎事理逻辑 148
7.看是否合乎约定俗成的规则 149
8.看音节是否匀整 149
得体 149
知能概要 149
语言得体的表现 149
1.适合语境,准确措辞 149
2.明确目的,有的放矢 149
3.看准对象,讲究分寸 149
4.适应场合,巧妙用语 149
5.把握语体,灵活应用 149
附录一 敬辞集录 151
附录二 谦辞集录 151
方法·技巧·规律 150
方法指要 150
一、做到语言得体应注意的问题 150
二、做高考题应注意的方法 151
三、得体题解答方法 151
专题12准确、鲜明、生动 152
知能概要 152
一、准确 152
二、鲜明 152
三、生动 152
方法·技巧·规律 153
方法指要 153
一、怎样做到用词“准确” 153
1.符合情境 153
2.符合事理 153
3.符合心理 153
4.符合程度 153
5.符合对象 153
二、怎样做到表达“鲜明” 154
1.恰当选用词语 154
2.恰当选用句式 154
3.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154
三、怎样做到表达“生动” 154
1.形象具体(绘形绘声绘色) 154
2.苦心炼字 154
3.借助修辞 154
4.恰当运用谚语、惯用语、歇后语 154
专题13对联 154
知能概要 154
一、对联的定义 154
二、对联的来源 154
三、对联的特点 155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155
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155
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155
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155
四、对联的类别 155
(一)就上下联的语意关系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55
1.正对 155
2.反对 155
3.串对 155
(二)就上下联的对仗方式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155
1.工对 155
2.宽对 155
3.当句对 156
4.单句对 156
5.借对 156
(三)从用途上来分,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谐趣联等 156
1.春联 156
2.喜联 156
3.寿联 156
方法·技巧·规律 157
方法指要 157
制作对联的方法 157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157
2.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157
3.要平仄相对,音调和谐 157
4.要内容相关,上下联系 157
专题14近三年语言运用新题型 158
知能概要 158
一、语言运用的源头活水 158
二、提高语文素养 158
三、串台词的写作 158
附录 其他语言运用新题型示例 161
方法·技巧·规律 161
方法指要 161
重视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161
第二部分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164
专题15文学常识 164
知能概要 164
一、中国古代著名作家及作品 164
1.先秦时期 164
2.两汉时期 164
3.魏晋南北朝时期 165
4.隋唐五代时期 165
5.宋代 166
6.元明两代 167
7.清代 168
二、中国古代著名文集及作品 169
三、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 172
四、外国作家作品 176
1.欧美部分 176
2.亚非部分 180
五、文学体裁 180
1.诗歌 180
2.小说 181
3.散文 182
4.戏剧 182
方法·技巧·规律 184
方法指要 184
一、准确记忆 184
二、分门别类,抓典型文体 184
三、分域识记,抓文学流派 184
四、重视课本 184
专题16名句名篇 184
知能概要 184
一、诗词名句 184
二、古文名句 187
方法·技巧·规律 191
方法指要 191
一、名句名篇复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91
1.要从“篇”入手,把握背诵内容 191
2.对“句”的把握不能以是不是“名句”为标准 191
3.在取材上要扣住重点,兼顾其他 191
4.落实名篇名段中的重点句 191
二、答题应该注意的问题 191
1.规范书写 191
2.看清要求 191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192
专题17文言文阅读 192
知能概要 193
一、文言实词 193
二、文言虚词 193
三、常见的文言句式 193
1.判断句 193
2.被动句 193
3.宾语前置 193
4.成分省略 193
四、词类活用 194
1.名词活用 194
2.动词活用 194
3.形容词活用 194
4.数词的活用 194
五、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194
1.译文要信、达、雅 194
2.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94
3.恰当补充与删减 194
4.正确调整语言顺序 194
六、文言断句的方法 194
1.找名词或代词 194
2.识别专有名词 194
