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导读 3
第一章 本书导论 3
壹、研究宗旨 3
贰、本书的架构 4
叁、大众传播的主题与议题 7
肆、本书的论述方式 10
伍、如何运用本书 11
陆、涵盖范围与视野的局限 11
柒、不同型态的理论 14
捌、传播科学与大众传播研究 17
玖、另类的分析传统:结构分析、行为分析与文化分析 20
第二章 大众媒介的兴起 23
壹、从最初的媒介到大众媒介 23
贰、印刷媒介:书籍与图书馆 25
叁、印刷媒介:报纸 27
肆、其他形式的印刷媒介 31
伍、做为大众媒介的电影 32
陆、广播电视 34
柒、音乐录制 37
捌、传播革命:新媒介与旧媒介的对抗 39
玖、媒介之间的差异 41
拾、结论 46
第二部分 理论 51
第三章 大众传播的概念与模式 51
壹、关于媒介与社会的早期看法 51
贰、「大众」的概念 55
叁、大众传播的过程 56
肆、大众阅听人 58
伍、大众媒介制度 60
陆、大众文化与通俗文化 61
柒、理论与研究之主流典范的兴起 65
捌、另类且具批判性的典范 68
玖、四种传播模式 72
拾、结论 79
第四章 媒介理论与社会理论 81
壹、媒介、社会与文化:联系与冲突 81
贰、大众传播是一种整体性:社会关系与经验的中介 84
叁、联系媒介与社会的参考架构 87
肆、媒介理论的主要议题(一):权力与不平等 90
伍、媒介理论的主要议题(二):社会整合与认同 92
陆、媒介理论的主要议题(三):社会变迁与发 95
柒、媒介理论的主要议题(四):空间与时间 96
捌、媒介社会理论(一):大众社会 97
玖、媒介社会理论(二):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99
拾、媒介社会理论(三):功能论 101
拾壹、媒介社会理论(四):批判政治经济学 104
拾贰、媒介社会理论(五):社会建构论 105
拾叁、媒介社会理论(六):传播科技决定论 107
拾肆、媒介社会理论(七):资讯社会 109
拾伍、结论 113
第五章 大众传播与文化 117
壹、文化主义取径 117
贰、传播与文化 118
叁、起源:法兰克福学派与批判文化理论 121
肆、通俗文化的救赎 124
伍、性别与大众媒介 128
陆、商业化 132
柒、传播科技与文化 134
捌、涵化与认同的中介作用 136
玖、文化的全球化 138
拾、大众媒介与后现代文化 139
拾壹、结论 142
第六章 新媒介-新理论? 145
壹、新媒介与大众传播 145
贰、新媒介,「新」在哪里? 146
叁、「新媒介理论」的主要议题 150
肆、媒介理论在新媒介上的应用 152
伍、资讯交流的新模式 155
陆、电脑中介社群的形成 158
柒、政治参与、新媒介与民主 161
捌、自由的科技? 164
玖、新的均衡者或分配者? 167
拾、结论 169
第七章 媒介与社会的规范理论 172
壹、规范责任的来源 172
贰、媒介与公共利益 175
叁、媒介社会理论的主要议题 177
肆、早期的理论取径:身为「第四权」的新闻业 180
伍、一九四七年的新闻自由委员会与社会责任论 182
陆、专业与媒介伦理 185
柒、四种报业理论与其他理论 188
捌、公共服务广播的另一种选择 191
玖、大众媒介、公民社会与公共领域 193
拾、对于当代公共领域不满的回应 195
拾壹、另类观点 196
拾贰、媒介规范理论:四种模型 198
拾叁、结论 199
第三部分 结构 205
第八章 媒介结构与表现:原则与责任 205
壹、媒介自由 206
贰、媒介平等 208
叁、媒介多元 209
肆、真理与资讯品质 212
伍、社会秩序与团结 217
陆、文化秩序 219
柒、义务的意义 220
捌、义务的两种模式 222
玖、义务的方向与关系 223
拾、义务的架构 224
拾壹、结语 230
第九章 媒介经济与治理 233
壹、媒介「不只是商业」 233
贰、媒介结构的基础和分析层次 236
叁、媒介结构的一些经济原理 237
肆、所有权与控制 242
伍、竞争与集中 244
陆、媒介经济的独特面貌 249
柒、大众媒介的治理 250
捌、大众媒介的管制:另类模式 253
玖、媒介政策典范的转移 256
拾、媒介体系和政治体系 258
拾壹、结论 260
第十章 全球大众传播 263
壹、起源 263
贰、新的动力:科技与金钱 265
叁、多国媒介的所有权和控制权 266
肆、全球大众媒介的差异 268
伍、国际性媒介的依附 270
陆、文化帝国主义及其他论述 272
柒、媒介跨国界化的过程 277
捌、国际新闻流动 280
玖、媒介文化的全球贸易 283
