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任务和基本原则 1
1.如何理解、贯彻刑事诉讼法中的“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1
2.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特点和亮点? 5
第二章 管辖 11
3.人民法院可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包括哪些? 11
4.如何把握刑事管辖中的犯罪地? 14
5.如何明确被告人或者被告单位的居住地? 15
6.对在国际列车上实施的犯罪,如何确定管辖? 16
7.对于外国人犯罪案件的管辖应注意哪些问题? 16
8.对中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的犯罪,如何管辖? 17
9.对正在服刑罪犯的犯罪如何管辖? 18
10.中级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起诉的、经审理认为不需要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如何处理? 19
11.移送管辖的情形有哪些? 20
12.导致管辖改变的情形有哪些? 23
13.确定军事法院的管辖,应注意哪些问题? 24
第三章 回避 26
14.如何把握审判人员的回避事由? 26
15.如何把握审判阶段回避申请权的告知? 27
16.如何把握审判阶段回避的启动? 28
17.如何把握审判阶段回避的决定及其复议? 28
第四章 辩护与代理 29
18.如何把握辩护人的范围? 29
19.如何把握委托辩护人的程序? 30
20.如何把握法律援助的相关问题? 31
21.如何把握辩护人的权利与义务? 33
22.如何把握诉讼代理人的相关问题? 35
第五章 证据 36
23.刑事诉讼法和《解释》如何完善证据制度? 36
第一节 一般规定 37
24.《解释》规定了哪些证据法基本原则?有何考虑? 37
25.如何把握证据裁判原则? 38
26.如何把握程序法定原则? 40
27.如何把握法庭质证原则? 42
28.如何把握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 44
29.如何把握刑事诉讼的证明责任? 45
30.如何把握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48
31.如何把握行政机关收集的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的使用? 51
32.如何把握人民法院调取、调查、核实证据问题? 57
33.如何把握见证人的范围? 58
34.如何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妥善处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证据? 61
第二节 物证、书证的审查与认定 62
35.为何《解释》未将对物证、书证的审查与认定分列规定? 62
36.如何把握物证、书证的审查与认定的主要内容? 63
37.如何把握物证、书证的排除规则? 66
第三节 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的审查与认定 67
38.如何把握证人证言的审查与认定的主要内容? 67
39.如何把握证人证言的排除规则? 71
40.如何把握证人证言的采信规则? 73
41.如何把握被害人陈述的审查与认定? 75
第四节 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审查与认定 76
42.如何把握被告人供述的审查与判断的主要内容? 76
43.如何把握被告人供述的排除规则? 79
44.如何把握被告人供述的采信规则? 80
第五节 鉴定意见的审查与认定 81
45.如何正确把握鉴定意见的价值? 81
46.如何把握鉴定意见的审查与判断的主要内容? 82
47.如何把握鉴定意见的排除规则? 88
48.如何把握检验报告的审查与判断? 89
第六节 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的审查与认定 91
49.如何正确把握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的价值? 91
50.如何把握勘验、检查笔录的审查与认定? 92
51.如何把握辨认笔录的审查与认定? 94
52.如何把握侦查实验笔录的审查与认定? 96
第七节 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的审查与认定 98
53.如何把握视听资料的范围与特点? 98
54.如何把握视听资料的审查与认定? 99
55.如何把握电子数据的范围与特点? 102
56.如何把握电子数据的审查与认定? 104
57.如何把握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的排除规则? 109
第八节 非法证据排除程序 110
58.如何正确认识刑事诉讼法关于非法证据排除程序规定的意义? 110
59.如何把握非法证据的标准? 112
60.如何把握非法证据排除申请? 115
61.如何把握庭前会议就非法证据排除申请了解情况、听取意见? 117
62.如何把握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审查、调查? 118
第九节 证据的综合审查与运用 123
63.如何把握证据的综合认证? 123
64.如何把握间接证据定案规则? 125
65.如何把握口供补强规则? 128
66.如何把握技侦证据材料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规范历程? 131
67.如何把握技术侦查措施的概念和范围? 132
68.如何把握技侦证据材料审查与判断? 134
69.如何把握到案经过、抓获经过等说明材料的审查判断? 140
70.如何把握特殊言词证据的采信规则? 142
71.如何把握法定量刑证据材料的审查判断? 144
72.如何把握被告人年龄的审查方式与原则? 148
第六章 强制措施 151
73.实践中适用拘传应注意哪些问题? 151
74.拘传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应注意哪些问题? 153
75.对具有哪些情形的被告人可以采取取保候审措施? 153
76.采用保证金形式取保候审应注意哪些问题? 154
