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碰撞造山作用及效应》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肖序常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116067806
  • 页数:60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在“青藏高原的碰撞造山作用及效应”专项研究成果基础上编写而成,全书分五篇十七章,内容包括:藏南缝合带及冈底斯岩浆岩形成过程,喜马拉雅地区变质岩及构造特征,西昆仑-喀喇昆仑地质构造演化及其效应等。 本书可供有关地质科研、生产和教学人员参考。

第一篇 青藏高原南部碰撞造山作用及其效应 3

第一章 藏南缝合带及冈底斯岩浆岩形成过程&赵志丹 莫宣学 董国臣 周肃 郭铁鹰等 3

第一节 林子宗火山岩的时代及其意义 3

第二节 冈底斯带中段花岗岩的时代、岩石学和地球化学 11

第三节 冈底斯带碰撞后钾质-超钾质岩石时空分布与意义 27

第四节 西藏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及其揭示的特提斯地幔域特征 33

第五节 拉萨地块碰撞-后碰撞岩浆作用类型的Sr - Nd同位素证据 48

第二章 喜马拉雅区变质岩及构造特征&刘焰 王猛等 57

第一节 喜马拉雅区变质岩研究现状 58

第二节 喜马拉雅区变质杂岩特征 62

第三节 喜马拉雅区变质岩的大陆动力学涵义与初步的结论 87

第二篇 青藏高原北部碰撞造山作用及其效应 93

第三章 西昆仑-喀喇昆仑地质构造演化及其效应&姚建新 王永 刘训 张招崇 鲍佩声 王军 肖序常等 93

第一节 西昆仑及邻区地层和古生物概况 93

第二节 西昆仑山新生代沉积与构造运动特征 123

第三节 西昆仑及邻区岩浆岩 138

第四节 西昆仑及邻区构造格局和演化 194

第四章 西昆仑和田地区金刚石重砂找矿及成矿地质条件分析&赵磊 徐向珍 柳玉龙 宋蓓蓓 杨华等 214

第一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214

第二节 金刚石重砂找矿成果 220

第三节 工作区地幔可能的组成及状态 252

第四节 关于塔里木地台金刚石找矿的思考 257

第五章 青藏高原东北缘大陆岩石圈现今的变形和位移&陈智梁 刘宇平 唐文清 张清志 赵济湘 潘忠司等 259

第一节 青藏高原及其东前陆地壳运动的GPS监测 259

第二节 青藏高原东北缘大陆岩石圈现今变形和位移 263

第三节 鲜水河、龙门山断裂交会区现今构造GPS研究 272

第四节 应用高精度GPS监测鲜水河断裂的现代地壳运动 276

第五节GPS在地球动力学和地震研究中的应用 281

第六节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区地壳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 284

第六章 甘肃西秦岭新生代火山作用与火山岩——中国首次发现钾霞橄黄长岩&喻学惠等 293

第一节 西秦岭地区新生代火山岩产出的地质背景、时空分布及火山地质特征 294

第二节 新生代火山岩的结构分类和岩石学特征 296

第三节 新生代火山岩的矿物学特征 299

第四节 新生代火山岩的全岩化学及岩石名称的确定 315

第五节 新生代火山岩的地球化学 319

第六节 新生代钾霞橄黄长岩和碳酸岩的起源和成因 326

第七章 青藏高原新生代典型磨拉石沉积及重点盆地对比研究&王成善 朱利东 向芳等 331

第一节 研究内容及工作进展概况 332

第二节 青藏高原北部盆地构造沉积演化 333

第三节 江汉盆地西缘白垩纪一第四纪沉积演化与长江三峡的贯通 376

第四节 结语 384

第三篇 穿越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西南部宽频地震探测——中、美、尼、法Hi-Climb合作项目&姜枚 钱辉 王有学 薛光琦 李海鸥 宿和平等引言 389

第八章 欧亚大陆及其碰撞造山带的宽频地震探测研究概况 391

第一节 喜马拉雅造山带宽频地震探测研究深部构造的进展 391

第二节 穿越喜马拉雅带的宽频地震探测计划(Hi-Climb)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393

第三节 台站布置野外工作安排与实施 397

第四节 仪器、观测数据的采集与质量评述 408

第九章 观测数据的处理和结果 410

第一节 数据的预处理与数据存档 410

第二节 近震事件的广角反射地震结果 415

第三节 远震事件的接收函数反演结果 430

第四节 远震事件的接收函数偏移结果 435

第五节 远震事件的地震层析方法处理结果 438

第十章 穿越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宽频地震探测资料的综合解释 447

第一节 喜马拉雅构造带及其两侧的地壳上地幔结构 447

第二节 喜马拉雅山南北和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的各向异性特征与深部构造运动的关系 455

第三节 印度西藏碰撞带的消减作用 460

第四节 两条南北向宽频地震剖面的对比研究 465

第五节 青藏高原深部构造与矿产资源关系的初步探讨 469

本篇结束语 475

第四篇 西藏高原南部岩石圈电性结构的大地电磁研究&魏文博执笔 479

引言 479

第十一章 青藏地区深部地球物理研究的基本现状 481

第一节 青藏高原是现代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地区 481

第二节 关于青藏高原形成、演化机理的研究 482

第三节 INDEPTH在西藏进行的大地电磁深探测 483

第十二章 野外实验 486

第一节 测线布置 486

第二节 仪器和设备 487

第三节 观测方法、技术 491

第四节 数据质量 494

第十三章 数据处理与反演 495

第一节 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处理技术 495

第二节MT反演方法 495

第十四章 西藏高原南部壳-幔导电性结构模型——地球物理解释 499

第一节 定性分析 499

第二节 定量解释 500

第十五章 藏南壳、幔导电性结构的构造地质学及大陆动力学涵义——地质解释 506

第一节 地下岩石的导电性 506

第二节 大陆岩石圈的导电性 508

第三节 西藏高原南部岩石圈构造格架及物质状态 510

本篇结束语 532

第五篇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作用及效应有关研究成果评述&肖序常执笔 537

第十六章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及效应的几个基础问题 537

第一节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深部过程 537

第二节 “拆沉作用”在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和隆升中的重要意义 541

第三节 特提斯形成、演化及有关的大陆动力学背景问题 544

第四节 青藏高原隆升时限和速率简述 548

第十七章 青藏高原构造演化与多能源效应 551

第一节 有关青藏高原能源战略选区的初步认识 551

第二节 多能源综合调查、协同勘探及油气生因的探讨 561

第三节 青藏高原及邻区油气生因的进一步考虑 563

总结束语(存在问题及建议展望)&肖序常 姚建新执笔 566

参考文献 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