3.找虚词 194
4.找排偶 194
5.对话、引文有利于辨识句读 194
6.文言句式知识有助于断句 194
附录一120个文言实词例释 201
附录二20个文言虚词例释 226
附录三 文言句式例释 232
附录四 古今异义词例释 235
附录五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 241
方法·技巧·规律 200
方法指要 200
一、文言文复习策略 200
1.课文是基础 200
2.18个文言虚词是重点 200
3.练习是关键 200
4.典型例句是捷径 200
二、文言文阅读答题“三要” 200
1.“读”要有序 200
2.“想”要有据 200
3.“析”要有理 200
三、如何阅读人物传记 201
1.明确人物及其主要事迹 201
2.把握人物性格及其精神品质 201
3.辨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201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
5.熟悉用语造句、叙事行文的特点 201
6.运用相应的阅读方法 201
四、文言文解题技巧 201
1.以题解文 201
2.以文解文 201
3.以注解文 201
4.以理解文 201
专题18古诗词鉴赏 245
知能概要 246
一、考点涉及的古诗词知识 246
(一)关于古代诗歌方面的知识 246
1.鉴赏诗歌的形象 246
2.鉴赏诗歌的语言 246
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246
4.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247
(二)诗歌形象 247
1.人物形象 247
2.景物形象 248
(三)诗歌的意境与意象 249
(四)语言的内容 249
(五)诗歌语言的风格特点 250
(六)语言的表达效果 251
(七)诗歌的表达技巧 251
1.表达方式 251
2.表现手法 251
3.修辞手法 252
(八)行文结构 252
1.照应 252
2.抑扬 252
二、古诗词体裁知识 252
(一)诗歌的概念 252
(二)诗歌的特点 253
(三)诗歌的分类 253
(四)古体诗和近体诗 253
(五)乐府诗 253
(六)格律知识 253
(七)诗、词、曲的区别 253
三、古诗词的主要风格 253
豪放派、婉约派 253
附录 鉴赏古代诗歌难点突破 262
方法·技巧·规律 257
方法指要 257
一、古诗鉴赏题的设问角度及解题技巧 257
(一)分析意境型 257
(二)分析技巧型 258
(三)分析语言特色 258
(四)炼字型 258
(五)一词领全诗型 258
(六)观点不同型 259
(七)对比鉴赏型 259
二、诗词鉴赏答题“五忌” 259
1.忌答非所问 259
2.忌脱离文本 259
3.忌繁简不当 260
4.忌滥用术语 260
5.忌以今律古 260
三、古诗词中常用表达技巧举要 260
(一)表现手法(包括构思技巧) 260
(二)修辞手法 261
第四部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 265
专题19论述类文本阅读 265
知能概要 265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能力要求 265
方法·技巧·规律 270
方法指要 270
一、论述类文本的答题策略 270
(一)答题的基本思路 270
(二)解题的基本方法 270
二、论述类文本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270
三、论述类文本简答题的表述方法 270
第五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272
专题20散文阅读 272
知能概要 272
一、散文的特点、分类 272
1.现代散文的特点 272
2.散文的分类 272
二、散文阅读鉴赏的考纲内涵 272
(一)理解 272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72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73
(二)分析综合 273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73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273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273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73
5.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273
(三)鉴赏评价 273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73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73
(四)探究 274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274
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74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274
方法·技巧·规律 290
方法指要 290
散文阅读解题方略 290
(一)散文阅读答题策略 290
(二)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91