77.取保候审期间,被告人应遵守哪些规定? 155
78.对被取保候审人适用禁止性规定应注意哪些问题? 156
79.违反以保证金形式取保候审规定的后果和处理程序有哪些? 156
80.如何退还取保候审的保证金? 157
81.确定取保候审保证人应注意哪些问题? 158
82.保证人未履行保证义务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159
83.可以适用监视居住措施的情形有哪些? 160
84.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应注意哪些问题? 161
85.逮捕犯罪嫌疑人应符合哪些条件? 163
86.如何把握被取保候审的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规定,情节严重? 164
87.如何把握被监视居住的被告人违反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 165
88.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注意哪些问题? 166
89.已经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哪些情形,办案机关可以变更强制措施,变更为监视居住或者取保候审? 167
90.已经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哪些情形,办案机关应当变更强制措施或者释放? 168
91.人民法院对申请变更强制措施的如何处理? 169
第七章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169
92.2012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对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有哪些修改? 169
93.哪些情况下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170
94.哪些情况下人民检察院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检察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应当如何确定其诉讼地位,如何作出判决? 172
95.哪些人员在附带民事诉讼中依法负有赔偿责任?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仅对部分共同致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应当如何处理? 173
96.共同犯罪案件中同案犯在逃的,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如何处理? 174
97.一审期间未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二审期间提起的,应当如何处理? 174
98.对在侦查、审查起诉期间当事人已达成赔偿协议并已给付,被害人又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应当如何处理? 175
99.如何适用附带民事诉讼中的保全措施? 176
100.如何确定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和赔偿标准? 177
101.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未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另行提起民事诉讼的,应当如何处理? 180
第八章 期间、送达、审理期限 181
102.如何把握期间问题? 181
103.如何把握送达问题? 183
104.如何把握审理期限问题? 184
第九章 审判组织 187
105.如何把握审判组织的问题? 187
第十章 公诉案件第一审普通程序 190
第一节 审查受理与庭前准备 190
106.如何把握我国公诉案件移送方式的改革? 190
107.如何把握公诉案件庭前审查程序的历史沿革? 194
108.如何把握公诉案件庭前审查的内容和方法? 195
109.如何把握对公诉案件庭前审查后的处理? 196
110.如何把握公诉案件庭前审查的期限? 198
111.如何把握庭前准备程序的立法完善? 198
112.如何把握庭前准备程序的具体操作? 200
113.如何看待庭前会议程序的意义? 203
114.如何把握庭前会议程序的实践操作? 205
第二节 宣布开庭与法庭调查 210
115.如何把握宣布开庭阶段的程序? 210
116.如何把握法庭调查的相关问题? 212
第三节 证人、鉴定人、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 220
117.如何把握证人出庭作证的必要性? 220
118.如何把握证人出庭范围? 221
119.如何把握强制证人出庭及相关惩戒制度? 224
120.如何把握鉴定人出庭作证的必要性? 227
121.如何把握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情形? 228
122.如何把握鉴定人拒绝出庭作证的处理? 229
123.如何看待刑事诉讼法和《解释》关于证人、鉴定人、被害人保护和证人作证保障的相关规定? 231
124.如何把握证人、鉴定人、被害人保护的问题? 232
125.如何把握证人作证保障问题? 237
126.如何把握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的必要性? 238
127.如何把握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制度的实务操作? 239
第四节 法庭辩论与最后陈述 243
128.如何把握法庭辩论的相关问题? 243
129.如何把握法庭辩论中的量刑程序? 245
130.如何把握最后陈述的相关问题? 247
第五节 评议案件与宣告判决 247
131.如何把握评议案件的相关问题? 247
132.如何把握法庭笔录的相关问题? 248
133.如何把握判决的相关问题? 248
134.如何把握人民检察院撤回起诉的问题? 250
135.如何把握建议人民检察院补充或者变更起诉的问题? 251
136.如何把握判决书的相关问题? 251
137.如何把握宣判的相关问题? 253
第六节 法庭纪律与其他规定 254
