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商朝、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伦理思想 3
第一章 商朝、西周的伦理思想 3
一 商朝的伦理思想 3
二 西周的伦理思想 5
三 古代早期的“民本”思想 6
第二章 孔子的伦理思想 9
一“仁学”思想 10
二“六条十二目”的道德规范体系 12
三 合理的人生观思想 18
四“为政以德”的政治伦理思想 20
第三章 孟子的伦理思想 23
一“性善”论的道德起源论 24
二“重义轻利”的义利观 26
三“四德”“五伦”的道德规范体系 27
四“求放心”的道德修养论 30
五“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政治伦理思想 34
第四章 荀子的伦理思想 36
一“隆礼贵义”的道德作用论 37
二“人性恶”和“性伪之分”的道德起源论 39
三 关于理欲、义利、荣辱观思想 42
四 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道德规范 44
五 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论 45
第五章 《大学》《中庸》《礼运》中的伦理思想 48
一《大学》中的伦理思想 48
二《中庸》中的伦理思想 51
三《礼运》中的伦理思想 55
第六章 《周易》中的伦理思想 58
一《周易》的成书及其架构体系 58
二 关于君子修德和德治思想 61
三“三纲”思想萌芽及谦、节、义道德原则规范 63
四 君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65
五“天人合德”的道德观 67
第七章 墨子和后期墨家的伦理思想 69
一“兼爱”思想 70
二 崇尚功利的道德观 71
三“合其志功而观焉”的道德评价根据 72
四 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论 72
五 后期墨家的伦理思想 74
第八章 老子的伦理思想 76
一《老子》书中的“道”和“德” 77
二“无为”“无知”“无欲”“无私”“不争”的道德观 78
三“抱朴守真”的道德理想 81
四 相对主义道德论 83
第九章 庄子的伦理思想 85
一 以顺应自然为核心的道德观 85
二 放任自由的道德理想 86
三“安时处顺”的人生态度 87
四“缘督以为经”的处世原则 88
五“心斋”“坐忘”的修道方法 89
六 从道德相对性到道德相对主义 90
第十章《管子》和商鞅、韩非的伦理思想 92
一《管子》的伦理思想 92
二 商鞅、韩非的伦理思想 96
第二编 汉唐时期的伦理思想 105
第十一章《淮南子》中的伦理思想 105
一 消极悲观的道德发展观 106
二“清静恬愉”“易于为善”的人性论 107
三“体道反性”“适情辞余”的道德修养论 108
四 重德治和民本的政治伦理思想 112
五 一些有价值的伦理思想观点 114
第十二章 董仲舒的伦理思想 117
一“善恶之性受命于天”的道德起源论 118
二“正其谊不谋其利”的义利观 119
三“三纲五常”的道德原则规范 121
四 调和性善性恶的“性三品”说 122
五“天谴”说或“灾异谴告”说 123
六 罢黝百家,独尊儒术 124
第十三章 王充的伦理思想 126
一 兼重衣食和礼义的道德学说 126
二“人性有善有恶”和“善恶可变”的人性论 127
三 偶然性决定一切的“命定论” 129
四“观善心”的“定贤”论 130
五 古今皆有“建节之士”的道德进步观 132
六“养德”与“养力”兼重的德力观 133
第十四章 才性之辩和名教与自然之辩 135
一 才性之辩 135
二 名教与自然之辩 139
第十五章《列子·杨朱篇》《钱神论》《无君论》中的伦理思想 146
一《列子·杨朱篇》中的伦理思想 146
二《钱神论》中的伦理思想 149
三《无君论》中的伦理思想 151
第十六章 传统家训中的伦理思想 153
一 传统家训:古代的家庭道德教育 153
二 传统家训中蕴含的积极合理的道德教育思想 154
三 传统家训中宣扬的封建主义道德观念和处世之道 163
第十七章 道教伦理思想(上) 165
一 道教的思想来源、发展演变和社会影响 165
二汉末原始民间道教的伦理思想 166
第十八章 道教伦理思想(下) 176
一 东晋南北朝官方道教的伦理思想 176
二 隋唐以降的道教伦理思想 185
第十九章 佛教伦理思想(上) 188
一 佛教理论的系统观点 188
二 原始佛教的形成发展及其对宇宙人生的基本看法 189
三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概况 193
四 佛与儒、道的关系 200
第二十章 佛教伦理思想(下) 205
一 佛教伦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规范 205
二 佛教的理想人格和修持方法 210
三 佛教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作用 215
第二十一章 韩愈、李翱的伦理思想 217
一 韩愈的伦理思想 217
二 李翱的伦理思想 222
第三编 宋元明清时期的伦理思想 229
第二十二章 张载的伦理思想 229
一“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人性二元论 229
二“德性所知”与“见闻之知”的道德认知论 231
三《西铭》中的伦理思想 233
四“学必如圣人”的人格理想 234
五 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 235
六 论理欲、义利关系 236
第二十三章 程颢的伦理思想 240
一“心与理一”的心学道德起源论 241
二《识仁篇》中的伦理思想 242
三《定性书》中的伦理思想 244
第二十四章 程颐的伦理思想 246
一“性即理”的理学道德起源论 247
二“存天理,灭人欲”的理欲观 249
三“主敬”“致知”的道德修养论 251
第二十五章 朱熹的伦理思想 255
一“理在事先”和“理一分殊”的道德起源论 256
