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编 幸福观念的理论溯源 1
导论:幸福的朝向 3
一 幸福的个体性维度 3
二 幸福的社会性维度 6
三 幸福的历史性维度 8
第一章 西方哲学视域中的幸福 11
一 享受快乐的幸福 11
二 追求至善的幸福 18
三 直面痛苦的幸福 25
第二章 中国古典哲学视域中的幸福 33
一“箪食瓢饮”的幸福 34
二“道法自然”的幸福 37
三“长生久视”的幸福 40
四“证成涅槃”的幸福 42
第三章 中国近代以来幸福的社会之维 45
一 幸福的“乌托邦” 45
二“求乐免苦”与追寻富强 47
三 科学与民主的幸福许诺 50
四 城市化进程中的“幸福生活” 53
第二编 城市里有没有我们的幸福?——“乡下人进城”的幸福感变迁及其文学表达 57
导论:现代化·“乡下人”·幸福感——考察的意义与概念的界定 59
一 反思现代化:考察“乡下人进城”幸福感的意义 59
二 定义“乡下人”:“乡下人进城”的几种方式 60
三 分析幸福感:我们对幸福/幸福感的使用 62
第一章 春风作伴好进城——对路遥笔下五种“进城”“乡下人”幸福感的考察 65
一“具有公职身份的乡下人” 66
二“身份暧昧的乡下人” 68
三“混进城市的乡下人” 79
四“进城打工的乡下人” 80
五“进城买卖的乡下人” 83
第二章“乡下人进城”,一种宗教,或者一个魔咒——近二十年文学创作中“乡下人进城”现象的幸福感考察 85
一 到城里寻找幸福:“进城”成为“乡下人”的一种宗教 85
二 幸福远非想象中的那样美好:“进城”成为“乡下人”的一个魔咒 89
三 我在哪里错过了你?——影响“乡下人进城”幸福感的因素 102
第三章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们如何实现共同幸福? 108
一 取消专门针对“乡下人”的歧视性社会制度 109
二 投入更大的精力进一步加强农村经济建设 112
三 投入更大精力振兴农村教育、提高乡村文明 114
第三编 宗教信仰与幸福感:都市佛教信仰的回潮 119
导论:中国历史脉络中的宗教观与幸福观 121
第一章 信仰的挑战与幸福感的重塑:新时期的中国佛教 126
一 新时期佛教的革新与困境 126
二 为己祈福:隐藏的信仰 128
第二章 蛰伏的信仰与幸福感的迷途(1978~1999) 131
一 坚冰的融化:宗教政策与佛教的复苏 131
二 科学主义与特异功能:“气功热”背后的信仰误区 136
第三章 消费主义的焦虑与寻找幸福:佛教信仰的悖论(2000~2010) 143
一 白领梦的幻灭:中产阶层的佛教信仰 143
二 权力与财富的焦虑:社会精英群体与佛教信仰 150
第四章 结论 157
第四编 当代居家生活/文化对幸福的引领与影响 163
导论:目的理性笼罩下的幸福感 165
一 今天我们为什么关注幸福感? 165
二 幸福感与价值观危机 166
三 幸福感与个人主义和消费主义 170
四 幸福感与空间 172
五 现代中国历史脉络中的幸福观 174
第一章 居家生活成为幸福的源泉—— 20世纪80年代对幸福生活的想象 181
一20世纪60年代幸福观讨论 181
二20世纪80年代现代幸福生活图景 183
三 幸福感与家庭生活空间 188
四 作为历史遗产的工人新村的启示 191
第二章 住房改革与居家生活 195
一 家庭和住房制度改革 195
二 住房商品化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建筑业 198
三“蜗居”:房改想要的后果? 206
第三章 被建构的“家”和幸福感 210
一 被重新分配的居住空间 210
二 被建构的“家” 217
三 难以作结的结语:幸福在哪里? 225
第五编 实证主义视野下的都市幸福感研究 229
导论:经验世界里的幸福感 231
第一章 主观幸福感的国际经验研究综述 233
一 主观幸福感的界定 233
二 经济学与心理学研究中的主观幸福感 235
三 社会学视野下的主观幸福感 241
第二章 中国人的主观幸福感(1990~2007) 248
一 主观幸福感的基本情况 248
二 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以2007年为例 254
第三章 2010年上海居民的幸福感 262
一 经济与社会保障的满意度 262
二 健康与安全的满意度 266
三 公共服务与休闲生活满意度 274
四 居住与环境满意度 278
五 总体满意度 285
参考文献 289
后记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