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3
公共理论——新时代下再读马克思 5
为社会主义和谐观一辩&刘世军 7
对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思想的再思考&冒天启 11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三十年&俞吾金 22
苏联模式的失败令我沉思&高放 28
革命的余波回荡百年&汪朝光 34
九十年领袖之路&许耀桐 40
辛亥革命百年:不仅仅是纪念&邓伟志 许耀桐 李乔 46
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左凤荣 沈志华 52
从恩格斯晚年的思想片断中得到启迪&徐觉哉 59
社会建设——走向民主和依法治国 69
社会学系列论坛:转型中国&费孝通 宋林飞 关信平 陆学艺 71
城管与小贩的战争如何终结&蔡定剑 80
只有理解农民,才能真正理解中国&徐勇 86
有效分权以实现主权在民&竹立家 89
崇高的信仰依托于好的社会&李向平 93
遏制部门争权,推进立法公平&盛洪 97
名家专访——聆听这个时代的声音 101
一个保守主义者眼中的中国&萧功秦 103
现代化不一定非要先世俗化&内森·加德尔斯 吴万伟&译 111
民族国家理论的悖论性发展&本报特约记者 115
监督式民主:民主在当代的发展趋势&本报特约记者 121
东方社会的公民身份&本报特约记者 127
下篇 133
学术探讨——守护传统还是迎合西方? 135
理论的原创及其批判方法&本报记者 137
汉语:突出外来语的重围&周振鹤 郜元宝 143
思想·学术二十年&夏中义 王家范 童世骏 146
在文学和历史之间……&董健 丁帆 王彬彬 154
谁来陈述历史?&傅光明 163
学术移民:共筑上海文化高地&陈家琪 陈嘉映 王鸿生 童之伟 孙周兴 169
“后现代死了!”&[英]格雷厄姆·默多克 章戈浩&译 177
中国近代史研究:“热点”的缺位&徐思彦 182
跨学科研究应合乎学术发展内在规律&杨国荣 186
民俗是社会建构的重要元素&哈森 田兆元 190
学术批评——还学术一块净土 197
就王铭铭抄袭一事谈建立学术道歉制度&曹树基 199
社科评奖问题何在?&周一平 204
学术期刊中的“三角交易”&王旭东 209
慎重对待“废伪”之争&江晓原 215
回归单纯&尤小立 218
“行政通吃”是学术发展的毒瘤&熊丙奇 222
谨防学术会议被异化&李醒民 225
教育批判——迈向现代大学之路 227
反省当代中国研究生教育&钱理群 陈思和 汪丁丁 谢维扬 高瑞泉 张汝伦 229
《中国大学评价》遭遇再评价&顾海兵 武书连 236
北大教改:一石激起千层浪&本报记者 林国荣 242
书院悄然逼近现代生活&本报记者 246
南方科技大学:“火车”驶向何方&袁伟时 葛剑雄 250
异地高考还有多远&张千帆 254
高校联盟酝酿新“圈地”运动&本报记者 259
作为一面镜子的民国教材&罗时进 263
让大学学位证书回归本义&董健 邓伟志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