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社区、乡村初级卫生保健 1
第1章 计划免疫 1
一、概述 1
二、《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要点简介 3
三、预防接种的实施 6
四、常见预防接种的一般反应及处置原则 12
第2章 传染病管理 14
一、防制原则 14
二、控制策略 15
三、我国现阶段传染病控制对策 17
四、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 18
五、新发传染病及其防制策略 21
第3章 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及方法 26
一、一般疫情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设计 26
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30
第4章 常用消毒剂、杀虫剂 32
一、消毒剂 32
二、杀虫剂 37
第5章 生存环境与健康 41
第一节 生存环境 41
一、基本概念 41
二、环境与健康 42
三、环境的保护 44
四、热环境中的体育锻炼 44
五、体育锻炼与空气污染 46
第二节 健康 47
一、概念 47
二、健康传播 50
三、健康心理 54
四、健康行为 56
第6章 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和卫生行为科学指导 60
一、卫生防病知识宣传 60
二、卫生行为科学指导 61
第7章 社区乡村卫生机构的规范化管理 65
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65
二、乡村卫生所(室) 67
第8章 常用社区、农村基层卫生统计 72
一、概述 72
二、常用指标 75
第二篇 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服务 77
第9章 全科医学、全科医疗、全科医生 77
一、全科医学 77
二、全科医疗 79
三、全科医生 84
第10章 社区卫生服务 88
一、基本功能 88
二、提供者和服务对象 89
三、服务特点 90
四、任务 92
五、基本内容 92
六、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 95
第三篇 妇幼保健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97
第11章 妇科常见病 97
一、非特异性外阴炎 97
二、滴虫阴道炎 98
三、真菌性阴道炎 98
四、细菌性阴道炎 99
五、老年性阴道炎 100
六、宫颈炎 100
七、急性盆腔炎 102
八、慢性盆腔炎 103
九、妇科肿瘤 105
十、围绝经期综合征 106
第12章 优生优育、避孕节育 108
一、优生优育 108
二、避孕节育 111
第13章 围生期保健及科学接生 112
一、围生期保健 112
二、科学接生法 114
第14章 性知识教育 116
一、新婚性教育 116
二、性病的传染与预防 118
第15章 妇女、儿童保健 119
第一节 妇女保健 119
一、妇女各期保健 119
二、妇女特殊时期保健 121
第二节 儿童保健 124
一、儿童系统保健 125
二、常见儿童保健知识 125
三、新生儿感知训练 127
四、小儿佝偻病的预防 128
第四篇 医药基础知识与技能 129
第16章 中医药基础知识 129
第一节 阴阳五行学说 130
一、阴阳学说 130
二、五行学说 132
第二节 藏象学说 136
一、五脏 137
二、六腑 140
三、奇恒之腑 143
第三节 气、血、津液学说 144
一、气 145
二、血 146
三、津液 147
四、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 147
第四节 经络学说 148
一、经脉 149
二、络脉 150
第五节 病因病机 150
一、病因 150
二、病机 155
第六节 诊法 166
一、问诊 166
二、望诊 168
三、舌诊 172
四、闻诊 178
五、脉诊 179
六、按诊 182
第七节 辨证 182
一、八纲辨证 183
二、病性辨证 187
三、辨六淫证候 187
四、辨阴阳虚损证候 189
五、辨气血证候 191
六、辨津液证候 195
七、辨情志证候 196
八、脏腑辨证 197
九、辨六经病证 214
十、辨卫气营血证 216
十一、辨三焦病证 217
第八节 防治原则 218
一、预防 218
二、治则 219
第17章 常用中药 224
一、基础知识 224
二、解表药 226
三、清热药 230
四、泻下药 235
五、祛风湿药 236
六、芳香化湿药 237
七、利水渗湿药 239
八、温里药 240
九、理气药 241
十、消食药 242
十一、止血药 244
十二、活血化瘀药 246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 247
十四、安神药 251
十五、平肝息风药 251
十六、补虚药 253
十七、收涩药 259
第18章 常用方剂 261
一、基础知识 261
二、解表剂 262
三、泻下剂 263
四、和解剂 263
五、清热剂 264
六、温里剂 267
七、补益剂 267
八、固涩剂 268
九、安神剂 269
十、理气剂 270
十一、理血剂 270
十二、消导剂 271
十三、治风剂 272
十四、治燥剂 272
十五、祛湿剂 273
十六、祛痰剂 273
第19章 常见病证(症) 275
一、感冒 275
二、咳嗽 276
三、哮证 278
四、喘证 280
五、肺胀 281
六、咯血 282
七、尿血 283
八、胸痹 284
九、失眠 286
十、郁证 287
十一、癫狂 289
十二、胃痛 290
十三、泄泻 291
十四、黄疸 293
十五、鼓胀 295
十六、中风 297
十七、水肿 299
十八、淋证 301
十九、腰痛 302
二十、消渴 304
二十一、痹证 305
二十二、痿证 306
二十三、外痈 307
二十四、疖 309
二十五、疔 311
二十六、瘰疬 312
二十七、乳癖 314
二十八、肠痈 315
二十九、毒蛇咬伤 317
