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发挥 叶天士评点张景岳》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清)叶天士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13210874
  • 页数:275 页
图书介绍:叶桂,字天士,号香岩,江苏吴县人,清代著名医学家。生活于清·康熙、乾隆年间(1666-1745)。其祖父和父亲皆精于医。叶桂14岁时,其父去世,遂从学于其父的门人朱某。叶桂聪惠异常,闻言即解,见识常出于其师之上。又能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虚心好学,凡闻有一技之长者,必执礼以师事之。十年间从师十七人,因而学业大进,治病多效如桴鼓。本书内容的重点,是对张景岳所主张的温补学说提出了论评,但其批评未必中肯,故本书未能造成较大影响,只不过是不同学派之间的辩论之作。

卷一 1

贾序 1

全书纪略 1

传忠录 2

明理篇 2

阴阳篇 2

六变辨 5

表证篇 5

里证篇 8

虚实篇 8

寒热篇 11

寒热真假篇 11

十问篇 12

论治篇 17

附:华氏治法 21

气味篇 21

神气存亡论 22

君火相火论 22

先天后天论 24

标本论 24

求本论 25

治形论 25

脏象别论 25

天年论 26

中兴论 26

逆数论 26

反佐论 27

升阳散火论 28

夏月伏阴续论 28

阳不足再辨 29

小儿补肾论 31

命门余论 32

误谬论 35

辨河间 35

辨丹溪 40

论时医 48

京师水火说 51

医非小道记 51

病家两要说 51

保天吟 52

脉神章 52

《内经》脉义 52

胃气 52

脉色 52

人迎气口 52

寸口诸脉 53

真脏脉 53

通一子脉义 53

脉神 53

部位解 54

正脉十六部 54

胃气解 56

宜忌歌 56

卷二 57

伤寒 57

经义 57

伤寒总名 57

初疹伤寒法 57

论脉 58

风寒辨 58

伤寒三证 59

传经辨 59

阳证阴证辨 59

两感 60

表里辨 60

寒热辨 60

论汗 61

论吐 62

论下 62

舌色辨 62

饮水 63

三阳阴证辨 64

再论阴证阳证及李子建《伤寒十劝》之害 64

治法 67

论虚邪治法 67

补中亦能解表 69

寒中亦能散表 69

伤寒三表法 69

伤寒无补法辨 70

病宜速治 71

温病暑病 71

发斑 72

发狂 72

劳力感寒 73

动气 73

战汗 73

下利 73

诸风 74

经义 74

论古今中风之辨 74

论中风属风 75

论河间中风说 75

论东垣中风说 76

论丹溪中风说 77

论真中风 77

非风 77

论正名 77

论有邪无邪 78

论肝邪 78

论气虚 78

论痰之本 79

论经络痰邪 79

论治痰 80

论寒热证 81

论治血气 81

非风诸证治法 82

论用药佐使 83

辨经脏诸证 84

汗证 84

论证 84

瘟疫 85

论证 85

瘟疫脉候 85

治法六要 85

汗有六要五忌 85

汗散法 86

清利法 86

下法 86

疟疾 86

论截疟 86

论似疟非疟 86

述古 87

辨古 87

火证 88

经义 88

论君火相火 88

之病 88

论病机火证 88

论虚火 88

论五志之火 89

虚损 90

经义 90

论虚损病原 90

论证 91

论治 92

附按 93

劳倦内伤 93

经义 93

论证 93

论治 94

辨脉 94

关格 95

论证 95

论治 95

饮食门 95

经义 95

论治 96

论脾胃三方 96

脾胃 97

论脾胃 97

论东垣《脾胃论》 98

论治脾胃 99

述古 100

眩运 100

经义 100

论证 101

论治 102

述古 103

吐法新按 103

怔忡惊恐 104

论怔忡 104

论惊恐 104

论治 105

不寐 106

经义 106

论证 106

论治 107

三消干渴 108

论证 108

论治 108

咳嗽 109

论证 109

外感嗽证治 110

内伤咳证治 111

辨古 113

述古 114

灸法 115

喘促 115

论证 115

虚喘证治 115

实喘证治 116

述古 117

呃逆 117

论证 117

论治 118

伤寒呃逆 119

郁证 119

论《内经》五郁之治 119

论脉 119

论情志三郁证治 119

诸郁滞治法 121

附按 121

呕吐 121

经义 121

论证 122

虚呕证治 122

实呕证治 123

吐蚘 124

治呕气味论 124

述古 124

