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一、药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1
二、药物和药理学的发展史 1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3
第一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4
一、药物的体内转运 4
二、吸收 4
三、分布 5
四、生物转化 7
五、排泄 8
第二节 速率过程 9
一、药时曲线 9
二、房室模型 10
三、药物消除动力学 10
四、连续恒速给药 11
五、药动学基本参数及意义 11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13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13
一、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13
二、药物作用的临床效果 13
三、药物的不良反应 14
第二节 药物的量效关系 14
第三节 药物作用机制 16
第四节 药物与受体 16
一、受体的概念与性质 16
二、受体类型 17
三、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 17
四、受体调节 18
五、药物作用与信号转导 19
第四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20
第一节 药物方面的因素 21
一、药物剂型 21
二、给药途径 21
三、给药时间 21
四、配伍禁忌 21
五、药物相互作用 21
第二节 机体方面的因素 22
一、生理因素 22
二、遗传因素 23
三、病理因素 23
四、精神因素 24
五、机体对药物反应性的变化 24
第五章 护理用药基本知识 26
第一节 药品的一般知识 26
一、药品 26
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26
三、制剂与剂型 26
四、药品批准文号 27
五、医院制剂 27
六、药品有效期和药品负责期 27
七、药品批号 27
八、特殊药品 27
九、药物的换算方法 28
第二节 护理程序与药物治疗 28
一、给药前评估 29
二、护理诊断 29
三、护理计划 29
四、实施 29
五、疗效评价 30
第六章 外周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 32
第一节 传出神经系统分类和突触化学传递 32
一、传出神经系统分类 32
二、突触化学传递 33
第二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 34
一、受体分类 34
二、受体的分布与效应 34
三、受体效应的产生机制 36
第三节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 36
一、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基本作用 36
二、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分类 37
第七章 作用于胆碱受体的药物 39
第一节 胆碱受体激动药 39
一、M,N胆碱受体激动药 40
二、M胆碱受体激动药 40
三、N胆碱受体激动药 41
第二节 抗胆碱酯酶药 42
一、可逆性抗胆碱酯酶药 42
二、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有机磷酸酯类 44
第三节 胆碱受体阻断药 46
一、M胆碱受体阻断药 46
二、N胆碱受体阻断药 49
第八章 作用于肾上腺素受体的药物 54
第一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54
一、α受体激动药 54
二、α,β受体激动药 56
三、β受体激动药 58
第二节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59
一、α受体阻断药 59
二、β受体阻断药 60
第九章 全身麻醉药 66
第一节 吸入麻醉药 66
第二节 静脉麻醉药 68
第三节 复合麻醉 68
附局 部麻醉药 70
一、局麻药的应用方法 70
二、药理作用与机制 70
三、体内过程 71
四、临床常用的局麻药 71
第十章 镇静催眠药 74
第一节 苯二氮?类 74
第二节 巴比妥类 75
第三节 其他镇静催眠药 76
第十一章 抗癫痫和抗惊厥药 79
第一节 抗癫痫药 79
第二节 抗惊厥药 83
第十二章 抗帕金森病药 86
第一节 拟多巴胺类药 86
第二节 抗胆碱药 88
第十三章 抗精神失常药 90
第一节 抗精神分裂症药 90
一、中枢D2受体阻断药 91
二、5-HT2A受体阻断药 93
第二节 抗躁狂抑郁症药 94
一、抗躁狂症药 94
二、抗抑郁症药 95
第三节 抗焦虑药 96
第十四章 镇痛药 99
第一节 阿片受体激动药 99
第二节 阿片受体部分激动药 103
第三节 其他镇痛药 105
第四节 阿片受体拮抗药 106
附 药物滥用 108
一、药物滥用概述 108
二、常见的滥用药物 109
三、药物滥用的管制 114
第十五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115
第一节 水杨酸类 116
第二节 苯胺类 118
第三节 吲哚乙酸类 119
第四节 丙酸类 119
第五节 选择性COX-2抑制剂 120
第六节 其他解热镇痛抗炎药 121
第十六章 中枢兴奋药 125
第一节 主要兴奋大脑皮质的药物 125
第二节 主要兴奋延脑呼吸中枢的药物 126
第十七章 钙拮抗药 129
第一节 钙通道 129
一、钙通道分类 129
二、电压门控钙通道分子结构及门控机制 129
第二节 常用钙拮抗药 131
一、钙拮抗药分类 131
二、钙拮抗药的作用方式 132
三、体内过程 132
四、药理作用 132
五、临床应用 133
六、不良反应 134
第十八章 抗心律失常药 135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 135
一、正常心肌电生理 135
二、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学机制 136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和分类 138
