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核磁 1
一、回顾:磁场与电流 1
二、电磁关系对原子核的解释 1
第2章 磁共振现象 4
一、经典模型 4
二、量子模型 11
第3章 弛豫现象 16
一、纵向和横向磁性的概念 17
二、纵向弛豫T1 17
三、横向弛豫T2 19
四、磁共振信号的测量:自由进动信号FID 20
五、T2的概念 22
第4章 基本序列:自旋回波序列 24
自旋回波SE的原理 24
第5章 T1、T2和质子密度的对比度 32
一、重复时间的影响 33
二、回波时间的影响 36
三、T1、T2和质子密度加权 37
四、权重的概念:图解方法 40
五、磁共振信号公式 42
六、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对比度上和在病理学上的应用 43
七、反转恢复序列 48
八、对比剂 53
第6章 信号的空间编码和图像的重建 59
一、矩阵的概念和视场 59
二、信号的空间定位 60
三、切片的选择 61
四、频率和相位编码的概念 62
五、频率编码和相位编码在磁共振成像中的运用 63
六、傅立叶变换的概念 67
七、图像重建的一些问题 67
第7章 MRI序列的事件排列及其采样时间 71
一、RF脉冲和梯度场的安置 71
二、序列时间 72
三、多片技术 72
四、双极性梯度场:梯度回波的概念 74
五、3D成像 79
第8章 K空间 80
一、导言 80
二、傅立叶变换和K空间 80
三、MRI图像的采集和K空间 84
四、K空间的性质 91
五、K空间移动原则 95
六、K空间和快速以及超快速成像术 97
七、K空间和钆注射ARM 99
第9章 影响MRI图像质量的因素 100
一、图像质量标准 100
二、MRI检查参数 103
第10章 快速成像术 119
一、采集时间较长的原因 119
二、基于减少测量数的快速成像方法 120
三、基于对K空间快速填充的快速成像方法 121
四、半傅立叶成像 122
五、基于梯度回波的快速成像:基本原理 123
六、梯度回波成像的对比度 136
七、通过对K空间的快速扫描或多行填充的快速成像方法 140
八、即时成像技术 152
九、并行采集技术 157
十、未来展望 162
第11章 流动成像 163
一、血液和血肿的MRI信号 163
二、对血流的复习 164
三、不同的流动现象 164
四、磁共振血管造影 169
第12章 磁共振成像的伪影 185
一、金属伪影 185
二、运动伪影 187
三、截断伪影 193
四、假频 196
五、化学位移伪影 201
六、磁敏感性伪影 204
七、交叉激励现象 206
八、和成像技术相关的伪影 206
第13章 组织抑制序列 209
一、抑脂 209
二、抑液 219
三、磁化转移 222
第14章 MRI设备和检查模式 223
一、MRI设备 223
二、接待病人 229
三、安置病人和定中心 231
四、参数选择 233
五、图像处理和存档 236
第15章 心脏成像 237
一、序言:复习图像重建的过程 237
二、基本原理:采集和心电图同步 238
三、基础心脏成像序列:梯度回波和自旋回波 239
四、相位成像法(流量图) 244
五、能进行屏息采集的分段序列 247
六、心脏成像术的技术改进 254
第16章 弥散成像、灌注成像和功能性MRI 261
一、弥散成像法 261
二、灌注成像法 270
三、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274
第17章 磁共振谱 279
一、磁共振谱的原理 280
二、MRS技术 281
三、数据处理 288
四、MRS的临床应用 290
附录 295
附录A 自旋和核磁 295
附录B 一摩尔体积中平衡态剩余质子的数量 296
附录C 旋转磁场和射频波 296
附录D 计算90°和180°射频脉冲的强度以及时间长度 296
附录E 波尔兹曼分布 297
附录F 量子模型和经典模型的一致性 297
附录G 90。脉冲后磁性的T1恢复和T2的减少 298
附录H 弛豫过程中横向磁性和纵向磁性随时间的变化 298
附录I TR和TE参数对自旋回波信号的影响 299
附录J 纵向磁性恢复曲线的交错 299
附录K 反转恢复序列消除信号 300
附录L 选片梯度场的一个数例 301
附录M 频率和相位的一致性 301
附录N 双极性梯度场以及梯度场相对于B。的对称性 302
附录O 双极性选片梯度场 303
附录P 傅立叶变换的数学定义 304
附录Q MRI信号和傅立叶变换 304
附录R 测得信号的值 305
附录S 自旋回波序列、梯度回波序列的时序图和K空间的填充顺序 306
附录T FOV和图像的空间分辨率 306
附录U 矩阵、视场和像素 307
附录V 厄恩斯特最优角的影响 307
附录W 钆注射后血液的T1值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