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言 关于实在论的形而上学争论 1
第一章 语义值 22
第一节 意义理论与逻辑学的区别 22
第二节 模型论 26
第三节 直接说明 28
第四节 内在解释 31
第五节 陈述值 33
第六节 意义理论的中心概念 35
第七节 语义理论的诸类型 37
第八节 经典语义学 39
第二章 推理与真 44
第一节 真是逻辑学的外显概念吗? 44
第二节 哲学的推论 49
第三节 多种绝对真值 52
第四节 断定的内容与成分的涵义 53
第五节 概率的衰减 56
第六节 什么是真? 57
第七节 如何说明逻辑常项? 60
第八节 内在解释的重要意义 62
第九节 一种反对意见 66
第三章 各种真理论 68
第一节 各种意义理论 68
第二节 真与(T)图式 70
第三节 存在自然语言的非经典逻辑吗? 73
第四节 关于命题的知识与关于语句的真的知识 77
第五节 作为自然语言逻辑的经典逻辑 80
第六节 模糊性 81
第七节 二值性 83
第八节 关于“确定地”这个副词 83
第九节 语义刻画对代数刻画 90
第四章 意义、知识与理解 92
第一节 意义与知识 92
第二节 语言的社会特征 93
第三节 个性化语言与方言 95
第四节 作为一种理性活动的言说 98
第五节 理解与知识 103
第六节 外显的知识与隐含的知识 106
第七节 意识 108
第八节 语词和语句 112
第九节 知识的内容及其显示 115
第十节 个性化语言与共同语言 117
第五章 意义的成分 120
第一节 适度的意义理论 120
第二节 作为一种意义理论中心概念的真 126
第三节 涵义、语力和语气 127
第四节 涵义与指称 137
第五节 关于如何的知识与关于什么的知识 141
第六节 命题知识-归于和谓述知识-归于 142
第七节 指称、涵义与适度 150
第八节 弗雷格关于涵义的原则 152
第九节 作为意义理论基础的语义理论 155
第六章 真与各种意义理论 157
第一节谓词的涵义是函数吗? 157
第二节 涵义决定指称 162
第三节 一种意义理论的语义基础 164
第四节 框架理论 168
第五节 真概念及其定位 175
第六节 一个非结论性的检测案例 178
第七节 一种暂时性的结论 181
第七章 真概念的起源及作用 183
第一节 真的根概念 183
第二节 真概念是如何偏离正确性概念的 185
第三节 真与一个断定的用意 193
第四节 真与演绎推理 194
第八章 对演绎的辩护 204
第一节 逻辑规律 204
第二节 对逻辑规律的辩护与批判 208
第三节 关于基本规律的争论 211
第四节 哲学家对辩护的关注 214
第五节 演绎推理扩张我们知识的能力 216
第九章 循环、一致与协调 221
第一节 对逻辑规律的任何辩护必定是循环的吗? 221
第二节 逻辑规律需要任何辩护吗? 226
第三节 逻辑规律易受批判吗? 231
第四节 协调与逻辑常项 238
第五节 保守扩张 240
第十章 整体论 244
第一节 组合性 244
第二节 整体论的一个实例 248
第三节 整体论和逻辑规律 251
第四节 全局性的整体论 253
第五节 另一种形式的全局性整体论 261
第六节 不可逃脱性 266
第十一章 逻辑规律的证明理论辩护 269
第一节 自我辩护规则 269
第二节 协调性要求 270
第三节 自我辩护的引入规则 275
第四节 第二级的证明理论辩护 276
第五节 什么是引入规则? 280
第六节 第三级的证明理论辩护 283
第十二章 基本假定 290
第一节基本假定似乎合理吗? 290
第二节 析取 291
第三节 条件句 298
第四节 全称量词 300
第五节 概述 303
第十三章 稳定性 306
第一节 消去规则 306
第二节 向下的辩护程序 309
第三节 稳定性要求 313
第四节 否定 317
第五节 对经典否定式的一些最终评论 323
第十四章 真值函项意义理论 328
第一节 公认的逻辑规律何以受到批判? 328
第二节 批判一种语义理论 330
第三节 二值语义学 331
第四节 多值语义学 332
第五节 维特根斯坦 333
第六节 意义和知识 334
第七节 真与真的识别 335
第八节 基本词汇 338
第九节 不可判定陈述 342
第十节 候选者 344
第十五章 实在论与意义理论 350
第一节 弱还原论与强还原论 350
第二节 实在论是什么? 353
第三节 朴素实在论 356
第四节 现象主义 358
第五节 去引号 360
第六节 非经典逻辑常项的辅助用法 361
第七节 反实在论意义理论 363
第八节 形而上学与意义理论 367
第九节 何为正确的意义理论? 369
第十节 实在论者的反驳 371
第十一节 上帝的全知 379
索引 383
译后记 390
中文修订版后记 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