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罪数论的前提与体系 1
第一节 罪数论的前提与机能 1
一、“竞合”的语源与“罪数”的前提 1
二、罪数论的机能 6
第二节 罪数论的体系 7
一、德国的竞合论体系 7
二、本书的罪数体系 11
第二章 罪数判断的原则与标准 31
第一节 罪数判断的原则 31
一、评价的基准 31
二、禁止重复评价原则 37
三、全面评价原则 48
四、禁止得益原则 52
第二节 罪数判断的标准 54
一、对犯罪构成标准的检讨 54
二、犯罪构成标准的缺陷 57
三、法益重合性罪数标准的提倡 62
第三节 罪数判断的疑难问题 73
一、附随法益与罪数判断 73
二、加重构成的法益与罪数判断 75
三、关联法益与罪数判断 77
四、递进法益与罪数判断 80
第三章 法条竞合犯 83
第一节 法条竞合的本质 83
一、法条关系还是犯罪形态 83
二、犯罪形态论的提倡 86
第二节 法条竞合犯的构成 88
一、当前之学说 88
二、法条竞合的构成 92
第三节 法条竞合犯的适用范围 95
一、方法论上的更新 95
二、法条竞合犯的范围 97
三、保护法益与法条竞合之判断 106
第四节 法条竞合犯的适用原则 108
一、适用原则的争议 108
二、法条逻辑主义的困境 110
三、法条适用的原则 114
第五节 被斥法条的封底效力 122
一、被斥法条封底效力之论争 122
二、两分法的解决方案 123
第六节 特别法的出罪效力 127
一、特别法出罪效力之论争 127
二、可罚说的不足 128
三、具有出罪效力的特别要素 129
四、特别法出罪效力之根据 131
五、特别法出罪效力之例外 132
第四章 吸收犯 134
第一节 吸收犯的机能主义思考 134
一、存与废的理论争议 134
二、吸收犯的理论机能 137
第二节 吸收犯的构成 141
一、何谓吸收关系 142
二、是否存在犯罪构成的性质要求 147
第三节 吸收犯的存在形式 150
一、对现存学说的批评 150
二、本书的分类:垂直型与水平型 153
第四节 吸收犯的处罚 162
一、吸收犯的罪数本质 162
二、择一重罪处罚 163
三、轻罪的封底效力 164
第五节 不可罚行为的理论 165
一、不可罚行为的范围 165
二、不可罚行为的概念 168
三、不可罚的根据 170
第六节 吸收犯的“夹结效力” 180
一、“典型夹结”的吸收犯 180
二、“不完整夹结”的吸收犯 182
第七节 吸收犯与开放性的加重构成 184
一、基于开放性加重构成的吸收犯 184
二、受贿罪与附随犯罪的吸收关系 185
第五章 想象竞合 188
第一节 备受争议的一罪处罚说 188
一、复数行为的观念竞合 188
二、单数说与复数说 189
三、夹结的困境 191
第二节 想象竞合之特征 194
一、真的只有一行为? 194
二、何种性质的数罪名? 204
第三节 想象竞合的罪数本质 206
一、有关的学说 206
二、实质数罪说的倡导 208
第四节 想象竞合的处断原则 212
一、对峙的学说 212
二、数罪并罚说之倡导 213
第六章 牵连犯与异种数罪 219
第一节 牵连关系与类型 219
一、客观说的立场 219
二、主观说的立场 220
三、主客观统一说的立场 220
第二节 牵连犯的罪数本质 221
一、牵连犯与吸收犯 221
二、牵连犯的罪数判断 222
第三节 牵连犯的处断 223
一、牵连犯的二元处断 223
二、作为异种数罪的牵连犯 228
第七章连续犯与同种数罪 230
第一节 连续犯的立法与理论 230
一、在德、日刑法中的演变 230
二、在我国近现代刑法中的演变 233
第二节 连续犯的存废之争 240
一、主存论的见解 240
二、主废论的见解 243
第三节 连续犯的罪数与处断 245
一、根据本书的罪数标准,连续犯属于实质的数罪 246
二、只有对连续犯数罪并罚,才能够实现罪刑相适应原则 246
三、将连续犯作一罪处断,在法律上并无根据 247
四、从刑法发展方向来看,将连续犯作数罪处理是大势所趋 248
五、连续犯也不能带来诉讼经济 248
第四节 同种数罪处罚的争议 249
一、一罚说 249
二、并罚说 250
三、折中说 250
主要参考文献 255
后记 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