三十、破伤风 319
三十一、癣 320
三十二、桡骨下端骨折 321
三十三、颈椎病 323
三十四、腰椎间盘突出症 324
三十五、乳蛾 326
第20章 中医药基本技能 328
第一节 毫针刺法 328
一、毫针选择 328
二、消毒 328
三、体位选择 329
四、进针法 330
五、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331
六、行针手法 332
七、单式补泻手法 333
八、留针与出针 334
九、注意事项 335
第二节 腧穴定位、针灸取穴与配穴 340
一、腧穴定位 340
二、针灸取穴和配穴 343
第三节 常用腧穴的定位与主治 346
一、手太阴肺经穴 346
二、手阳明大肠经穴 346
三、足阳明胃经穴 347
四、足太阴脾经穴 349
五、手少阴心经穴 349
六、手太阳小肠经穴 350
七、足太阳膀胱经穴 350
八、足少阴肾经穴 352
九、手厥阴心包络经穴 353
十、手少阳三焦经穴 353
十一、足少阳胆经穴 354
十二、足厥阴肝经穴 355
十三、督脉经穴 355
十四、任脉经穴 356
十五、常用奇穴 357
第四节 其他常用技能 358
一、灸法 358
二、拔罐技术 359
三、推拿技术 361
第21章 西医诊断学基础 365
第一节 体格检查 365
一、基本方法 365
二、一般检查 367
三、皮肤及黏膜检查 370
四、淋巴结检查 372
五、头部及其器官检查 372
六、颈部检查 374
七、胸部检查 375
八、腹部检查 389
九、脊柱和四肢检查 393
十、外生殖器和肛门(直肠)检查 394
十一、神经反射检查 394
第二节 实验室检验 396
一、血液检查 396
二、尿液检验 402
三、粪便检验 406
四、血液生化检验 407
第三节 心电图检查 413
一、正常心电图 413
二、常见异常心电图 415
三、心电图分析 418
第四节 放射诊断 419
一、头部X线检查 419
二、胸部X线检查 421
三、腹部X线检查 422
四、脊柱X线检查 424
五、骨盆X线检查 425
六、四肢骨折X线检查 425
第五节 超声诊断 427
一、种类 427
二、常用的超声诊断检查 429
第22章 西医常用诊疗技术与操作 431
第一节 消毒与灭菌 431
一、灭菌 431
二、消毒 434
第二节 生命体征测量 435
一、体温测量 435
二、脉搏测量 436
三、呼吸测量 436
四、血压测量 437
第三节 药物过敏 438
一、药物过敏试验 438
二、药物过敏急救 443
第四节 各种注射术 445
一、皮内注射 445
二、皮下注射 446
三、肌内注射 447
四、静脉注射 449
第五节 洗胃术 450
一、催吐洗胃术 450
二、胃管洗胃术 451
第六节 导尿术 453
第七节 物理降温 456
第八节 人工呼吸 457
第九节 冷、热敷 458
一、热敷 458
二、冷敷 459
第十节 心肺复苏 460
第十一节 局部麻醉 463
第十二节 换药 466
第23章 常用药物 470
第一节 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470
一、抗感染药物 470
二、抗寄生虫药 487
三、镇痛、解热、抗炎药 491
四、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药 497
五、心血管系统用药 503
六、呼吸系统用药 515
七、消化系统用药 519
八、泌尿系统用药 528
九、血液系统用药 532
十、激素及影响内分泌药 538
十一、抗变态反应药 546
十二、维生素及矿物质 549
十三、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 555
十四、解毒药 559
十五、专科用药 564
第二节 中成药 570
一、内科用药 570
二、外科用药 594
三、妇科用药 596
四、眼科用药 599
五、耳鼻喉科用药 600
六、骨伤科用药 602
第五篇 常见疾病防治 606
第24章 常见急症处理 606
一、高热 606
二、昏迷 607
三、休克 609
四、呼吸困难 612
五、喉阻塞 613
六、急性心力衰竭 615
七、大咯血 618
八、气管、支气管异物 620
九、中暑 621
十、有机磷酸农药中毒 623
十一、毒蛇咬伤 625
十二、溺水 627
十三、电击伤 628
十四、急性脑血管病 628
第25章 系统常见病 632
第一节 呼吸系统疾病 632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632
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635
三、慢性支气管炎 639
四、支气管哮喘 644
五、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649
六、感染性肺炎 655
第二节 循环系统疾病 659
一、原发性高血压病 659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666
第三节 消化系统疾病 674
一、急性胃炎 674
二、慢性胃炎 678
三、消化性溃疡 683
第四节 泌尿系统疾病 688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688
二、慢性肾小球肾炎 692
三、泌尿系统感染 697
四、泌尿系统结石 701
第五节 血液系统疾病 704
缺铁性贫血 704
第六节 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 706
一、单纯性甲状腺肿 706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709
三、糖尿病 712
第七节 风湿免疫性疾病 717
类风湿关节炎 717
第八节 神经及精神系统疾病 722
一、脑出血 722
二、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726
三、腔隙性脑梗死 732
四、三叉神经痛 736
五、癫痫 740
六、神经症 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