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丛书 第3编 79 科学技术史类 中国医学史、西洋医学史、中外医学史概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帮贤,李廷安著;丁福保译述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书店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805695326
  • 页数:573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上古的医学 1

第一章 医药的起源 1

第二章 上古的巫医 6

第三章 周秦的医事制度 12

第四章 周秦的生理卫生学 14

第五章 周秦医学的演变 20

第六章 上古疾病的名称 28

一 内科病 28

二 外科病 32

三 妇科病 33

第七章 古代药品的名称 34

第八章 古代医籍的考证 40

一 神农本草经 40

二 黄帝内经 46

三 黄帝八十一难经 53

第九章 参考书目录要 59

第二篇 中古的医学 63

第一章 汉代医学的隆盛 63

第二章 魏晋的医学 69

第三章 隋唐时代的古典医学 75

第四章 宋金元医学的概观 80

第五章 金元医学流派的争竞 88

第六章 外国医药的输入 91

第一节 印度医药的输入 91

第二节 波斯及西域地方本草医药的输入 102

第三节 亚拉比亚医药的输入 109

第四节 大奏医药的输入 113

第七章 中古的医事制度 116

第一节 汉代的医事制度 116

第二节 两晋南北朝时代的医事制度 120

一 晋的医事制度 120

二 宋齐梁陈(南朝)的医事制度 121

三 北魏的医事制度 122

四 北齐的医事制度 123

五 后周的医事制度 124

第三节 隋唐时代的医事制度 125

一 隋朝的医事制度 125

二 唐朝的医事制度 126

第四节 宋金元的医事制度 131

一 宋的医事制度(附辽的医事制度) 131

二 金的医事制度 136

三 元的医事制度 137

第八章 中古疾病的名称 143

第一节 传染病 143

一 伤寒 143

二 痢疾 143

三 痘疮 144

四 麻疹 145

五 白喉 145

六 疟疾 145

七 肺痨病 146

第二节 呼吸器病 146

第三节 消化器病 147

第四节 外科病皮肤病附 149

第五节 其他各病 150

第九章 中古医学书目 152

第一节 医经 152

第二节 本草 152

第三节 藏象 155

第四节 诊法 156

第五节 明堂经脉 157

第六节 方论(内科之部) 158

第七节 方论(外科及皮肤科之部) 164

第八节 方论(妇人科之部) 165

第九节 方论(小儿科之部) 166

第十节 方论(痘疹及麻疹部) 167

第十一节 方论(眼科及耳科之部) 167

第十二节 方论(口齿科及咽喉科之部) 167

第十三节 史传 168

第十四节 运气 168

第十章 参考书目录要 169

第三篇 近世的医学 173

第一章 明清医学的概观 173

第二章 西洋医学的输入 185

第三章 日本医学的输入 195

第四章 明清的医事制度 200

第一节 明朝的医事制度 200

一 太医院 200

二 御药房 206

第二节 清朝的医事制度 208

一 太医院 208

二 御药房 214

三 刑律 216

四 考试 217

五 防役 218

第五章 清代的医事教育 222

第一节 外人教授华人医学 222

第二节 外人设立的医学校 227

第三节 自办的医学校 228

第四节 留学外国学医的 230

第六章 近世疾病的名称 232

第一节 传染病 232

一 鼠疫 232

二 伤寒 233

三 霍乱 233

四 痢疾 234

五 疟疾 234

六 天花 235

七 水痘 235

八 麻疹 236

九 猩红热 236

十 发疹伤寒 237

十一 白喉 237

十二 肺痨病 238

十三 花柳病 238

十四 破伤风 238

第二节 呼吸器病 239

一 鼻病 239

二 气管病 239

三 肋膜病 240

四 肺病 240

第三节 消化器病 240

一 口腔病 240

二 食道病 240

三 胃病 241

四 肠病 241

第四节 心脏病 242

第五节 泌尿器病 242

第六节 神经系病 242

第七节 新陈代谢病 243

第七章 近世医学书目 244

第一节 医经 244

第二节 本草 244

第三节 藏象 245