138.为何要完善法庭纪律的相关规定? 254
139.如何把握法庭纪律的相关规定? 255
140.如何把握违反法庭纪律的处理问题? 257
141.如何把握延期审理的问题? 260
142.如何把握中止审理的问题? 263
143.如何把握拒绝辩护的问题? 265
第十一章 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 266
144.如何把握提起自诉的条件和程序? 266
145.如何把握自诉案件的审查受理? 267
146.如何把握自诉案件的审理方式? 270
147.如何把握自诉案件的调查核实证据? 271
148.如何把握自诉案件的结案方式? 273
149.如何把握自诉案件的中止审理? 275
150.如何把握自诉案件的反诉? 276
151.如何把握自诉案件的审理期限? 277
第十二章 单位犯罪案件的审理 278
152.《解释》对单位犯罪案件的审理如何规定? 278
153.如何把握单位犯罪案件的审查受理? 279
154.如何把握诉讼代表人的相关问题? 281
155.如何确定单位犯罪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284
156.如何把握被告单位委托辩护人的问题? 284
157.如何把握单位犯罪案件的庭前会议的问题? 285
158.如何把握诉讼代表人在法庭中的位置的问题? 285
159.如何把握被告单位的诉讼代表人出庭问题? 286
160.如何看待单位犯罪案件缺席判决的问题? 287
161.如何把握单位犯罪案件适用简易程序的问题? 287
162.如何把握单位犯罪案件法庭审理顺序的问题? 288
163.如何把握被告单位终结的处理问题? 288
164.如何把握单位犯罪案件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的适用问题? 290
165.如何把握单位犯罪案件的裁判文书问题? 290
第十三章 简易程序 291
166.符合哪些条件的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 291
167.决定是否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需要开展哪些工作? 292
168.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由哪个机关决定? 293
169.具有哪些情形的案件不应适用简易程序审理? 294
170.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如何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 295
171.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对审判组织有哪些要求? 296
172.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为什么要求公诉人必须出庭? 298
173.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主要把握哪些庭前准备工作和庭审程序? 298
174.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可以简化或者不受普通程序规定限制的程序有哪些? 300
175.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过程中,遇有哪些情形应当转为普通程序重新审理? 302
176.对解释“简易程序”部分没有规定的事项,是否可以参照适用解释关于普通程序的相关规定? 302
第十四章 第二审程序 303
177.可以提出上诉的主体有哪些? 303
178.符合哪些条件的上诉必然启动二审? 304
179.上诉人要求撤回上诉的,如何处理? 306
180.人民法院受理抗诉案件应注意哪些问题? 308
181.第一审人民法院向第二审人民法院移送的上诉、抗诉案卷、证据应包括哪些? 310
182.二审人民法院审查上诉、抗诉案件,应坚持什么原则? 311
183.二审人民法院审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上诉、抗诉案件,应注意哪些问题? 312
184.第二审人民法院审查上诉、抗诉案件,应着重审查哪些内容? 313
185.如何保障被告人在二审期间的辩护权? 313
186.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抗诉案件,哪些应开庭审理? 314
187.经审查,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于哪些案件可以决定不开庭审理? 316
188.二审期间,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当事人提交的新证据以及重新鉴定、补充鉴定的要求或者意见如何处理? 317
189.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上诉、抗诉案件,可以在哪些地方进行? 318
190.开庭审理上诉、抗诉案件,除应当参照适用第一审程序的有关规定外,还应当注意哪些程序性问题? 319
191.开庭审理上诉、抗诉案件过程中,如何突出重点,保障庭审质效? 319
192.如何保证未开庭审理案件的审理质量? 321
193.二审中坚持不加重上诉被告人刑罚原则,应主要注意哪些方面? 322
194.原审人民法院对经二审人民法院裁定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能否加重被告人的刑罚? 324
195.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抗诉案件,应当如何裁判? 324
196.坚持限制发回重审原则,应注意哪些问题? 325
197.第二审人民法院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上诉、抗诉案件如何处理? 328
198.刑事诉讼法是如何规定二审期限的? 329
第十五章 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和特殊假释的核准 330
199.现行“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案件核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330