(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91
(四)整合文中信息 292
(五)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292
(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293
(七)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93
(八)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94
专题21小说阅读 294
知能概要 295
一、小说的基本知识 295
1.小说的概念 295
2.小说的特征 295
3.小说的分类 295
4.小说的流派 295
5.小说的三要素 295
6.小说的语言 295
7.小说的表达技巧 296
二、微型小说的阅读 296
1.认识环境 296
2.梳理情节 296
3.感知形象 296
4.分析主题 296
5.鉴赏技巧 297
方法·技巧·规律 300
方法指要 300
一、现当代小说鉴赏方法 300
1.从解读故事到认识人物 300
2.从体味细节到理解人物 300
3.从分析主题到鉴赏人物 301
4.注意语言运用的技巧 301
5.发表见解要吃透文本,合乎常理 301
二、现当代小说阅读题解题方略 301
三、探究类题目的命题特点、考查角度及答题分析指导 301
四、探究题考查的主要角度 302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302
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02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303
专题22戏剧阅读 303
知能概要 303
一、戏剧的文体知识 304
1.戏剧的特点 304
2.剧本的基本特征 304
3.戏剧的分类 304
4.戏剧冲突 304
5.戏剧冲突与社会矛盾的联系和区别 304
6.戏剧台词 304
7.潜台词 304
8.舞台说明 304
二、中国古代戏剧知识 304
1.戏剧的发展 304
2.语言的构成 305
3.元杂剧的角色 305
4.元杂剧的体制 305
5.元杂剧和明清传奇 305
6.戏曲作家和作品 305
三、戏剧鉴赏要领 305
1.感受戏剧之美 305
2.培养戏剧鉴赏能力 306
方法·技巧·规律 308
方法指要 308
一、戏剧鉴赏策略 308
1.捕捉初感,由浅入深 308
2.阅读剧本,反复体会 308
3.抓住关键,把握冲突 308
4.分析人物,观其言行 308
二、鉴赏戏剧的语言及人物形象 309
1.鉴赏戏剧的语言 309
2.鉴赏戏剧的人物形象 309
三、戏曲鉴赏方法 309
1.鉴赏戏曲的语言 309
2.鉴赏戏曲常用的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 309
3.鉴赏戏曲常用的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309
专题23现代诗歌鉴赏 309
知能概要 309
一、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 309
1.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集中、概括地表现社会生活 309
2.以意象为诗情传达的基本结构单位,通过单个或多个的意象来凸显诗意,抒发情感 310
3.常常采用复沓和铺排的修辞手法,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性 310
4.诗句分行排列,是一种特别讲究文学形式的艺术 310
5.借助暗示来表达思想感情,语意含蓄多解,富于朦胧美 310
二、现代诗歌鉴赏题的题型 310
1.词语运用类 310
2.分析鉴赏类 310
3.整体评价类 310
三、现代诗歌鉴赏的三个层面 310
1.鉴赏诗歌语言 310
2.把握诗歌意象 310
3.意蕴层面 311
方法·技巧·规律 312
方法指要 312
一、现代诗歌的整体鉴赏 312
1.诗歌的语言 312
2.诗歌的形象 312
3.诗歌的情感 312
4.诗歌的艺术特色 313
二、现代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技巧 313
1.领会意境,综合分析,整体阅读防片面 313
2.把握意象,咀嚼重点,深刻体味辨真伪 313
3.分析技巧,品味表达,以小见大看本质 313
三、做好现代诗歌阅读题的技巧 313
第六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314
专题24新闻阅读 314
知能概要 314
一、新闻的文体知识 314
(一)新闻定义 314
(二)新闻分类 314
(三)文体特点 314
二、消息的文体知识 314
(一)消息的概念 314
(二)消息的特点 314
(三)消息的结构 314
(四)消息的要素 314
(五)消息的写法 314
三、调查报告的知识 315
(一)定义 315
(二)文体特点 315
(三)写作要求 315
方法·技巧·规律 319
方法指要 319
一、新闻类文本的基本特征 319
二、阅读新闻文本的几点方法 319
三、新闻试题的解题步骤 320
四、新闻开放性试题的解题思路 320
专题25传记阅读 320
知能概要 321
一、传记的概念 321
二、传记的特点 321
三、几种传记文学的特点 321
四、我国人物传记的历史和特点 321
(一)我国人物传记的历史 321
(二)我国人物传记的特点 321
1.人物的真实性 322