胃火上冲呕吐新按 125

吐蚘新按 126

卷三 127

霍乱 127

论证 127

论治 128

恶心嗳气 129

经义 129

恶心证治 129

嗳气证治 129

吞酸 130

经义 130

辨证 130

论治 132

述古 133

反胃 133

论证 133

论治 133

述古 134

简易方 134

噎膈 134

经义 134

论证 134

论治 136

述古 137

肿胀 137

经义 137

论证 138

气分诸胀论治 138

水肿论治 139

新按 140

述古 140

积聚 140

经义 140

论治 141

述古 141

痞满 141

经义 141

论证 141

论治 141

泄泻 142

论证 142

分利治法 142

诸泄泻论治 142

述古 145

痢疾 145

经义 145

论证 145

俚词 146

论泻痢虚实 147

论积垢 147

论五色 148

论腹痛 148

论里急后重 149

论大孔肿痛 149

论口渴 150

论小水 150

论阴阳疑似 150

论治 152

述古 153

附按 154

心腹痛 155

经义 155

论证 156

论治 157

述古 157

食停小腹新按 158

括沙新按 158

附按 159

简易方 159

胁痛 159

经义 159

论治 159

腰痛 159

论证 159

论治 160

头痛 160

论治 160

眼目 161

论证 161

述古 161

鼻证 161

论治 161

声喑 162

论治 162

咽喉 162

论证 162

论治 162

齿牙 164

论治 164

遗精 164

经义 164

论证 165

论治 165

述古 166

淋浊 166

论证 166

论治 167

血证 167

论证 167

论治 167

吐血论治 169

吐血下血新按 169

吐血述古 170

咳血辨古 170

溺血论治 171

便血论治 171

痰饮 172

论证 172

论治 173

先君吐法记 174

述古治 174

湿证 175

论证 175

论治 175

黄疸 176

论证 176

痿证 177

述古 177

阳痿 177

论治 177

述古 177

疝气 178

论证 178

论治 178

述古 179

脱肛 179

论治 179

癫狂痴呆 180

论证 180

论治 180

述古 181

癃闭 181

论证 181

论治 182

秘结 183

论证 183

论治 183

述古 183

疠风 184

述古变证治法 184

诸气 184

经义 184

天地气 184

阴阳气 185

经脉类 185

经脉诸脏病因 185

经不调 185

血热经早 186

血热经迟 186

血寒经迟 186

血虚经乱 187

肾虚经乱 187

经期腹痛 187

崩淋经漏不止 187

杀血心痛 189

热入血室 189

辨血色 189

血枯经闭 190

胎孕类 190

胎脉 190

安胎 190

恶阻 192

胎漏 193

妊娠卒然下血 193

数堕胎 194

鬼胎 194

妊娠药禁 195

产育类 195

滑胎 195

催生 195

产要 195

胞破产难 195

胞衣不出 196

气脱血晕 196

子死腹中 196

产门不开不闭子宫不收 196

小产 196

下胎断产 197

产后类 197

论产后当大补气血 197

论产后三禁 198

产后腹痛 198

产后发热 199

产后乍寒乍热 199

蓐劳 199

产后喘促 199

产后恶露不止 200

产后发痉 200

产后大便秘涩 200

带浊遗淋类 201

带下 201

白浊遗淋 201

妇人梦与鬼交 201

子嗣类 202

宜麟策 202

药食 202

癥瘕类 202

论证 202

血癥 202

食癥 203

气瘕 203

卷四 204

小儿则 204

初诞法 204

护养法 205

初生儿看病法 205

声喑 205

颜色 205

撮口脐风 205

惊风 206

论惊风证治 206

急惊风 206

慢惊风 206

大惊卒恐 207

发搐 207

夜啼 207

外感发热治法 207

外感发热弗药可愈 208

诸热辨证 208

内热证 209

吐泻 209

吐泻新按 210

附按 210

霍乱吐泻 211

论泻痢粪尿色 211

吐乳 211

五疳证 211

盗汗 212

腹胀腹痛 212

块 212

变蒸 212

麻疹 213

疹脉 213

疹证 213

疹期 213

麻疹初热 213

疹出没 214

疹形色 214

总论治法 214

疹吐泻 215

附麻疹 215

痘疮 216

总论 216

察脉法 216

论脉 216

形色情性 217

