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文艺理论(一) 3
论通讯员及通讯写作诸问题 3
前记 5
第一章什么叫通讯 7
一 通讯在现代为什么特别活跃呢? 7
二 通讯的不同形式 10
三 通讯与简明新闻 16
第二章 一个优秀通讯员是怎样修养的 22
一 政治的修养 22
二 行动的修养 25
三 文艺的修养 28
第三章 怎样写通讯 34
一 主题&题材问题 34
二 战斗时代通讯写作的几个特点 35
三 访问记·印象记&特写 43
四 标题·分段&布局 47
第四章 怎样采访 52
一 材料问题 52
二 方式问题 53
三 关于访问 56
四 地方采访 59
五 随军采访 61
六 关于保守秘密 62
后记 65
校读后记 68
一本小书的发现 70
文艺学习——给《冀中一日》的作者们 73
新版题记 75
前记 78
第一章 绪言 82
第二章 描写 97
一 形象 97
二 基本练习 100
三 人物(一) 104
四 人物(二) 107
五 心理 112
六 自然 115
第三章 语言 121
一 文学的语言 121
二 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 124
三 好语言的例子和坏语言的例子 127
四 口语和文学的语言 133
五 克服我们这些弱点 135
六 洗练口语,参考成语 138
七 语言的锻炼就是思想的锻炼 143
第四章 概括和组织 146
一 一篇纪事,一篇小故事 146
二 两篇写亲身经历的文章的比较 155
三 用活的人和活的故事表达思想 165
四 准备创造“典型”的能力 169
五 结构(一) 174
六 结构(二) 177
第五章 主题和题材 181
一 分不开的两回事 181
二 现实和我们的主题 186
三 时代、社会、人 188
四 新现实 192
五 生活的多样性和生活的本质 198
第六章 进修 204
一 观察和记录 204
二 爱好书籍 209
油印本后记 215
校正后记 217
民族革命战争与戏剧 221
现实主义文学论 233
战斗文艺的形式论 246
写作问题手记 257
关于墙头小说 260
谈儿童文艺的创作 262
一九四○年边区文艺活动琐记 264
接受遗产问题(提要) 267
连队通讯写作课本 271
谈诗的语言 291
报告文学的感情和意志 293
观察和思维——摘自《从王隽闻的长篇〈平原上〉引起的二三问题》 307
新人物·感情&气氛 309
加强文艺的武装力量 313
诗言志 315
战争和田园 317
朗诵 319
关于“冀中一日”写作运动 321
怎样体验生活? 325
和下乡同志们的通信 339
谈谈写作问题 345
写作指南 348
看过《王秀鸾》 356
说书 362
介绍《时事传》 371
介绍《夫妻识字》 374
介绍《卫生组长》 375
谈工厂文艺 376
怎样认识生活 379
怎样阅读小说 384
新文学和新中国妇女 388
怎样认识解放区文学的内容和主题 391
略谈下厂 394
关于生活报告——介绍《在列车行进中》 397
“五四”运动与中国文学遗产 399
抗日战争的文学作品 402
捍卫祖国的任务 404
解放区作品里的现实主义 406
祝一九五一年的创作 410
关于文艺作品的“生活”问题——代《河北文艺》答读者 414
领会和收获 416
论切实——“三反”、“五反”运动以来《天津日报&文艺周刊》发表的几篇小说读后 423
论培养 433
论情节 439
论风格 444
论农村题材 449
左批评右创作论 455
勤学苦练 458
关于短篇小说 460
关于中篇小说——读《阿Q正传》 465
关于文学速写 471
关于长篇小说 476
关于散文 485
创新的准备 490
关于诗 494
新年,为《天津团讯》作 497
关于“乡土文学” 499
论战时的英雄文学——在冀中《前线报》文艺小组座谈会上的发言 502
学习问题 505
作品的生活性和真实性——在《天津日报》副刊写作小组的发言 510
怎样把我们的作品提高一步——在《天津日报》副刊写作小组讨论会上的发言 517
我对写作的一点儿体会——讲给新参加报社工作的青年同志们 526
写作漫谈——在暑期讲座上对同学们讲的话 533
答《文艺学习》编辑部问 539
业余创作三题——在一次座谈会上的发言 542
关于儿童文学 549
进修二题 554
文学和生活的路——同《文艺报》记者谈话 558
答吴泰昌问 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