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概念的断裂与意义的生长 1
第一章 乡族小说与“现代”语境 26
第一节 乡族小说对“现代”与“传统”的阐释 26
一 中国农村进入“现代”语境的发生学考察 26
二 “现代性”的含义及其对乡族小说的影响 30
三 乡族小说中“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34
第二节 新时期乡族小说的嬗变轨迹与多元形态 38
一 新时期乡族小说的递嬗演进 39
二 新时期乡族小说的发展轨迹 48
三 新时期乡族小说的多元形态 52
第二章 新时期乡族小说的形象谱系 58
第一节 形象谱系之一:乡村宰制者 59
一 生存型“能人” 63
二 商业型“能人” 68
三 政治型“能人” 72
第二节 形象谱系之二:乡村女“能人” 78
一 叛逆型女“能人” 79
二 道德型女“能人” 83
三 事业型女“能人” 88
第三节 形象谱系之三:乡村贫困群体 91
一 “人穷志不穷”型群体 93
二 “人穷志也穷”型群体 96
三 “志穷人不穷”型群体 99
第四节 形象谱系之四:游走的“边缘人” 103
一 “边缘人”的兴起与农民形象的改写 104
二 忍让型“边缘人” 108
三 “自我”认同型“边缘人” 113
第三章 新时期乡族小说的审美哗变 119
第一节 新时期乡族小说审美哗变(之一) 119
一 创作路向的转轨与“真实性”的重新阐释 120
二 现实主义写作与现代技巧的并置 125
三 写作姿态的转变与新形象的塑造 133
四 叙事视角的多元与跨文体写作 136
第二节 新时期乡族小说审美哗变(之二):悲喜二重奏 141
一 肉身之痛与灵魂之美 144
二 生存之苦与精神之乐 151
第三节 新时期乡族小说审美哗变(之三):话语资源的开发与共享 158
一 贾平凹小说中古语的现代神韵 160
二 “马桥”方言的文化底蕴 167
第四节 审美哗变之隐忧与反思 175
一 乡族长篇小说的衰落与写作的凝滞 175
二 文学精神的缺失与经典形象的缺席 180
三 苦难作为精神救赎 184
四 道德作为审美支柱 188
第四章 新时期乡族小说与乡土民间文化 191
第一节 新时期乡族小说与乡土民间文化 191
一 “乡土民间文化”的概念 192
二 乡土民间文化的两种表现形态 195
三 乡土民间文化的存在形态及创造层级 199
四 新时期乡族小说与乡土民间文化 202
第二节 乡土民间的民俗礼仪:有意味的形式 205
一 乡土民间民俗礼仪的情感意味 209
二 乡土民间民俗礼仪的社会反思意味 212
三 乡土民间民俗礼仪的道德隐喻意味 217
第三节 乡土民间的传统艺术:末路中兴 222
一 乡土民间的说唱艺术 224
二 乡土民间的“杂类”艺术 232
第四节 乡土民间的神秘文化:民间信仰的终结 239
一 人对“神人”的信仰 242
二 人对自然的信仰 245
三 人对神鬼的信仰 251
结语:一个等待批判的概念 255
主要参考文献 262
后记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