二 人性善恶与“气禀说” 259
三 天理人欲、道心人心之辨 261
四“居敬穷理”的道德修养论 265
五 知行并重的知行观 269
第二十六章 陆九渊的伦理思想 271
一“心即理”的心学道德起源论 272
二 反省内求、发明本心的道德修养论 274
三“立心”“自作主宰”“堂堂地做个人”的人格独立思想 278
四 义利之辨 279
第二十七章 陈亮、叶适的伦理思想 282
一 陈亮的伦理思想 283
二 叶适的伦理思想 286
第二十八章 王守仁的伦理思想 290
一“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心学道德起源论 291
二“致良知”的道德修养论 292
三 道德教育思想 299
四“知行合一”的知行观 301
五 反传统、反教条精神 302
第二十九章 王艮的伦理思想 304
一“百姓日用即道”的自然人性道德起源论 305
二 修身、尊身、保身、安身的道德修养论 306
三“淮南格物”和《乐学歌》《大成歌》中的伦理思想 308
第三十章 李贽的伦理思想 311
一“夫私者,人之心也”的人性论 312
二“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自然人性道德起源论 314
三“为己”“自适”“自治”的重个性思想 315
四“圣人与凡人一”的平等主张 316
五“日有进益”的人生观和“一质一文”的道德风尚演化论 318
第三十一章 黄宗羲的伦理思想 319
一“天地之间只有一气”和“心性是一”的人性一元论 320
二“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反专制启蒙思想 321
三“立志则为豪杰”的人格理想 322
第三十二章 顾炎武的伦理思想 324
一“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的利益观 325
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德观 325
三“以名为治”的道德教化思想 326
四“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道德修养论 327
五“夸毗”人格批判 330
第三十三章 王夫之的伦理思想 331
一“人性变化日新”的人性论 332
二“理欲合体”与“礼乐为本,衣食为末”的道德学说 333
三“珍生务义”的人生观 336
第三十四章 唐甄的伦理思想 338
一“凡为帝王者皆贼也”的反君主专制思想 339
二“民为政本”的民本思想 341
三“仁义礼智俱为实功”的重才能事功的道德论 343
四 重视智德与舆论评价的道德思想 344
第三十五章 颜元的伦理思想 346
一“正其谊以谋其利”的义利观 347
二重“习行”的道德修养论 348
三“常以大人自命”和“为转世之人”的人格理想 351
第三十六章 戴震的伦理思想 354
一“血气心知,性之实体”的人性论 355
二“理者存乎欲者也”的理欲观 356
三“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的道德学说 358
第四编 近代时期的伦理思想 363
第三十七章 康有为的伦理思想 363
一 以人道主义批判封建礼教 364
二“求乐免苦”和人性平等的自然人性论 365
三“以人为主”“以仁为本”的人道主义思想 369
四 世界“大同”的社会道德理想 371
第三十八章 梁启超的伦理思想 374
一 批判封建主义道德和主张改造国民性 375
二 构建中国近代新道德体系的尝试 379
三“采补其所本无”“淬厉其所本有”的中西道德调和论 386
第三十九章 谭嗣同的伦理思想 389
一“冲决网罗”的反封建名教思想 390
二“仁—通—平等”的道德观 394
三“以太即性”的自然人性论 396
四“崇奢黝俭”和重视民利的功利伦理 398
第四十章 严复的伦理思想 401
一 进化论的伦理思想 402
二“背苦向乐”和“开明自营”的道德学说 404
三“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自由观 407
四“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国民性改造思想 409
五“统新故、苞中外”的文化观 410
第四十一章 孙中山的伦理思想 413
一 人格救国论 414
二“替众人服务”和“人类以互助为原则”的道德学说 416
三 对中国“固有道德”的改造和继承 419
四 自由、平等、博爱的道德观 422
五“天下为公”的社会道德理想 425
第四十二章 章太炎的伦理思想 429
一 革命的道德观 430
二 用宗教增进道德,用国粹增进爱国心 434
三 善恶、苦乐并进的“俱分进化论” 439
四 论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 441
第四十三章 蔡元培的伦理思想 446
一 以德育为“中坚”的“五育”说 447
二 公民道德的纲领:自由、平等、亲爱 451
三 论孔子及儒家伦理 453
第五编 现代早期的伦理思想 461
第四十四章 陈独秀的伦理思想 461
一 批判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462
二 论新人生观 468
三 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之觉悟 471
四与《东方》杂志派的论战 473
第四十五章 李大钊的伦理思想 476
一 以进化论和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的道德学说 477
二 批判孔子和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481
三 论新人生观 486
四 论婚姻家庭道德 489
第四十六章 胡适的伦理思想 492
一 自然人性论和实用主义道德观 493
二 从反对封建旧道德到宣扬民族道德虚无论 496
三论“健全的个人主义” 499
四 社会的不朽论 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