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翻译研究概述 1
1.1翻译理论 2
1.1.1翻译的“理论化” 2
1.1.2“一分为三” 3
1.2认识翻译 4
1.2.1先贤之见 5
1.2.2当代之说 7
1.3译学的“一体三环” 8
1.3.1译学本体 10
1.3.2“一环” 10
1.3.3“二环” 13
1.3.4“三环” 14
1.4翻译的价值 17
1.4.1社会文化价值 17
1.4.2美学价值 19
1.4.3学术价值 19
1.5多重转向 20
1.5.1语言学使翻译研究走向科学 20
1.5.2多学科充实翻译学方法 21
1.5.3文化转向推动翻译研究 22
1.5.4认知观重塑翻译的精神属性 22
1.6翻译研究的途径 23
1.6.1后语言学途径 24
1.6.2功能途径 24
1.6.3文化途径 25
1.6.4生态学途径 26
1.6.5社会学途径 26
1.6.6认知途径 27
1.6.7社会符号学途径 28
1.6.8翻译学途径 28
第二章 市场、职业化与伦理 32
2.1翻译市场 32
2.1.1市场的孕育 33
2.1.2翻译服务 34
2.1.3本地化 35
2.1.4翻译规范与标准 36
2.1.5市场的初级阶段 38
2.2翻译职业化 39
2.2.1翻译职业化的内涵 40
2.2.2组织保障 41
2.2.3以专业翻译为主体 42
2.2.4信息技术的支持 43
2.2.5资格考试认证 44
2.3翻译伦理 46
2.3.1一般概念 47
2.3.2职业技能 48
2.3.3专业期待 49
2.3.4服务意识 51
2.3.5译德 52
第三章 应用翻译的特点与原则 56
3.1应用翻译的性质 57
3.1.1国外的分类研究 57
3.1.2应用翻译的范围 58
3.2.应用翻译的特点 59
3.2.1信息性 60
3.2.2劝导性 60
3.2.3匿名性 61
3.2.4时效性 62
3.3应用翻译的目的性原则 62
3.3.1翻译目的论 62
3.3.2翻译目的的贯彻 64
3.4应用翻译的理论原则 67
3.4.1实践性 67
3.4.2对策性 67
3.4.3功能性 68
3.4.4系统性 68
3.4.5综合性 69
3.5应用翻译的实践原则 69
3.5.1达旨 70
3.5.2循规 73
3.5.3共喻 75
第四章 应用翻译的理论体系与范畴 80
4.1应用翻译研究的定位 81
4.1.1霍姆斯的路线图 81
4.1.2应用翻译研究的定位 82
4.1.3与霍氏应用翻译研究的区别 83
4.2应用翻译理论的分层 84
4.3宏观研究 86
4.3.1本体论 87
4.3.2方法论 87
4.3.3价值观 88
4.3.4认识论 89
4.4中观研究 89
4.4.1翻译策略 90
4.4.2翻译方法 90
4.5微观研究 91
4.5.1实践经验的归纳 91
4.5.2相关理论的支持 92
4.5.3随相关学科发展 92
4.6特殊研究 94
4.6.1分类研究 94
4.6.2术语与术语库 95
4.6.3本地化与全球化 96
第五章 翻译策略 98
5.1中观研究的理据 98
5.1.1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 99
5.1.2翻译策略的发轫与发展 100
5.1.3翻译策略的作用 101
5.2翻译策略的特征 103
5.2.1衔接性 103
5.2.2实践性 104
5.2.3开放性 105
5.2.4可复制性 105
5.3翻译策略的要素 106
5.3.1理论因子 107
5.3.2目的指向 107
5.3.3技术因子 108
5.4翻译策略的构成 109
5.4.1条件型 109
5.4.2选择型 110
5.4.3组合型 111
5.5翻译策略分类 111
5.5.1传统型翻译策略 112
5.5.2语言学派的翻译策略 115
5.5.3文化学派的翻译策略 118
5.5.4目的论的翻译策略 122
5.5.5实践型翻译策略 124
第六章 语言分析 131
6.1语际转换 131
6.1.1语际转换过程 131
6.1.2话语信息的传递 134
6.1.3语言单位在转换中的对应 135
6.2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136
6.2.1语言文化的一般差异 137
6.2.2思维和语言的转化 140
6.2.3思维方式与语言形式 142
6.2.4语言的表里 143
6.3英汉句法结构对比 145
6.3.1主语与主题 146
6.3.2形合与意合 147
6.3.3树状与竹状 148
6.3.4静态与动态 149
6.4逻辑与翻译 152
6.4.1有助于理解 153
6.4.2有助于分析 154
6.4.3有助于表达 155
6.4.4有助于校正 156
6.5修辞与翻译 157
6.5.1词语修辞 158
6.5.2句式修辞 160
6.5.3篇章修辞 162
6.6文体与翻译 163
6.6.1译家论文体 163
6.6.2口语与书面语 165
6.6.3正式语与非正式语 166
6.6.4普通语、文学语与专业语 167
6.6.5文体的相对性 168
第七章 选词炼句 172
7.1翻译技巧的不同视角 172
7.1.1语法视角 173
7.1.2语义认知视角 173
7.1.3文化视角 174
7.1.4信息技术视角 175
7.2语境与选词 176
7.2.1语言语境 178