200.《解释》对“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案件核准制度的主要修改和完善? 331
201.复核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案件的其他问题? 334
202.如何理解与适用特殊假释案件的核准程序? 334
203.特殊假释中的“特殊情况”与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案件中的“特殊情况”是否一致? 335
第十六章 死刑复核程序 337
204.如何把握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报请复核? 337
205.如何把握死刑立即执行案件报请复核的要求? 338
206.如何把握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 339
207.如何把握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复核程序? 342
第十七章 查封、扣押、冻结财物及其处理 343
208.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冻结在案财物的具体程序和要求? 343
209.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如何处理? 344
210.对扣押、查封、冻结在案的特殊财产能否先行处理? 346
211.不宜移送的实物的范围? 347
212.对查封、扣押、冻结财物的审查认定和处理程序? 347
213.对查封、扣押、冻结财物的执行? 350
214.查封、扣押、冻结财物处理部分的其他问题? 351
第十八章 审判监督程序 352
215.《解释》关于审判监督程序的规定相对于《1998年解释》有何变化? 352
216.《解释》对于有权申诉的主体范围是怎么规定的? 353
217.向人民法院进行刑事申诉,应当提交那些材料? 355
218.人民法院对于刑事申诉的审查,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355
219.《解释》对于申诉案件重新审判的条件是如何表述的? 357
220.人民法院对于刑事申诉进行审查后,应如何处理? 358
221.关于审判监督程序中指令再审的新规定? 358
222.人民法院对于人民检察院的抗诉是否一律都要立案再审? 359
223.对于人民检察院依审判监督程序抗诉的案件,人民法院是否可以指令下级法院再审? 360
224.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在再审期间是否一律不能停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 361
225.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理的案件,是否都要进行全面审查? 362
226.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理的案件,在审理方式上有何要求? 362
227.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理的案件,原审同案被告人是否都要出庭? 363
228.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开庭审理的案件,人民检察是否都要派员出庭? 364
229.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判的案件是否可以加重原审被告人的刑罚? 364
230.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再审刑事案件,在庭审前应进行哪些准备工作? 365
231.人民法院如何开庭审理再审刑事案件? 366
232.再审刑事案件经过重新审理后,如何处理? 368
第十九章 涉外刑事案件的审理和司法协助 369
233.哪些案件属于涉外刑事案件? 369
234.如何确定涉外刑事案件的级别管辖? 370
235.如何确认涉外刑事案件中外国人的国籍? 371
236.审理涉外刑事案件,需将哪些事项通报人民政府外事主管部门,通知有关国家驻华使、领馆?如何通知有关国家驻华使、领馆? 371
237.涉外刑事案件被告人享有哪些独特的诉讼权利?外国籍被告人在押,其国籍国驻华使、领馆或者监护人、近亲属要求探视、会见的,应当如何处理? 373
238.外国籍当事人国籍国驻华使、领馆官员要求旁听涉外刑事案件审理的,应当如何处理? 374
239.外国籍当事人如何委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374
240.决定限制涉外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出境,或者要求有关证人暂缓出境的,应当如何处理? 375
241.如何审查、认定来自境外的证据材料? 376
242.人民法院与外国法院如何开展刑事司法协助? 377
243.请求和提供司法协助,应当通过何种途径、方式进行? 378
244.人民法院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居住的当事人送达刑事诉讼文书的,可以哪些方式? 379
245.人民法院与外国法院如何通过外交途径相互请求送达刑事诉讼文书? 380
第二十章 执行 380
246.刑罚的种类和刑罚执行的机关、依据、特点有哪些? 380
247.对死刑缓期执行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执行刑罚,应注意哪些问题? 381
248.人民法院遇有哪些情形可以暂停执行死刑? 383
249.人民法院对暂停执行死刑的案件如何处理? 384
250.人民法院执行死刑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385
251.人民法院将死刑缓期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罪犯将交付执行需注意哪些问题? 387
252.人民法院决定对罪犯暂予监外执行应注意哪些问题? 389
253.人民法院决定对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收监执行应注意哪些问题? 390
254.人民法院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单处剥夺政治权利罪犯交付执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91