第四节 诊法 245

第五节 明堂经脉 246

第六节 方论(内科之部) 246

第七节 方论(外科之部) 249

第八节 方论(妇科之部) 250

第九节 方论(儿科之部痘疹附) 250

第十节 方论(眼喉之部) 251

第十一节 史传 251

第十二节 运气 251

第十三节 西洋医学译本录要 252

第十四节 日本医学译本录要 252

一 解剖生理卫生学 252

二 病理学及诊断学 253

三 内科学及外科学 253

四 传染病学及免疫学 253

五 肺痨病学 253

六 妇科产科及儿科学 254

七 药物学及处方学 254

八 其他 254

第八章 参考书目录要 255

第四篇 现代的医学 257

第一章 新医学的蓬勃 257

第二章 卫生行政的设施 269

第一节 卫生行政 269

一 防疫检验系 270

二 化学药物系 271

三 寄生虫学系 271

四 环境卫生系 271

五 社会医事系 271

六 妇婴卫生系 272

七 工业卫生系 272

八 生命统计系 272

九 卫生教育系 272

第二节 防疫 273

一 海港检疫管理处 273

二 中央防疫处 274

三 传染病的预防 276

第三节 保健 287

一 妇婴卫生 287

二 学校卫生 290

三 劳工卫生 290

四 环境卫生 292

第四节 医药管理 293

第三章 医事教育的发达 309

第一节 民初的医学教育 309

一 医科大学 309

二 公立医学专门学校 311

第二节 现时的医学教育 313

一 医学教育委员会 314

二 医药学校 314

三 护士学校 319

四 助产学校 320

五 公共卫生人员训练 321

第四章 医药卫生的考试 322

第一节 高等文官的医药考试 322

第二节 医药师及卫生行政人员的考试 323

第五章 解剖尸体的实行 330

第六章 医药卫生团体的统计 337

第一节 中华医学会 337

第二节 中华民国医药学会 338

第三节 其他医药卫生学会 338

第七章 理化药物及生理的研究 339

第一节 物理和镭学的研究 339

第二节 化学的研究 340

第三节 药物的研究 340

第四节 生理学的研究 341

第八章 中央国医馆的设立 344

第九章 现代医药书报 346

第一节 医药书籍 346

一 解剖学类 346

二 组织学类 346

三 胎生学类 347

四 生理学类 347

五 病理学类 347

六 微生物及免疫学类 348

七 卫生学类 348

八 诊断学类 348

九 处方学类 349

十 药理学及药物学类 349

十一 调剂学及制药学类 350

十二 药化学类 350

十三 内科学类 350

十四 传染病学类 351

十五 肺痨病学类 351

十六 神经系病学 352

十七 妇科学及产科学类 352

十八 小儿科学类 352

十九 花柳病学类 353

二十 皮肤病学类 353

二十一 外科学类 353

二十二 治疗学类 354

二十三 急救法类 354

二十四 看护学类 355

二十五 眼科学类 355

二十六 耳鼻咽喉科学类 355

二十七 齿科学类 355

二十八 法医学类 356

二十九 医学史类 356

三十 医药辞典类 356

三十一 本草学类 356

三十二 其他书籍 356

第二节 医药杂志 357

第十章 参考书目录要 359

第五篇 疾病史 361

第一章 传染病史 361

第一节 伤寒 366

第二节 发疹伤寒 368

第三节 霍乱 368

第四节 痢疾 370

第五节 天花 370

第六节 麻疹 372

第七节 水痘 373

第八节 白喉 373

第九节 猩红热 374

第十节 鼠疫 375

第十一节 肺痨病 377

第十二节 梅毒 380

第十三节 麻疯 381

第十四节 疟疾 382

第十五节 黑热病 383

第十六节 住血虫病 384

第十七节 姜片虫病 384

第十八节 肺蛭虫病 385

第二章 呼吸器病史 386

第一节 肋膜炎 386

第二节 胸水 387

第三节 喘息 388

第三章 消化器病史 390

第一节 胃肠加答儿及胃扩张 390

第二节 鼓胀及腹水 391

第三节 腹膜炎 392

第四节 肠中寄生虫 393

第四章 心脏肾脏新陈代谢病史 395

第一节 心脏瓣膜病及胸绞症 395

第二节 肾脏病 395

第三节 糖尿病 396

第四节 脚气 397

第五章 泌尿器病史 399

第一节 膀胱病 399

第二节 淋病 400

第六章 神经系病史 401

第一节 中风 401

第二节 癫痫 401

第三节 痉病 402

第四节 歇私的里 403

第七章 参考书目录要 405