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与中原城市群发展》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光著
  • 出 版 社: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215071346
  • 页数:276 页
图书介绍:为实现中原崛起,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本书以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为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郑汴一体化发展为研究着力点,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来进行科学分析和定性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对中原城市群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一章 城市群的基本理论与发展经验 1

一、城市群的基本理论 2

(一)城市群的由来和内涵 2

(二)城市群形成的基础条件 5

(三)城市群的整体效应 7

二、国外城市群发展的经验 11

(一)国外城市群的两大发展模式 11

(二)世界五大城市群的现状 12

(三)世界主要国家城市群的特点 13

(四)国外城市群发展的空间结构特点 15

(五)国外城市群发展经验的借鉴 17

三、中国城市群的发展现状 20

(一)中国东部地区三大城市群 21

(二)中国中西部地区的主要城市群 25

第二章 城市群评价指标体系和中国主要城市群的比较 33

一、城市群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34

(一)构建城市群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34

(二)城市群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35

二、被评价城市群的选择 42

三、城市群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方法 42

(一)指标权重的确定 42

(二)原始数据的无量纲处理 44

(三)因子模型和综合因子评价 45

(四)运算结果 45

四、中国主要城市群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47

(一)东部三大城市群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 48

(二)中西部主要城市群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 50

五、中国主要城市群发展基础的比较 53

(一)城市群规模的比较 54

(二)交通通讯条件的比较 56

(三)中心城市地位的比较 57

六、中国主要城市群发展实力的比较 59

(一)经济规模的比较 59

(二)经济结构的比较 61

(三)经济效益的比较 62

(四)居民财富的比较 64

七、中国主要城市群发展潜力的比较 65

(一)科技教育发展水平的比较 65

(二)生态环境保护的比较 66

第三章 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 67

一、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的战略意义与现实选择 67

(一)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是实现中国中部崛起的增长极 68

(二)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是实现中原崛起的必然选择 70

(三)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增长动力和新的战略支撑点 73

(四)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是积极顺应国内外城市化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74

(五)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是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载体 74

二、中原城市群发展现状分析 75

(一)区位优势突出 76

(二)城镇空间分布较为密集 77

(三)经济发展综合实力较强 77

(四)教育、科技水平较高 79

(五)自然资源禀赋条件较好 80

(六)历史文化底蕴厚重 80

三、中原城市群发展差距分析 81

(一)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与东部城市群相比差距明显 81

(二)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产业竞争力不强 82

(三)中心城市首位度低,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 82

四、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构想与发展目标 83

(一)中原城市群发展的总体构想 83

(二)中原城市群发展的主要目标 84

五、中原城市群城市体系建设 85

(一)中原城市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功能定位 86

(二)发展壮大中心城市,建设郑州大都市区 89

(三)培育发展支点城市,构建紧密联系圈 90

(四)合理布点,整合外围,大力发展小城市 92

六、中原城市群发展的支撑条件与重点 93

(一)加强生态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93

(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94

(三)走新型工化业道路,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96

(四)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 97

(五)全面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跨越式发展的新支柱 98

(六)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建设全省对外开放、东引西进的主要平台 100

七、推进中原城市群发展的成长机制和政策支撑 101

(一)创新中原城市群协作联动机制 102

(二)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一体化 105

(三)扩大部分县(市)经济管理权限,适时调整行政区划 107

(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增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保障 109

(五)改进政府服务,优化发展环境 110

(六)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打造诚信中原 114

第四章 中原城市群经济结构优化研究 115

一、中原城市群发展阶段的分析判断 116

(一)人均GDP水平 116

(二)产业结构构成 117

(三)霍夫曼系数和工业内部结构 118

二、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的分析 119

(一)中原城市群三次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趋势 120

(二)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22

(三)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的国内外比较 125

(四)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演进中的突出问题 128

三、中原城市群就业结构的分析 132

(一)中原城市群就业结构的演进趋势 133

(二)中原城市群就业结构、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135

(三)中原城市群就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42

四、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的分析 147

(一)城市化与经济结构、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关系 148

(二)中原城市群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150

(三)中原城市群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 151

五、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区域结构的分析 154

(一)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区域结构的分布特征 155

(二)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指标及研究方法的选择 156

(三)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 158

六、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中原城市群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162

(一)调整三次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62

(二)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劳动效率 166

(三)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城市化进程 169

第五章 中原城市群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 176

一、开放型经济基本理论 177

(一)开放型经济的含义 177

(二)开放型经济的基本度量指标 178

二、中原城市群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 183

(一)中原城市群对外贸易情况的实证分析 183

(二)中原城市群利用外资情况的实证分析 186

三、中原城市群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环境分析 188

(一)中原城市群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优势(Strength) 188

(二)中原城市群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劣势(Weakness) 193

(三)中原城市群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机会分析(Opportunity) 202

(四)中原城市群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威胁分析(Threat) 206

四、中原城市群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战略分析 208

(一)产业优先发展战略 208

(二)集合城市发展战略 213

五、实施中原城市群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对策建议 218

(一)建立健全对外贸易服务体系 218

(二)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221

(三)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223

第六章 中原城市群与郑汴一体化 224

一、城市一体化与组合城市的基本理论 225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 225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标志和分类 225

(三)组合城市是实现城市一体化的空间组织形态 226

(四)国内组合城市发展的经验 227

二、郑汴一体化的区域发展背景 228

(一)中部崛起战略是推进郑汴一体化的强大动力 228

(二)郑汴一体化是加快河南城镇化进程的现实选择 229

(三)郑汴一体化是中原城市群建设的重要突破口 230

三、郑汴一体化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实证分析 231

(一)人口、地理环境及区位优势的分析 232

(二)经济实力的分析 234

(三)三次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分析 235

(四)科教实力的分析 237

四、郑汴一体化内部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分析 239

(一)人口及城市规模的差异 240

(二)经济实力的差距 240

(三)经济外向度的差异 240

(四)产业结构的差异 241

(五)工业经济效益的差异 242

五、郑汴一体化经济发展因素的分析 243

(一)城市经济发展模型的研究 243

(二)郑州城市经济发展模型的实证分析 245

(三)开封城市经济发展模型的实证分析 246

六、郑汴一体化与西咸一体化的比较 249

(一)综合实力比较,郑汴一体化实力较强 250

(二)产业结构比较,西咸一体化更加优化 252

(三)外向程度比较,西咸一体化外向度高 253

(四)科技教育比较,西咸一体化优势明显 254

七、郑汴一体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模式选择 254

(一)郑汴一体化发展的战略目标 254

(二)郑汴一体化的城市合作模式——共同开发构建组合城市 255

八、实施郑汴一体化,构建郑汴组合城市的途径 258

(一)统筹规划共同开发郑汴产业带,实现郑汴城区对接 258

(二)以交通运输为重点,推进基础设施的全面对接 262

(三)突出城市特色,推进城市功能对接 264

(四)统筹产业布局,推进产业对接 265

(五)充分发挥同城效应,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265

(六)生态环境的共建和环境保护的同治 266

(七)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是实现郑汴一体化的动力机制 266

主要参考文献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