五脏证 217

辨虚实寒热 217

总论治法 217

热证论治 218

发热三朝治款 218

报痘三朝治款 218

起发三朝治款 220

灌脓三朝治款 220

结靥三朝治款 221

靥后落痂治款 221

出不快 222

陷伏 222

痒?抓破 222

痘疗黑陷 223

饮食 223

咽喉口齿 224

呕吐 224

泄泻 225

寒战咬牙 225

烦躁 225

喘急 226

声喑 226

惊搐 227

腰痛 227

腹痛 227

腹胀 227

厥逆 227

夹疹 228

夹斑 228

昼夜啼哭 228

大小便闭 228

目证 229

外科钤 229

虚实 229

总论治法 230

论汗下 230

论灸法 230

脓针辨 230

用针勿忌居神 230

围药 231

腐肉 231

舍时从证 231

温补按则 231

定痛 231

生肌收口 231

用香散药 232

肿疡 232

作呕 232

疔疮 232

时毒 232

肺痈肺痿 232

鹤膝风 233

便毒 233

悬痈 233

本草正 233

山草部 233

人参 233

甘草 234

柴胡 234

黄芩 234

黄连 234

知母 235

隰草部 235

地黄 235

熟地黄 236

麻黄 237

芳草部 237

当归 237

毒草部 238

附子 238

竹木部 238

胡椒 238

槐蕊 239

黄柏 239

侧柏 240

金石部 240

石膏 240

人部 240

紫河车 240

新方八阵 240

新方八略引 240

一补略 241

三攻略 241

四散略 241

五寒略 242

六热略 242

八因略 243

补阵 243

大补元煎 243

左归饮 243

右归饮 243

左归丸 244

右归丸 244

五福饮 244

一阴煎 244

加减一阴煎 245

三阴煎 245

四阴煎 245

五阴煎 245

大营煎 245

补阴益气煎 246

两仪膏 246

贞元饮 246

当归地黄饮 246

济川煎 247

地黄醴 247

归肾丸 247

赞化血余丹 247

养元粉 247

玄武豆 247

王母桃 247

休疟饮 247

和阵 248

金水六君煎 248

六安煎 248

和胃二陈煎 249

苓术二陈煎 249

和胃饮 249

排气饮 249

大和中饮 249

小和中饮 250

小分清饮 250

解肝煎 250

廓清饮 250

扫虫煎 250

十香丸 250

芍药枳术丸 250

苍术丸 251

贝母丸 251

括痰丸 251

神香散 251

攻阵 251

赤金豆 251

太平丸 251

敦阜丸 252

散阵 252

一柴胡饮 252

二柴胡饮 252

三柴胡饮 252

四柴胡饮 253

五柴胡饮 253

正柴胡饮 253

麻桂饮 253

大温中饮 253

柴陈煎 254

柴芩煎 254

柴苓饮 254

柴胡白虎汤 255

归葛饮 255

柴葛煎 255

秘传走马通圣散 255

归柴饮 255

寒阵 256

保阴煎 256

徒薪饮 256

大分清饮 256

化阴煎 256

茵陈饮 256

清膈煎 257

化肝煎 257

安胃饮 257

玉女煎 257

绿豆饮 258

玉泉散 258

约营煎 258

热阵 258

六味回阳饮 258

理阴煎 258

养中煎 259

温胃饮 260

五君子煎 260

参姜饮 260

胃关煎 260

佐关煎 261

抑扶煎 261

四维散 261

镇阴煎 261

归气饮 262

暖肝煎 262

寿脾煎 262

三气饮 262

五德丸 262

七德丸 263

复阳丹 263

黄芽丸 263

一气丹 263

九气丹 264

温脏丸 264

圣术丸 264

固阵 264

秘元煎 264

固真丸 264

玉关丸 265

敦阜糕 265

因阵 265

道遥饮 265

决津煎 265

五物煎 265

调经饮 266

通瘀煎 266

胎元饮 266

脱花煎 266

九蜜煎 267

清化饮 267

毓麟珠 267

赞育丹 267

柴归饮 267

六物煎 268

九味异功煎 268

豕膏 268

槐花蕊 268

古方八阵 268

补阵 268

加味四君汤 268

加味六君汤 268

归脾汤 269

人参汤 269

独参汤 269

生脉散 269

柔脾汤 269

全鹿丸 270

和阵 271

五膈宽中散 271

易老天麻丸 271

散阵 271

愈风汤 271

热阵 272

四神丸 272

石刻安肾丸 272

已寒丸 272

红丸子 272

妇人规古方 273

二味参苏饮 273

跋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