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纲要》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宗邦著
  • 出 版 社:内江师范专科学校教务处
  • 出版年份:1984
  • ISBN:
  • 页数:261 页
图书介绍:

引言 1

第一编 文字 3

第一章 汉字的构造 3

一、象形 3

二、指事 5

三、会意 7

四、形声 8

五、关于“六书” 11

第二章 《说文》和汉字部首 13

一、《说文解字》 13

二、汉字的部首 15

(一)为什么要学习汉字的部首 15

(二)怎样学习汉字的部首 16

(三)从偏旁推求字的意义范畴举例 18

第三章 汉字的形体变易和假借 21

一、异体字 21

二、古今字 22

三、假借字 25

第二编 音韵 30

第一章 基础知识 30

一、元音 30

二、辅音 31

三、声母、纽、声类 32

四、清浊 32

五、韵母、韵、韵部、韵类 33

六、阴声、阳声、阴阳对转 33

七、等呼 34

八、音标 35

九、反切的原理 35

第二章 韵书和韵部 37

一、《广韵》 37

二、诗韵 40

三、《中原音韵》 42

四、十六摄 43

五、上古的韵部 44

第三章 字母、声母 48

一、三十六字母 48

二、《切韵》的声母系统 53

三、中古以后声母的演变 54

四、上古的声母 58

第四章 声调和反切 61

一、古代的声调 61

二、中古以来调类的变化 62

三、反切字的声韵调 64

第三编 词汇 69

第一章 词的构成 69

一、比较特殊的单音词——兼词 69

二、单纯词 71

三、合成词 73

四、不要误合单音词 74

五、正确辩认偏义复词 76

第二章 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79

一、同义词 79

二、近义词 80

三、反义词 85

四、同形词 86

五、正反同词 88

第三章 词义或字义 90

一、词的本义 90

(一)为什么要探求词的本义 91

(二)怎样确定词的本义 93

(三)从字形结构探求本义的局限 94

二、词的引申义 96

(一)词义引申的两种方式 96

(二)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 98

(三)词义引申和修辞手段的区分 100

三、怎样确定句中词义 102

(一)注意词的具体语言环境 102

(二)了解词的语法作用 103

(三)注意词义的历史特点 104

第四章 词义的演变 107

一、词义表达范围的扩大 107

二、词义表达范围的缩小 108

三、词义表示的程度的变化 109

四、感情色彩上的词义变化 110

五、词义的转移 111

六、词义的活用 115

第四编 语法 118

第一章 词类和词组 118

一、古汉语的词类 118

二、词组的类型 120

三、词组的结构层次 124

第二章 实词 127

一、名词 127

(一)一般名词作状语 127

(二)名词的意动用法 128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129

(四)名词用如一般动词 130

(五)方位词 131

二、动词 132

(一)动词作状语 132

(二)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132

(三)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133

(四)不及物动词而带宾语 134

三、形容词 136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36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37

(三)形容词用如一般动词 137

(四)形容词而带宾语 138

(五)词类活用的标志 138

四、数词 139

(一)分数 139

(二)倍数 139

(三)约数 139

(四)虚数 140

(五)数词的动化 140

第三章 半实半虚词 142

一、代词 142

(一)人称代词 142

(二)指示代词 144

(三)疑问代词 147

二、副词 149

(一)程度副词 149

(二)范围副词 150

(三)时间副词 151

(四)情态副词 152

(五)否定副词 153

(六)表敬副词 154

第四章 常见的虚词 157

一、“于”(“乎”) 157

二、“以” 160

三、“为” 163

四、“与” 165

五、“而” 167

六、“则” 170

七、“之” 173

八、“所” 177

九、“者” 180

十、“然” 182

十一、“乃” 183

第五章 语气和语气词 187

一、“夫” 187

二、“盖” 189

三、“其” 190

四、“庶”“庶几” 191

五、“者” 192

六、“也” 194

七、“矣” 196

八、“焉” 196

九、“乎” 198

十、“欤(与)”“耶(邪)” 199

十一、语气词的连用 200

第六章 词序 202

一、宾语的前置 202

(一)疑问代词作宾语 203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203

(三)借助“之”“是”等助词作标志 204

二、介词宾语的前置 205

(一)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 205

(二)介词“以”的宾语 206

(三)借助“之”而前置的介词宾语 206

(四)介词表朝向,宾语是方位词 207

三、定语的位置 207

(一)修饰性、限制性定语的位置 207

(二)数量词或数词作定语的位置 209

四、主语的位置 209

(一)感叹句中主语的后置 210

(二)疑问句中主语的后置 210

五、介词结构的位置 210

第七章 省略和压缩 213

一、主语的省略 213

二、谓语的省略 214

三、宾语的省略 215

四、介词宾语的省略 216

五、介词的省略 218

六、中心词语的省略 219

七、多种句子成分的压缩 219

第八章 句子成分 222

一、副词作谓语 222

二、复谓语 224

三、谓语和连带成分之间的关系 226

四、同位语 228

五、句子成分的分析 230

第九章 句式 235

一、判断句 235

(一)判断句的结构形式 235

(二)古代的判断词 237

(三)判断句的活用 238

二、描写句 239

三、被动的表示法 240

四、双宾语 243

五、“奈”“若”“如”同“何”的组合 247

第十章 复句 251

一、复句的类型 251

二、复句的层次结构 253

三、紧缩句 256

(一)紧缩句的结构 256

(二)紧缩句两部分间的意义关系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