拾、国家与文化认同的概念 285
拾壹、全球媒介治理 288
拾贰、结论 290
第四部分 组织 295
第十一章 媒介组织:压力与需求 295
壹、研究方法与观点 296
贰、几个主要的议题 297
叁、分析层次 298
肆、在社会力领域之中的媒介组织 300
伍、媒介组织与社会的关系 302
陆、与压力团体及利益团体的关系 312
柒、与媒介所有者及其顾客的关系 313
捌、与阅听人的关系 317
玖、内部结构与动态观点 320
拾、「大众传播者」的个人特质造成的影响 321
拾壹、角色冲突与矛盾 327
拾贰、结论 330
第十二章 媒介文化的产制 333
壹、媒介-组织的活动:守门与选择 334
贰、对新闻选择的影响 337
叁、在媒介与社会间争取媒介近用权 345
肆、消息来源对新闻的影响 349
伍、新闻组织活动:处理与呈现 354
陆、媒介文化的逻辑 360
柒、决策的其他模式 362
捌、结论 364
第五部分 内容 369
第十三章 媒介内容:议题、概念与分析方法 369
壹、为什么要研究媒介内容? 370
贰、以批判观点审视媒介内容 371
叁、结构主义与符号学 376
肆、做为资讯的媒介内容 381
伍、媒介表现论述 386
陆、新闻的客观性 388
柒、研究方法的相关问题 394
捌、传统的内容分析 397
玖、量化与质性分析的比较 398
拾、结论 401
第十四章 媒介文类与文本 403
壹、文类的问题 403
贰、新闻文类 409
叁、新闻结构:偏差与框架 413
肆、新闻叙事 417
伍、电视暴力 419
陆、文化的文本及意义 421
柒、结论 429
第六部分 阅听人 433
第十五章 阅听人理论与研究传统 433
壹、阅听人的概念 433
贰、阅听人的起源 435
叁、从大众到市场 436
肆、批判的观点 438
伍、阅听人研究的目标 439
陆、另类的研究传统 441
柒、对于阅听人议题的公共关注 444
捌、阅听人的类型 446
玖、身为团体或公众的阅听人 447
拾、阅听人的满足模式 448
拾壹、个别媒介的阅听人 449
拾贰、由管道或内容定义的阅听人 451
拾叁、阅听人研究的问题 452
拾肆、主动性与选择性 454
拾伍、结论 457
第十六章 阅听人的形成与经验 459
壹、「为何」使用媒介? 459
贰、阅听人形成的结构取径 460
叁、使用与满足取径 463
肆、阅听人选择的整合模式 469
伍、媒介使用的公共和私人领域 473
陆、次文化和阅听人 475
柒、生活风格 476
捌、性别化的阅听人 477
玖、社交性与媒介使用 479
拾、媒介使用的规范架构 483
拾壹、阅听人的内容规范 485
拾贰、来自阅听人的观点 487
拾叁、媒介迷 489
拾肆、阅听人的终结? 491
拾伍、阅听人的「逃脱」 493
拾陆、阅听人的未来 495
拾柒、再谈阅听人的概念 495
拾捌、结论 496
第七部分 效果 501
第十七章 媒介效果的过程与模式 501
壹、媒介效果的假定 501
贰、媒介效果研究和理论的自然历史:四个阶段 503
叁、传播力量的类型 510
肆、效果的层次和种类 512
伍、媒介效果的过程:从类型学上来看 514
陆、个人的反应与回应:刺激—反应模式 518
柒、效果的中介条件 519
捌、来源—接收者关系与效果 521
玖、宣传活动 523
拾、结论 526
第十八章 社会-文化的效果 529
壹、行为效果的模式 529
贰、媒介、暴力与犯罪 531
叁、媒介、儿童与青少年 537
肆、集体反应的效果 538
伍、创新与发展的传布 541
陆、知识的社会性传布 543
柒、社会学习理论 545
捌、社会化 545
玖、社会控制与意识的形成 546
拾、涵化 549
拾壹、媒介与长期的社会文化变迁 552
拾贰、娱乐效果 553
拾叁、结论 554
第十九章 新闻、民意与政治传播 557
壹、从新闻中学习 557
贰、新闻传布 563
叁、框架效果 565
肆、议题设定 566
伍、对民意与态度的效果 569
陆、推敲可能性模式的影响 571
柒、沈默螺旋:意见气候的形成 574
捌、建构真实与不成文的偏差 576
玖、传播的风险 578
拾、民主国家中的政治传播效应 579
拾壹、对政治机构与进程的效果 582
拾贰、媒体对事件结果的影响 584
拾叁、宣传与战争 586
拾肆、网路新闻效应 588
拾伍、结论 589
后记 593
第二十章 大众传播的未来 593
壹、各种观点后记 594
贰、未来的延续与改变 598
名词解释 601
参考书目 625
人名索引 671
主题索引 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