2.人物的时代性 322
3.人物的个性 322
五、传记写作的基本要求 322
方法·技巧·规律 325
方法指要 325
一、如何阅读传记 325
1.如何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特点 325
2.如何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文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325
二、掌握传记文学的特点 325
三、传记阅读解题步骤 325
1.揣摩题干,有备而读 325
2.理清脉络,整体把握 325
3.细读文本,圈点勾画 326
4.深思熟虑,精确表达 326
四、答题常见失误与对策 326
专题26科普文阅读 326
知能概要 326
一、能力要求 326
二、命题考查主要内容及知识重点 326
三、科普文命题思路及答题策略 326
四、科普文设置选项的迷惑性 327
方法·技巧·规律 330
方法指要 330
一、科普文阅读复习方法 330
1.分合方法 330
2.练习方法 330
二、科普文阅读答题技巧 330
三、科普文的解题过程 331
第七部分 写作 332
专题27写作基础知识 332
专题28分文体写作 337
专题29分类型写作 371
专题30应试写作 389
第二编 考纲解读 418
全国考纲解读 418
一、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 418
Ⅰ.考试性质 418
Ⅱ.考试能力要求 418
Ⅲ.考试内容 418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418
(二)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418
(三)古代诗文阅读 418
(四)现代文阅读 418
(五)写作 418
Ⅳ.考试形式 419
二、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 419
Ⅰ.考试性质 419
Ⅱ.考试能力要求 419
Ⅲ.考试内容 419
(一)必考内容 419
1.现代文阅读 419
2.古代诗文阅读 419
3.语言文字运用 419
4.写作 420
(二)选考内容 420
1.文学类文本阅读 420
2.实用类文本阅读 420
考纲名词解释 420
[识记] 420
[理解] 420
[分析综合] 420
[表达应用] 421
[鉴赏评价] 421
[探究] 421
[语言表达] 421
[字音] 421
[字形] 421
[标点符号] 421
[词语] 421
[熟语] 422
[辨析病句] 422
[修改病句] 422
[病句类型] 422
[扩展语句] 422
[压缩语段] 422
[选用句式] 422
[仿用句式] 422
[变换句式] 422
[语言准确] 423
[语言鲜明] 423
[语言生动] 423
[语言简明] 423
[语言连贯] 423
[语言得体] 423
[文学常识] 423
[名句名篇] 423
[社会科学类文章] 423
[自然科学类文章] 423
[文学作品] 423
[实用类文本] 424
[重要词语] 424
[重要句子] 424
[推断和想象] 424
[基础等级] 424
[发展等级] 424
[深刻] 424
[丰富] 424
[有文采] 424
[有创新] 424
第三编 复习策略 425
教师辅导策略 425
一、复习指导策略 425
1.三轮复习策略 425
2.计划性策略 425
3.整理、积累策略 425
4.修正策略 425
5.统计学策略 425
6.全面渗透策略 425
7.心理养护策略 425
8.读写结合策略 425
9.探究性策略 425
10.方法性策略 425
二、一轮复习应考策略 426
(一)一轮复习模式 426
1.紧扣基础 426
2.感悟探究 426
3.巩固训练 426
(二)一轮复习结构 426
(三)一轮复习节奏 426
三、二轮复习应考策略 426
四、把课堂作为复习主阵地 427
五、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427
六、重视思维能力训练 427
七、制定目标,因人施教 427
八、讲究策略,逐点突破 427
九、灵活多变,有错必纠 428
学生复习策略 428
一、制订语文复习计划 428
二、明确各个阶段的复习重点和方法 428
1.一轮课本复习的策略和方法 428
2.二轮专题复习的策略和方法 428
3.三轮复习策略 429
三、做文言文阅读题的方法 429
四、确定高考作文练习的重点 429
五、作文训练的五个意识 429
六、考生答卷失误的原因 430
第四编 应考策略 431
知识准备策略 431
一、梳理、巩固、突破、求实效 431
1.梳理 431
2.巩固 431
3.突破 431
4.求实效 431
二、语文考前答题指导 431
一题 基础知识 431
二题 现代文阅读 432
三题 文言文阅读 433
四题 翻译、诗歌鉴赏和名句名篇 433
五题 文学类和实用类选一(选做题) 434
六题 语言运用 434
七题 作文 435
心理准备策略 436
一、教师应考心理 436
二、学生应考心理 436
临考准备策略 437
一、高考前三天要做的事 437
二、高考答卷时间安排建议 437
三、考前与考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438
(一)考前注意事项 438
(二)答题过程 438
(三)做各题型的策略 438
(四)作文策略 439
语文试卷估分及填报志愿应注意的问题 439
一、如何科学评估语文高考试卷得分 439
二、考生填报志愿应该注意的问题 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