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思考》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士金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03412348
  • 页数:254 页
图书介绍:暂缺《走向鲁迅世界》简介

前言 1

存理循理与惧理怕理 1

朱熹论无极太极 2

“太极”是否本身就有缺陷 3

追求真理的无限性 4

杨万里论太极 5

杨万里论天地运行的规律性 6

陈淳论理、道、心、太极之关系 7

曹端对太极的看法 8

真德秀解释“无极而太极” 9

“理一分殊”在社会学上的运用 9

关于“理一分殊” 10

朱熹在恢复大业中的“理一分殊” 12

评王柏的“理一分殊”论 13

张载的“神”与天理之关系 15

吕祖谦的“天理”说 16

对吕祖谦“人心”、“道心”说的批评 17

吕祖谦论“本心” 18

朱熹论天理流行及化育万物 19

朱熹“天地”概念的相对性 20

“理”是主宰一切的上帝 21

说空说无不如讲“理” 22

刘因的生生不息之理及其气机 23

饶鲁说出的一个天下的大道理 24

湛若水的“天理”论 25

李侗论养气及理气心性 27

朱熹论理气关系 27

朱熹论道理、器物的关系 29

朱熹理气说引伸一例 30

薛瑄论理气关系 31

罗钦顺的理气论 32

程颐论“道”是规律性 33

理性命与修身治国之道 33

程子论“物散万殊”与“万物一理” 35

邵雍的“理”、“性”、“命”、“道” 35

“人欲”就是违背科学规律 36

按科学规律办事——存天理与灭人欲 37

道之大体,层次不一 38

体用一源、显微无间 39

人类违背了天道流行发育万物的原则 40

陆九渊“道”、“理”观的客观规律性 41

陆九渊论“道固在人” 42

陈淳论性与理 42

陈淳对“天理”的阐释和说明 43

对张九成道器关系的批评 44

张九成论理与情的关系 45

对张九成天理论的批评 46

评张九成的天理与中庸论 47

谢良佐论天理与人欲 48

对胡宏论理义的批评 49

真德秀的理器道器关系说 50

王守仁良知说与天理的微妙关系 51

王阳明“天理人欲”的循序渐进论 53

吕坤论“道”的价值与局限 56

黄震谈道即理的价值与局限 57

刘因天地人物一体的观念 58

陈献章论道和理 58

性即理与环境污染 59

张载“性”的含义是什么 60

二程论人性的分析 61

二程的人性天理论并不指“现实人”的言动 62

二程认为“人心不能不交感万物” 63

吕祖谦论人“一心善端”有必复之理 63

朱熹的人性论不否认“实际人”的缺陷 64

广义的人物之性:性即理 65

人有仁义礼智之性 66

人性不同于禽兽之性 67

历史上的性论分析 68

什么是气质之性 69

人心与道心的区别不能绝对化 70

“道心”就是理之在人心者 71

道心与人心的另一个区分 72

人心道心与个体整体观念之关系 72

天赋不同之四等人:圣、贤、众、下民 73

朱熹人性论的逻辑前提 74

一人之情与一国之情 75

朱熹重视“心”的材料 76

朱熹的“心学”思想 76

在这里与陆王心学相通 77

陆九渊心学的原始风貌 78

正确理解陆九渊的心学方法 79

陆九渊解除“心蔽”的“剥落”法 80

陆九渊“心学”功夫与大众化的需要 80

陆九渊的亲友琢磨、剖剥的去病法 81

全面地评价陆九渊的“心学” 82

陆九渊的心学得失之一 84

陆九渊的心学分析之一 85

陆九渊心学与禅宗目的不同 86

由陆学弟子看心学的本质 87

陆九渊的心学宗旨 90

陆九渊治理荆门的实践与其心学之关系 91

胡宏关于人性的论述 92

对胡宏论性的批评 94

评胡宏的心性论 95

张栻论仁义礼智四端之性 96

张栻论身形气欲情之为不善 96

陈淳论气质之性与天地之性 97

陈淳论人心道心 98

黄干对人心、道心的认识 98

魏了翁主张养心以极于无欲 99

治性以诚为要,修身以敬为门 100

宋濂对人之“一心”的重视 100

宋濂心学的特殊性内涵 101

吴与弼的“洗心”说 104

陈献章对“心”的理解与认识 104

陈献章的心学功夫 105

黄道周关于“天道”、“人道”的论述 107

罗汝芳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 108

薛应旂“心学”的畸形特征 109

薛应旂心学在知识论上的困惑 111

吴澄对陆九渊心学的正确理解 113

陈白沙“心学”论评析之一 114

黄震对气质之性、天地之性的看法 115

黄震对孔孟程朱性说的认识 116

罗钦顺关于“道心”、“人心”的论述 117

罗钦顺的人性论思想——“理一分殊” 118

饶鲁对“性相近”的分析 119

要正确理解王守仁的心学理论 120

王阳明的“心学”就是人学 122

湛若水论心即理 123

湛若水的“心学”意义 124

湛若水的心学修养方法 126

程朱陆王论心性的比较 127

刘宗周论心性与天理人欲 127

刘宗周的道心人心论 129

刘宗周心性说的价值与缺陷 130

刘宗周的“即物以求心”与反良知说 132

“天地四方之气”对人性之影响 133

陈庆镛“道心”的含义 135

朱熹关于“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思考 136

本书参考书目 251

后记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