一、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作用 138
二、抗心律失常药分类 138
第三节 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 139
一、Ⅰ类——钠通道阻滞药 139
二、Ⅱ类——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141
三、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141
四、Ⅳ类——钙拮抗药 142
五、其他类 142
第十九章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145
第一节 CHF的病理生理学及治疗CHF药物的分类 145
一、CHF时心肌功能及结构变化 145
二、CHF时神经内分泌变化 146
三、CHF时心肌肾上腺素β受体信号转导的变化 146
第二节 常用治疗CHF药物 147
一、强心苷类 147
二、抗血管紧张素Ⅱ药 150
三、抗醛固酮药 151
四、利尿药 151
五、β受体阻断药 151
六、扩血管药 152
七、钙拮抗药 152
八、非苷类正性肌力药 153
第二十章 抗高血压药 156
第一节 抗高血压药作用部位与分类 156
第二节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 157
一、利尿药 157
二、钙拮抗药 157
三、β受体阻断药 158
四、血管紧张素Ⅱ转化酶抑制药 158
五、AT1受体阻断药 159
第三节 其他抗高血压药物 159
一、中枢性降压药 159
二、血管平滑肌扩张药 160
三、神经节阻断药 161
四、α1受体阻断药 161
五、钾通道开放药 161
六、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阻滞药 162
第四节 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则 162
第二十一章 抗心绞痛药 165
第一节 硝酸酯类药物 165
第二节 β受体阻断药 167
第三节 钙拮抗药 168
第四节 其他抗心绞痛药 169
第二十二章 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172
第一节 调血脂药 172
一、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173
二、苯氧酸类 174
三、胆汁酸螯合剂 175
四、烟酸类 176
第二节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176
一、多烯脂肪酸类 176
二、抗氧化药 176
三、保护动脉内皮药 177
第二十三章 利尿药及脱水药 179
第一节 利尿药 179
一、利尿的生理学基础 179
二、利尿药的分类 180
三、常用利尿药 181
四、利尿药的应用 185
第二节 脱水药 185
第二十四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190
第一节 抗凝血药 190
第二节 抗血小板药 193
第三节 纤维蛋白溶解药 194
第四节 促凝血药 195
第五节 抗纤维蛋白溶解药 195
第六节 抗贫血药 196
第七节 促进白细胞增生药 198
第八节 血容量扩充药 198
第二十五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203
第一节 平喘药 203
一、支气管扩张药 203
二、抗炎平喘药 205
三、抗过敏平喘药 205
第二节 镇咳药 206
一、中枢性镇咳药 206
二、外周性镇咳药 206
第三节 祛痰药 207
第二十六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210
第一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210
一、抗酸药 210
二、抑制胃酸分泌药 211
三、胃黏膜保护药 213
四、抗幽门螺杆菌药 213
第二节 助消化药 214
第三节 止吐药 214
一、多巴胺受体阻断药 214
二、H1受体阻断药 214
三、M受体阻断药 215
四、其他 215
第四节 泻药 215
一、容积性泻药 215
二、接触性泻药 215
三、润滑性泻药 216
第五节 止泻药 216
第六节 利胆药 216
第二十七章 作用于生殖系统的药物 220
第一节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和抑制药 220
一、子宫平滑肌兴奋药 220
二、子宫平滑肌抑制药 222
第二节 性激素类药及避孕药 223
一、雌激素类药及抗雌激素类药 223
二、孕激素类药 225
三、雄激素类药和同化激素类药 226
四、避孕药 227
第二十八章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 233
第一节 甲状腺激素 233
第二节 抗甲状腺药 234
一、硫脲类 234
二、碘及碘化物 235
三、放射性碘 235
四、β受体阻断药 236
第二十九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238
第一节 胰岛素 238
第二节 口服降血糖药 240
一、磺酰脲类 240
二、双胍类 240
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241
四、胰岛素增敏剂 241
五、其他 241
第三十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244
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 244
第二节 盐皮质激素 248
第三节 促皮质素及皮质激素抑制药 248
一、促皮质素 248
二、皮质激素抑制药 249
第三十一章 维生素类药物 251
第一节 水溶性维生素 251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 253
附微 量元素 258
第三十二章 电解质与酸碱平衡药 262
第一节 电解质平衡调节药 262
第二节 酸碱平衡调节药 263
第三十三章 抗菌药物概论 266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与常用术语 266
第二节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267