7.2.2情景语境 179
7.2.3文化语境 180
7.3词序安排 181
7.3.1时间顺序 183
7.3.2逻辑顺序 184
7.3.3信息重心 184
7.3.4搭配 185
7.3.5结构 186
7.3.6修辞 187
7.4句子结构选择 188
7.4.1形式对应 189
7.4.2另选主语 190
7.4.3重述主题语 192
7.4.4形式主语 192
7.4.5无灵动词 192
7.4.6there be句型 193
7.5句子成分连接 194
7.5.1形式相同 195
7.5.2同中有异 196
7.5.3意合到形合 196
7.5.4形合到意合 197
7.5.5连词词义调整 198
7.5.6连接手段调整 199
第八章 组段成章 201
8.1语段翻译 201
8.1.1逻辑关联 202
8.1.2段意向心 203
8.1.3词语匹配 204
8.1.4语段调整 206
8.2篇章七性 208
8.2.1衔接性 208
8.2.2连贯性 210
8.2.3意向性 212
8.2.4可接受性 214
8.2.5语境性 216
8.2.6互文性 217
8.2.7信息性 219
8.3格调与布局 221
8.3.1格调 221
8.3.2布局 223
8.4标题翻译 225
8.4.1标题结构 226
8.4.2歧义 228
8.4.3译法 230
第九章 术语与翻译 233
9.1术语与概念 234
9.1.1专业语境 234
9.1.2专义与多义 236
9.1.3词的上下义 238
9.1.4词的近义 239
9.2术语的定名原则 241
9.2.1科学性 242
9.2.2单义性 242
9.2.3系统性 243
9.2.4正确性 243
9.2.5简明性 243
9.2.6稳定性 243
9.3术语化 244
9.3.1普通语的转化 244
9.3.2术语的异化 246
9.3.3术语的代称 248
9.3.4术语的国际化 250
9.3.5术语的隐喻化 251
9.4术语的翻译 251
9.4.1准确 252
9.4.2循规 254
9.4.3入行 254
9.4.4译法 255
第十章 文类与翻译 258
10.1分类的途径 258
10.1.1按功能分类 259
10.1.2目的论的分类 259
10.1.3按语境文化分类 261
10.1.4按正式程度分类 261
10.1.5按正式程度一语域分类 262
10.1.6按内容分类 263
10.2商务翻译 264
10.2.1文本类型 265
10.2.2词语特点 266
10.2.3翻译举要 271
10.3科技翻译 274
10.3.1类别与层次 274
10.3.2普通科技文体 275
10.3.3专用科技文体 279
10.3.4翻译举要 283
10.4新闻翻译 287
10.4.1语言特点 288
10.4.2翻译举要 292
10.5政论翻译 295
10.5.1语言特点 295
10.5.2翻译举要 297
10.6广告翻译 301
10.6.1翻译原则 302
10.6.2修辞特点 302
10.6.3译法 304
10.7旅游翻译 307
10.7.1翻译原则 308
10.7.2汉英文本对比 309
10.7.3翻译举要 311
10.8其他文本翻译 314
10.8.1法律翻译 314
10.8.2公示语翻译 316
10.8.3学术翻译 317
10.8.4字幕翻译 318
第十一章 译品的类别 321
11.1全译 321
11.2节译 322
11.2.1要言不烦 323
11.2.2内外有别 325
11.2.3避虚译实 327
11.3改译 328
11.3.1服从政治语境 328
11.3.2符合规范制度 329
11.3.3顺应民族文化 330
11.4编译 331
11.4.1语义连贯 331
11.4.2分段取义 333
11.4.3全文着眼 333
11.5摘要(译) 336
11.5.1指示性文摘 336
11.5.2资料性文摘 338
11.5.3资料——指示性文摘 343
11.5.4各类文摘 344
11.5.5综述摘要 346
11.5.6专利文摘 347
11.6综译 348
11.6.1步骤 349
11.6.2综译举例 350
第十二章 应用翻译的艺术性 356
12.1形象的翻译 357
12.1.1直译形象 358
12.1.2直译加注 361
12.1.3替换形象 362
12.1.4解释性翻译 362
12.1.5省译形象 363
12.2典故的翻译 364
12.2.1直译典故 365
12.2.2直译加注 366
12.2.3意译形象 368
12.2.4解释性翻译 369
12.2.5其他译法 370
12.3辞格的翻译 371
12.3.1明喻 371
12.3.2暗喻 372
12.3.3拟人 373
12.3.4排比 374
12.3.5押韵 374
12.3.6借代 376
12.3.7反复 376
12.3.8低调陈述 377
12.3.9顶真 378
12.3.10辞格转换 379
附篇:应用翻译的历史与现状 381
1历史回顾 381
1.1近代以来 381
1.2五四前后 384
1.3建国以后 386
2应用翻译研究 387
2.1学术交流 389
2.2研究三阶段 392
2.3研究特点 394
2.4理论建设 397
2.5存在问题 401
3翻译教学 401
3.1教学状况 402
3.2教学体制 403
3.3翻译学位 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