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全国优秀企业家 1
一 企业家独领风骚 3
二 杨柳湾的沉思 6
三 北京领奖 10
四 管理出效益 13
五 改革造就的企业家 17
六 盯着未来 21
七 乡情浓于水 25
第二章 茅台的儿子 29
八 一个叫“桂香”的少年 31
九 从“沙窝”到“烂田湾” 34
十 为当“太医”进学堂 37
十一 挨了大户人家的鞭子 41
十二 看见了金银花 46
十三 野生芍药 48
十四 路边的杜仲树 51
十五 儿童团长 53
十六 农协会文书 57
十七 教师讲习班的后生 62
十八 羊子林小学的“邹老师” 67
十九 “我愿跟孔政委去干” 72
二十 母亲的心 76
二十一 人生转折的第一步 79
第三章 仁怀县副县长 83
二十二 32岁的副县长 85
二十三 土匪围攻茅台镇 87
二十四 草子村“清匪” 90
二十五 茅台区委秘书 94
二十六 县工商科副科长 98
二十七 区委书记 102
二十八 年轻的“走资派” 105
第四章 茅台酒厂“革委副主任” 109
二十九 伟人与贵州茅台酒 111
三十 茅台酒厂“革委副主任” 114
三十一 难忘的“第一课!” 120
三十二 围着车间“转” 125
三十三 学习茅台酒生产工艺 128
三十四 抓企业与搞农业的差别 132
第五章 告别16年的连续亏损 135
三十五 告别16年的连续亏损 137
三十六 管理同技术一样重要 139
三十七“茅台园必须振兴” 146
三十八 牵牛要牵牛鼻子 153
三十九 行车和不锈钢活动甑 156
四 十 设立技术科 162
第六章 茅台的儿子当了厂长 165
四十一 出任厂长 167
四十二 质量是茅台园的政治 171
四十三 质量管理意识 176
四十四 成本管理天地 178
四十五 说明书要突出特点 182
四十六 电大教学班 185
四十七 送骨干到大学深造 188
四十八 三大遗憾 191
第七章“祸福相倚”500天 193
四十九 意味深长的500天 195
五十 心静自然凉 198
五十一 五十而知天命 200
五十二 结构管理的真谛 204
五十三 独特的管理战略 209
五十四 系统管理大文章 212
第八章 厂长兼党委书记 215
五十五 有了用武之地 217
五十六 拜望总工程师 221
五十七 强化整体管理水平 224
五十八 实行厂长负责制 226
五十九 发展目标与工作方针 239
六十 茅台园的企业精神 247
第九章 茅台园的自主权 255
六十一 活力来自自主权 257
六十二 最需要的是改革政策 266
六十三 工效挂钩的魅力 273
六十四 打破铁饭碗 282
六十五 搬掉铁交椅 289
六十六 大胆推进技术改造 298
六十七 运用现代科技成果 304
六十八 新产品开发战略 310
第十章 市场大舞台 317
六十九 茅台园的销售经济学 319
七十 21个经销点 332
七十一 参加全国酒类展销会 340
七十二 先占市场,后要利润 345
七十三 补贴外贸差价600万元 351
七十四 好马要配好鞍 357
第十一章 一步一重天 365
七十五 800吨扩建工程 367
七十六 创建国家二级企业 380
七十七 崭新的锅炉群 396
七十八 邹厂长的一小时 403
七十九 60天中的8次安全会议 407
八 十 建成国家一级企业 421
第十二章 职业企业家 451
八十一 开明书记 453
八十二 交流是福 465
八十三 瞄准国际酒市场 487
八十四 金马奖与特大型企业 501
八十五 通过质量体系认证 506
八十六 2000吨扩建改造工程 512
八十七 两度延期留任的正厅级企业家 520
八十八 两次策划人民大会堂的宣传活动 527
八十九 三次在北京接受专题采访 535
九十 主动协调厂、市关系 543
九十一 茅台酒厂集团首任党委书记 556
九十二 一颗平常心 572
跋 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