255.财产刑的执行机关和执行依据有哪些?可以采纳哪些措施? 391
256.罚金刑的执行具有哪些特点? 392
257.没收财产刑的特点和可以没收的财产的范围有哪些? 393
258.人民法院执行财产刑应注意哪些问题? 394
259.人民法院受理减刑、假释案件,应当审查执行机关移送的哪些材料? 395
260.人民法院审理减刑、假释案件是否需要开庭审理? 396
261.审理减刑、假释案件是否可以公示?哪些内容可以公示?如何公示? 396
262.人民法院对执行机关提请减刑、假释的案件如何处理? 397
263.人民法院撤销缓刑、假释应注意哪些问题? 399
第二十一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401
264.如何科学设置少年法庭机构? 401
265.如何科学界定少年法庭审理案件的范围? 402
266.做好分案审理工作,人民法院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403
267.如何理解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指定管辖制度? 403
268.如何理解未成年人情况调查的性质和地位作用? 404
269.如何理解和适用心理疏导和心理测评机制? 406
270.实践中法定代理人、合适成年人出庭应注意哪些问题? 407
271.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如何充分保障未成年人的辩护权? 408
272.如何对未成年人严格限制适用羁押措施? 409
273.如何正确理解未成年人案件不公开审理制度? 410
274.如何适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圆桌审判方式? 411
275.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如何做好法庭教育工作? 411
276.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如何贯彻快速审理原则? 412
277.如何理解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实践中如何操作? 413
278.审判实践中如何更好地保障未成年被害人、证人的权益? 415
279.如何做好判后回访帮教工作? 417
第二十二章 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418
280.如何理解当事人和解程序设立的目的和意义? 418
281.如何理解当事人和解程序的适用条件? 419
282.如何理解当事人和解程序的适用范围? 420
283.人民法院能否主持协商以达成和解? 422
284.和解的主体与代为和解? 424
285.如何审查和解协议? 425
286.已经达成和解协议后能否再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426
287.人民法院如何制作和解协议书 427
288.和解协议何时生效? 429
289.和解协议应当何时履行? 430
290.和解协议签署后能否反悔? 431
291.当事人和解对案件的实体处理结果有哪些影响? 432
292.如何处理共同犯罪的量刑均衡问题? 435
293.如何在裁判文书中体现和解协议的内容? 436
294.如何理解刑事和解与附带民事诉讼调解的关系? 436
第二十三章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 437
295.刑事诉讼法增设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目的和意义? 437
296.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439
297.人民法院对没收违法所得的申请的审查和处理? 443
298.没收程序案件的管辖法院及审判部门? 445
299.没收违法所得公告的内容及方式? 445
300.利害关系人的认定及其申请参加诉讼的要求? 446
301.没收违法所得案件的审理程序? 447
302.人民法院审理没收程序案件后应当如何处理? 448
303.没收程序案件的第二审程序如何操作? 449
304.哪些情况下可以终止没收程序案件的审理? 450
305.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如何启动违法所得没收程序? 450
306.没收程序案件的审理期限如何? 451
307.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救济制度? 452
第二十四章 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 453
308.为什么要在刑事诉讼法中设置强制医疗程序? 453
309.对哪些精神病人可以适用强制医疗? 454
310.强制医疗程序的启动主体? 456
311.强制医疗程序案件的管辖和审判组织? 457
312.对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申请的审查和处理? 458
313.审理强制医疗案件是否应当开庭和会见被申请人? 459
314.如何开庭审理强制医疗案件? 460
315.如何评估“继续危害社会可能”? 461
316.审理强制医疗程序案件后的处理? 462
317.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作出强制医疗决定的程序? 463
318.对强制医疗决定的救济程序? 464
319.强制医疗决定的交付执行? 465
320.强制医疗的解除程序? 466
321.对应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应如何处理? 467
第二十五章 附则 468
322.能否采取视频方式讯问被告人和开庭审理案件? 468
323.能否以口头形式向人民法院提出诉求、申请等? 469
324.对签名、盖章、捺指印有何统一的规范? 470
325.司法解释的施行时间及冲突解决? 470
326.本解释的其他问题? 471
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2012年12月20日) 472
后记 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