第三节 细菌耐药性 268
第四节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与用药监护 269
一、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 269
二、抗菌药物用药监护 270
第三十四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71
第一节 抗菌作用及耐药机制 271
一、抗菌作用机制 271
二、耐药机制 271
第二节 青霉素类 272
一、天然青霉素 272
二、半合成青霉素类 273
第三节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276
第四节 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77
一、头霉素类 277
二、碳青霉烯类 277
三、单环β-内酰胺类 278
四、氧头孢烯类 279
五、β-内酰胺酶抑制药及复方制剂 279
第三十五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万古霉素类抗生素 284
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284
一、抗菌作用机制与耐药性产生机制 284
二、常用药物 284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286
第三节 万古霉素类抗生素 287
第三十六章 氨基糖苷类及多黏菌素类抗生素 291
第一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291
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共性 291
二、常用药物 292
第二节 多黏菌素类 294
第三十七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297
第一节 四环素类抗生素 297
一、抗菌机制与耐药机制 297
二、常用药物 297
第二节 氯霉素类抗生素 299
第三十八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302
第一节 喹诺酮类 302
一、喹诺酮类药物共同药理学特性 302
二、常用药物 303
第二节 磺胺类 306
一、磺胺类药物共同药理学特性 306
二、常用药物 307
第三节 甲氧苄啶类 307
第四节 硝基咪唑类及硝基呋喃类 308
一、硝基咪唑类 308
二、硝基呋喃类 309
第三十九章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311
第一节 抗真菌药 311
第二节 抗病毒药 314
第四十章 抗结核药和抗麻风病药 319
第一节 抗结核药 319
一、第一线抗结核药 319
二、第二线抗结核药 323
三、新一代抗结核药 324
四、抗结核药物应用原则 324
第二节 抗麻风病药 324
第四十一章 抗寄生虫病药 327
第一节 抗疟药 327
一、概述 327
二、常用抗疟药 328
第二节 抗阿米巴病与抗滴虫病药 332
一、抗阿米巴病药 332
二、抗滴虫病药 333
第三节 抗血吸虫病药与抗丝虫病药 334
一、抗血吸虫病药 334
二、抗丝虫病药 335
第四节 驱肠蠕虫药 335
第四十二章 消毒防腐药 340
第一节 总论 340
第二节 各论 340
一、苯酚及其衍生物 340
二、醇类 341
三、醛类 341
四、酸类 342
五、氧化剂 343
六、卤素类 344
七、表面活性剂 345
八、染料 345
九、重金属盐类 346
十、其他 346
第三节 消毒防腐药的选择应用 347
一、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347
二、正确选择适应证 347
第四十三章 解毒药 351
第一节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解毒药 351
一、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机制及症状 351
二、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解毒药 352
第二节 金属与类金属中毒的解毒药 353
第三节 氰化物中毒的解毒药 354
第四节 有机氟中毒的解毒药 355
第五节 抗蛇毒药 355
第四十四章 抗恶性肿瘤药 358
第一节 抗恶性肿瘤药的药理学基础及分类 358
一、细胞动力学与抗肿瘤药 358
二、抗恶性肿瘤药的分类 359
三、抗恶性肿瘤药的药理作用机制 360
四、抗恶性肿瘤药的耐药机制 360
第二节 常用抗恶性肿瘤药 361
一、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361
二、直接影响结构与功能的药物 363
三、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 365
四、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366
五、调节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 367
六、其他抗肿瘤药 368
第三节 抗恶性肿瘤药的应用 369
一、抗肿瘤药的临床应用原则 369
二、抗肿瘤药的临床应用方法 369
第四节 抗恶性肿瘤药的不良反应 370
一、近期毒性反应 370
二、远期毒性反应 370
第四十五章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373
第一节 免疫抑制药 373
第二节 免疫增强药 375
第四十六章 组胺受体阻断药 379
第一节 组胺 379
一、组胺的分布、合成和释放 379
二、组胺的生理和药理作用 380
第二节 组胺受体拮抗剂 380
一、H1受体拮抗剂 381
二、H2受体拮抗剂 382
第四十七章 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 385
第一节 骨吸收抑制药物 385
一、双膦酸盐 385
二、降钙素 386
三、雌激素 387
第二节 骨形成促进药物 387
一、甲状旁腺激素 387
二、氟化物 389
第三节 骨矿化促进药物 389
中文药名索引 392
英文药名索引 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